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污染带随机扩散模型的应用——长江污染带预测
1
作者 陈鸣钊 王文远 +1 位作者 徐幼云 王三林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1年第4期35-45,共11页
本文探讨了对流扩散基本微分方程与微观微粒群运动、宏观紊流随饥扩散理论的内在联系,给出了半经验、半理论的关系和修正值的论据;将长江污染带随机扩散模型与感潮河段传输机理以及互不相容事件的概率之和等概念结合起来,合理地解决了... 本文探讨了对流扩散基本微分方程与微观微粒群运动、宏观紊流随饥扩散理论的内在联系,给出了半经验、半理论的关系和修正值的论据;将长江污染带随机扩散模型与感潮河段传输机理以及互不相容事件的概率之和等概念结合起来,合理地解决了感潮河流中污染带浓度预测问题.实测数据验证了上述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带 长江 随机扩散模型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Logistic扩散模型的稳健指数倾斜推断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岩岩 胡雪梅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3-148,共6页
研究了随机Logistic扩散模型的稳健指数倾斜推断,建立了模型的稳健指数倾斜估计和稳健指数倾斜检验统计量及计算步骤.随机模拟表明:稳健指数倾斜估计明显优于极大似然估计,稳健指数倾斜检验优于似然比型检验.
关键词 随机Logistic扩散模型 稳健指数倾斜方法 似然比型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DLAS-bLS方法的夏玉米农田氨挥发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文亮 朱安宁 +5 位作者 张佳宝 张玉钧 何莹 王立明 陈效民 陈文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107-3111,共5页
采用开放光程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技术和反向拉格朗日随机扩散模型,通过田间试验,开展基于高时间分辨率数据的农田氨挥发研究,旨在为揭示农田氨挥发的动态变化规律提供新技术新方法。结果表明,TDLAS-bLS法能有效监测农田氨挥发动态... 采用开放光程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技术和反向拉格朗日随机扩散模型,通过田间试验,开展基于高时间分辨率数据的农田氨挥发研究,旨在为揭示农田氨挥发的动态变化规律提供新技术新方法。结果表明,TDLAS-bLS法能有效监测农田氨挥发动态,尤其是日内变化规律。豫北平原潮土农田夏玉米追肥后日内氨挥发有两个挥发峰值,分别在9:00和14:00左右,第一个高峰是由于夜晚溶解在露水中的氨气随露水蒸发而再次挥发,第二个高峰受地温和光照影响所致。追肥后氨挥发速率迅速升高,但挥发高峰期持续时间较短,集中于前四天,整个监测期内氨挥发损失约25.3%。TDLAS-bLS法与通气法相比,测定结果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光谱技术 反向拉格朗日随机扩散模型 夏玉米 氨挥发 通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的农田氨挥发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阙华礼 杨文亮 +3 位作者 信秀丽 马东豪 张先凤 朱安宁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85-890,共6页
氨挥发是农田氮素向环境输出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空气中PM2.5形成的主要因素,给环境和农业生产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传统的农田氨挥发测定大多依赖酸吸收法,但因采样时间长、劳动量大,难以获取氨挥发日内动态变化规律。基于开放光程可... 氨挥发是农田氮素向环境输出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空气中PM2.5形成的主要因素,给环境和农业生产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传统的农田氨挥发测定大多依赖酸吸收法,但因采样时间长、劳动量大,难以获取氨挥发日内动态变化规律。基于开放光程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技术进行田间痕量氨气测定时,测量精度高、选择性好、系统响应速度快,不需要复杂的采样操作,就可以实现激光发射器与反射镜之间数十至数百米的高时间分辨率的氨气浓度原位快速监测。其与微气象反向拉格朗日随机扩散模型相结合(TDLAS-BLS法)是目前农业源氨挥发监测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田间试验,分析比较TDLAS-BLS法与微气象水平通量积分法(IHF法)测定的氨挥发速率及氨挥发损失结果,实现对TDLAS-BLS法测定大面积农田氨挥发的可靠性验证。利用监测获取的高时间分辨率数据研究冬小麦追肥期氨挥发日内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TDLAS-BLS法和IHF法测定农田氨挥发速率基本一致(斜率为0.97,R2=0.97,n=14),TDLAS-BLS法测定氨挥发速率仅比IHF法低3%,总氨挥发损失仅低6%,证明TDLAS-BLS法可用于冬小麦追肥期大面积农田氨挥发监测中。冬小麦追肥期白天氨浓度明显高于夜间,且受风速波动影响,氨浓度瞬时波动较大。氨挥发速率在追肥后缓慢升高,施肥后第6天出现氨挥发速率峰值8.9 kg N·ha^-1·d^-1,随后逐渐降低,至第15天与背景接近。氨挥发损失主要集中在施肥后的第5~8 d(79~175 h),该时段氨挥发损失占总氨挥发损失的69%。整个监测期间TDLAS-BLS法测定总氨挥发损失为8.8 kg N·ha-1(占施氮量6.3%),较低的损失量与沟施覆土的施肥方式及低温、低光照强度有关。TDLAS-BLS法实现了在线监测大面积农田氨挥发日内变化规律,高时间分辨率数据可更准确地评估气象因素对氨挥发的影响。冬小麦追肥期氨挥发日内波动较大,存在明显的昼高夜低变化规律,与温度、风速、光照有很高的相符性。相关分析表明风速、光照、土壤温度、降水都与氨挥发有显著相关性,异常天气下主导气象因素(如降水)是氨挥发主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吸收光谱技术 反向拉格朗日随机扩散模型 微气象水平通量积分法 冬小麦 氨挥发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的太湖流域稻田氨挥发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阙华礼 杨文亮 +3 位作者 王书伟 丁世杰 邵玲玲 朱安宁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64-1169,共6页
氨挥发是太湖流域农田氮肥损失的重要途径之一。本试验采用高时间分辨率的TDLAS-BLS技术研究太湖流域稻田追肥期氨挥发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追肥后稻田上方空气中氨浓度白天明显大于夜间,而且瞬时波动较大。稻田氨挥发速率呈现... 氨挥发是太湖流域农田氮肥损失的重要途径之一。本试验采用高时间分辨率的TDLAS-BLS技术研究太湖流域稻田追肥期氨挥发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追肥后稻田上方空气中氨浓度白天明显大于夜间,而且瞬时波动较大。稻田氨挥发速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峰值出现在施肥后的2~3 d,且氨挥发仅持续1周左右。分蘖期氨挥发速率和损失率均大于抽穗期,两个时期氨挥发损失率分别为36.6%、23.0%。氨挥发集中在较短时间内,分蘖期、抽穗期施肥后前4 d的累积氨挥发量分别占总氨挥发损失的80%、84%。分蘖期风速、光照、气温对稻田氨挥发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光照的作用更为显著;抽穗期风速和气温对氨挥发的影响较低。降雨对氨挥发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降雨期间是影响氨挥发产生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吸收光谱 反向拉格朗日随机扩散模型 氨挥发 稻田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