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模糊变量期望值算子的综合评判模型 被引量:3
1
作者 赵宝福 徐雅臣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39-842,共4页
针对模糊矩阵综合评判存在失效的问题,运用可信性理论,将判断属性值好坏的模糊性语言描述,用建立在可信性空间的模糊变量来表示,并以期望值纯量的形式来刻画。提出了基于模糊变量期望值算子的综合评判模型,针对此模型的不足和局限性,又... 针对模糊矩阵综合评判存在失效的问题,运用可信性理论,将判断属性值好坏的模糊性语言描述,用建立在可信性空间的模糊变量来表示,并以期望值纯量的形式来刻画。提出了基于模糊变量期望值算子的综合评判模型,针对此模型的不足和局限性,又提出了修正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算法。模型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有效性。该成果为模糊性决策系统提供了一种新的处理方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信性测度 模糊变量 期望值算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随机多目标规划性质的研究
2
作者 寇光兴 李炳杰 郑明发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2-46,共5页
在模糊随机环境下,针对于多目标规划问题的性质,给出了一系列的重要结论。首先,基于模糊随机理论,提出了模糊随机多目标规划问题的期望值模型,实现了对实际问题的不确定性到确定性的转化,并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理论模型。规划问题的凸... 在模糊随机环境下,针对于多目标规划问题的性质,给出了一系列的重要结论。首先,基于模糊随机理论,提出了模糊随机多目标规划问题的期望值模型,实现了对实际问题的不确定性到确定性的转化,并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理论模型。规划问题的凸性在优化理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对于所提出模型的凸性,利用模糊随机变量的期望值的特殊性质,给出了严格的证明。定义了模糊随机多目标规划的期望值绝对最优解、期望值有效解及期望值弱有效解的概念,并研究了它们的性质。根据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建立的模糊随机规划模型的求解,所得结果为其算法的研究及最优决策的执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信性理论 模糊随机变量 模糊随机多目标规划 期望值有效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给出属性优先序的模糊多属性决策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曾三云 龙君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8-30,35,共4页
研究属性值为模糊变量,已知属性优先序信息的模糊多属性决策问题。基于模糊变量的期望值、模糊变量之间的距离等概念,建立以极大化属性值的离差为目标的模糊期望值模型来确定各属性的权重;基于期望值算子,计算出各方案的期望效用值,从... 研究属性值为模糊变量,已知属性优先序信息的模糊多属性决策问题。基于模糊变量的期望值、模糊变量之间的距离等概念,建立以极大化属性值的离差为目标的模糊期望值模型来确定各属性的权重;基于期望值算子,计算出各方案的期望效用值,从而获得各方案的排序;通过数值算例说明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多属性决策 属性优先序 模糊变量 期望值算子 离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通用Dombi算子的测量不确定度传递方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蒋薇 张玘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0-276,共7页
随机模糊变量RFVs法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基于可能性理论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和表示方法。RFVs法应用t-范数传递不确定度随机分量,是传统概率论方法的近似。针对Frank t-范数传递多个随机分量时近似误差累积变大的问题,提出使用二参数通用D... 随机模糊变量RFVs法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基于可能性理论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和表示方法。RFVs法应用t-范数传递不确定度随机分量,是传统概率论方法的近似。针对Frank t-范数传递多个随机分量时近似误差累积变大的问题,提出使用二参数通用Dombi算子传递随机分量。首先简单介绍了RFVs的含义;然后说明了最优t-范数及其参数的选择方法,得到了GDO的最优参数,并用于获得联合可能性分布,结果表明GDO对于合成随机分量有很大改善;最后将GDO用于有功功率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并与Frank t-范数、传统GUM法和实验数据比较,使用GDO得到的置信区间能够很好地近似传统GUM法和实验数据分析结果。具有2个参数的GDO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在传递多个不确定度随机分量的情况下获得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不确定度 通用Dombi算子 随机模糊变量 可能性分布 T-范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信性理论的电力系统运行风险评估 (二)理论基础 被引量:67
5
作者 冯永青 吴文传 +2 位作者 张伯明 孙宏斌 何云良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15,21,共6页
在实际研究中遇到的新问题是:传统架空线路的可靠性统计指标难以表达现场运行中线路故障的可能性,单纯采用可靠性数学理论无法进行全系统的运行风险评估。实际上,电力系统的不确定性同时包含着随机性和模糊性2个方面,但受限于概率论与... 在实际研究中遇到的新问题是:传统架空线路的可靠性统计指标难以表达现场运行中线路故障的可能性,单纯采用可靠性数学理论无法进行全系统的运行风险评估。实际上,电力系统的不确定性同时包含着随机性和模糊性2个方面,但受限于概率论与模糊论在基础数学领域内是相互独立的理论体系,传统上在电力系统只能将它们分开研究。可信性理论是2004年基础数学领域完成的数学分支,它给出了基于测度论的模糊论的公理化体系,并提供了随机性与模糊性综合评估的严格数学基础。文中首先介绍引入可信性理论的必要性,然后较为详尽地介绍了可信性理论中的基本公理、可信性测度、模糊变量期望值、随机模糊变量期望值等基本内容。上述内容是可信性理论在电力系统应用的必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运行 风险评估 可信性理论 可信性测度 模糊变量期望值算子 随机模糊变量期望值算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