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随机介质放矿理论的端部放矿贫化损失计算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振东 陶干强 +1 位作者 任青云 杨冬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72-576,共5页
分析了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端部放矿时矿石损失贫化的原因以及损失率和贫化率计算中存在的问题,采用随机介质放矿理论,视端部放矿时的放出体为旋转体,推导了端部放矿时贫化率和损失率的计算公式。测量出矿岩散体流动参数后,根据该计算公式... 分析了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端部放矿时矿石损失贫化的原因以及损失率和贫化率计算中存在的问题,采用随机介质放矿理论,视端部放矿时的放出体为旋转体,推导了端部放矿时贫化率和损失率的计算公式。测量出矿岩散体流动参数后,根据该计算公式,可给出不同放矿方式下的贫化率和损失率。结合一具体工程实例,计算了该矿山端部放矿时的理论损失率和贫化率,并与现场实践结果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理论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相符,说明所建立的贫化率与损失率的计算公式符合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介质放矿理论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贫化率 损失率 端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贫化放矿矿石覆盖层合理厚度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平 曾文旭 +2 位作者 程爱平 李丹峰 张玉山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7-81,共5页
预留矿石作为覆盖层是实现低贫化放矿的途径之一,为了使其降低矿石损失贫化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有必要对其预留厚度进行进一步研究。基于低贫化放矿原理,以纯矿石放出体尽可能大、放矿过程中矿石覆盖层厚度维持不变为原则,总结出合理厚... 预留矿石作为覆盖层是实现低贫化放矿的途径之一,为了使其降低矿石损失贫化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有必要对其预留厚度进行进一步研究。基于低贫化放矿原理,以纯矿石放出体尽可能大、放矿过程中矿石覆盖层厚度维持不变为原则,总结出合理厚度的计算方法,即在随机介质放矿理论的基础上考虑单次出矿量,首先确定出合理的放出体高度,再由此确定矿石覆盖层的厚度。以程潮铁矿西区矿柱回收采场为算例,计算得放出体高度为28m,矿石覆盖层厚度为40m,并设置室内放矿实验验证其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矿石覆盖层厚度达到40m时,矿石回收率和废石混入率都取得较优水平,矿岩界面起伏程度相对较小,说明此理论计算方法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覆盖层厚度 随机介质放矿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铁矿采场结构参数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唐小龙 黄滚 +2 位作者 时磊 王满 杨凯 《现代矿业》 CAS 2017年第9期77-79,共3页
某铁矿自露天转入地下开采后,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矿。实际生产中出现了损失贫化大、块度两级分化严重、眉线保持不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矿山正常生产。基于随机介质放矿理论,通过单体及立体放矿试验对矿山的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推荐... 某铁矿自露天转入地下开采后,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矿。实际生产中出现了损失贫化大、块度两级分化严重、眉线保持不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矿山正常生产。基于随机介质放矿理论,通过单体及立体放矿试验对矿山的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推荐了最优的结构参数为20 m×18 m×4 m(分段高度×进路间距×崩矿步距),对于进一步提高回采率、降低贫化率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结构参数 试验 随机介质放矿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场结构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44
4
作者 陶干强 刘振东 +1 位作者 任凤玉 任青云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69-1272,共4页
分析了目前崩落法结构参数优化的常用方法及存在问题,采用随机介质放矿理论建立了进路间距优化的数学模型,并推导出崩矿步距的理论计算公式;为了评价结构参数的综合经济技术指标,给出了采场结构参数与采出率和贫化率之间的计算公式;最后... 分析了目前崩落法结构参数优化的常用方法及存在问题,采用随机介质放矿理论建立了进路间距优化的数学模型,并推导出崩矿步距的理论计算公式;为了评价结构参数的综合经济技术指标,给出了采场结构参数与采出率和贫化率之间的计算公式;最后,将所提出的方法在矿山进行了实际应用,并与传统的采场结构参数优化方法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优化方法与实际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采场结构参数 优化 随机介质放矿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