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花种质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子鉴定 被引量:18
1
作者 郭美丽 姜伟 +4 位作者 张志珍 张戈 毛积芳 殷明 苏中武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116-1119,共4页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讨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种内变异,为红花种质的分子鉴定提供依据。方法: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技术和统计学分析方法,对从我国新疆、甘肃、宁夏、河南、山东、山西...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讨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种内变异,为红花种质的分子鉴定提供依据。方法: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技术和统计学分析方法,对从我国新疆、甘肃、宁夏、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浙江等9省采集的红花22个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根据RAPD特征图谱,通过在DNA分子水平上的聚类分析,将红花22个品种分为7个类型。RAPD聚类分析表明了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北方,特别是新疆地区的品种亲缘关系较近,PCR结果极为相似,而南方品种间遗传差异性较大。结论:红花种内存在一定的遗传变异,本研究结果为红花品种鉴定及亲缘关系的探讨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种质 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 分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的分离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魏令波 唐谦 +2 位作者 郑先武 顾万春 李小兵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76-480,T001,共6页
马尾松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的分离研究魏令波,唐谦,郑先武,顾万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北京100091)李小兵(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植物生物技术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12)关键词马尾松,RAPD,Mend... 马尾松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的分离研究魏令波,唐谦,郑先武,顾万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北京100091)李小兵(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植物生物技术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12)关键词马尾松,RAPD,Mendelian分离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 遗传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在中药红曲基原菌系统分类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宓鹤鸣 邢旺兴 +2 位作者 程荣珍 贺祥 吴玉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944-946,共3页
目的 :建立中药红曲基原菌的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 RAPD)分析方法。 方法 :以 CTAB法提取紫色红曲霉等 7种红曲霉和 1株土曲霉的基因组 DNA;溴化乙啶荧光强度和分光光度双重测定法确定 DNA浓度 ;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 PCR扩增产物 ,PHYL ... 目的 :建立中药红曲基原菌的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 RAPD)分析方法。 方法 :以 CTAB法提取紫色红曲霉等 7种红曲霉和 1株土曲霉的基因组 DNA;溴化乙啶荧光强度和分光光度双重测定法确定 DNA浓度 ;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 PCR扩增产物 ,PHYL IP 3.5 c进行聚类分析。 结果 :从 6 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 S2 82 等 10个引物的扩增产物谱带多 ,特征好 ;红曲霉属种间指纹图谱差异较大 ,呈现出明显的 DNA扩增产物多态性。 结论 :RAPD分析技术可作为真菌系统分类的客观而有效的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 红曲霉菌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分类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白蚁基因组DNA随机扩增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邢连喜 苏晓红 +3 位作者 阴灵芳 胡萃 程家安 任东强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45-447,460,共4页
采用 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技术对尖唇异白蚁 (H eterotermesaculabialis)、黄肢散白蚁 (Reticulitermes flaviceps)、扩头散白蚁 (R.ampliceps)、细颚木鼻白蚁(Stylotermes angustignathus)和陇南树白蚁 (Glyptoterm... 采用 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技术对尖唇异白蚁 (H eterotermesaculabialis)、黄肢散白蚁 (Reticulitermes flaviceps)、扩头散白蚁 (R.ampliceps)、细颚木鼻白蚁(Stylotermes angustignathus)和陇南树白蚁 (Glyptotermes longnanensis)等 5种白蚁的基因组DNA多态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在所用的 2 0个随机引物中有 4个引物能扩增出稳定的带型 ,5种白蚁 6个群体共扩增出 43条带 ,均为多态性片段 ;同一种类不同群体和同一群体不同品级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多态性 ,但种间扩增片段差异显著大于种内差异。以 UPGMA方法将扩增片段分布和共享度数据矩阵进行聚类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蚁 基因组DNA 随机扩增多态性 RAPD技术 分类 系统关系 遗传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型法用于酵母菌基因分型 被引量:7
5
作者 项明洁 彭奕冰 +5 位作者 孙景勇 刘明 沈韻 施勇旻 戴屹东 倪语星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72-574,共3页
目的研究酵母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型法(RAPD)的最佳实验条件。方法在改变引物、Mg2+、模板浓度、Taq多聚酶用量等不同条件下,采用RAPD法对酵母菌进行基因分型。结果经优化后的RAPD方法能清晰地对酵母菌进行基因分型。结论RAPD是从分... 目的研究酵母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型法(RAPD)的最佳实验条件。方法在改变引物、Mg2+、模板浓度、Taq多聚酶用量等不同条件下,采用RAPD法对酵母菌进行基因分型。结果经优化后的RAPD方法能清晰地对酵母菌进行基因分型。结论RAPD是从分子水平对酵母菌感染进行病原学、流行病学研究的一种快速、可靠的分子生物学分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基因分型 分型法 最佳实验条件 RAPD 流行病学研究 MG^2+ 酵母菌感染 分子生物学 分子水平 分型方法 多聚酶 Taq 病原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的重复性和可靠性问题 被引量:9
6
作者 孙广宇 张荣 彭友良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4-46,共3页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子标记技术,由于其在基因定位、遗传标记、基因图谱构建、种群亲缘关系和系统进化等研究方面具独到之处及快速方便的特点而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作者结合工作中的体会就RAPD的重复性和可靠性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 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分子标记技术 重复 可靠 基因定位 遗传标记 基因图谱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门氏菌属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PCR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4
7
作者 粟婉媛 侯家奎 +4 位作者 柳婷 郭爱玲 王洪江 谢跻 马美湖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320-323,共4页
目的:以5′-CCGAAGCTGC-3′为引物,利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对沙门氏菌属的几种菌株进行扩增,以确定RAPD的最终优化条件。方法:首先选用25μl体系PCR和50μl体系PCR做对比,以确定进行RAP... 目的:以5′-CCGAAGCTGC-3′为引物,利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对沙门氏菌属的几种菌株进行扩增,以确定RAPD的最终优化条件。方法:首先选用25μl体系PCR和50μl体系PCR做对比,以确定进行RAPD实验最佳的PCR体系。其次进行PCR反应体系条件的优化,对PCR复性温度、引物浓度、Mg2+浓度进行条件优化。最后对初步确定的优化结果进行不同琼脂糖胶浓度梯度的优化以确定RAPD的最终优化条件。结果:RAPD优化条件为PCR复性32℃,25mmol/LMg2+溶液体积2.0μl,10μmol/L引物体积0.2μl,琼脂糖胶浓度1.0%。结论:在优化条件下,以引物5′-CCGAAGCTGC-3′对沙门氏菌属的3种标准菌株,9株食品分离株进行扩增,得到的电泳条带最多,且最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地方菌株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在细菌鉴定分型中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5
8
作者 赵蕊 王军 +1 位作者 李跃旗 石建时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724-725,共2页
为探讨各种试剂的浓度及不同DNA扩增仪对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lyamplifiedpolymorphicDNA ;RAPD)的影响因素。用不同浓度引物、4×dNTP等试剂及 3种不同型号DNA扩增仪对 11株致病弧菌进行RAPD扩增。结果 11株致病弧菌分成 4型 ... 为探讨各种试剂的浓度及不同DNA扩增仪对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lyamplifiedpolymorphicDNA ;RAPD)的影响因素。用不同浓度引物、4×dNTP等试剂及 3种不同型号DNA扩增仪对 11株致病弧菌进行RAPD扩增。结果 11株致病弧菌分成 4型 ,重复性好。不同引物、4×dNTP对RAPD构成一定影响 ,3种DNA扩增仪产生的DNA指纹图谱基本一致。提示用于RAPD的试剂可以标准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因素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 细菌分技术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鱼岁]遗传多样性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杨太有 陈宏喜 +1 位作者 关建义 刘向奇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1-113,共3页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15个丁[鱼岁]养殖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选用20个随机引物对其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有16个引物可以扩增出稳定且清晰的条带,其中S103、S104和S105为多态引物.16个引物共扩增出65个DNA位点,片段大小在200-3 0...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15个丁[鱼岁]养殖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选用20个随机引物对其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有16个引物可以扩增出稳定且清晰的条带,其中S103、S104和S105为多态引物.16个引物共扩增出65个DNA位点,片段大小在200-3 000 bp之间,其中多态性位点6个,多态位点比例为9.23%.个体间遗传距离在0-0.067 4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28 6.结果显示,丁[鱼岁]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鱼岁] 遗传多样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叶菊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优化及亲缘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胡能兵 何克勤 +3 位作者 张子学 林平 隋益虎 崔广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9-162,166,共5页
以甜叶菊为试材,对影响其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反应体系的7个因子进行优化,同时对来自国内外的12个品种进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20μL的优化体系包括:双蒸水13.6μL,10×Buffer(含15mmol/LMgCl2)溶液3μL,2.5mmol/L的dNTPS1.2... 以甜叶菊为试材,对影响其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反应体系的7个因子进行优化,同时对来自国内外的12个品种进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20μL的优化体系包括:双蒸水13.6μL,10×Buffer(含15mmol/LMgCl2)溶液3μL,2.5mmol/L的dNTPS1.2μL,10μmol/L的引物1μL,20ng的模板DNA1μL,1UTaq聚合酶;热循环程序为:94℃预变性4min,94℃变性30s,35℃退火30s,72℃延伸1min,40个循环,最后72℃延伸7min。聚类图结果表明,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变异范围为0.12~0.88,在遗传距离为0.37时,8个引物可将12个品种分为四大类,来自日本的2个品种与国内品种关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叶菊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优化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用于青海田鼠鼠疫菌株亲缘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崔百忠 金丽霞 +7 位作者 李敏 戴瑞霞 赵海红 祁芝珍 马英 席亚芳 冯建萍 金星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8-59,共2页
目的 对青海省称多县境内和四川省石渠县境内青海田鼠体内分离的 32株鼠疫耶尔森氏菌的基因进行分析 ,明确两地鼠疫耶尔森氏菌间的亲缘关系。方法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结果 扩增产物在凝胶电泳上显示的条带 ,除 7株菌略... 目的 对青海省称多县境内和四川省石渠县境内青海田鼠体内分离的 32株鼠疫耶尔森氏菌的基因进行分析 ,明确两地鼠疫耶尔森氏菌间的亲缘关系。方法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结果 扩增产物在凝胶电泳上显示的条带 ,除 7株菌略有不同外 ,其余 2 5株均相同。TreeView[Win32 ]统计软件分析的结果也显示两地鼠疫耶尔森氏菌之间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结论 青海省称多县和四川省石渠县青海田鼠体内分离到的鼠疫耶尔森氏菌在遗传学上属同一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青海田鼠 鼠疫耶尔森氏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奶酪中乳酸菌的随机扩增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吉霞 陈芝兰 +2 位作者 杨海燕 黄艾祥 陈宗道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06-211,共6页
目的:探讨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技术在牦牛奶酪中乳酸菌基因型研究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M13引物,对退火温度、Mg2+浓度、引物用量、Taq酶用量、模板量进行单因素梯度试验,建立最佳反应条件,然后对分离自牦牛奶酪的39株乳酸菌进行扩... 目的:探讨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技术在牦牛奶酪中乳酸菌基因型研究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M13引物,对退火温度、Mg2+浓度、引物用量、Taq酶用量、模板量进行单因素梯度试验,建立最佳反应条件,然后对分离自牦牛奶酪的39株乳酸菌进行扩增,用NTsys 2.10e软件分析扩增图谱,计算遗传相似系数,进行聚类分析,并与16S rRNA测序得到的菌种鉴定结果进行对比。结果:39株乳酸菌相互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47~0.98之间,当相似系数为0.78时,菌株被分成10个组,除X23、Y36和Y37之外,其余菌株均按照不同的菌种聚类,与16S rRNA测序结果基本一致,聚类有较强的地域相关性。结论:RAPD技术可用于牦牛奶酪中乳酸菌的基因型研究,可用于菌种鉴定和遗传亲缘关系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奶酪 乳酸菌 随机扩增多态性 聚类分析 基因型鉴定 遗传相似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太湖和荷兰的中华绒螯蟹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马春艳 陈亚瞿 张凤英 《海洋渔业》 CSCD 2005年第4期276-280,共5页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中华绒螯蟹两个群体(荷兰盐城湖和中国太湖)进行了检测,从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4个对两群体进行扩增分析.结果为:14个引物共检测到100条清晰且重复性好的条带,分子量在200~2000bp之间,太湖和盐城湖两群...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中华绒螯蟹两个群体(荷兰盐城湖和中国太湖)进行了检测,从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4个对两群体进行扩增分析.结果为:14个引物共检测到100条清晰且重复性好的条带,分子量在200~2000bp之间,太湖和盐城湖两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Shannon多样性指数、Nei基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46%和44%、0.2195和0.1976、0.1446和0.1270,两群体的遗传距离为0.013.据此结果推断,中华绒螯蟹群体遗传多样性不高,种内群体间的遗传变异较低,其遗传资源亟待保护,同时验证了荷兰的中华绒螯蟹是从中国引进繁衍的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遗传多样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的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阳青 景怀奇 +2 位作者 徐建国 姜桂香 尚德秋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0-13,共4页
分别对从福建、浙江、沈阳等地分离到的18个血清型的115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进行了分析,将其分为22个型别。结果提示RAPD方法比血清分型方法的优点是对于追踪传染源有更高的价值。
关键词 小肠结肠炎 耶尔森氏菌 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堰 欧阳克清 +2 位作者 赵虎成 李新平 蔡绍皙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14-117,共4页
DNA分子标记是DNA水平上遗传变异的直接反映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 ,是新发展起来的一种DNA分子标记方法。文中详细阐述了RAPD技术的原理 ,进一步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 ,RFLP)技术相... DNA分子标记是DNA水平上遗传变异的直接反映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 ,是新发展起来的一种DNA分子标记方法。文中详细阐述了RAPD技术的原理 ,进一步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 ,RFLP)技术相比 ,得出它具有快速、简便和对材料要求不高等特点 ,最后讨论了RAPD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各个方面的广泛应用 ,包括物种基因组的分子图谱构建、系统进化发育以及基因定位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多 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暴发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子分型 被引量:2
16
作者 庞杏林 李孝权 +5 位作者 张欣强 胡玉山 刘俊华 邓志爱 陈守义 莫自耀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315-317,345,共4页
目的对铜绿假单胞菌(PA)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子分型,探讨重症监护室(ICU)中PA医院感染的流行规律。方法采用RAPD技术对13株分离自某院ICU临床诊断为医院感染肺炎患者下呼吸道标本的PA进行分型,并与抗菌药物耐药谱分型比较。结... 目的对铜绿假单胞菌(PA)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子分型,探讨重症监护室(ICU)中PA医院感染的流行规律。方法采用RAPD技术对13株分离自某院ICU临床诊断为医院感染肺炎患者下呼吸道标本的PA进行分型,并与抗菌药物耐药谱分型比较。结果 13株PA产生A型(12株,92.31%)和B型(1株,7.69%)2种耐药表型,优势耐药表型为A型;RAPD分型可分2型,分别为Ⅰ型(6株,46.15%)和Ⅱ型(7株,53.85%)。7株分子Ⅱ型和5株分子Ⅰ型的耐药A型PA是优势菌株,可判断为引起ICU中PA医院感染暴发的病原菌。结论 ICU存在PA暴发流行,流行株为耐药A型/分子Ⅱ型、耐药A型/分子Ⅰ型。PA产生多重耐药性,RAPD分型是目前比较理想的分子流行病学溯源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重症监护室 医院感染 暴发流行 流行病学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抗药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基因组随机扩增多态性引物及多态性位点的筛选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明敏 陈金辉 +2 位作者 郑康 林凯东 罗琛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4年第2期91-96,共6页
为了建立草鱼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的指标体系,应用RAPD技术,从180条10碱基随机引物中筛选出了31条能扩增出多态性DNA片段的引物。用这31条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了327条重复性好、带型清晰、分辨率高的谱带。扩增产物的片段大小范围在400—... 为了建立草鱼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的指标体系,应用RAPD技术,从180条10碱基随机引物中筛选出了31条能扩增出多态性DNA片段的引物。用这31条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了327条重复性好、带型清晰、分辨率高的谱带。扩增产物的片段大小范围在400—2000 bp之间。单一引物扩增条带为5—14条。用这些多态性引物在草鱼基因组DNA中检测到了93个多态性位点,并对这些多态性位点上的等位基因频率进行了统计分析。这31条多态性引物和所检测到的93个多态性位点初步为草鱼基因组的多态性分析提供了可靠的分析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引物 位点 DNA随机扩增多态性 基因组 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芥菜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最佳参数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乔爱民 刘佩瑛 雷建军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7年第3期235-239,共5页
对影响芥菜聚合酶链式反应主要因子的优化,建立了芥菜聚合酶链式反应体系。即Mg2+2.0mM,TagDNA聚合酶12.5nmol/S,变性温度94℃,退火温度38℃,预变性94℃,5min;每个循环:94℃,50s,3... 对影响芥菜聚合酶链式反应主要因子的优化,建立了芥菜聚合酶链式反应体系。即Mg2+2.0mM,TagDNA聚合酶12.5nmol/S,变性温度94℃,退火温度38℃,预变性94℃,5min;每个循环:94℃,50s,38℃,70s,72℃,120s,40个循环后,于72℃下延伸1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 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进行山羊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子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军 彭昊 +6 位作者 陶立 朱娟娟 陈泽祥 韦志锋 兰美益 秦若甫 杨威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4-26,共3页
为了解山羊致病性大肠杆菌广西分离株的分子多态性,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方法(RAPD)对山羊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分型研究。从8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4条能在10株大肠杆菌中具有较好多态性扩增的随机引物,4条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8条DNA片段,10个... 为了解山羊致病性大肠杆菌广西分离株的分子多态性,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方法(RAPD)对山羊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分型研究。从8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4条能在10株大肠杆菌中具有较好多态性扩增的随机引物,4条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8条DNA片段,10个菌株无共有带谱,显示出良好的扩增多态性。菌株Nx31与Nx32曾被认为是同一菌株的两次分离,但是在RAPD分析中,两株细菌的带谱存在明显的差别,表明RAPD比传统的血清学分型具有更高的分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扩增多态性 大肠杆菌 山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白色假丝酵母菌毒力因子与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条带的多元回归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奇 武有聪 +2 位作者 袁有华 白丽 牛坤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43-645,共3页
目的探讨白色假丝酵母菌毒力因子与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电泳条带之间的关系,构建多元回归模型。方法采用体外法对92株白色假丝酵母菌的细胞外磷脂酶活性、分泌性蛋白酶活性、芽管生成率、对口腔黏膜细胞的黏附力进行检测;并通过RAP... 目的探讨白色假丝酵母菌毒力因子与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电泳条带之间的关系,构建多元回归模型。方法采用体外法对92株白色假丝酵母菌的细胞外磷脂酶活性、分泌性蛋白酶活性、芽管生成率、对口腔黏膜细胞的黏附力进行检测;并通过RAPD方法进行扩增,电泳后分析扩增条带。对上述毒力因子和电泳条带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白色假丝酵母菌的细胞外磷脂酶活性与RAPD扩增后350、450、650和1300 bp 4个条带明显相关(P<0.05);分泌性蛋白酶活性与350、1 200 bp 2个条带明显相关(P<0.05);芽管生成率与400、550 bp 2个条带明显相关(P<0.05)。结论白色假丝酵母菌RAPD部分电泳条带与部分毒力因子的强弱有关,其所含基因信息可能参与该菌毒力因子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假丝酵母菌 毒力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多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