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鳖多态性微卫星标记跨物种扩增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卜兴江 聂刘旺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1期27-30,38,共5页
微卫星是一种优秀的分子标记,并广泛应用于生物和医学的各个领域。但微卫星标记的开发成本较高,因而,利用近缘种已开发的微卫星标记已成趋势。利用本实验室已开发的21个中华鳖微卫星对鼋、斑鳖、山瑞鳖、刺鳖、佛罗里达鳖、两爪鳖、黄... 微卫星是一种优秀的分子标记,并广泛应用于生物和医学的各个领域。但微卫星标记的开发成本较高,因而,利用近缘种已开发的微卫星标记已成趋势。利用本实验室已开发的21个中华鳖微卫星对鼋、斑鳖、山瑞鳖、刺鳖、佛罗里达鳖、两爪鳖、黄喉拟水龟和乌龟等8个物种进行跨物种检验。结果表明,4个微卫星位点(CST21、CST42、CST50和CST52)的引物能在所有8只个体中稳定扩增;而CST16在所有个体中都不能扩增出目的片段。跨物种扩增山瑞鳖结果最好,21个位点中有20个位点能稳定扩增;而乌龟扩增效果最差,只有6个位点能被扩增出目的产物。总之,中华鳖的21个微卫星位点多数可以在鳖科内各属间进行跨物种扩增,部分可以在跨科物种间扩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微卫星 跨物种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赤点石斑鱼多态性微卫星位点的跨种扩增和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董颖 韩洁 蔡厚才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11-514,共4页
利用近缘种中已发表的微卫星DNA标记引物,对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eaara)进行跨种PCR扩增,得到12个多态位点,其等位基因数目从2到20不等;表观杂合度范围是0.22240.861,平均为0.595;期望杂合度范围是0.20040.932,平均... 利用近缘种中已发表的微卫星DNA标记引物,对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eaara)进行跨种PCR扩增,得到12个多态位点,其等位基因数目从2到20不等;表观杂合度范围是0.22240.861,平均为0.595;期望杂合度范围是0.20040.932,平均为0.637.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经过邦佛伦尼校正(Bonferronicorrection)后,这些微卫星位点均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并且各位点两两之间不存在显著的连锁不平衡(1inkagedisequilibrium)现象.阂此可以认为,这12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是研究赤点石斑鱼种群遗传结构的良好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 跨种pcr 赤点石斑鱼 引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扩增微卫星DNA多态标记(RAMPs)及其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樊斌 刘榜 李奎 《黄牛杂志》 2002年第2期27-29,共3页
随机扩增微卫星 DNA多态标记是在微卫星 DNA基础上衍生出的一种新型分子标记。它综合了微卫星 DNA和随机扩增多态 DNA( RAPD)两种标记的优点 ,可用来快速检测动植物群体的遗传变异及分离新的微卫星 DNA。本文介绍了随机扩增微卫星 DNA... 随机扩增微卫星 DNA多态标记是在微卫星 DNA基础上衍生出的一种新型分子标记。它综合了微卫星 DNA和随机扩增多态 DNA( RAPD)两种标记的优点 ,可用来快速检测动植物群体的遗传变异及分离新的微卫星 DNA。本文介绍了随机扩增微卫星 DNA多态标记的种类及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 随机微卫星DNA多态标记 RAMPS 种类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虾一种C型杆状病毒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 被引量:40
4
作者 孔杰 石拓 +3 位作者 刘萍 韩玲玲 徐怀恕 相建海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94-398,共5页
于1994和1995两年的7月从青岛崂山上马镇养虾场中染病的中国对虾中分离纯化出一种C型杆状病毒。为建立中国对虾病毒的鉴别和检测技术,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对电泳纯化的病毒DNA进行分析和研究。将病虾匀浆、经差速离心和蔗糖密度... 于1994和1995两年的7月从青岛崂山上马镇养虾场中染病的中国对虾中分离纯化出一种C型杆状病毒。为建立中国对虾病毒的鉴别和检测技术,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对电泳纯化的病毒DNA进行分析和研究。将病虾匀浆、经差速离心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获得完整病毒粒子;从病毒中提取DNA后再进行电泳纯化,收集长度完整、均一的病毒DNA;在其他参数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对Operon生产的10碱基随机引物K试剂盒进行扩增试验。结果显示:1.病毒DNA有两种存在形式;2.K试剂盒中有2个引物能将病毒DNA扩增出长度不同的产物,其中编号为OPK—01的随机引物可产生多态性DNA片段;3.1995年中国对虾杆状病毒的RAPD分析结果与1994年相同,证实1994和1995两年度引起中国对虾疾病的病原是同一种杆状病毒。由此可以认为: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能将中国对虾C型杆状病毒扩增出多态性DNA片段而达到病毒鉴别和诊断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杆状病毒 随机 多态性 DN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枇杷栽培种的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孟祥勋 潘新法 +1 位作者 曹广力 李蒙英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3-37,41,共6页
运用RAPD(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分析技术 ,对江苏省常绿果树研究中心 16个枇杷(E .japonicThunbLindl)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了分析 ,从 5 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 19个引物 ,可从各个品种的基因组DNA扩增出谱带 ,总数为 2 33个 ,... 运用RAPD(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分析技术 ,对江苏省常绿果树研究中心 16个枇杷(E .japonicThunbLindl)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了分析 ,从 5 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 19个引物 ,可从各个品种的基因组DNA扩增出谱带 ,总数为 2 33个 ,其中多态性DNA片段 176个 ,公共性DNA片段 5 7个 ,表明这些枇杷品种间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根据DNA片段的电泳结果 ,计算出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及遗传距离 ,应用UPG MA方法建立了品种遗传关系的系统树 ,将 16个品种分成 5类。从随机引物中筛选出 2个随机引物能从各个品种的基因组DNA扩增出DNA片段 ,在 16个枇杷品种中 2个引物扩增出 19个DNA片段 ,其中 3个为公共 ,16个为多态性或单态性DNA片段。这些结果可为枇杷品种鉴定、分类、亲缘关系确立及品种选育中杂交组合亲本选配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栽培种 随机DNA多态性 RA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罗诺杆菌的随机多态性扩增DNA(RAPD)基因分型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杨海荣 赵贵明 +4 位作者 王娉 赵勇胜 袁飞 胡玥 陈颖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10,共5页
研究了克罗诺杆菌标准菌株和样品中分离菌株的分子特征,为克罗诺杆菌的种间鉴别和分子溯源提供一种有效手段。采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分析对38株菌株进行基因分型。筛选出1条随机引物,每一菌株可扩增出1~7条DNA片段,片段在400-3500... 研究了克罗诺杆菌标准菌株和样品中分离菌株的分子特征,为克罗诺杆菌的种间鉴别和分子溯源提供一种有效手段。采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分析对38株菌株进行基因分型。筛选出1条随机引物,每一菌株可扩增出1~7条DNA片段,片段在400-3500bp,可将8株标准菌株的种间区分开来。以相似性50%为标准,38株克罗诺杆菌按照其遗传差异可以分为8个基因型类群。所建立的RAPD技术可用于克罗诺杆菌的种间鉴别和分子溯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诺杆菌 随机多态性DNA(RAPD) 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微卫星标记多重PCR扩增组合 被引量:6
7
作者 郭晓令 徐宁迎 +2 位作者 LOOFT Christian REINSCH Norbert KAL M Ernst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0-44,共5页
采用多重PCR的方法,以快速扩增微卫星标记和节约试剂为目标,对其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后,获得了46个扩增效果理想的微卫星标记多重PCR组合,其中30个为二重PCR,16个为三重PCR。实验结果表明,这些多重PCP反应的引物浓度为0.06~0.3μmol/L,Mg2... 采用多重PCR的方法,以快速扩增微卫星标记和节约试剂为目标,对其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后,获得了46个扩增效果理想的微卫星标记多重PCR组合,其中30个为二重PCR,16个为三重PCR。实验结果表明,这些多重PCP反应的引物浓度为0.06~0.3μmol/L,Mg2+的浓度变化范围为1.5~3.0mmol/L,采用的PCR缓冲液的倍数为1.0、1.2、1.4或1.6,每个PCR反应聚合酶的用量在0.2和0.4U之间,退火温度及反应循环数分别为52~60℃和32~50℃。所有多重PCR进一步合并为17个可在ABI337测序仪上进行电泳的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标记 多重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扩增DNA多态性技术在粘质沙雷菌分型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侯晓娜 张传树 +1 位作者 傅炜昕 杨婧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205-207,共3页
目的 应用随机扩增DNA多态性 (RAPD)技术对医院感染的粘质沙雷菌进行基因分型。方法 对心外科ICU病房 5例术后发热患者血液中分离出的粘质沙雷菌 ,用VITEK细菌全自动分析仪进行系统生化鉴定 ,K 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 ,用 2条不同... 目的 应用随机扩增DNA多态性 (RAPD)技术对医院感染的粘质沙雷菌进行基因分型。方法 对心外科ICU病房 5例术后发热患者血液中分离出的粘质沙雷菌 ,用VITEK细菌全自动分析仪进行系统生化鉴定 ,K 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 ,用 2条不同的随机引物进行RAPD基因分型。结果  5株粘质沙雷菌药敏谱全部一致 ,2条随机引物中一条引物未能分型 ,另一条引物可分为 2个基因型。其中 ,4株菌扩增出相同带谱 ,为同基因型 ;1株菌有独特的带谱为另一种基因型。结论 本次调查的 5株粘质沙雷菌有 2种RAPD基因型 ,其中 4株为相同基因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DNA多态性 基因型 粘质沙雷菌 实验室技术和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DNA导入水稻的变异材料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伍玲 李平 刘熔山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8-33,共6页
以小麦、玉米、小米、高粱、狼尾草五个不同属的材料为外源DNA供体,经减压渗透转导受体紫稻,从获得的变异材料中各选一份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共用20个随机引物,其中6个引物扩增出了有差异的多态性D... 以小麦、玉米、小米、高粱、狼尾草五个不同属的材料为外源DNA供体,经减压渗透转导受体紫稻,从获得的变异材料中各选一份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共用20个随机引物,其中6个引物扩增出了有差异的多态性DNA片段,1个引物可以区分受体材料与变异材料及变异材料间的差异。在以材料两两间的相似率进行的聚类分析中,发现聚类结果与材料变异性状一致,变异材料与受体材料间相似率高达90.7%,认为变异材料为受体材料在“减压渗透”处理后的真实变异;RAPDs是检测材料间差异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随机 多态性 外源DNA导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申克孢子丝菌随机扩增DNA多态性分型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敬 尤刚 +1 位作者 王晓红 李若瑜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51-452,共2页
关键词 申克孢子丝菌 随机DNA多态性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随机扩增DNA多态性基因分型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金禄 王蕾 李采青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4-107,共4页
利用微量液体稀释法进行药敏检测和RAPD技术进行基因分型,调查了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各科中的流行情况,以期建立稳定的临床检测系统,在控制院内感染的流行病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结果表明耐药谱分6型,Ⅰ型占44.5%,Ⅱ型占18.5%,Ⅲ型占7.... 利用微量液体稀释法进行药敏检测和RAPD技术进行基因分型,调查了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各科中的流行情况,以期建立稳定的临床检测系统,在控制院内感染的流行病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结果表明耐药谱分6型,Ⅰ型占44.5%,Ⅱ型占18.5%,Ⅲ型占7.4%,Ⅳ型占7.4%,Ⅴ型占11.1%,Ⅵ型(不定型)占11.1%;RAPD分9型,A型占51.9%,B型占7.4%,C型占7.4%,D型占7.4%,E型占7.4%,F型占3.7%,G型占3.7%,H型占7.4%,I型占3.7%.说明基因型A型、耐药谱Ⅰ型的铜绿假单胞菌是此次ICU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菌株,其他型别为非流行相关菌株.比较结果还说明RAPD基因分型的灵敏性、特异性及可靠性优于耐药谱分型,在医院感染流行病学调查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随机DNA多态性分析 基因分型 抗生素耐药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设计微卫星PCR扩增条件的探讨 被引量:13
12
作者 孙伟 《草食家畜》 2001年第2期4-5,共2页
综述了影响微卫星PCR扩增的因素及正交设计原理 ,并以TaqDNA聚合酶、模板DNA、引物、Mg2 +等 4种因素 3种水平为例 ,利用正交表L9( 34 )对扩增体系的优化进行探讨。
关键词 微卫星 正交设计 pcr条件 优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卫星PCR扩增反应技术条件优化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盛浩伟 王金玉 +1 位作者 戴国俊 Olowofeso Olajide 《四川畜牧兽医》 2004年第4期31-32,共2页
微卫星PCR扩增反应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的Mg2+浓度、退火温度、引物浓度、dNTP浓度、模板量、不同厂家的TaqDNA聚合酶、不同的PCR仪等都会对扩增反应结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进行PCR反应前,须对这些条件反复摸索优化,以获得最佳反应... 微卫星PCR扩增反应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的Mg2+浓度、退火温度、引物浓度、dNTP浓度、模板量、不同厂家的TaqDNA聚合酶、不同的PCR仪等都会对扩增反应结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进行PCR反应前,须对这些条件反复摸索优化,以获得最佳反应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pcr反应 反应条件优化 技术原理 模板 退火温度 引物浓度 dNTP浓度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桑种质资源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买买提依明 吴丽莉 +3 位作者 郭洪荣 徐立 李斌 鲁成 《蚕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1期76-79,共4页
选用重复性较好的 10个随机引物对保存于新疆的 16份桑种质材料进行了RAPD分析 ,共获得 139个RAPD标记。UPGMA聚类图和材料间的遗传距离显示 :新疆的药桑独聚为一类 ,与其它材料的遗传距离在 0 75 0以上 ;皮木 1号与其它材料也有较大... 选用重复性较好的 10个随机引物对保存于新疆的 16份桑种质材料进行了RAPD分析 ,共获得 139个RAPD标记。UPGMA聚类图和材料间的遗传距离显示 :新疆的药桑独聚为一类 ,与其它材料的遗传距离在 0 75 0以上 ;皮木 1号与其它材料也有较大的遗传距离 ,在 0 5 0 0以上 ;其余的 10份材料聚为一类 ,相互间的遗传距离均在0 5 0 0以下 ;92 0 4和 94 0 8等创新种质与杂交亲本西庆 1号、西庆 2号、洛玉 1号、洛山 1号有较高的相似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种质资源 随机DNA多态性 RAPD 种质资源 遗传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个绵羊微卫星DNA标记在绵(山)羊群体中的多态性检测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杨章平 常洪 +3 位作者 孙伟 耿荣庆 任战军 毛永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69-74,共6页
 选择分别位于绵羊2,4,6,9,17和19号染色体上的7个微卫星标记OarFCB11,OarFCB128,MAF70,OarAE101,MAF33,OarFCB48和OarFCB304,对湖羊、同羊及长江三角洲白山羊的典型群随机样本相应位点进行了PCR检测。结果表明,每个微卫星座位发现7个...  选择分别位于绵羊2,4,6,9,17和19号染色体上的7个微卫星标记OarFCB11,OarFCB128,MAF70,OarAE101,MAF33,OarFCB48和OarFCB304,对湖羊、同羊及长江三角洲白山羊的典型群随机样本相应位点进行了PCR检测。结果表明,每个微卫星座位发现7个以上等位基因,且均存在多态;湖羊、同羊、长江三角洲白山羊群体杂合度(H)分别为0.9092,0.9177和0.8867,相应的群体基因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9024,0.9116和0.8774,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11.7723,12.4538和11.6104,均以同羊为最高;以产生有效条带为标志,随机样本的PCR扩增效率存在明显的群体间和座位间差异,以长江三角洲白山羊和OarFCB128座位为最高;以7个座位微卫星等位基因频率推算群体间标准遗传距离,山羊与绵羊群体间遗传距离远大于绵羊群体之间,湖羊、同羊间亲缘距离系数R为0.1998。研究结果提示:选择的7个微卫星DNA座位均为多态座位;以7个微卫星标记为测度,湖羊、同羊及长江三角洲白山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态性;7个微卫星标记可进一步用于绵山羊近缘种间遗传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DNA标记 pcr 杂合度 多态信息含量 有效等位基因 标准遗传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氏假阿利什菌和尖端赛多孢子菌随机扩增DNA多态性分析
16
作者 曾敬思 福岛和贵 郑岳臣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30-630,共1页
为了解波氏假阿利什菌和尖端赛多孢子菌的基因学特征,研究其DNA分型与菌种来源的关系。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RAPD)方法。发现3种引物可将来自5个国家的13株波氏假阿利什菌和18株尖端赛多孢子菌分为31个基因型。
关键词 波氏假阿利什菌 尖端赛多孢子菌 随机 基因多态性 DNA分型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不适合烟草品种的鉴定
17
作者 LucaRossi 赵百东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8-28,共1页
关键词 烟草品种 多态性DNA 随机 RAPD 分子标记 烤烟品种 聚合酶链式反应 遗传多样性 基因组 反应条件的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不同基因组DNA模板来源和浓度与微卫星位点扩增效果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胜林 夏先林 +2 位作者 Surintorn Boonanuntan Ponchan Na-Lampang 史忠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265-2267,2271,共4页
[目的]探讨全部使用猪毛发作为试验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可行性。[方法]以贵州黔北黑猪中的3头成年母猪为试材,分别拔取100、200根毛发和抽取5 ml全血进行DNA提取。以微卫星引物S0225和S0227为引物,设置1.0、2.5、5.0 ng/μl 3种模... [目的]探讨全部使用猪毛发作为试验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可行性。[方法]以贵州黔北黑猪中的3头成年母猪为试材,分别拔取100、200根毛发和抽取5 ml全血进行DNA提取。以微卫星引物S0225和S0227为引物,设置1.0、2.5、5.0 ng/μl 3种模板浓度进行PCR扩增。[结果]采用2.5、5.0 ng/μl的模板浓度均可获得较好的PCR产物,用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扩增基因有较好的分辨效果。毛发DNA和血样DNA的PCR产物数量和质量均无明显差异。毛发数量与所提取DNA的浓度无直接关系。利用21个全毛样PCR产物进行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均可观察到清晰的条带。[结论]该研究进一步证明全毛样DNA可作为猪遗传多样性研究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模板 微卫星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不同地区烟草寄生疫霉 (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nicotianae)菌株的随即多态性DNA扩增分析(英文) 被引量:1
19
作者 苏宁 张修国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1-76,共6页
来自中国云南、辽宁、山东 3省的烟草寄生疫霉 (Phytophthoraparasiticavar.nicotianae)菌株的致病性已被划分为 3种致病类型组 ,即强致病性组、中致病性组和弱致病性组。上述省是中国的烟草主产区 ,选自云南省的 15个烟草寄生疫霉菌株... 来自中国云南、辽宁、山东 3省的烟草寄生疫霉 (Phytophthoraparasiticavar.nicotianae)菌株的致病性已被划分为 3种致病类型组 ,即强致病性组、中致病性组和弱致病性组。上述省是中国的烟草主产区 ,选自云南省的 15个烟草寄生疫霉菌株、山东省的 13个烟草寄生疫霉菌株和辽宁省的 2 0个烟草寄生疫霉菌株 ,选择 3个烟草栽培品种在温室内进行接种试验测定不同菌株的致病性分化。提取受试菌株的DNA ,利用PCR技术对受试菌株的模板DNA进行随机多态性扩增分析 ,对扩增DNA片段谱带借助于UPGMA分析法构建遗传树 ,结果表明 ,受试菌株被划分为4个遗传聚类组 ,每个遗传聚类组内包括不同的烟草寄生疫霉致病性菌株 ,而且来自于不同烟区相同的致病性菌株和每种致病性的不同菌株皆不属于同一个遗传聚类组内。结果表明RAPD -PCR的遗传标记分析结果与不同致病性组的划分未有明显的区别。因此 ,随机多态性DNA图谱的相同与不同不能当作区分来自不同烟区的烟草寄生疫霉的致病性分化的分子检测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烟草寄生疫霉 随机多态性分析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微卫星DNA体外自我扩增条件初步研究
20
作者 李关荣 廖芳 +1 位作者 鲁成 向仲怀 《蚕业科学》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31-235,共5页
采用一种类似PCR的基因组自我引发PCR(GSP PRC)法 ,初步研究了家蚕、野桑蚕、天蚕、蓖麻蚕和柞蚕的微卫星DNA的体外基因组自我引发PCR扩增条件。质量浓度为 10 0mg/L的基因组DNA经 10 0℃变性 15min后 ,与等量相同浓度未变性的DNA混合... 采用一种类似PCR的基因组自我引发PCR(GSP PRC)法 ,初步研究了家蚕、野桑蚕、天蚕、蓖麻蚕和柞蚕的微卫星DNA的体外基因组自我引发PCR扩增条件。质量浓度为 10 0mg/L的基因组DNA经 10 0℃变性 15min后 ,与等量相同浓度未变性的DNA混合作为模板 ,在 80 μL扩增体系 [含 0 2mmol/LdNTPs、5 0mmol/LKCl、10mmol/LTris HCl(pH 9 0 )、4mmol/LMgCl2 、1 2 5UTaqpolymerase]中加入 1μL此混合模板 ,在92℃、1min→ 5 5℃、2min→72℃、2min ,30~ 90次累积循环的扩增条件下 ,成功地得到了PCR产物。反应体系中 ,基因组DNA的适宜质量浓度为 1 2 5mg/L。GSP PCR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的部分片段回收后 ,在同样条件下 ,30~ 6 0个循环可得到同样大小范围的产物。GSP PCR产物经 6 %的变性测序胶电泳 ,得到典型的梯状带 ,表明为微卫星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DNA 体外自我 GSP-PRC 条件 基因组自我引发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