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随机引物PCR法在变形链球菌基因分型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加荣 边专 +1 位作者 樊明文 聂敏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2期92-94,共3页
目的 :研究利用随机引物PCR法来对口腔变形链球菌进行基因分型。方法 :采用两组针对变形链球菌的随机引物 ,于不同的反应体系中 ,对变形链球菌群 (血清型c、e、f、d、g)及 3个临床分离株进行PCR扩增 ,并对变形链球菌的电泳图谱进行分析 ... 目的 :研究利用随机引物PCR法来对口腔变形链球菌进行基因分型。方法 :采用两组针对变形链球菌的随机引物 ,于不同的反应体系中 ,对变形链球菌群 (血清型c、e、f、d、g)及 3个临床分离株进行PCR扩增 ,并对变形链球菌的电泳图谱进行分析 ,鉴定其基因型的多态性。结果 :运用两组随机引物均可鉴别不同血清型的变形链球菌 ,对同一血清型的链球菌还可鉴别其不同的基因型。结论 :两组随机引物均能对变形链球菌进行基因分型。随机引物PCR法简便、快速、分辨率较高 ,是鉴定变形链球菌基因型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变形链球菌 基因分型 随机引物pcr 电泳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引物PCR法分型大肠艾希菌及其在判断医院感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晓娣 公衍文 +3 位作者 侯晓琦 吕波 薛燕 叶明亮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6期1-2,共2页
目的 对大肠艾希菌 (艾希菌 )进行随机引物 PCR(AP- PCR)法基因分型并应用于医院感染的判断。方法 以优化的随机引物、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对临床分离的 16 1株艾希菌进行 AP- PCR法基因分型并按指纹图上 DNA条带数及片段大小绘制基因... 目的 对大肠艾希菌 (艾希菌 )进行随机引物 PCR(AP- PCR)法基因分型并应用于医院感染的判断。方法 以优化的随机引物、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对临床分离的 16 1株艾希菌进行 AP- PCR法基因分型并按指纹图上 DNA条带数及片段大小绘制基因分型图谱 ,同时对艾希菌的医院内感染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结果 16 1株艾希菌共得 AP- PCR型 12 0种 ;艾希菌的医院内感染确实存在。结论  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艾希菌 随机引物pcr 医院内感染 医院感染 基因分型 AP pcr pcr) DNA 片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引物PCR技术及其在动物医学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沈学怀 张丹俊 +6 位作者 潘孝成 赵瑞宏 胡小苗 戴银 侯红艳 周学利 朱传民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62-68,共7页
随机引物PCR技术(AP-PCR)是一种建立在PCR基础上的新的DNA多态性检测技术,其特点是利用随机寡核苷酸引物扩增基因组DNA片段,在无需预知研究对象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基因特征的分析,具有简便、高效、实用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的... 随机引物PCR技术(AP-PCR)是一种建立在PCR基础上的新的DNA多态性检测技术,其特点是利用随机寡核苷酸引物扩增基因组DNA片段,在无需预知研究对象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基因特征的分析,具有简便、高效、实用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的多个领域。文章主要对AP-PCR技术的原理、优缺点、研究近况及其在动物医学中的应用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引物pcr 研究进展 动物医学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肠道病毒2型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21
4
作者 彭小薇 董浩 +3 位作者 吴丹 张鹤晓 吴清民 吕艳丽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23-828,共6页
本研究从北京某牛场发生严重腹泻的泌乳奶牛采集直肠拭子,接种MDBK细胞,分离获得1株病毒,命名为BJ001。理化特性鉴定结果表明,该病毒大小约30nm,为无囊膜的RNA病毒;用随机PCR方法对氯化铯梯度离心后的各区带扩增,扩增产物凝胶电泳后,回... 本研究从北京某牛场发生严重腹泻的泌乳奶牛采集直肠拭子,接种MDBK细胞,分离获得1株病毒,命名为BJ001。理化特性鉴定结果表明,该病毒大小约30nm,为无囊膜的RNA病毒;用随机PCR方法对氯化铯梯度离心后的各区带扩增,扩增产物凝胶电泳后,回收"呈彗尾样拖带现象"最明显的区带2的500~1 500bp的片段进行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扩增片段与GenBank中已知的牛肠道病毒2型相似性较高;用BEV2型特异性引物对病毒进行RT-PCR扩增,并将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其与BEV2相似性最高可达93%。故该病毒被确定为牛肠道病毒2型。将该病毒接种2头成年健康奶牛,均未出现肉眼可见的临床症状,但病毒可在接种奶牛体内持续存在,并产生较高滴度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肠道病毒2型 分离与鉴定 理化特性 随机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木溃疡病菌主要类群系统地位及茶藨子葡萄座腔菌的种内一致性 被引量:9
5
作者 张星耀 赵嘉平 +1 位作者 梁军 吕全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3-68,共6页
报道利用微卫星引物[(GT)n、(CGA)n、(CCA)n、(GAA)n、(CAA)n、(GA)n]和小卫星引物M13进行的葡萄座腔菌属、盾壳霉属和疡壳孢属真菌的随机扩增微卫星多态性PCR(RAMs_PCR)遗传多样性结果:42个参试菌株被分为4个RAMs分类群;其中22个葡萄... 报道利用微卫星引物[(GT)n、(CGA)n、(CCA)n、(GAA)n、(CAA)n、(GA)n]和小卫星引物M13进行的葡萄座腔菌属、盾壳霉属和疡壳孢属真菌的随机扩增微卫星多态性PCR(RAMs_PCR)遗传多样性结果:42个参试菌株被分为4个RAMs分类群;其中22个葡萄座腔菌属菌株和6个小穴壳菌属菌株分布于这4个类群中;RAMs分类群Ⅰ,Ⅱ,IV仅仅由葡萄座腔菌属和小穴壳菌属菌株构成,部分茶子葡萄座腔菌,4个贝伦格葡萄座腔菌和所有的盾壳霉属和疡壳孢属菌株构成了RAMs分类群Ⅲ。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形态学确定的茶藨子葡萄座腔菌种内具有遗传不一致性,形态学上一致的28个茶子葡萄座腔菌菌株识别为4个不同的表观群;造成苹果轮纹病菌和苹果干腐病菌的贝伦格葡萄座腔菌菌株与部分茶子葡萄座腔菌在分子水平上非常相似;研究结果亦显示盾壳霉属与疡壳孢属真菌有着较近的系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座腔菌属 盾壳霉属 疡壳孢属 茶蔗子葡萄座腔菌 随机扩增微卫星多态性pcr 树木溃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