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倾角隐伏结构面类岩石材料动力学破坏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杨砚 刘连生 +4 位作者 曾鹏 易文华 钟抒亮 柴耀光 陶铁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178-3190,共13页
为探究不同倾角隐伏结构面岩体的动态力学特性与破坏规律,使用相似模拟材料制作完整试件和不同倾角的隐伏结构面试件,并利用改进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实验系统,以不同速度对试件进行单次破坏冲击和循环冲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 为探究不同倾角隐伏结构面岩体的动态力学特性与破坏规律,使用相似模拟材料制作完整试件和不同倾角的隐伏结构面试件,并利用改进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实验系统,以不同速度对试件进行单次破坏冲击和循环冲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单次破坏冲击下,随结构面倾角增大,试件的平均应变率逐渐增加,峰值应变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含隐伏结构面试件动态应力-应变曲线的裂纹扩展阶段出现明显的应力“双峰”现象,试件破坏出现弧形剪切裂纹,与张拉裂纹垂直;随着结构面倾角增大,剪切裂纹更易出现且逐渐向试件端面靠近。循环冲击下,试件累计冲击总次数随结构面倾角增大而减少;含隐伏结构面试件应力-应变曲线并没有出现单次破坏冲击下的应力“双峰”现象,但随着冲击次数增加,应力-应变曲线的裂纹扩展阶段有逐渐下凹的趋势;含隐伏结构面试件的宏观裂纹演化过程为张拉裂纹萌生—张拉裂纹发育扩展—剪切裂纹形成—裂纹相互贯通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伏结构面 结构倾角 相似模拟 破坏特征 动态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伏非贯通结构面剪切蠕变特性及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任杰 吉锋 +2 位作者 冯文凯 王东坡 张津铭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253-2261,共9页
结构面控制岩质边坡失稳的边界,自然界中大量结构面是非完全贯通的,且隐藏在斜坡内部,非贯通结构面研究对于揭示斜坡启动破坏机理及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隐伏非贯通结构面的岩块取样困难且不能大量复制,通过室内制作一种隐伏非贯通结构... 结构面控制岩质边坡失稳的边界,自然界中大量结构面是非完全贯通的,且隐藏在斜坡内部,非贯通结构面研究对于揭示斜坡启动破坏机理及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隐伏非贯通结构面的岩块取样困难且不能大量复制,通过室内制作一种隐伏非贯通结构面模型,在单轴压缩试验和剪切试验的基础上,采用YZJL-300型岩石剪切流变仪,对隐伏非贯通结构面岩体进行剪切蠕变试验,并对蠕变特性进行研究。根据蠕变试验的阶段特征,引入一个适用于结构面的非线性黏性加速元件和材料损伤变量,建立一种非贯通结构面的剪切蠕变损伤本构模型,并根据拉普拉斯变化推导三维剪切蠕变本构方程。利用L-M算法和全局优化法对所得的蠕变试验曲线进行辨识,求解模型参数。经过辨识并对比试验结果和模型拟合结果,新建立的本构模型能较好地反映非贯通结构面蠕变特性,对揭示岩质斜坡的长期稳定性和时效演化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伏非贯通结构 剪切蠕变试验 加速元件 蠕变损伤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