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41篇文章
< 1 2 19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化时间窗改进Dijkstra算法的无人驾驶磁悬浮车路径规划
1
作者 古玉锋 凌浩 +1 位作者 赵耀晶 黎程山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80-2085,共6页
针对无人驾驶磁悬浮车同轨道多车运营及车辆密度大的特点,研究了一种基于优化时间窗改进Dijkstra算法的磁浮车路径规划算法,考虑了路径冲突、调度成本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将Dijkstra算法与时间窗相结合,顺序规划各磁浮车的路径。首先,在... 针对无人驾驶磁悬浮车同轨道多车运营及车辆密度大的特点,研究了一种基于优化时间窗改进Dijkstra算法的磁浮车路径规划算法,考虑了路径冲突、调度成本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将Dijkstra算法与时间窗相结合,顺序规划各磁浮车的路径。首先,在路径规划前预处理地图信息,根据地图节点生成最短路径索引,按照索引寻找路径。其次,利用时间窗校验路径冲突;然后,对冲突路径具体分析,冲突时间较短的路径通过车辆变速方式实现避让,避免了路径重规划,在无碰撞的基础上订单运行时间得到了优化。最后,利用OpenTCS进行算法仿真。结果表明:优化时间窗后的Dijkstra算法平均执行时间为0.328 ms,车辆每千米运行时间为36.64 s。在无路径冲突的前提下,提高了订单执行的实时性及车辆运行效率,且随着运行里程数的增加,算法的优势越明显,能满足无人驾驶磁悬浮车的无碰撞路径规划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磁悬浮车 智能路径规划 dijkstra算法 优化时间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距随机抽样方法的TSMH河流水污染溯源算法
2
作者 鲍煦 朱容松 林锋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3-329,共7页
针对经典MCMC(Markov chain Monte Carlo)算法求解河流水污染源信息(排放量、排放时间和排放位置)时初始点的选取和接受率不高导致的计算效率低下问题,通过COMSOL仿真软件构建污染物二维扩散模型,利用不同算法对比分析了上述两方面对水... 针对经典MCMC(Markov chain Monte Carlo)算法求解河流水污染源信息(排放量、排放时间和排放位置)时初始点的选取和接受率不高导致的计算效率低下问题,通过COMSOL仿真软件构建污染物二维扩散模型,利用不同算法对比分析了上述两方面对水污染溯源结果的影响,并由此提出了基于等距随机抽样方法(equidistant random sampling)的两阶段多链Metropolis Hastings算法(ERS-TSMH).仿真结果表明,传统的MH算法和TSMH算法在求解时易陷入局部最优值或不收敛的情况,前者接受率在20%左右,后者却达到近50%;多链ERS-MH算法提高了反演的准确性,但经过10 000次左右迭代后收敛,效率低下;多链ERS-TSMH算法在保证溯源精度的同时,在5 000次左右迭代后收敛,效率显著提高且表现出高稳定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溯源 MCMC COMSOL 等距随机抽样 MH算法 ERS-TSMH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船舶波浪载荷预测与仿真
3
作者 於建伟 周岚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73-176,共4页
船舶波浪载荷预测对船舶结构安全与设计优化至关重要,准确获取波浪载荷面临诸多挑战。本文构建多维度影响因素特征数据集,融合实船航行、水池试验与数值仿真多源数据,经清洗预处理后,明确波高、波浪周期等关键参数构建多维特征向量,并... 船舶波浪载荷预测对船舶结构安全与设计优化至关重要,准确获取波浪载荷面临诸多挑战。本文构建多维度影响因素特征数据集,融合实船航行、水池试验与数值仿真多源数据,经清洗预处理后,明确波高、波浪周期等关键参数构建多维特征向量,并合理划分数据集;对随机森林模型进行优化与水动力约束融合,采用网格搜索、交叉验证结合遗传算法优化算法参数,并评估参数优化效果。针对3类典型船型开展数值仿真与模型验证,研究表明,优化后的随机森林算法预测精度高、计算高效,能为船舶波浪载荷预测提供可靠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森林算法 波浪载荷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遗传蚁群优化随机森林算法的激光熔覆Ni60裂纹预测与工艺参数优化
4
作者 李涛 邓林辉 +2 位作者 莫彬 石非凡 刘伟嵬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22-1328,1337,共8页
为了探究激光熔覆Ni60过程中熔覆层裂纹与加工工艺参数之间的复杂非线性映射关系,采用熵值法结合TOPSIS综合评价法对熔覆层裂纹进行综合表征评价,并使用混合遗传蚁群算法(HGA-ACO)优化随机森林算法(RFA)超参数,搭建工艺参数与裂纹评价... 为了探究激光熔覆Ni60过程中熔覆层裂纹与加工工艺参数之间的复杂非线性映射关系,采用熵值法结合TOPSIS综合评价法对熔覆层裂纹进行综合表征评价,并使用混合遗传蚁群算法(HGA-ACO)优化随机森林算法(RFA)超参数,搭建工艺参数与裂纹评价指标间预测模型,最后使用遗传算法进行工艺参数反向寻优。研究结果表明:与ACO-RFA模型相比,HGA-ACO-RFA在预测精度与评价指标方面有显著改善,反向寻优获得的最优工艺参数可制备出几乎无裂纹的熔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裂纹 评价方法 混合遗传蚁群算法 随机森林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重随机扰动的人工大猩猩部队优化算法及工程应用
5
作者 杜晓昕 郝田茹 +3 位作者 王波 王振飞 张剑飞 金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82-1896,共15页
针对人工大猩猩部队优化算法(GTO)存在易陷入局部最优、收敛速度慢、寻优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双重随机扰动策略的人工大猩猩部队优化算法(DGTO)。引入Halton序列初始化种群,增加种群的多样性;在算法寻优阶段使用多维随机数策略,并... 针对人工大猩猩部队优化算法(GTO)存在易陷入局部最优、收敛速度慢、寻优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双重随机扰动策略的人工大猩猩部队优化算法(DGTO)。引入Halton序列初始化种群,增加种群的多样性;在算法寻优阶段使用多维随机数策略,并在探索阶段提出自适应位置搜索机制,提高算法的收敛速度;提出双重随机扰动策略,解决大猩猩的群居效应,增强算法跳出局部最优的能力;采用逐维更新策略更新个体位置,提升算法的收敛精度。通过10个基准测试函数寻优结果及Wilcoxon秩和检验对比可知,改进算法在寻优精度、收敛速度上有较大提升。同时,通过工程优化问题的实验对比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改进算法在处理现实工程问题上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大猩猩部队优化算法 Halton序列 自适应位置搜索 双重随机扰动策略 逐维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段三稳态势函数的随机共振信号滤波算法
6
作者 刘宝 孙志坚 +1 位作者 高天琳 李楼楼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4-152,共9页
针对井下强噪声环境下声波通讯信号难以有效提取的问题,在三稳态随机共振的基础上结合分段双稳态势函数,提出一种分段三稳态随机共振的信号滤波算法。针对传统随机共振输出信噪比低、参数耦合严重及输出饱和等问题,构造分段三稳态非线... 针对井下强噪声环境下声波通讯信号难以有效提取的问题,在三稳态随机共振的基础上结合分段双稳态势函数,提出一种分段三稳态随机共振的信号滤波算法。针对传统随机共振输出信噪比低、参数耦合严重及输出饱和等问题,构造分段三稳态非线性系统模型,通过独立调节势阱深度、势阱位置及势垒陡峭度,诱导最佳三稳态随机共振;以输出信噪比为标准,通过人工鱼群算法(AFSA)对分段三稳态非线性系统模型参数进行寻优,改善分段三稳态随机共振的信号滤波效果。结果表明,分段三稳态随机共振的信号滤波算法相比其他几种经典算法滤波效果更强,提高了处理井下声波信号的输出信噪比,为井下声波通讯信号的提取提供一种更优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处理 随机共振 分段势函数 频移变尺度 人工鱼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游走和特殊拥挤距离更新的多模态多目标狼群算法
7
作者 赵嘉 钟劲文 +2 位作者 肖人彬 王晖 潘正祥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93-106,共14页
针对多模态多目标优化中种群多样性较差和搜索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随机游走和特殊拥挤距离更新的多模态多目标狼群算法(MMOWPA-RSCD)。在游走行为中融入莱维飞行,提出随机游走策略,生成多个随机突变的游走位置,使种群快速跳出局部最优,... 针对多模态多目标优化中种群多样性较差和搜索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随机游走和特殊拥挤距离更新的多模态多目标狼群算法(MMOWPA-RSCD)。在游走行为中融入莱维飞行,提出随机游走策略,生成多个随机突变的游走位置,使种群快速跳出局部最优,增强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设计基于特殊拥挤距离的种群更新机制,利用k-means算法将待更新种群划分为多个子种群以降低整体搜索难度,通过计算各个子种群个体的特殊拥挤距离,保留决策空间和目标空间综合拥挤度较好的解,维持种群的多样性;引入环境选择策略,通过特殊拥挤距离非支配排序筛选优良种群,进一步提升算法的多样性。将MMOWPA-RSCD算法和8种经典以及新近多模态多目标优化算法在13个多模态多目标测试函数进行实验对比及秩均值检验,实验结果表明:MMOWPA-RSCD的总体性能优于对比算法。将算法用于栅格地图路径规划问题,进一步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多目标优化 多目标狼群算法 随机游走 特殊拥挤距离更新 环境选择 栅格地图路径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对称搜索的进化强化学习算法
8
作者 邸剑 万雪 姜丽梅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12-920,共9页
进化算法的引入极大地提高了强化学习算法的性能。然而,现有的基于进化强化学习ERL的算法还存在易陷入欺骗性奖励、易收敛到局部最优和稳定性差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随机对称搜索策略,直接作用于策略网络参数,在策略网... 进化算法的引入极大地提高了强化学习算法的性能。然而,现有的基于进化强化学习ERL的算法还存在易陷入欺骗性奖励、易收敛到局部最优和稳定性差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随机对称搜索策略,直接作用于策略网络参数,在策略网络参数中心的基础上由最优策略网络参数指导全局策略网络参数优化更新,同时辅以梯度优化,引导智能体进行多元探索。在MuJoCo的5个机器人运动连续控制任务中的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性能优于以前的进化强化学习算法,且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强化学习 进化算法 进化强化学习 随机对称搜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向随机探索蜣螂优化算法的无人机航迹规划
9
作者 陈海洋 张江祺 +1 位作者 温仕琪 吝红凯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5-31,共7页
针对战场环境下群智能算法在求解无人机航迹规划过程中存在路径搜索能力不足,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向随机探索蜣螂优化(UR-DBO)算法的无人机低空突防的航迹规划方法。首先,建立相关的地形模型以及威胁源模型;其次,在... 针对战场环境下群智能算法在求解无人机航迹规划过程中存在路径搜索能力不足,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向随机探索蜣螂优化(UR-DBO)算法的无人机低空突防的航迹规划方法。首先,建立相关的地形模型以及威胁源模型;其次,在蜣螂优化算法中引入Piecewise混沌映射初始化种群,增加算法的种群多样性;接着,提出无向随机探索机制,该机制旨在弥补蜣螂优化算法中滚球蜣螂探索不全面的缺陷,提高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然后,让偷窃蜣螂借鉴阿里巴巴四十大盗算法的多策略寻优机制,使其可以根据问题动态调整策略,有利于算法跳出局部最优;最后,选用6种测试函数与2种不同地形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相较于对比算法有更好的收敛速度与寻优精度,且更适用于无人机三维路径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路径规划 突防 蜣螂优化算法 阿里巴巴四十大盗算法 无向随机探索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智能算法优化改进随机森林算法的井漏预测
10
作者 白凯 戴升升 +1 位作者 张照硕 金思怡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59-168,共10页
井漏预测一直是钻井中堵漏防治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课题,传统方法依赖专家经验,技术可复制性差,在特征参数选择上缺乏与井漏的相关性分析,导致预测精度低,且模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此,提出一种基于M5模型树的改进随机森林(IRF)算法,并采... 井漏预测一直是钻井中堵漏防治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课题,传统方法依赖专家经验,技术可复制性差,在特征参数选择上缺乏与井漏的相关性分析,导致预测精度低,且模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此,提出一种基于M5模型树的改进随机森林(IRF)算法,并采用基于Sobol序列的初始化策略,引入自适应螺旋变化策略更新发现者位置,同时利用Lévy飞行策略来更新跟随者位置的改进麻雀搜索算法(ISSA)对IRF参数进行优化,进而建立一种ISSA-IRF井漏预测模型。该模型整合了来自地质、钻井泥浆和钻井作业相关的18个参数,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递归特征消除和梯度提升树确定了11个关键参数。实验结果表明,与原模型相比,ISSA-IRF模型在井漏预测上的准确率提升了7.7%,且模型的性能显著优于经典的井漏预测模型(如LSTM、BP和SVM等)。改进后的模型可用于现场堵漏控制,为防漏堵漏作业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漏预测 随机森林算法 M5模型树 Sobol序列 自适应螺旋变化 Lévy飞行策略 麻雀搜索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内蒙古西部绿色低碳农宅灰色模糊综合评价
11
作者 金国辉 史雅婕 +1 位作者 史智婕 张凯歌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340-3348,共9页
为推进内蒙古西部农村地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结合走访调查、文献收集的数据,通过DeST和Trnsys软件联合模拟农宅能耗,进行单因素分析,利用正交试验法获得多组方案,采用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围护结构、采暖系统等方... 为推进内蒙古西部农村地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结合走访调查、文献收集的数据,通过DeST和Trnsys软件联合模拟农宅能耗,进行单因素分析,利用正交试验法获得多组方案,采用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围护结构、采暖系统等方面进行综合优化研究,选出最适合内蒙古西部的绿色低碳农宅方案。结果表明:内蒙古西部绿色低碳农宅最优方案具体为:建筑朝向坐北朝南、层高3.4 m、地面为20 mm聚苯乙烯挤塑保温板(XPS)瓷砖地面、屋面为120 mm膨胀型聚苯乙烯泡沫保温板(EPS)倒置式混凝土砌块屋面、外墙为160 mm聚苯乙烯挤塑保温板(XPS)外墙外保温混凝土砌块墙、外窗为6C+12Ar+6C的6 mm双层普通玻璃惰性气体塑钢窗、南向窗墙比0.5、北向窗墙比0.5、阳光间进深1.2 m、阳光间材质为6C+12Ar+6C的6 mm双层惰性气体普通玻璃+塑钢窗框+保温窗帘、风能发电效率45%。最优方案的采暖能耗为2661.15 kW·h,室内最冷日平均温度为11.62℃,碳排放减少量为10.02 t/a,太阳能得热量为67702.75 kW,净现值>0,经济性良好,在内蒙古西部农村地区具有一定的推广性,为内蒙古西部农宅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低碳农宅 DeST和Trnsys 随机森林算法 灰色模糊综合评价 绿色低碳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GB图像和随机森林算法的棉种识别
12
作者 王亚茹 韩迎春 +6 位作者 雷亚平 杨北方 熊世武 焦亚辉 马云珍 李亚兵 支晓宇 《棉花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4-105,共12页
【目的】棉种的精准识别对育种、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控至关重要。而传统的人工识别方法主观性强且效率低。基于红绿蓝(red,green,and blue,RGB)图像与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算法构建了棉花快速分类模型,实现棉种的自动识别。【方... 【目的】棉种的精准识别对育种、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控至关重要。而传统的人工识别方法主观性强且效率低。基于红绿蓝(red,green,and blue,RGB)图像与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算法构建了棉花快速分类模型,实现棉种的自动识别。【方法】田间种植草棉、亚洲棉、海岛棉和陆地棉,在蕾期和花铃期采集叶片的RGB图像,并提取颜色和形态特征参数。基于提取的特征数据,分别构建了3种RF模型:基于蕾期叶片特征的模型、基于花铃期叶片特征的模型以及综合蕾期和花铃期叶片特征的模型。随后,对各个模型的分类性能进行评估,并通过特征重要性分析确定影响棉种识别的关键特征。还对比了RF、支持向量机和K最近邻3种算法的分类效果。【结果】结合蕾期和花铃期叶片特征的分类模型准确性最高,总体精度达到了97.71%,Kappa系数为0.95,优于基于单一生育期特征的模型。特征重要性分析表明,叶片面积和圆度在棉种识别中具有重要作用。此外,RF的分类性能优于支持向量机和K最近邻法,表现出更高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结论】本研究提出的基于蕾期和花铃期叶片的RGB图像和RF算法的棉种识别方法,无需复杂的图像预处理,能自动高效识别海岛棉、陆地棉、亚洲棉和草棉,可以为作物精细管理和农业领域的机器学习算法应用提供新思路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GB图像 随机森林算法 分类 棉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智能体路径规划算法的动态随机测试方法
13
作者 张逍怡 李幸 +2 位作者 刘洋 郑征 孙昌爱 《软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09-3133,共25页
智能体路径规划算法旨在规划某个智能体的行为轨迹,使其在不碰到障碍物的情况下安全且高效地从起始点到达目标点.目前智能体路径规划算法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种重要的物理信息系统中,因此在实际投入使用前对算法进行测试,以评估其性能是... 智能体路径规划算法旨在规划某个智能体的行为轨迹,使其在不碰到障碍物的情况下安全且高效地从起始点到达目标点.目前智能体路径规划算法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种重要的物理信息系统中,因此在实际投入使用前对算法进行测试,以评估其性能是否满足需求就非常重要.然而,作为路径规划算法的输入,任务空间中威胁障碍物的分布形式复杂且多样.此外,路径规划算法在为每个测试用例规划路径时,通常需要较高的运行代价.为了提升路径规划算法的测试效率,将动态随机测试思想引入到路径规划算法中,提出了面向智能体路径规划算法的动态随机测试方法(dynamic random testing approach for intelligent agent path planning algorithms,DRT-PP).具体来说,DRT-PP对路径规划任务空间进行离散划分,并在每个子区域内引入威胁生成概率,进而构建测试剖面,该测试剖面可以作为测试策略在测试用例生成过程中使用.此外,DRT-PP在测试过程中通过动态调整测试剖面,使其逐渐优化,从而提升测试效率.实验结果显示,与随机测试及自适应随机测试相比,DRT-PP方法能够在保证测试用例多样性的同时,生成更多能够暴露被测算法性能缺陷的测试用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测试 路径规划算法 动态随机测试 快速扩展随机树生成算法 测试剖面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格搜索-随机森林算法的农业碳足迹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以福建省为例
14
作者 陈明圣 洪小燕 +2 位作者 彭清霞 林文雄 苏凯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6871-6885,共15页
农业碳排放是继工业之后的第二大碳源,降低其强度对实现碳中和至关重要。基于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核算了2001—2021年福建省农业碳足迹水平,并利用改良的随机森林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1—2005年福建省农业碳足迹变化平稳,略... 农业碳排放是继工业之后的第二大碳源,降低其强度对实现碳中和至关重要。基于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核算了2001—2021年福建省农业碳足迹水平,并利用改良的随机森林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1—2005年福建省农业碳足迹变化平稳,略微下降;2006—2018年为农业碳足迹水平急剧下降时期;2019—2021年农业碳足迹水平呈现倒“V”增长态势。2)三明市、漳州市、南平市、龙岩市为高碳足迹水平城市,福州市、宁德市、莆田市、泉州市为碳足迹平稳城市,厦门市为低碳足迹水平城市;高碳足迹城市主要碳源不尽相同,碳足迹平稳城市碳源主要为稻田甲烷排放,低碳足迹城市农业碳足迹水平则源自各类碳源的微弱叠加。3)城市化发展水平、经济结构优化、产业结构特征、技术水平、人口规模总量、经济发展规模、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农村供电规模和财政助农水平是制约农业碳足迹水平的重要因素。据此,提出如下优化措施:1)着眼于农业碳足迹强度变化趋势,推进农业农村节能减排。2)利用区域“空间溢出”效应,协同推进农业碳减排工作。3)发挥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的协同作用。4)重视环境子系统和支撑子系统的保障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足迹 碳中和 随机森林算法 网格搜索法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SHO算法优化随机森林模型 被引量:2
15
作者 付海涛 张智勇 +1 位作者 王增辉 金晨磊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61-866,共6页
针对海马优化算法初始解质量低且不丰富的问题,提出一种引入Logistic混沌映射改进海马优化算法优化的随机森林模型.首先,在提升海马优化算法后将其与随机森林算法相结合,以提升经典随机森林算法的鉴别准确率;其次,为验证新模型的性能,用... 针对海马优化算法初始解质量低且不丰富的问题,提出一种引入Logistic混沌映射改进海马优化算法优化的随机森林模型.首先,在提升海马优化算法后将其与随机森林算法相结合,以提升经典随机森林算法的鉴别准确率;其次,为验证新模型的性能,用5种模型针对4个评价指标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准确率达96.15%,精度达100%,召回率达92.31%,F_(1)-Score达96.00%,提升了随机森林方法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算法 海马优化算法 随机森林 分类算法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行星滚柱丝杠副摩擦力矩预测
16
作者 徐洋 祖莉 +3 位作者 李伟龙 刘晓玲 何建樑 刘俊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05-1511,共7页
摩擦力矩增大会加剧行星滚柱丝杠副磨损,严重影响其使用及寿命。探讨了利用机器学习算法预测行星滚柱丝杠副摩擦力矩的可行性,分析了行星滚柱丝杠副摩擦力矩与磨损状态的关系。采用基于随机森林、支持向量回归和BP神经网络的机器学习算... 摩擦力矩增大会加剧行星滚柱丝杠副磨损,严重影响其使用及寿命。探讨了利用机器学习算法预测行星滚柱丝杠副摩擦力矩的可行性,分析了行星滚柱丝杠副摩擦力矩与磨损状态的关系。采用基于随机森林、支持向量回归和BP神经网络的机器学习算法预测了不同转数行星滚柱丝杠副的摩擦力矩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随机森林算法对行星滚柱丝杠副摩擦力矩的预测准确率达到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滚柱丝杠 摩擦力矩 机器学习 随机森林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巩义市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
17
作者 包峻帆 陈婕 +8 位作者 杨文涛 杨泽强 侯文青 陈恪 袁野 杨明权 景斐媛 刘哲 张媛媛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17,共8页
以黄河中下游典型地质环境脆弱区河南巩义市为例,综合运用遥感地表形变监测技术、随机森林方法、GIS技术等,选取涵盖地貌环境、地质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4个方面的共20个评价指标,建立了研究区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 以黄河中下游典型地质环境脆弱区河南巩义市为例,综合运用遥感地表形变监测技术、随机森林方法、GIS技术等,选取涵盖地貌环境、地质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4个方面的共20个评价指标,建立了研究区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和变异系数(AHP-CV)组合赋权法和随机森林算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结合GIS空间分析功能,对巩义市地质环境承载力进行了评价,并基于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地质灾害风险等级对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AHP-CV组合赋权法和随机森林算法计算的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基本吻合,随机森林算法提高了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可靠性,预测结果科学性、准确性更强,能够更好适用于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基于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地质灾害风险等级的优化评价结果,能够有效提高评价结果的精确性;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工程地质岩组、黄土湿陷性和矿区破坏程度是影响研究区地质环境承载力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巩义市东部和南部受采矿活动影响,地质灾害频发,地质环境承载力等级为差,建议及时开展矿山生态修复和地质灾害防控治理;东北部及西北部受地质灾害和黄土湿陷性制约,地质环境承载力等级为较差,建议采取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环境承载力 随机森林算法 组合赋权法 黄河中下游 巩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随机趋邻策略的协同演化蚁群算法
18
作者 王世科 游晓明 +1 位作者 尹玲 刘升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97-710,共14页
针对蚁群算法在求解旅行商问题时收敛速度慢、求解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一种融合随机趋邻策略的协同演化蚁群算法。随机趋邻策略首先采用随机分级策略将蚁群随机分为精英蚁和探索蚁,其中随机分级策略能够通过动态调控两类蚂蚁的数量来有效... 针对蚁群算法在求解旅行商问题时收敛速度慢、求解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一种融合随机趋邻策略的协同演化蚁群算法。随机趋邻策略首先采用随机分级策略将蚁群随机分为精英蚁和探索蚁,其中随机分级策略能够通过动态调控两类蚂蚁的数量来有效调节算法的多样性和收敛性;然后探索蚁通过趋邻搜索扩大较优解附近的搜索范围,以提高解的精度。协同演化策略采用Jaccard系数判断两类蚂蚁各自最优路径的相似程度,以动态调整两类蚂蚁的交流周期,并平滑其各自最优解公共路径上的信息素,从而实现两类蚂蚁交互进化,进一步提高解的精度。最后通过仿真实验表明,在大规模旅行商问题中,改进算法不仅能够有效平衡算法多样性与收敛性之间的关系,还能提高解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蚁群优化算法 随机趋邻 协同演化 旅行商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随机森林的云粒子相态识别算法
19
作者 付涛 杨智鹏 +3 位作者 陶法 胡树贞 卢郁香 付长青 《应用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52,共10页
为准确识别云粒子相态,利用同址建设的毫米波云雷达和微波辐射计,基于贝叶斯-随机森林算法,分别建立降雨和非降雨天气模型,将云雷达反射率因子、速度谱宽、径向速度、退偏振比、微波辐射计垂直温度廓线和各要素高度作为粒子相态特征对... 为准确识别云粒子相态,利用同址建设的毫米波云雷达和微波辐射计,基于贝叶斯-随机森林算法,分别建立降雨和非降雨天气模型,将云雷达反射率因子、速度谱宽、径向速度、退偏振比、微波辐射计垂直温度廓线和各要素高度作为粒子相态特征对模型进行训练,建立冰晶、雪花、液态云滴、雨滴模型。基于2023年7月1日—2024年3月31日宜昌、太原、红原、衢州4站天气过程数据进行模型训练和测试。模型测试结果显示:对冰晶、雪花、液态云滴、雨滴的识别准确率分别为95%、97%、89%、96%;冰晶、雪花、雨滴的精确率、召回率、F1分数均达到0.96以上。个例分析显示模型的识别结果符合云微物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粒子相态识别 云微物理过程 毫米波云雷达 随机森林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型钢混凝土梁柱纤维单元参数优化
20
作者 陈熹俊 韩小雷 +2 位作者 张垒 吴智辉 季静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7-139,共13页
为提高型钢混凝土(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SRC)梁柱构件的弹塑性分析精度,提出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SRC梁柱纤维单元参数预测模型(PMFEP-SRC),对SRC梁柱纤维单元的滞回曲线拟合效果进行优化。基于收集的153根SRC梁柱试件试验数据,以... 为提高型钢混凝土(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SRC)梁柱构件的弹塑性分析精度,提出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SRC梁柱纤维单元参数预测模型(PMFEP-SRC),对SRC梁柱纤维单元的滞回曲线拟合效果进行优化。基于收集的153根SRC梁柱试件试验数据,以极限承载力比值R F和耗能能力比值R_(E)为目标参数,承载力调整系数C_(F)和刚度调整系数C_(S)为调整参数,爬山算法作为寻优手段,实现纤维单元最优调整参数的求解。通过随机森林算法,以SRC梁柱试件的试验控制参数作为特征参数,纤维单元最优调整参数(求解的承载力调整系数C_(F)与刚度调整系数C_(S))作为标签,训练并建立PMFEP-SRC。设计并完成一批不同剪跨比的SRC柱低周往复加载试验,通过试验数据进一步验证了PMFEP-SRC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结果表明:PMFEP-SRC能够较好地拟合不同破坏形态SRC梁柱试件的滞回曲线,对SRC试件的极限承载力和耗能面积的拟合精度远高于未经参数优化的纤维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梁柱 纤维单元 低周往复加载试验 弹塑性分析 随机森林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