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随机点源方法和随机有限断层方法模拟地震动的比较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启成 景立平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11,共6页
在对用随机点源方法模拟地震动和随机有限断层方法模拟地震动比较的基础上,介绍了2种方法的局限性和优越性。分别用2种方法对卢龙和宁河地震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用随机点源方法模拟结果仅在某些频段与记录符合得比较好,而在其它频段内... 在对用随机点源方法模拟地震动和随机有限断层方法模拟地震动比较的基础上,介绍了2种方法的局限性和优越性。分别用2种方法对卢龙和宁河地震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用随机点源方法模拟结果仅在某些频段与记录符合得比较好,而在其它频段内与记录符合得不好;用随机有限断层模型方法模拟结果无论在低频还是在高频都与记录符合得很好。因此加强研究中国大陆的地震动经验关系对提高随机点源方法在中国大陆的适用性是有益的,用有限断层方法模拟地震动的结果与记录符合得比较好,说明现在可以用该方法大量地模拟中国大陆地震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点源方法 随机有限断层方法 动力学拐角频率 静力学拐角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有限断层方法的改进和芦山地震动模拟
2
作者 马完君 谢志南 +1 位作者 张文月 唐丽华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3-133,共11页
随着随机有限断层方法被逐步推广至宽频带地震动的震前预测与震后模拟,该方法存在的2类问题凸显:(1)模拟地震动的频率非平稳特性缺失;(2)高低频地震动的模拟精度不一致。文中探索上述问题的改进措施:(1)引入区域地震波传播群速度模型以... 随着随机有限断层方法被逐步推广至宽频带地震动的震前预测与震后模拟,该方法存在的2类问题凸显:(1)模拟地震动的频率非平稳特性缺失;(2)高低频地震动的模拟精度不一致。文中探索上述问题的改进措施:(1)引入区域地震波传播群速度模型以生成频率非平稳地震动相位;(2)引入王国新改进震源谱代替Brune震源谱以实现高低频地震动辐射水平的调整。将改进后的随机有限断层方法应用于2014年芦山地震(Mw6.7)的强地震动模拟,模拟结果验证了改进措施的有效性:新引入相位使得模拟记录的频率非平稳特性趋近于真实记录;新引入震源谱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可实现高低频地震动的一致精度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有限断层方法 震源谱 非平稳相位 芦山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随机有限断层的三维地震动模拟方法——鲁甸地震为例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宏伟 任叶飞 温瑞智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1-191,共11页
传统随机有限断层方法只能模拟水平单向地震动,不能完全满足工程抗震设计对三维(两个水平向及竖向)地震动需求。文中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可模拟三维地震动的随机有限断层方法,利用水平向和/或垂直向P、SV、SH波在频域上的经验... 传统随机有限断层方法只能模拟水平单向地震动,不能完全满足工程抗震设计对三维(两个水平向及竖向)地震动需求。文中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可模拟三维地震动的随机有限断层方法,利用水平向和/或垂直向P、SV、SH波在频域上的经验表达并结合随机相位合成三维地震动加速度时程。为验证方法的可靠性,模拟了2014年云南鲁甸地震的三维地震动。结果表明,改进方法合成的加速度时程波形与观测记录较相似,且模拟记录PGA、0.05~10 s周期段PSA幅值和谱形与观测记录也具有良好一致性,能合理反映地震动随距离的衰减规律;鲁甸地震三维地震动的可靠模拟也验证了路径衰减、路径持时经验模型、高频衰减参数、震源谱衰减率等模拟输入参数的可靠性,可进一步应用于该区域设定地震地震动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 模拟 随机有限断层方法 三维 鲁甸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后近断层震动图的快速产出研究——以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地震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海云 李强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共9页
震后近断层震动图的快速产出对于政府相关部门快速确定地震影响区、评估震害及其导致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科学决策应急救援方案和措施以减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具有重要意义。以2022年门源地震为例,利用滑动分布、应力降均不同的两... 震后近断层震动图的快速产出对于政府相关部门快速确定地震影响区、评估震害及其导致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科学决策应急救援方案和措施以减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具有重要意义。以2022年门源地震为例,利用滑动分布、应力降均不同的两个震源模型(即,王卫民等反演的震源模型和本研究生成的随机滑动震源模型)以及相同的路径、场地模型和其它输入参数,使用动力学拐角频率的随机有限断层方法和本研究建立的峰值地面速度(PGV)、水平向最大谱烈度(SI)和中国仪器地震烈度(II)的经验模型研究了快速产出近断层震动图(包括峰值地面加速度图、PGV图、SI图、II图和中国地震烈度图)的实效性。结果表明:(1)上述方法和经验模型可用于震后震动图的快速产出,其实效性主要取决于震源、路径和场地模型的可靠性;(2)基于上述两种震源模型产出的地震烈度图与中国地震局发布的该次地震的烈度图在总体上具有高度一致性,均可用于确定地震影响区,但基于反演震源模型产出的地震烈度图可以给出极震区,而基于随机滑动震源模型产出的地震烈度图则需要根据其最大等震线和发震断层的位置大致估计极震区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2年门源地震 随机有限断层方法 动力学拐角频率 震动图 仪器地震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