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随机振动理论酒杯型输电塔风振系数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吴秀峰 李红芳 赵可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2-186,共5页
针对输电塔架中应用范围最为广泛的酒杯型塔架,不同规范给出不同的风振系数计算方法.本文基于随机振动理论采用Davenport谱模拟脉动风,在ANSYS环境中对塔架有限元模型进行风振时程分析,从而得到模拟风振系数结果;并将模拟结果与规范运... 针对输电塔架中应用范围最为广泛的酒杯型塔架,不同规范给出不同的风振系数计算方法.本文基于随机振动理论采用Davenport谱模拟脉动风,在ANSYS环境中对塔架有限元模型进行风振时程分析,从而得到模拟风振系数结果;并将模拟结果与规范运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不同高度的输电塔架的风振系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塔身部分三种规范及模拟结果都十分接近;对其曲臂及横担处,规范公式凸显不足,应该考虑刚度突变引起的此处风振系数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杯型输电塔 随机振动理论 时程分析 风振系数 刚度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振动理论的抗震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刘章军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51,共5页
介绍了随机振动理论在工程结构抗震分析方法中的最新进展。对近年来发展的虚拟激励法在线性结构系统中所具有的高效随机振动分析作了较为完整的介绍,尤其在多点地震激励的随机振动分析中具有优越性。同时,介绍了最新发展的概率密度演化... 介绍了随机振动理论在工程结构抗震分析方法中的最新进展。对近年来发展的虚拟激励法在线性结构系统中所具有的高效随机振动分析作了较为完整的介绍,尤其在多点地震激励的随机振动分析中具有优越性。同时,介绍了最新发展的概率密度演化方法,这一方法在非线性结构系统分析中具有独特性,可获得非线性结构反应的概率密度分布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结构 抗震分析 随机振动理论 虚拟激励法 概率密度演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力开创我国随机振动理论工程应用的自主创新之路 被引量:2
3
作者 钟万勰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I0001-I0001,共1页
随机性是自然界的一个基本现象.例如地震、风、海浪、高空气流、路面不平度等都是随机性的.这类环境荷载对于结构物的安全性、生存寿命、人员舒适性等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在20世纪初期爱因斯坦的年代,人们的计算工具还很落后。随机... 随机性是自然界的一个基本现象.例如地震、风、海浪、高空气流、路面不平度等都是随机性的.这类环境荷载对于结构物的安全性、生存寿命、人员舒适性等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在20世纪初期爱因斯坦的年代,人们的计算工具还很落后。随机振动还只能作为一种物理现象进行定性的探讨.进入20世纪中期以后,伴随着数字计算机的出现和进步,现代化工业对于力学分析的要求日益提高,“随机振动”作为一门新兴的技术学科也受到学术界和工程界的重视,并有了迅速而深入的发展.在这一股国际性的发展潮流中,我国也不乏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较高水平的“弄潮儿”,例如庄表中、王光远、胡聿贤、廖振鹏、闻邦椿、陈英俊、俞载道、李桂青、方同、朱位秋、欧进萍、翟婉明、林家浩、李杰、徐昭鑫、张森文等.在近半个多世纪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振动理论 自主创新 工程 应用 路面不平度 数字计算机 环境荷载 爱因斯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拉结构风致振动理论和试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其林 闫雁军 李晗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87-1096,共10页
为了研究张拉结构风致振动机理和规律,采用风洞试验、流固耦合数值模拟方法(FSI)和频域方法对单片张拉膜结构、张拉膜结构屋盖和单层平面索网的风致振动响应进行了分析.利用风洞试验,研究了来流湍流度、风速、风向角、膜面张力等不同工... 为了研究张拉结构风致振动机理和规律,采用风洞试验、流固耦合数值模拟方法(FSI)和频域方法对单片张拉膜结构、张拉膜结构屋盖和单层平面索网的风致振动响应进行了分析.利用风洞试验,研究了来流湍流度、风速、风向角、膜面张力等不同工况对结构测点位移和根方差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和频域方法,分析了典型风洞试验工况,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理论分析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在紊流风作用下,单片索膜做随机受迫振动,振动以背景响应为主,FSI数值模拟、频域法与试验结果较为接近;膜结构屋盖在特征湍流作用下发生颤振,数值方法尚未模拟出这一现象;玻璃面板刚度可以有效降低单层索网风致振动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致响应 张拉结构 随机振动理论 风洞试验 流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基土的随机地震反应的一个解法
5
作者 黄义 韩建刚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17,共5页
利用连续线性系统的随机振动理论,研究非均匀地基土层地震的动力反应问题。假定土层的剪切模量随深度线性变化,得到土层的最大位移反应的均值和方差。引入结构微分算子,采用模态叠加法进行反应分析,与普通的分离变量法相比较,此方法概... 利用连续线性系统的随机振动理论,研究非均匀地基土层地震的动力反应问题。假定土层的剪切模量随深度线性变化,得到土层的最大位移反应的均值和方差。引入结构微分算子,采用模态叠加法进行反应分析,与普通的分离变量法相比较,此方法概念明确、步骤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地震反应 随机振动理论 连续线性系统 模态叠加法 分离变量法 动力反应 地基土层 线性变化 剪切模量 位移反应 微分算子 反应分析 非均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计线性化方法在大型货车垂向振动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林建龙 卢翰庭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7,共7页
作者应用统计线性化方法和随机振动理论,分析了大型货车的垂向振动响应规律,并系统地阐述了大型货车转向架干摩擦阻尼(为非线性环节)的处理原则和分析方法。
关键词 随机振动理论 统计线性化法 转向架 摩擦阻尼 货车 谐波函数 当量粘性阻尼系数
全文增补中
桩基导管架平台在台风及海浪作用下的随机响应分析
7
作者 褚国栋 胡瑞华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2-23,共12页
针对南海海域特点,本文对深水导管架平台在台风和海浪作用下的随机响应作了分析研究。给出了台风风压的长期分布,分析了各种风速条件下结构的响应组成,讨论了平台在台风影响下的生存问题。采用了等效线性化和矩阵凝聚技术,根据随机振动... 针对南海海域特点,本文对深水导管架平台在台风和海浪作用下的随机响应作了分析研究。给出了台风风压的长期分布,分析了各种风速条件下结构的响应组成,讨论了平台在台风影响下的生存问题。采用了等效线性化和矩阵凝聚技术,根据随机振动理论,可以求得平台结构的位移和内力响应,为深水导管架的设计及动力分析,提供了一个简单可靠的计算模型、计算方法和计算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架平台 随机响应 等效线性化 计算程序 随机振动理论 脉动风 动力分析 位移响应 平台结构 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客车垂直振动性能的计算及悬挂参数的最优化设计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林东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0-19,共10页
本文介绍用现代随机振动理论建立客车垂直振动系统的计算模型,阐述了系统的振动性能及客车垂向运行品质的计算方法。结合客车的特点给出了与最优化设计有关的两类评价函数,并对现有的客车进行了垂直悬挂参数的最优化设计,其结果令人满意。
关键词 客车 悬挂参数 最优化设计 振动性能 随机振动理论 运行品质 垂直振动 计算模型 计算方法 评价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国荷载规范中阵风荷载因子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赵杨 段忠东 +1 位作者 Yukio Tamura 武岳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65-1471,共7页
将我国的《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与美国(ASCE7-98)、日本(RLB-AIJ2004)、加拿大(NBC1990)和澳大利亚(AS1170.2)几国规范进行了比较研究.首先总结了各国规范所采用的Davenport提出的经典抗风设计方法——阵风荷载因子法(GLF)... 将我国的《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与美国(ASCE7-98)、日本(RLB-AIJ2004)、加拿大(NBC1990)和澳大利亚(AS1170.2)几国规范进行了比较研究.首先总结了各国规范所采用的Davenport提出的经典抗风设计方法——阵风荷载因子法(GLF),然后对包括平均风速剖面、湍流强度、脉动风速谱类型进行了比较.美日加澳都将GLF取为一个恒量,相当于"位移风振系数",中国规范中的风振系数却是随高度变化的量,相当于"惯性力风振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风荷载因子法 随机振动理论 风速谱 湍流强度 平均风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反应谱变异特性的人工合成地震波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建华 李杰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038-1043,共6页
在以往产生拟合反应谱的人工地震波的方法中 ,目标反应谱通常采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给出的标准反应谱 .根据其定义 ,标准反应谱仅仅反映了结构反应谱的均值特性 .事实上 ,若将地震动视为随机过程 ,则反应谱也是具有随机性的 .因此 ,上述... 在以往产生拟合反应谱的人工地震波的方法中 ,目标反应谱通常采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给出的标准反应谱 .根据其定义 ,标准反应谱仅仅反映了结构反应谱的均值特性 .事实上 ,若将地震动视为随机过程 ,则反应谱也是具有随机性的 .因此 ,上述人工波的合成方法 ,忽略了反应谱的随机性 ,则生成的人工波并不能充分体现地震动的随机特性 .鉴于此 ,由随机振动理论提出一种产生人工波的方法 ,可以同时考虑反应谱的均值特性和变异特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合成地震波 反应谱 变异特性 建筑抗震设计 随机振动理论 均值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工程系统地震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柳春光 林皋 洪峰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4-108,共5页
根据随机振动理论和可靠性理论,考虑桥墩单元参数不确定性和桥梁上部结构摩擦因数等问题,建立了桥梁各单元的可靠度计算方法;同时考虑桥梁工程系统各单元失效相关性,给出了桥梁工程系统整体的可靠性分析方法.
关键词 桥梁工程系统 地震 可靠性分析 抗震结构 随机振动理论 桥墩 桥梁上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不确定性结构力学的发展 被引量:74
12
作者 王光远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05-211,共7页
结构力学是直接为工程结构设计服务的,而工程设计中包含大量不确定性因素和信息,包括随机性、模糊性和未确知性信息.由于引用统计数学方法处理随机性问题,在结构力学中产生了可靠性理论和随机振动理论.随着模糊性和未确知性问题的提... 结构力学是直接为工程结构设计服务的,而工程设计中包含大量不确定性因素和信息,包括随机性、模糊性和未确知性信息.由于引用统计数学方法处理随机性问题,在结构力学中产生了可靠性理论和随机振动理论.随着模糊性和未确知性问题的提出和研究,近年来在结构力学中又逐渐形成了一些新的分支,包括结构的不确定性优化设计,广义(模糊随机)可靠性理论,模糊随机振动理论和模糊地震工程学等.本文简要地介绍这四个新的分支的发展情况,主要介绍作者及其学生们的工作,并着重介绍基本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 结构力学 模糊优化设计 广义可靠性理论 模糊随机振动理论 工程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环境中舰船通信微弱信号增强技术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冠哲 段再超 张洁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7-129,共3页
舰船通信系统的信号传输过程中受海上气象条件、干扰噪声等因素的影响,信号中的噪声占比不断提高,使信号逐渐"微弱"。针对海洋环境下的舰船通信微弱信号增强问题,本文采用了基于噪声随机共振理论的信号增强技术,使随机噪声与... 舰船通信系统的信号传输过程中受海上气象条件、干扰噪声等因素的影响,信号中的噪声占比不断提高,使信号逐渐"微弱"。针对海洋环境下的舰船通信微弱信号增强问题,本文采用了基于噪声随机共振理论的信号增强技术,使随机噪声与通信信号产生共振,提高通信信号的强度。分别从随机信号的参数优化算法、随机共振理论和微弱信号增强系统的开发等多个方面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弱信号 随机振动理论 噪声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速提高至140km/h对既有桥跨结构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曹雪琴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97-104,共8页
本文从随机振动理论及1:10模型试验,研讨车速提高对既有桥梁的动力影响。根据理论分析,当车速提高至140km/h,跨度20m钢板梁冲击系数为1.28,与模型试验结果基本相符。由于内燃机车换算载重小于中载重,冲击系数又低于蒸汽机车,因此从强度... 本文从随机振动理论及1:10模型试验,研讨车速提高对既有桥梁的动力影响。根据理论分析,当车速提高至140km/h,跨度20m钢板梁冲击系数为1.28,与模型试验结果基本相符。由于内燃机车换算载重小于中载重,冲击系数又低于蒸汽机车,因此从强度承载力而言,按目前中载重设计的桥跨结构能适于车速提高至140~160km/h时的荷载。本文可作为设计准高速铁路桥梁结构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提速 铁路桥 桥跨结构 受力分析 随机振动理论 冲击系数 载重设计 荷载分析
全文增补中
轮式车辆悬挂系统参数的多目标决策
15
作者 顾基发 顾俊方 《兵工学报》 EI CAS 1982年第1期30-37,共8页
根据随机振动理论,车辆悬挂装置可以建立几个不同的控制标准,本文从悬挂装置优化的数学模型入手,利用多目标决策的一些方法,对悬挂参数进行了优选,在电子计算机上得到了结果。文末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关键词 多目标决策 理想点法 数学模型 目的规划 轮式车辆 目标函数 线性加权 随机振动理论 权系数 悬挂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孔辉
16
《中国工程科学》 2011年第9期F0002-F0002,共1页
汽车设计研究专家。1935年7月12日出生,福建省福州市人。1956年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吉林大学教授。主持完成多项我国汽车行业的基础性科研项目和“一汽”新型汽车的开发研制工作。被汽车界誉为将系统动力学与随机振动理论引入汽车振... 汽车设计研究专家。1935年7月12日出生,福建省福州市人。1956年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吉林大学教授。主持完成多项我国汽车行业的基础性科研项目和“一汽”新型汽车的开发研制工作。被汽车界誉为将系统动力学与随机振动理论引入汽车振动与载荷研究的领先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振动理论 汽车设计 吉林大学 系统动力学 工业大学 研制工作 新型汽车 科研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nd-induced responses of super-large cooling towers 被引量:3
17
作者 柯世堂 葛耀君 +2 位作者 赵林 陈少林 Y.Tamura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11期3216-3228,共13页
Traditional gust load factor(GLF)method,inertial wind load(IWL)method and tri-component method(LRC+IWL)cannot accurately analyze the wind-induced responses of super-large cooling towers,so the real combination formula... Traditional gust load factor(GLF)method,inertial wind load(IWL)method and tri-component method(LRC+IWL)cannot accurately analyze the wind-induced responses of super-large cooling towers,so the real combination formulas of fluctuating wind-induced responses and equivalent static wind loads(ESWLSs)were derived based on structural dynamics and random vibration theory.The consistent coupled method(CCM)was presented to compensate the coupled term between background and resonant response.Taking the super-large cooling tower(H=215 m)of nuclear power plant in Jiangxi Province,China,which is the highest and largest in China,as the example,based on modified equivalent beam-net design method,the aero-elastic model for simultaneous pressure and vibration measurement of super-large cooling tower is firstly carried out.Then,combining wind tunnel test and CCM,the effects of self-excited force on the surface pressures and wind-induced responses are discussed,and the wind-induced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background component,resonant component,coupled term between background and resonant response,fluctuating responses,and wind vibration coefficients are discussed.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wind-induced response mechanism must be understood to direct the wind resistant design for super-large cooling tow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large cooling towers wind-induced responses wind vibration coefficients aero-elastic model consistent coupled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