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随机森林回归模型的木材染色配方预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管雪梅 何中生 杨渠三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1-237,共7页
为提高木材染色计算机智能配色的准确性和实用性,选择(樟子松)单板为染色材,以随机森林回归模型为基础,先用随机搜索算法(RS)寻找模型最优参数,再引入主成分分析法(PCA)进行特征提取,并以配方的均方误差作为评价指标。与固定参数的随机... 为提高木材染色计算机智能配色的准确性和实用性,选择(樟子松)单板为染色材,以随机森林回归模型为基础,先用随机搜索算法(RS)寻找模型最优参数,再引入主成分分析法(PCA)进行特征提取,并以配方的均方误差作为评价指标。与固定参数的随机森林回归模型(RFR)模型及其他模型相比,优化后的模型(PCA-RS-RFR)配方均方误差为0.00491,相较于固定参数RFR(0.00695)、RS-RFR(0.00618)等具有明显优势,运行效率也较出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染色配方 随机搜索算法 随机森林回归模型 反射率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回归模型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土地级别质量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余文芊 周丙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1期47-53,59,共8页
利用南昌市本级集体建设用地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的项目,获取南昌市本级辖区258个行政村的调研数据,并运用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分析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土地级别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各类因素的重要性程度,同时验证模型的准确率。结果表明:... 利用南昌市本级集体建设用地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的项目,获取南昌市本级辖区258个行政村的调研数据,并运用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分析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土地级别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各类因素的重要性程度,同时验证模型的准确率。结果表明:模型的准确率和决定系数(R^(2))均大于80%,且五折交叉验证结果的准确率也大于80%。因子层重要性全域范围内是宏观区位影响度、繁华程度、产业集聚效应、交通条件和区域规划因子比基础设施条件和环境条件因子更大;其中,城区受产业集聚效应因子影响最大,而城郊受交通规划条件因子影响最大,且两者受繁华程度和交通条件因子影响也较大。因素层重要性全域范围内是宏观区位影响度最大,其次是繁华程度、交通条件、产业集聚效应和区域规划,而其余因素影响相对较小;其中,城区受产业集聚效应影响最大,而城郊受区域规划条件影响最大,其次繁华程度和交通条件也对土地级别质量有较大影响,而宏观区位影响度的影响相对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土地级别质量 影响因素 随机森林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回归模型的小麦粉灰分含量快速测定
3
作者 刘艳群 肖付刚 陈彩虹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9-83,共5页
[目的]实现小麦粉灰分含量的快速精准测定。[方法]通过预处理小麦原料并深入分析磨粉时间和电导率等关键影响因素,将这些因素作为特征变量引入随机森林回归模型,构建小麦粉灰分含量测定模型。通过算术平均值计算得出最终测定结果,实现... [目的]实现小麦粉灰分含量的快速精准测定。[方法]通过预处理小麦原料并深入分析磨粉时间和电导率等关键影响因素,将这些因素作为特征变量引入随机森林回归模型,构建小麦粉灰分含量测定模型。通过算术平均值计算得出最终测定结果,实现小麦粉灰分含量的快速测定。[结果]该方法与实际结果基本一致,测定误差低于0.01 g/100 g,且重复性波动差距低于0.01 g/100 g,平均测定时间为24 min。[结论]试验方法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重复性,显著提升了测定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测定 小麦粉 随机森林回归模型 灰分含量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与随机森林回归模型的短期负荷预测 被引量:20
4
作者 张冰 周步祥 +1 位作者 石敏 魏金萧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03-207,共5页
针对人工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存在的泛化误差大、具有局部最优以及参数选取困难等缺点,将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引入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似日与随机森林回归模型的短期负荷预测方法。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原始训练样本... 针对人工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存在的泛化误差大、具有局部最优以及参数选取困难等缺点,将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引入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似日与随机森林回归模型的短期负荷预测方法。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原始训练样本与预测日各影响因素间的关联系数,选取相似度较高的历史样本构成相似日样本集,对随机森林回归模型进行训练。将预测日的特征向量输入训练好的模型中,取所有回归树输出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负荷预测结果。实际算例表明,与常规支持向量机法和常规随机森林回归法相比,该组合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短期负荷预测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关联分析 相似日 随机森林回归模型 短期负荷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森林回归模型用于土壤重金属含量多光谱遥感反演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腾军 方珂 +1 位作者 杨耘 张祥东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2-95,共4页
本文以陕西省柞水县大西沟矿区为研究区域,通过实地采集土壤样本,结合在Landsat 8多光谱遥感影像上提取的辐射亮度值和光谱衍生指数,以及从ASTER GDEM提取的3种地形因素,通过相关性分析确定了建模因子,并以K折交叉验证法建立了砷、铜、... 本文以陕西省柞水县大西沟矿区为研究区域,通过实地采集土壤样本,结合在Landsat 8多光谱遥感影像上提取的辐射亮度值和光谱衍生指数,以及从ASTER GDEM提取的3种地形因素,通过相关性分析确定了建模因子,并以K折交叉验证法建立了砷、铜、铅3种重金属元素的随机森林回归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所建立模型的预测精度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CART模型,可见随机森林回归模型适用于在小样本情况下的矿区重金属含量反演。经现场调查,空间反演结果与实际情况较符合,证明了基于多光谱遥感的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在矿区土壤重金属反演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反演 多光谱遥感 K折交叉验证 随机森林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和高频数据的鄱阳湖子湖电导率预测 被引量:5
6
作者 刘丽贞 黄琪 +2 位作者 迟殿委 方朝阳 楚明航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0-53,共4页
电导率是衡量水质的重要参数,高频监测获取水体中电导率对水质管理具有重要作用。由于野外条件的变化复杂性引起设备故障导致数据缺失时有发生,为优化野外监测体系和插补缺失数据,基于高频监测获取的气象和水体物理指标,结合机器学习模... 电导率是衡量水质的重要参数,高频监测获取水体中电导率对水质管理具有重要作用。由于野外条件的变化复杂性引起设备故障导致数据缺失时有发生,为优化野外监测体系和插补缺失数据,基于高频监测获取的气象和水体物理指标,结合机器学习模型,预测水体中电导率值。结果表明,随机森林回归模型预测效果最优,其决定系数R~2可达0.996,均方根误差R_(RMSE)为1.31μS/cm,平均相对误差M_(MRE)为0.38%;pH值贡献率最大,是影响电导率的主导因素。研究结果利于优化野外高频监测系统平台,健全高频监测数据,为水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导率 随机森林回归模型 高频监测数据 鄱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随机森林回归模型的工艺装备轴承剩余寿命预测 被引量:5
7
作者 耿明 张海沧 +3 位作者 康丽齐 黄林 张旭 高雅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16,共5页
为解决传统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对工艺装备轴承剩余寿命预测准确率偏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将PCA(主成分分析)和随机森林回归模型相结合的工艺装备轴承剩余寿命预测方法。首先,应用时域分析法对特征集进行提取,并和样本对应的剩余寿命标签共同... 为解决传统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对工艺装备轴承剩余寿命预测准确率偏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将PCA(主成分分析)和随机森林回归模型相结合的工艺装备轴承剩余寿命预测方法。首先,应用时域分析法对特征集进行提取,并和样本对应的剩余寿命标签共同创建并形成训练集;然后,利用PCA算法对训练集中特征实施降维处理;最后,建立随机森林回归模型,输出工艺装备轴承剩余寿命。研究结果表明:基于PCA算法和随机森林回归模型的预测方法将预测准确度提高了约10%,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车辆 工艺装备轴承 剩余寿命预测 主成分分析 随机森林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随机森林模型的海底管道腐蚀预测 被引量:18
8
作者 张新生 蔡宝泉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9-74,共6页
为提高海底管道腐蚀速率预测精度,建立一种基于改进随机森林的海底管道腐蚀预测模型。首先,采用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分析实海挂片腐蚀数据的相关性,并采用因子分析降维;然后,设定K值为5的K折交叉验证,建立随机森林回归(RFR)模型,并输入降... 为提高海底管道腐蚀速率预测精度,建立一种基于改进随机森林的海底管道腐蚀预测模型。首先,采用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分析实海挂片腐蚀数据的相关性,并采用因子分析降维;然后,设定K值为5的K折交叉验证,建立随机森林回归(RFR)模型,并输入降维后的数据;最后,输出模型的交叉验证得分,并对比评价该模型与其他模型的最高得分预测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改进RFR的五折交叉验证输出平均得分值为0.912,高于BP神经网络(BPNN)模型、支持向量回归(SVR)模型2种对比模型;五折交叉验证最高得分预测结果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1.441和1.3,均优于对比模型相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管道 腐蚀预测 随机森林回归(RFR)模型 斯皮尔曼相关系数 因子分析 K折交叉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O-RF回归预测的海水柱塞泵配流阀结构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周广金 国凯 +1 位作者 孙杰 黄晓明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8-627,共10页
海水柱塞泵采用阀配流方式可以提高其密封性能,保证其具有较高的输出压力。针对配流阀结构参数设计不合理,导致阀芯运动滞后和容积效率降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贝叶斯优化(BO)与随机森林算法(RF)相结合的海水柱塞泵配流阀结构参数优化方... 海水柱塞泵采用阀配流方式可以提高其密封性能,保证其具有较高的输出压力。针对配流阀结构参数设计不合理,导致阀芯运动滞后和容积效率降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贝叶斯优化(BO)与随机森林算法(RF)相结合的海水柱塞泵配流阀结构参数优化方法。首先,利用AMESim软件搭建了海水泵液压系统仿真模型,利用试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分别分析了吸、排液阀的弹簧刚度、弹簧预紧力、阀芯质量对阀芯滞后以及容积效率的影响;然后,基于仿真获得的配流阀结构参数与对应输出流量的数据,对比分析了贝叶斯优化随机森林(BO-RF)模型、粒子群优化随机森林(PSO-RF)模型、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模型和随机森林(RF)模型的回归预测结果,以BO-RF模型为回归预测模型,利用遗传算法优化了配流阀结构参数,并获得了结构参数最优解;最后,对优化后的配流阀结构参数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吸、排液阀的弹簧刚度、弹簧预紧力增大能够减小阀芯滞后,提高容积效率,参数增大到临界值后,容积效率会随参数增大而降低;吸、排液阀的阀芯质量增大会增大阀芯滞后,减小容积效率;BO-RF模型的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决定系数(R^(2))均优于RF、PSO-RF和BPNN模型,其回归预测准确度更高;对于优化后的结果进行仿真可得:容积效率较原结构提高了4.7%。该模型适用于配流阀结构参数预测和优化问题,可为提高柱塞泵容积效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柱塞曲柄连杆式高压海水柱塞泵 容积效率降低 阀芯运动滞后 贝叶斯优化随机森林回归预测模型 粒子群优化随机森林 弹簧刚度和预紧力 阀芯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变换的枸杞冠层含水率预测模型
10
作者 李永梅 王浩 +2 位作者 赵红莉 张立根 张鹏程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5-171,188,共8页
为实现枸杞冠层水分信息的快速无损监测,以“宁杞7号”枸杞为试验对象,测定枸杞冠层叶片光谱和叶片含水率,对原始光谱进行一阶微分和连续统去除2种数学变换,将获取的原始光谱(OS)、一阶微分光谱(FDS)及连续统去除光谱(CRS)与含水率进行... 为实现枸杞冠层水分信息的快速无损监测,以“宁杞7号”枸杞为试验对象,测定枸杞冠层叶片光谱和叶片含水率,对原始光谱进行一阶微分和连续统去除2种数学变换,将获取的原始光谱(OS)、一阶微分光谱(FDS)及连续统去除光谱(CRS)与含水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敏感波长并构建预测含水率的随机森林回归模型(RFRM)、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PLSRM)、岭回归模型(RRM)及一元回归模型(URM),最后对模型的精度进行检验与评价。结果表明:从敏感波长分析,基于FDS构建的模型,其拟合度为0.716~0.938;基于CRS构建的模型,其拟合度为0.710~0.920;基于OS构建的模型,其拟合度为0.710~0.874;可见,基于FDS和CRS构建的模型,拟合度均高于基于OS构建的模型。从模型类型分析,RFRM的拟合度最高(0.874~0.938),其次为PLSRM(0.826~0.866)和RRM(0.737~0.889),URM的拟合度最低(0.710~0.730)。综合分析,基于一阶微分光谱构建的随机森林回归模型(FDS+RFRM)预测效果最优,其训练集和测试集的拟合度分别为0.938和0.893,检验集R^(2)、RMSE、MAE及RPD分别为0.872、0.561、0.466和2.156。研究将光谱变换与机器学习相结合,开发一套适用于枸杞冠层叶片含水率的且预测精度很高的高光谱探测模型,为枸杞冠层含水率的监测提供适宜高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率 枸杞 高光谱 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 随机森林回归模型 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绿协同作用下的城市滨水绿地固碳效能
11
作者 袁旸洋 罗尚岑 +4 位作者 杨明珠 黄韬睿 姚思丹 毛婧雯 洪仟雨 《中国城市林业》 2025年第3期82-90,共9页
【目的】探究水绿协同作用对绿地固碳效能的影响,为实现以高碳汇为目标的城市滨水绿地规划设计与更新提供数据支持与理论参考。【方法】以南京秦淮新河两侧滨水绿地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实测与遥感技术结合的方法计算绿地固碳效率;然后... 【目的】探究水绿协同作用对绿地固碳效能的影响,为实现以高碳汇为目标的城市滨水绿地规划设计与更新提供数据支持与理论参考。【方法】以南京秦淮新河两侧滨水绿地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实测与遥感技术结合的方法计算绿地固碳效率;然后构建水绿空间关系指标因子体系,采用机器学习的随机森林方法识别关键影响因子;最后通过建立16个情景模型,对关键影响因子进行模拟验证。【结果】1)滨水绿地固碳效率高于非滨水绿地;2)10、10~20 m林地面积占比对滨水绿地固碳能力具有较高影响,即绿地与水的距离越近固碳能力越好;3)滨水区域设计中,距水岸10 m内应以绿地为主,提升岸线复杂度并尽量增加绿地纵深;4)宜选用高碳汇、耐水湿乔灌木在绿地中均衡分布栽植,避免条带状种植。【结论】研究证实了水绿在固碳效益上的协同作用,所识别的影响固碳的水绿空间关系指标可为高碳汇下城市滨水绿地规划设计与更新提供数据支持与理论参考。未来研究可提升植物固碳效率测算的精确度,并在时间尺度和应用场景上拓展研究的深度和丰富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绿空间 滨水绿地 碳汇效能 随机森林回归模型 情景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河流域天水段非点源污染模拟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任衍淦 张亚群 +2 位作者 温成成 吴明艳 尚婷婷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4-303,共10页
渭河是黄河最大支流,流域内非点源污染形势严峻。开展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模拟、关键源区划分及驱动因素识别对于落实黄河国家战略、推动流域水生态治理具有重大意义。该研究基于遥感分布式面源污染评估模型(DPeRS)和随机森林回归模型,模... 渭河是黄河最大支流,流域内非点源污染形势严峻。开展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模拟、关键源区划分及驱动因素识别对于落实黄河国家战略、推动流域水生态治理具有重大意义。该研究基于遥感分布式面源污染评估模型(DPeRS)和随机森林回归模型,模拟2022年渭河流域天水段非点源污染情况,并探讨不同下垫面属性(高程、坡度、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对流域非点源污染产生的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①2022年渭河流域天水段各县区农田氮、磷表观平衡量差异显著,其中,武山县氮、磷表观平衡量均最大。②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_(Cr))的平均污染强度分别为182.2、18.4、124.4 kg/km^(2),空间上,秦安县的TN和TP浓度较高,而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的COD_(Cr)浓度较高。③高程和坡度对TN、TP、COD_(Cr)三类污染指标的空间分布均具有重要作用,土壤类型则主要影响TN和TP的分布,而土地利用类型对三类非点源污染的负荷影响较小。因此,渭河流域天水段的非点源治理应重点关注秦安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两地,其中高程、坡度、土壤类型对TN、TP、COD_(Cr)污染强度与分布有着关键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地方非点源污染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点源污染 遥感分布式面源污染评估模型(DPeRS) 随机森林回归模型 渭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6-2020年蒙古国放牧密度数据集
13
作者 黄静 李婷 +4 位作者 李朋飞 Altansukh Ochir 杨梅焕 王涛 李莎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5年第1期77-84,共8页
蒙古国草地系统的健康状况关系着其畜牧业效益和国内外生态安全。衡量牲畜放牧密度并合理控制放牧密度对于维护蒙古国草地生态系统健康以及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空间放牧密度梯度信息的缺失阻碍了对草地承载力相关研究... 蒙古国草地系统的健康状况关系着其畜牧业效益和国内外生态安全。衡量牲畜放牧密度并合理控制放牧密度对于维护蒙古国草地生态系统健康以及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空间放牧密度梯度信息的缺失阻碍了对草地承载力相关研究的推进。本研究基于2015年世界网格化牲畜数据集(gridded livestock of the world,GLW)、牧区人口密度、土壤水分、年降水、地表温度和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等空间数据,利用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运行随机森林回归算法,建立了蒙古国放牧密度估算模型;基于省域牲畜存栏量统计数据检验了模型的准确性,并结合不同年份预测因子数据,模拟了蒙古国2006—2020年放牧密度空间分布。为确保数据集的准确性,采用判定系数(R2)、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均方根误差(RMSE)三个误差测量指标对数据集进行校验。模拟结果显示,2006—2020年蒙古国放牧密度在空间上整体呈现北高南低的特点;2006—2010年蒙古国放牧密度扩张明显,放牧密度高于5 TLU/km^(2)区域面积占比由0.223%增加到51.390%;2010—2020年,蒙古国大部分地区放牧密度无显著变化。检验结果表明,该数据集较好地实现了蒙古国放牧密度空间化的模拟,2006、2010、2015和2020年模拟数据与蒙古国省域牲畜存栏量拟合R2分别为0.844、0.734、0.914、和0.926,均通过显著性检验,MAE分别为5.195、3.513、2.336、3.461,RMSE分别为8.135、5.257、4.200、5.909。本研究提供的蒙古国放牧密度数据集对该地区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牧民的生计安全提供了重要信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牲畜放牧密度 GEE云平台 随机森林回归模型 蒙古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冷冻干燥工艺优化及其品质预测
14
作者 吴兰 赵杨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257-262,共6页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简称“冻干”)能够有效防止热敏性物质的分解,最大程度地保留食品的营养、色泽和形态。然而,冻干各阶段的终点难以准确确定,市场上普遍采用延长干燥时间来确保干燥程度,这种做法往往会导致最终产品品质下降。该文以火...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简称“冻干”)能够有效防止热敏性物质的分解,最大程度地保留食品的营养、色泽和形态。然而,冻干各阶段的终点难以准确确定,市场上普遍采用延长干燥时间来确保干燥程度,这种做法往往会导致最终产品品质下降。该文以火龙果为例,旨在优化真空冷冻干燥工艺,改善产品品质。通过正交试验设计,采用极差分析法深入探讨了冷冻温度、真空度、升华温度和解析温度等关键工艺参数对产品感官品质的影响,并依据得到的最佳感官品质工艺参数组合,进行验证实验;对比分析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和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对正交试验数据的拟合效果,由于模型需要大量样本数据进行训练,因此该研究增加了虚拟样本。结果显示,对感官品质的影响顺序为解析温度>火龙果厚度>真空度>冷冻温度>升华温度。BP神经网络的拟合效果最好,经验证,火龙果的冷冻时间为36 min,真空时间为11 min,升华时间为784 min,解析时间为111 min,品质评分为14.12,5个指标的预测值均接近测量值,相对误差最高为6.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冷冻干燥 正交试验 BP神经网络 支持向量回归模型 随机森林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A-RFR模型的数字内容资源价值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艳 王文举 倪渊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22,共11页
随着数字内容资源数量和重要性的不断增加,逐渐暴露出很多问题,如数字内容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数字内容资源交易混乱、价值衡量缺乏规范性等,因此探索合理的价值评估方法对规范数字内容资源市场交易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根据“价值链理论... 随着数字内容资源数量和重要性的不断增加,逐渐暴露出很多问题,如数字内容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数字内容资源交易混乱、价值衡量缺乏规范性等,因此探索合理的价值评估方法对规范数字内容资源市场交易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根据“价值链理论”梳理影响数字内容资源价值的成本因素、版权因素、市场因素、服务因素等,并从中选出13个二级指标构建数字内容资源价值评估指标体系。然后,在该指标体系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GCA-RFR模型的智能化价值预测方法,依次经过指标验证、样本筛选、模型训练等步骤对电影资源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将该模型的预测效果与GCA-BP模型进行对比,确定了该预测模型的优越性。研究发现,基于GCA-RFR模型的方法系统化保证了其在数字内容资源价值评估方面体现的独特优势:强客观性、优泛化性、调节参数少、预测精度高等。该方法的探索为丰富数字内容资源价值评估理论体系拓展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内容资源 价值评估 指标体系 灰色关联分析 熵值法 随机森林回归模型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客观预测模型 被引量:2
16
作者 郑倩 高猛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94-603,共10页
该文提出一种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年生成活动的客观预测模型。研究大尺度环境因子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年生成频次的作用,使用最小角回归算法对初始14个预测因子进行选择和降维,将资料集分为训练集(1979—2015年)和验证集(2016—2020年)... 该文提出一种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年生成活动的客观预测模型。研究大尺度环境因子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年生成频次的作用,使用最小角回归算法对初始14个预测因子进行选择和降维,将资料集分为训练集(1979—2015年)和验证集(2016—2020年),建立随机森林回归模型预测热带气旋年生成频次。分析环境因子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位置的作用,使用逐步回归算法筛选影响显著的预测因子,建立局部泊松回归模型预测热带气旋生成空间位置的概率。结果表明: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可以预测西北热带气旋频次的主要变化和趋势,揭示环境因子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年生成频次的影响。局部泊松回归模型对于气旋生成位置概率有一定预测能力。利用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和局部泊松回归模型模拟1979—2020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结果与观测基本一致,可见模型可为热带气旋危险性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森林回归模型 局部泊松回归模型 热带气旋 频次 生成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R-RF模型的滑坡易发性评价——以铜川市耀州区为例 被引量:19
17
作者 穆柯 谢婉丽 +5 位作者 刘琦琦 严明 杨惠 李嘉昊 黄煜 朱荣森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12-218,共7页
耀州区是陕西省重要的交通枢纽与矿业基地,长期对资源的开发导致滑坡灾害频繁发生,如何对滑坡的易发性进行科学合理地划分是滑坡防治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耀州区为研究区,基于R语言与ArcGIS平台,选取坡度等8个评价因子,在逻辑回... 耀州区是陕西省重要的交通枢纽与矿业基地,长期对资源的开发导致滑坡灾害频繁发生,如何对滑坡的易发性进行科学合理地划分是滑坡防治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耀州区为研究区,基于R语言与ArcGIS平台,选取坡度等8个评价因子,在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简称LR)的基础上引入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简称RF)模型对研究区发生滑坡的概率进行预测,完成滑坡易发性评价和分区。LR-RF模型易发性分区结果表明滑坡高、较高易发区覆盖了研究区东南部的漆水河河谷区域,包含了73.23%的滑坡点,在预测成功率上高于LR模型。使用ROC曲线对LR和LR-RF模型的结果精度进行对比,LR-RF模型评价结果的AUC值为0.9123,优于LR模型的评价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LR-RF模型对研究区进行易发性评价拥有更好的评价精度和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发性评价 逻辑回归模型 随机森林模型 逻辑回归-随机森林耦合模型 受试者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土壤侵蚀对气候变化和生态政策的非线性响应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悦俊 程江浩 张燕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6-134,共9页
[目的]评估土壤侵蚀的时空变化趋势,揭示驱动因素对其贡献,阐明生态恢复政策对其产生的影响,为青藏高原土壤侵蚀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评估青藏高原1990—2020年土壤水力侵蚀量,分析其时空变化趋势,并基于随机森林回归模型探讨气候... [目的]评估土壤侵蚀的时空变化趋势,揭示驱动因素对其贡献,阐明生态恢复政策对其产生的影响,为青藏高原土壤侵蚀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评估青藏高原1990—2020年土壤水力侵蚀量,分析其时空变化趋势,并基于随机森林回归模型探讨气候、人为和地形因素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1)1990—2020年青藏高原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305.78 t/km^(2),80%以上的区域属于微度侵蚀。土壤侵蚀的年际变化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1990—2010年青藏高原的土壤侵蚀有所改善,2010—2020年的土壤侵蚀状况有所加重,呈非线性变化。(2)气候因素对土壤侵蚀的影响超过了人为因素,年降水量是青藏高原土壤侵蚀的主要驱动因素。此外,2010年后人为因素对土壤侵蚀的影响逐渐增加。[结论]气候因素是青藏高原土壤侵蚀的主要驱动因素,2010年后青藏高原实施的生态恢复政策初见成效,且随机森林回归可以很好地进行土壤侵蚀驱动因素的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随机森林回归模型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高光谱反射率预测枸杞叶片氮素含量
19
作者 李永梅 张立根 张鹏程 《宁夏农林科技》 2024年第6期48-54,共7页
为实现枸杞氮素含量的快速无损监测,以“宁杞7号”为研究对象,同步测定枸杞叶片光谱反射率与叶片氮素含量,选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对测定的枸杞叶片光谱进行平滑滤波处理,并获取原始光谱(OS)。采用一阶微分、二阶微分及连续统去除法对... 为实现枸杞氮素含量的快速无损监测,以“宁杞7号”为研究对象,同步测定枸杞叶片光谱反射率与叶片氮素含量,选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对测定的枸杞叶片光谱进行平滑滤波处理,并获取原始光谱(OS)。采用一阶微分、二阶微分及连续统去除法对原始光谱进行变换处理,获取枸杞叶片一阶微分光谱(FDS)、二阶微分光谱(SDS)及连续统去除光谱(CRS),将原始光谱及3种变式光谱分别与叶片氮素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进而筛选出敏感波长,并构建预测枸杞叶片氮素含量的随机森林回归模型(RFRM)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MLRM)。结果表明,基于3种变换光谱构建的RFRM和MLRM的预测精度均优于基于OS构建的模型;其中:基于FDS构建的模型预测效果最优,其次为基于SDS和基于CRS构建的模型,基于OS构建的模型预测精度最差。同时表明,RFRM的拟合度均优于MLRM,基于原始光谱OS、一阶微分光谱FDS、二阶微分光谱SDS和连续统去除光谱CRS构建的RFRM,同MLRM相比,其模型拟合度分别提高0.258、0.259、0.275和0.291,RMSE分别降低0.044、0.054、0.059、0.076,MAE分别降低0.045、0.043、0.066、0.059。基于FFT+FDS组合方法下筛选的敏感波长构建的RFRM,其建模数据集的拟合度、RMSE和MAE分别为0.897、0.071和0.058,检验数据集的决定系数、RMSE和MAE分别为0.689、0.129和0.102,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度和稳定性,可作为枸杞叶片氮素的高光谱估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 枸杞 随机森林回归模型 高光谱反射率 一阶微分 二阶微分 连续统去除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口径蒸渗仪潜水蒸发差异性研究及模拟
20
作者 梅海鹏 汪智群 +1 位作者 李伟 周超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8期111-118,共8页
为探究不同小口径蒸渗仪测量潜水蒸发的差异性和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对潜水蒸发的模拟效果,本研究利用五道沟实验站0.3、0.5 m^(2)蒸渗仪开展了潜水蒸发对比试验。分析两种口径蒸渗仪潜水蒸发量的相关性,并基于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对两种口径... 为探究不同小口径蒸渗仪测量潜水蒸发的差异性和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对潜水蒸发的模拟效果,本研究利用五道沟实验站0.3、0.5 m^(2)蒸渗仪开展了潜水蒸发对比试验。分析两种口径蒸渗仪潜水蒸发量的相关性,并基于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对两种口径蒸渗仪潜水蒸发量进行模拟,评估不同气象要素对潜水蒸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潜水蒸发量超过2.393 mm时,0.3 m^(2)蒸渗仪测量潜水蒸发量大于0.5 m^(2)蒸渗仪量;0.3 m^(2)蒸渗仪测量潜水蒸发存在迟滞效应。净辐射对于0.3 m^(2)蒸渗仪潜水蒸发量影响更大,在气象因素对0.5 m^(2)蒸渗仪潜水蒸发影响中,40 cm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更大。空气湿度、土壤湿度是导致0.3、0.5 m^(2)小口径蒸渗仪潜水蒸发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可利用随机森林回归模型通过气象要素对潜水蒸发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渗仪 潜水蒸发 口径 随机森林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