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邢台市西部山区滑坡易发性的多模型对比分析
1
作者 赵建青 顾福计 +6 位作者 钱龙 马百衡 朱小龙 姜俊杰 王奇智 梁小勇 尹超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6-156,共11页
针对邢台市西部山区滑坡灾害频发问题,采用信息量模型,分别耦合层次分析法、熵权法、组合赋权法、随机森林模型对滑坡易发性进行分析。选取12个评价指标,分别进行主观权重、客观权重、综合权重以及信息量值计算,并训练随机森林模型;对4... 针对邢台市西部山区滑坡灾害频发问题,采用信息量模型,分别耦合层次分析法、熵权法、组合赋权法、随机森林模型对滑坡易发性进行分析。选取12个评价指标,分别进行主观权重、客观权重、综合权重以及信息量值计算,并训练随机森林模型;对4个模型的评价结果进行可靠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降雨量、地层岩性和坡度对研究区滑坡灾害的影响较大,信息量耦合随机森林模型精度最高,且具有较好的适用性。研究结论为复杂地质环境下的滑坡易发性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层次分析 熵权 组合赋权 随机森林模型 易发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技术支持下交通沿线弃渣堆放生态选址方法体系构建
2
作者 姬翠翠 陈泊宇 +4 位作者 韩风雷 陈立川 陈茂霖 杨志鑫 刘劲宏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98-2406,共9页
在高原、山地等复杂地形条件下修建铁路时,弃渣场的选址成为不可避免的问题。科学合理的弃渣场选址对于实现铁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雅安至昌都段铁路沿线为研究区,基于遥感技术,选择河流、道路、断层、居民... 在高原、山地等复杂地形条件下修建铁路时,弃渣场的选址成为不可避免的问题。科学合理的弃渣场选址对于实现铁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雅安至昌都段铁路沿线为研究区,基于遥感技术,选择河流、道路、断层、居民点、坡度、温度、降水、植被类型、土壤属性、土地利用、人口密度、自然保护区、冰川多个生态指标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综合权重法(Comprehensive Weight, CW)和随机森林法(Random Forest, RF)构建弃渣场选址适宜性评价体系,进而得出雅昌线沿线弃渣场生态选址适宜性格局图,并通过多元逐步回归与障碍度分析,确定弃渣选址主要影响因子。研究结果显示:(1)AHP、RF与CW的弃渣适宜性评价结果准确性均在85%以上,其中RF用于渣场选址最为可靠,精度为89.8%,其结果能够准确反映区域弃渣堆放适宜性程度;(2)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弃渣堆放生态选址主要受土地利用、坡度、道路、居民点、河流、断层这6个主要因子的影响;(3)在研究区域内,不适宜区集中分布于中部自然保护区,占总面积的10%,基本不适宜区在东部零散分布于人口密集区、建筑及耕地区域,西部则受断层与河流影响呈集聚分布。研究表明,弃渣堆放生态选址体系能够有效指导渣场选址工作,可为大尺度范围交通工程建设的生态环境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弃渣场选址 层次分析 随机森林 综合权重 生态评价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耦合视角下城市抗震韧性综合评价研究
3
作者 朱莉 李雯亚 +1 位作者 杨耀星 刘明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2-162,共11页
为全面增强城市抗震韧性和地震灾害防控能力,基于抗震应对力和震后恢复力2个维度,构建了涵盖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和基础设施4个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据此提出了一种融合随机森林-层次分析法(RF-AHP)与二维云模型的抗震韧性综合评价方法... 为全面增强城市抗震韧性和地震灾害防控能力,基于抗震应对力和震后恢复力2个维度,构建了涵盖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和基础设施4个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据此提出了一种融合随机森林-层次分析法(RF-AHP)与二维云模型的抗震韧性综合评价方法,并创新性地结合复杂网络理论揭示了多维指标间的动态交互与耦合演化机制;最后以四川省9个地震活动较频繁地区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阿坝州和甘孜州的抗震韧性等级较低,尤其在震后恢复力方面表现欠佳,其中经济维度和基础设施维度是其抗震韧性最为薄弱的环节;通过对韧性演化网络的系统分析,进一步明确了加强道路、水利和电力设施的应急防护是提升这2个地区抗震韧性水平的关键。该研究结果可为精准识别韧性短板及其根源、制定靶向性韧性提升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 应急管理 城市韧性评价 多维耦合 随机森林-层次分析(RF-AHP) 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足迹家族模型的资源环境可持续性评价
4
作者 任黎 朱佳晨 宋姝萍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5-39,共5页
为探讨资源环境可持续评价研究的重要性,通过建立以生态足迹、水足迹与碳足迹为基本成员的足迹家族模型,引入多个资源环境压力指标,并基于DPSIR框架,运用综合集成法分析确立资源环境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由随机森林法与层次分析法确定... 为探讨资源环境可持续评价研究的重要性,通过建立以生态足迹、水足迹与碳足迹为基本成员的足迹家族模型,引入多个资源环境压力指标,并基于DPSIR框架,运用综合集成法分析确立资源环境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由随机森林法与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的组合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区域资源环境压力状况与可持续性状况,进而开展了基于三维足迹家族模型的南京市资源环境可持续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12~2021年南京市水土资源均有占用存量资本,但占用情况整体呈下降趋势,碳足迹处于低压力范围,资源环境可持续性逐年向好;2012~2019年南京市资源环境可持续状况为弱可持续,2020~2021年为强可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足迹家族模型 资源环境可持续性评价 DPSIR框架 随机森林-层次分析法组合权重 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andom Forest和AHP的贵德县北部山区滑坡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19
5
作者 张向营 张春山 +3 位作者 孟华君 王雪冰 赵伟康 郑满城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2-149,共8页
滑坡危险性评价是滑坡灾害防治和管理的重要依据。文章基于层次分析法和随机森林模型,结合距离函数法,探索性地提出了一种新的组合赋权法(RF-AHP)。采用RF-AHP对青海省贵德县北部山区滑坡进行了危险性评价,对比探讨了AHP、RF和RF-AHP三... 滑坡危险性评价是滑坡灾害防治和管理的重要依据。文章基于层次分析法和随机森林模型,结合距离函数法,探索性地提出了一种新的组合赋权法(RF-AHP)。采用RF-AHP对青海省贵德县北部山区滑坡进行了危险性评价,对比探讨了AHP、RF和RF-AHP三种模型评价结果与实际滑坡灾害的吻合性,结果表明:(1)RF-AHP在高危险区和极高危险区面积占比38.38%的情况下,包括了60.13%的滑坡灾害,结果准确性相比AHP和RF两种模型有较大提升;(2)随着危险性等级的逐步提高,RF-AHP区划结果中相应分区的灾害实际发生的比率也随之增高,并对三种方法出现结果差异的客观原因进行了分析讨论,证明RF-AHP适用于滑坡危险性评价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危险性 组合赋权模型 层次分析 随机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