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对肺癌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7
1
作者
王洲
刘凡英
+2 位作者
刘相燕
张林
陈景寒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10-213,共4页
目的:诊断肺癌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并评价其预后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对58例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后病理检查阴性(pN0)的242组纵隔淋巴结进行检测,检测淋巴结中MUC1基因mRNA表达,诊断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
目的:诊断肺癌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并评价其预后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对58例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后病理检查阴性(pN0)的242组纵隔淋巴结进行检测,检测淋巴结中MUC1基因mRNA表达,诊断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对患者进行随访,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差别。结果:16例患者的23组纵隔淋巴结中检测到MUC1基因mRNA表达,诊断为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常规病理检查的漏诊率为27.6%。患者的TNM分期由Ⅰa~Ⅱb期上调为ⅢA期。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组3年生存7例,生存率为43.7%,无转移组3年生存31例,生存率为73.8%。两组的生存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RT-PCR法检测纵隔淋巴结中MUC1基因mRNA的表达,可以诊断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提高肺癌TNM分期的准确性;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与pN0患者预后不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隐匿性微转移
纵隔淋巴结
MUCl基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VEGF-C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李军
王洲
+2 位作者
刘相燕
邹学森
黄传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82-584,共3页
目的:探讨VEGF-C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RT-PCR法检测55例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肺组织VEGF-C mRNA的表达,并通过检测病理诊断无转移淋巴结中MUC 1mRNA表达诊断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结果:癌旁肺...
目的:探讨VEGF-C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RT-PCR法检测55例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肺组织VEGF-C mRNA的表达,并通过检测病理诊断无转移淋巴结中MUC 1mRNA表达诊断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结果:癌旁肺组织、非小细胞肺癌组织VEGF-C mRNA表达分别占14.55%、54.55%,肺癌组织VEGF-C mRNA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0.005);pN_0、pN_(1-2)组肺癌组织VEGF-CmRNA表达分别为40.91%、72.73%,pN_(1-2)组肺癌组织中VEGF-CmRNA表达显著高于pN_0组(P=0.026);22例pN_0病例基因诊断发现8例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基因诊断阳性组肺癌组织VEGF-C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肺癌组织表达(P=0.022)。结论:VEGF-C可能参与了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启动过程,VEGF-C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VEGF—C
纵隔淋巴结
隐匿性微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对肺癌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7
1
作者
王洲
刘凡英
刘相燕
张林
陈景寒
机构
山东省立医院胸外科
出处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10-213,共4页
文摘
目的:诊断肺癌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并评价其预后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对58例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后病理检查阴性(pN0)的242组纵隔淋巴结进行检测,检测淋巴结中MUC1基因mRNA表达,诊断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对患者进行随访,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差别。结果:16例患者的23组纵隔淋巴结中检测到MUC1基因mRNA表达,诊断为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常规病理检查的漏诊率为27.6%。患者的TNM分期由Ⅰa~Ⅱb期上调为ⅢA期。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组3年生存7例,生存率为43.7%,无转移组3年生存31例,生存率为73.8%。两组的生存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RT-PCR法检测纵隔淋巴结中MUC1基因mRNA的表达,可以诊断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提高肺癌TNM分期的准确性;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与pN0患者预后不良有关。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隐匿性微转移
纵隔淋巴结
MUCl基因
预后
Keywords
Lung neoplasm Occult micrometastasis Mediastinal lymph node Diagnosis MUC1g ene Prognosis
分类号
R734.2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VEGF-C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李军
王洲
刘相燕
邹学森
黄传生
机构
江西省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外科江西省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
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胸外科
江西省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
江西省肿瘤医院病理科
出处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82-584,共3页
基金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2007GZY0699)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编号:Y2008C92)
文摘
目的:探讨VEGF-C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RT-PCR法检测55例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肺组织VEGF-C mRNA的表达,并通过检测病理诊断无转移淋巴结中MUC 1mRNA表达诊断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结果:癌旁肺组织、非小细胞肺癌组织VEGF-C mRNA表达分别占14.55%、54.55%,肺癌组织VEGF-C mRNA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0.005);pN_0、pN_(1-2)组肺癌组织VEGF-CmRNA表达分别为40.91%、72.73%,pN_(1-2)组肺癌组织中VEGF-CmRNA表达显著高于pN_0组(P=0.026);22例pN_0病例基因诊断发现8例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基因诊断阳性组肺癌组织VEGF-C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肺癌组织表达(P=0.022)。结论:VEGF-C可能参与了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启动过程,VEGF-C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存在相关性。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VEGF—C
纵隔淋巴结
隐匿性微转移
Keyword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VEGF-C
Mediastinal lymph nodes
Occult micrometastasis
分类号
R734.2 [医药卫生—肿瘤]
R737.9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对肺癌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
王洲
刘凡英
刘相燕
张林
陈景寒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VEGF-C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李军
王洲
刘相燕
邹学森
黄传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