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颅直流电刺激用于术后镇痛:基于随机对照研究的系统评价与荟萃分析
1
作者 王佳 宋柯雨 +2 位作者 李良文 张学广 宋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4-221,共8页
据统计,超过60%的手术病人经历了中至重度的术后疼痛,且其中20%在术后24 h内遭受剧烈疼痛[1]。术后疼痛控制欠佳将对病人生活质量、功能恢复等造成负面影响[2]。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术后应采取多模式镇痛,包括药物和非药物手段。全球范... 据统计,超过60%的手术病人经历了中至重度的术后疼痛,且其中20%在术后24 h内遭受剧烈疼痛[1]。术后疼痛控制欠佳将对病人生活质量、功能恢复等造成负面影响[2]。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术后应采取多模式镇痛,包括药物和非药物手段。全球范围内阿片类药物滥用逐年增加,因此用于术后镇痛的非药物手段备受关注,并被证明是有效的[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镇痛 荟萃分析 多模式镇痛 非药物 随机对照研究 术后疼痛 功能恢复 手术病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湿热蕴结证中度寻常痤疮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剑 盛友渔 +11 位作者 耿琳 张宪军 王长亮 宋艳丽 陈洁 周蓉 刘青云 佘远遥 田洪青 杨勤萍 李斌 徐金华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观察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湿热蕴结证中度寻常痤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取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设计,选取5家中心,筛选240例湿热蕴结证中度寻常痤疮受试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试验组给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目的观察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湿热蕴结证中度寻常痤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取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设计,选取5家中心,筛选240例湿热蕴结证中度寻常痤疮受试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试验组给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照组给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模拟剂;两组均联合外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每天2次,洁面后涂于患处。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皮损(丘疹、脓疱、粉刺)数量以及中医证候(面红、皮疹痒痛、舌苔厚腻、尿黄、便秘)积分变化,记录不良反应。结果229例受试者完成试验,其中试验组117例、对照组112例。与基线相比,用药4周的两组患者的丘疹计数、脓疱计数显著减少,试验组粉刺计数和中医证候积分显著减少,且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痤疮皮损改善有效率为87.2%,高于对照组的58.0%(P<0.05)。试验组仅1例患者出现外用药膏刺激性反应。结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可有效改善湿热蕴结证中度寻常痤疮患者皮损数量及中医证候,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地蓝口服液 寻常型痤疮 湿热蕴结证 中西医结合疗法 随机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疱疹早期应用度洛西汀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一项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Zhao C Zhang T +1 位作者 Zhu Q 赵春美(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4,共2页
经典抗焦虑抑郁药物-度洛西汀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一线治疗药物。本研究首次提出在带状疱疹出疱急性期预防性口服度洛西汀有望预防PHN的发生,纳入疼痛VAS评分≥4、带状疱疹出疱72 h内的750例病人,随机分... 经典抗焦虑抑郁药物-度洛西汀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一线治疗药物。本研究首次提出在带状疱疹出疱急性期预防性口服度洛西汀有望预防PHN的发生,纳入疼痛VAS评分≥4、带状疱疹出疱72 h内的75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度洛西汀组。对照组接受常规临床治疗,度洛西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度洛西汀。主要结局指标为12周时PHN的发生率。次要结局指标包括3、4、8周VAS评分>0的人数,以及4、8、12周VAS评分≥3的人数、生活质量评分、病人总体变化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等。结果表明,度洛西汀组的PHN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度洛西汀组第3、4、8周VAS评分>0的人数,以及4、8和12周VAS评分≥3的人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度洛西汀组病人的生活质量评分、病人总体变化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虽然本研究为阴性结果,但预防性口服度洛西汀仍可以避免5.9%的带状疱疹病人发展成为PHN,因此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度洛西汀 结局指标 阴性结果 一线治疗药物 早期应用 随机对照研究 带状疱疹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段锦联合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
4
作者 董珺 杨振 +1 位作者 祝炅 朱诗敏 《复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2-537,580,共7页
目的观察八段锦联合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neck-type cervical spondylosis,NTCS)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患者1∶1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用八段锦联合针刺治疗,患者每日进行八段锦锻练,每周2次针刺治疗,连续8周。对... 目的观察八段锦联合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neck-type cervical spondylosis,NTCS)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患者1∶1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用八段锦联合针刺治疗,患者每日进行八段锦锻练,每周2次针刺治疗,连续8周。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每周2次,连续8周。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得分、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舒适状况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的评分情况,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4%与7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VAS、NDI、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1),两组GCQ得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均<0.01);组间比较,干预组VAS、NDI、SAS、SDS、GCQ评分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显著(P均<0.05)。结论八段锦联合针刺治疗能提高NTCS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段锦 针刺治疗 颈型颈椎病(NTCS) 随机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工程表皮片移植治疗白癜风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剑 王旭超 +6 位作者 汤芦艳 陈淑君 林尽染 曾炫浩 吴金锋 徐金华 吴文育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16,共5页
目的比较组织工程表皮片移植和负压吸疱表皮移植治疗白癜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21年2月至2023年1月于华山医院皮肤科门诊招募的18~65岁稳定期白癜风患者130例,随机分配至组织工程表皮片移植组(简称组织工程组)或负压吸疱表皮... 目的比较组织工程表皮片移植和负压吸疱表皮移植治疗白癜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21年2月至2023年1月于华山医院皮肤科门诊招募的18~65岁稳定期白癜风患者130例,随机分配至组织工程表皮片移植组(简称组织工程组)或负压吸疱表皮移植组(简称负压吸疱组),每组各65例。术后1、3、6个月记录复色情况,记录不良反应,统计术后6个月时两组复色有效率差异。结果组织工程植组失访7例,最后纳入统计58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6例,平均(28.10±7.75)岁;负压吸疱组失访4例,最后纳入统计61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34例,平均(31.80±11.83)岁。术后6个月统计显示,组织工程组总有效率为91.37%,负压吸疱组为96.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工程组显效率(复色面积大于75%)为79.31%,痊愈率(复色面积大于95%)为58.62%;负压吸疱组显效率为93.34%,痊愈率为77.05%,高于组织工程组(P<0.05)。不同类型比较发现,非节段型白癜风组织工程组显效率84%,负压吸疱组90%,两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对稳定期白癜风患者均有较高的疗效;组织工程表皮片移植更适合大面积白癜风患者,复色更均匀,两种手术方式互为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组织工程表皮片移植 负压吸疱表皮移植 随机对照研究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段喉返神经顺行解剖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中应用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侯迎晨 贺晨宇 +1 位作者 贺建业 闫斌斌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57-1061,共5页
目的探讨颈段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RLN)顺行解剖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2015年8月~2018年2月90例PTMC手术随机分为2组各45例... 目的探讨颈段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RLN)顺行解剖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2015年8月~2018年2月90例PTMC手术随机分为2组各45例,顺行组采用颈段RLN顺行解剖整块切除甲状腺叶和同侧中央区淋巴结,逆行组先切除甲状腺叶再清除中央区淋巴结,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淋巴结清除数目、甲状旁腺损伤和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等。结果 90例全部接受一侧腺叶切除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顺行组1例辨识困难,逆行组5例改为顺行组方法完成手术。虽然顺行组病灶直径[中位数7 (2~10) mm]较逆行组[5 (2~10) mm]更大(Z=-2. 074,P=0. 038),但手术时间顺行组[(59. 6±11. 0) min]较逆行组[(67. 8±13. 3) min]明显缩短(t=-3. 177,P=0. 002),出血量顺行组[10(5~100) ml]较逆行组[20(10~50) ml]减少(Z=-2. 227,P=0. 026),2组清扫淋巴结数目、甲状旁腺损伤和声音嘶哑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颈段喉返神经顺行解剖可以安全应用于PTMC手术中,有较好的可操作性,有利于颈段喉返神经的识别和保护,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返神经 顺行解剖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随机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针配合麦肯基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48
7
作者 傅惠兰 曲姗姗 +3 位作者 陈俊琦 钟正 邓桂珠 黄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50-652,共3页
目的:观察腹针针刺、麦肯基疗法及两者配合对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的改善情况,为临床治疗颈型颈椎病提供依据。方法: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纳入颈型颈椎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腹针针刺治疗、麦肯基疗法治疗及腹针配合麦肯基疗... 目的:观察腹针针刺、麦肯基疗法及两者配合对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的改善情况,为临床治疗颈型颈椎病提供依据。方法: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纳入颈型颈椎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腹针针刺治疗、麦肯基疗法治疗及腹针配合麦肯基疗法治疗。观察痊愈例数、临床疗效及颈椎病颈椎功能评定表的变化。结果:治疗过程中,三组痊愈例数分别为2例、4例、7例,总有效率分别为83.3%,93.3%和100.0%,且三组疗效有差异;三种治疗方法均可有效升高颈型脊椎病患者的颈椎功能评分,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颈椎功能评分在临床症状、临床检查和日常生活动作等方面评分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P<0.001),组间比较治疗前后三组患者在临床症状、临床检查项目有统计学差异(P<0.001),在日常生活动作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麦肯基疗法与腹针疗法均能改善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体征,提高患者生活动作能力,两者结合能够提高临床痊愈率和总有效率,达到更好的临床症状改善效果,适宜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型颈椎病 针灸 腹针 麦肯基疗法 随机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54
8
作者 钟锋 王金重 +6 位作者 赖建生 陈晓明 郭永学 陈福佳 陈海明 李嘉兴 陈亚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9期782-785,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行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优缺点。方法2011年4月-2013年6月,将133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采用抽取信封法随机分为腹腔镜组(68例)和开腹组(65例),2组年龄、性别、穿孔大小、部位和麻醉学评分等...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行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优缺点。方法2011年4月-2013年6月,将133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采用抽取信封法随机分为腹腔镜组(68例)和开腹组(65例),2组年龄、性别、穿孔大小、部位和麻醉学评分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对比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第1天及第3天疼痛评分及镇痛次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术中出血少[(10.2±2.2)ml vs.(23.7±4.6)ml,t=-21.742,P=0.000],术后肠鸣音恢复早[(26.2±6.1)h vs.(39.4±8.5)h,t=-10.324,P=0.000],术后疼痛轻[第1天疼痛评分(4.1±1.1)vs.(7.6±1.7),t=-14.159,P=0.000,第3天疼痛评分(1.7±0.9)vs.(3.6±1.2),t=-10.360,P=0.000],镇痛次数少[中位数1(0-9) vs.3(0-12),Z=-7.208,P=0.000],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低[0(0%) vs.6(9.2%),P=0.012],术后住院时间短[(6.3±1.3)d vs.(8.2±2.7)d,t=-5.206,P=0.000]。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 P>0.05)。随访3-6个月,2组均无再次穿孔及死亡。结论腹腔镜手术修补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安全可靠,具有疼痛轻、切口感染少、康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治疗良性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理想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消化性溃疡 穿孔 穿孔修补 随机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电刺激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3
9
作者 林子玲 陈玲 +1 位作者 燕铁斌 黄裕桂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远期影响。方法:37例初发脑卒中患者分层后随机分为FES组(n=19)和对照组(n=18)。2组常规治疗相同,对照组不给任何电刺激,FES组给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一组电极放在患侧前臂背侧远端...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远期影响。方法:37例初发脑卒中患者分层后随机分为FES组(n=19)和对照组(n=18)。2组常规治疗相同,对照组不给任何电刺激,FES组给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一组电极放在患侧前臂背侧远端1/3与1/2处,一组电极放在三角肌中部与冈上肌中部;刺激参数为频率30Hz,脉宽300μs,通电/断电比5s/5s,波升/波降1s/1s,强度0—90mA,并随患者感觉而定。治疗每天1次,每次30min,共3周(15次)。入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个月、3个月、6个月接受以下量表评定: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中上肢部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肩部肌群肌力(MMT)。2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治疗前各项评定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治疗后第1个月、3个月2组在MMT、FMA、MBI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第6个月,2组在FMA、MBI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MMT差异有近似显著性意义(P=0.052)。结论:FES可以改善初发早期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可以持续6个月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功能性电刺激 上肢 随机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结直肠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1
10
作者 谢正勇 程黎阳 +2 位作者 张玉新 康慧鑫 陈俊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比较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下结直肠癌手术中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差异,探讨FTS联合腹腔镜的必要性。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1年10月间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普外科收治的80例结直肠癌,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A组采用FTS联合腹腔镜手术... 目的:比较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下结直肠癌手术中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差异,探讨FTS联合腹腔镜的必要性。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1年10月间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普外科收治的80例结直肠癌,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A组采用FTS联合腹腔镜手术(FTS+腹腔镜组),B组采用FTS开腹手术(FTS组),两组行随机对照研究。比较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临床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皮质醇等应激反应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同B相比,术后首次排气时间(2.3dvs2.6d)、排便时间(3.1dvs3.5d)、术后住院时间(4.1dvs4.5d)略有缩短,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显著增加(3.6万元vs2.3万元),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1、3天CRP、IL-6、皮质醇等应激反应指标均明显高于术前,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个并发症及总体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无死亡病例。A组再入院率(1/40,2.5%)稍低于B组(2/40,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的联合应用并不能进一步改善FTS指导下的结直肠癌术后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快速康复外科 腹腔镜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退行性腰椎关节源性腰痛行脊神经后支标准射频手术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7
11
作者 廖翔 熊东林 +5 位作者 蒋劲 肖礼祖 郑虎山 沙彤 梁豪文 罗裕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06-410,共5页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评价腰脊神经后支标准射频术治疗退行性腰椎关节源性腰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间广东医学院附属南山医院患者96名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经诊断性腰椎脊神经后支阻滞有效,明确为腰椎关...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评价腰脊神经后支标准射频术治疗退行性腰椎关节源性腰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间广东医学院附属南山医院患者96名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经诊断性腰椎脊神经后支阻滞有效,明确为腰椎关节源性腰痛。随后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X线影像引导下腰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治疗,B组采用口服药物保守治疗,随访期2年。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s,VAS)进行治疗前后疗效评定。以VAS评分小于治疗前的50%视为优良疗效,反之视为疗效不佳。利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与Log-Rank检验进行2组疗效对比。记录手术并发症与用药不良发应。结果:A组VAS评分回到术前50%的平均时间是196 d,B组为35 d(P<0.01)。在第27周(治疗后200 d),A组32名患者疗效评价仍为优良,B组为1名。A组疗效优良率显著高于B组(P<0.01)。B组15例患者出现胃部不适,纳差,经对症治疗后消失。A组2例患者术后出现神经支配区域的皮肤麻木,无感染及脊神经前支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对于退行性腰椎小关节源性腰痛,腰椎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相比保守治疗,能够更有效的长期缓解疼痛,且操作安全,不良反应很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后支 腰椎关节源性腰痛 射频热凝 随机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的功能变化与费用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倪朝民 傅佳 +5 位作者 韩瑞 李厥宝 孟兆祥 刘成英 陈和木 葛建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功能变化的影响及相关费用的分析和评价。方法: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除进行常规的神经内科治疗外,康复组患者在急性期(病后1个月内,病情稳定48h)至病后6个月进行规...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功能变化的影响及相关费用的分析和评价。方法: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除进行常规的神经内科治疗外,康复组患者在急性期(病后1个月内,病情稳定48h)至病后6个月进行规范的康复治疗,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和言语治疗等,并对每组患者在入组时、病后3个月和6个月时的功能状况采用改良Barthel和综合功能评定(FCA)进行评测。比较两组在病后3个月和6个月的相关费用,包括直接医疗费用、直接非医疗费用、间接费用等,并进行了成本—效果分析。结果:病后3个月和6个月两组患者的功能状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康复组患者功能改善程度较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病后3个月康复组38例的费用总和为$889104.2(23397.5±14176.4),对照组38例的费用总和为$737686.1(19412.8±20897.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病后6个月康复组38例的费用总和为$1087417.5(28616.2±22009.1),对照组为$901915.2(23734.6±22687.0),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MBI或FCA积分每增加1分在康复组所需的总费用和直接医疗费用相对较低。结论:早期规范的康复治疗可以改善急性脑卒中的功能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早期康复 功能状况 成本-效果分析 随机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杨惠芬 刘德梦 +3 位作者 朱宁 王哲 宋诗铎 胡文芝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03-704,I0001,I0002,共4页
目的评价莫西沙星注射液与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在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区组随机、开放、阳性药物对照的研究方法。结果治疗结束后d7,PP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7.0%和92.1%;细菌清除率:PP/MBE... 目的评价莫西沙星注射液与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在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区组随机、开放、阳性药物对照的研究方法。结果治疗结束后d7,PP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7.0%和92.1%;细菌清除率:PP/MBE分析两组分别为96.0%和96.7%。安全性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20%。上述结果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莫西沙星注射液和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西沙星 左氧氟沙星 社区获得性肺炎 随机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叶皂苷钠、强的松治疗Bell麻痹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狄晴 曹辉 +4 位作者 刘浩 江惟惟 陈道文 张颖冬 李作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 探讨七叶皂苷钠治疗Bell麻痹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 ,收集首次诊断Bell麻痹的急性期患者 85例 ,随机分为七叶皂苷钠组 (七叶皂苷钠加基础治疗 ) 30例、强的松组 (强的松加基础治疗 ) 2 8例、基础治疗组 2 7例 ,基础治... 目的 探讨七叶皂苷钠治疗Bell麻痹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 ,收集首次诊断Bell麻痹的急性期患者 85例 ,随机分为七叶皂苷钠组 (七叶皂苷钠加基础治疗 ) 30例、强的松组 (强的松加基础治疗 ) 2 8例、基础治疗组 2 7例 ,基础治疗包括多种维生素、针灸、理疗等 ,均在发病 3天内给予相应的治疗。采用House Brach mann(H B)面神经麻痹评定标准 ,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 1个月时评定面神经麻痹等级。结果 治疗前 3组患者性别、年龄、面瘫部位、发病至开始治疗时间、首次治疗时H B面瘫等级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 ,具有可比性。治疗后 1个月时三组患者H B面瘫等级经Kruskal Wallis秩和检验 ,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4 8)。 3组间两两比较显示七叶皂苷钠组、强的松组面瘫恢复均优于基础治疗组 ,有统计学意义 (P值分别为 0 0 4 5、0 0 14 ) ;而七叶皂苷钠组与强的松组面瘫恢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0 6 16 )。结论 七叶皂苷钠可替代皮质类固醇治疗Bell麻痹 ,同时避免皮质类固醇的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ll麻痹 七叶皂苷钠 强的松 药物治疗 随机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0型与P200型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对开角型青光眼疗效及安全性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韩光杰 周和政 +2 位作者 张文强 江文珊 刘川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6-249,共4页
背景 目前国外对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治疗开角性青光眼的临床应用效果已有报道,在中国临床上使用的Ex-PRESS引流器有内径分别为50μm和200μm的P50型和P200型,但2种类型引流器的临床效果是否有所不同,目前国内外报道较少. 目的 对比观... 背景 目前国外对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治疗开角性青光眼的临床应用效果已有报道,在中国临床上使用的Ex-PRESS引流器有内径分别为50μm和200μm的P50型和P200型,但2种类型引流器的临床效果是否有所不同,目前国内外报道较少. 目的 对比观察P50型与P200型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设计,纳入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行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69例80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基线特征匹配的2个组,分别实施P50型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35例40眼)和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34例40眼),比较2个组患者的病种构成比、最佳矫正视力恢复时间、理论住院天数、手术前后的眼压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P50组和P200组术眼手术前后眼压平均下降幅度分别为(21.19±11.22)和(24.35±12.27)mmHg(1 mmHg=0.133 k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01,P>0.05).P50组患者的理论住院天数和最佳矫正视力恢复时间分别为(3.65±0.92)d和(2.85±0.95)d,明显少于P200组的(4.90±0.81)d和(3.40±0.9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444,P<0.01;t=-2.584,P<0.05).P50组和P200组术眼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06%和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00,P<0.05),P50组术眼发生低眼压和浅前房的跟数少于P200组.结论 P50型和P200型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对开角性青光眼的降眼压作用接近,与P200型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比较,P50型Ex-PRESS引流器植入后早期患者的视力恢复快,并发症的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角型青光眼/手术 青光眼引流植入物 微型化 眼压 治疗效果 术后并发症 Ex-PRESS引流器 随机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督脉滞针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8
16
作者 唐宏亮 王雄将 +4 位作者 方芳 班莹 王开龙 卢栋明 庞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2409-2412,共4页
目的:比较督脉滞针疗法和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探讨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较好方法。方法:将96例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施以督脉滞针疗法,1次/d,30min/次,对照组饭后30... 目的:比较督脉滞针疗法和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探讨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较好方法。方法:将96例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施以督脉滞针疗法,1次/d,30min/次,对照组饭后30min口服0.5g对乙酰氨基酚,3次/d。两组均连续干预14d。治疗结束后,分别于治疗前、后及随访1个月后评价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压痛积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基线齐同,治疗14d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96%,对照组为82.60%,(P>0.05);治疗结束后1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4.3%,对照组为17.4%(P<0.05);两组VAS评分、压痛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治疗后及随访1个月后的VAS评分和压痛积分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督脉滞针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短期疗效与口服对乙酰氨基酚相当,但远期疗效及镇痛效果优于口服对乙酰氨基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督脉 滞针 对乙酰氨基酚 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随机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推拿治疗心脾两虚型广泛性焦虑症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4
17
作者 海兴华 李华南 +2 位作者 张玮 赵娜 孙庆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613-2616,共4页
目的:评价腹部推拿治疗心脾两虚型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心脾两虚型广泛性焦虑症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给予腹部推拿治疗,每日治疗1次,每次40min;对照组给予口服丁螺环酮5 ... 目的:评价腹部推拿治疗心脾两虚型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心脾两虚型广泛性焦虑症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给予腹部推拿治疗,每日治疗1次,每次40min;对照组给予口服丁螺环酮5 mg,每日3次;两组均15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五羟色胺(5-HT)含量及临床症状进行比较,并对患者的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时(疗程结束后3个月)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2.59%,愈显率55.56%;对照组总有效率86.96%,愈显率52.2%,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疗法对于改善紧张不安、失眠健忘两种症状的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于改善腹胀便溏症状方面,试验组则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30 d后,5-HT含量、SAS评分以及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随访结果显示,试验组SAS评分及HAMA评分均无明显上升(P>0.05);而对照组SAS评分及HAMA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反弹(P<0.05)。不良反应分析方面,试验组患者无不良反应出现;对照组4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结论:腹部推拿可有效治疗心脾两虚型广泛性焦虑症,并具有操作简便、无创、无不良反应、疗效稳定持久等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推拿 心脾两虚型广泛性焦虑症 随机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右侧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广泛性焦虑的随机对照开放研究 被引量:23
18
作者 侯月 王玉平 +3 位作者 詹淑琴 李宁 黄朝阳 王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6-240,共5页
目的:研究以顶叶α波为训练参数的脑电生物反馈技术对广泛性焦虑的治疗效果,并探讨以左侧顶叶α波为训练参数与以右侧顶叶α波为训练参数的脑电生物反馈技术对广泛性焦虑的疗效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 目的:研究以顶叶α波为训练参数的脑电生物反馈技术对广泛性焦虑的治疗效果,并探讨以左侧顶叶α波为训练参数与以右侧顶叶α波为训练参数的脑电生物反馈技术对广泛性焦虑的疗效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的诊断标准,选取26名广泛性焦虑女性患者,随机分为左顶叶α波训练组(n=13)和右顶叶α波训练组(n=13),每3天训练1次,每次训练40 min,共训练10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5次后、治疗10次后,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包括STAI-S和STAI-T)、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BDI-II)和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评分以评定其焦虑症状严重程度、抑郁症状严重程度以及失眠症状严重程度。结果:左顶叶α波训练组治疗5次、治疗10次时STAI-S[(38.7±8.8),(35.2±9.2)vs.(47.2±10.7)]、ISI[(13.0±5.2),(8.4±4.7)vs.(17.5±5.3)]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均P<0.05),而STAI-T、BDI-I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右顶叶α波训练组治疗5次、治疗10次时STAI-S[(37.3±6.4),(29.9±6.2)vs.(44.9±12.4)]、STAI-T[(40.9±6.4),(36.9±6.9)vs.(47.8±7.5)]、ISI[(10.2±5.1),(6.9±3.1)vs.(15.5±6.9)]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均P<0.05),治疗10次时BDI-I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10.3±6.0)vs.(17.7±7.2),P<0.05]。结论:以顶叶α波为训练参数的脑电生物反馈技术可能改善女性广泛性焦虑患者的焦虑和失眠症状,以右顶叶α波为训练参数的脑电生物反馈技术还可能改善女性广泛性焦虑患者的焦虑特质和抑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生物反馈 广泛性焦虑 顶叶 随机对照开放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腔镜宫腔粘连松解术后应用雌激素对粘连复发和生育结局的影响: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杨玲玲 马宁 +3 位作者 宋冬梅 周巧云 郭艳 李天照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7-202,共6页
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内膜粘连松解术后应用雌激素预防粘连复发和生育结局的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21年5月因中重度宫腔粘连[美国生殖协会(American Fertility Society,AFS)评分7~12分]于我科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松解术,密闭信封法随... 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内膜粘连松解术后应用雌激素预防粘连复发和生育结局的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21年5月因中重度宫腔粘连[美国生殖协会(American Fertility Society,AFS)评分7~12分]于我科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松解术,密闭信封法随机分组,试验组术后口服雌孕激素序贯治疗(戊酸雌二醇4 mg每日2次共21天,地屈孕酮10 mg每日2次共7天)2个月,对照组不给药。术后4周、8周复查宫腔镜,术后3个月试孕,随访24个月。结果共91例完成研究,其中试验组46例,对照组45例。2组术后4周、8周宫腔镜检查的粘连复发率和AF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妊娠率[34.8%(16/46)vs.33.3%(15/45),P=0.884]和活产率[23.9%(11/46)vs.22.2%(10/45),P=0.84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中重度宫腔粘连,宫腔镜术后应用雌激素并未改善粘连复发及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宫腔粘连 妊娠结局 随机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强度氦氖激光辅助治疗儿童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艾则孜·吾买尔 姜爱新 +3 位作者 木拉提江·木台力甫 曹淑娟 马云成 陈静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2125-2128,共4页
目的探讨低强度氦氖激光辅助治疗儿童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方法把3~7岁双眼屈光性弱视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戴镜+低强度氦氖激光+近距离作业(30 min/d)治疗,对照组接受戴镜+近距离作业(30 min/d)治疗。治疗前当... 目的探讨低强度氦氖激光辅助治疗儿童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方法把3~7岁双眼屈光性弱视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戴镜+低强度氦氖激光+近距离作业(30 min/d)治疗,对照组接受戴镜+近距离作业(30 min/d)治疗。治疗前当天、治疗后1、3、6个月进行眼科常规检查。结果 49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治疗组25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患儿经治疗1、3、6个月后右眼矫正视力提高行数分别为(1.6±0.9)、(2.6±1.0)和(3.6±0.9)行,左眼则分别为(1.4±1.0)、(2.4±1.2)和(3.6±1.1)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患儿经治疗1、3、6个月的治愈率分别为12.0%、44.0%和84.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并不支持低强度氦氖激光对儿童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视 屈光不正性弱视 氦氖激光 随机对照研究 治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