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旋风分离器内颗粒浓度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7
1
作者 宋健斐 魏耀东 时铭显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0-94,104,共6页
采用改进的雷诺应力模型和颗粒随机轨道模型对旋风分离器全空间内颗粒浓度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旋风分离器分离空间的浓度场沿径向可划分为中心的颗粒逃逸区、边壁的颗粒捕集区和中间的颗粒分离区。颗粒捕集区的颗粒在器壁表... 采用改进的雷诺应力模型和颗粒随机轨道模型对旋风分离器全空间内颗粒浓度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旋风分离器分离空间的浓度场沿径向可划分为中心的颗粒逃逸区、边壁的颗粒捕集区和中间的颗粒分离区。颗粒捕集区的颗粒在器壁表面形成高浓度的灰带螺旋下行,灰带以一定的频率上下波动;颗粒分离区浓度分布均匀,颗粒处于被分离状态;颗粒逃逸区的颗粒浓度很低,颗粒螺旋上升逃逸。旋风分离器的浓度场沿轴向分布比较复杂,在环形空间的上部和灰斗的上部存在顶灰环,浓度分布具有显著的非轴对称性,在升气管入口下方0.25倍筒体直径(Φ)范围内存在短路流造成的高浓度区,在排尘口处存在旋转气流摆动造成的颗粒返混高浓度区。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风分离器 颗粒浓度 灰带 颗粒随机轨道模型 改进的雷诺应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流燃烧室内煤粉多相湍流流动与燃烧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2
作者 尚庆 张健 周力行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91-496,共6页
提出了考虑湍流-颗粒反应相互作用的颗粒随机轨道模型,以此为基础建立煤粉燃烧综合理论模型并应用于旋流燃烧室内煤粉多相湍流流动与燃烧的数值模拟.模拟结果给出了气相温度场、速度场与温度脉动均方根值分布、颗粒相温度场、速度场与... 提出了考虑湍流-颗粒反应相互作用的颗粒随机轨道模型,以此为基础建立煤粉燃烧综合理论模型并应用于旋流燃烧室内煤粉多相湍流流动与燃烧的数值模拟.模拟结果给出了气相温度场、速度场与温度脉动均方根值分布、颗粒相温度场、速度场与表观密度场以及颗粒瞬时温度与质量随时间的变化.研究表明,考虑湍流-颗粒反应相互作用对气相与颗粒相温度场的模拟结果有一定的影响,使气相温度分布与实验数据更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燃烧室 多相湍流燃烧 颗粒随机轨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气固单向耦合作用的燃气轮机流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2
3
作者 苏高 周国义 杜飞 《热力透平》 2013年第1期51-54,共4页
基于颗粒随机轨道模型,将烟气看成连续相,将颗粒视为离散相,采用气固单向耦合方法,应用Fluent软件对某船用增压锅炉燃气轮机级多叶片流道内的气固两相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重点分析了不同直径固体颗粒在动静叶栅通道中的运动轨迹分... 基于颗粒随机轨道模型,将烟气看成连续相,将颗粒视为离散相,采用气固单向耦合方法,应用Fluent软件对某船用增压锅炉燃气轮机级多叶片流道内的气固两相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重点分析了不同直径固体颗粒在动静叶栅通道中的运动轨迹分布特点、颗粒对叶片表面的碰撞作用。研究结果可为燃气轮机叶片抗磨损能力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 颗粒随机轨道模型 气-固两相流 单向耦合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入口旋流器的文丘利调风器出口冷态流场中液相流动的数值模拟
4
作者 王坤 姚寿广 《江苏船舶》 2002年第4期17-19,共3页
首先采用随机颗粒轨道模型对特定入口旋流器宽度下炉膛内不同粒径油滴的轨迹进行模拟 ,然后选取典型颗粒 ,进一步模拟了它在不同入口旋流器材宽度下的轨迹 ,并进行了比较分析 ,得出一定规律。
关键词 两相流动 随机颗粒轨道模型 文丘利调风器 入口旋流器 出口冷态流场 数值模拟 炉膛 锅炉 液相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型飞行器发动机长尾喷管两相流数值计算
5
作者 左艳辉 赵胜海 余文锋 《教练机》 2015年第4期62-65,共4页
基于FLUENT数值仿真软件,采用颗粒随机轨道模型,对某型飞行器发动机长尾喷管内两相流及长尾喷管内烧蚀机理进行了研究。针对长尾喷管烧穿现象,给出了提高长尾喷管热防护结构可靠性的方法。
关键词 某型飞行器发动机 长尾喷管 颗粒随机轨道模型 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