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稿本到刻本:袁枚《随园诗话》的文本重塑
1
作者 夏勇 段亚男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149,共8页
天津图书馆藏《随园诗话》稿本系袁枚编撰《随园诗话》的一个阶段性修订底本。该本与通行刻本在编排、篇幅、结构、文字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据此初步梳理《随园诗话》从稿本到刻本的变迁轨迹,可知袁枚一方面出于自己的世俗私心,为更好地... 天津图书馆藏《随园诗话》稿本系袁枚编撰《随园诗话》的一个阶段性修订底本。该本与通行刻本在编排、篇幅、结构、文字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据此初步梳理《随园诗话》从稿本到刻本的变迁轨迹,可知袁枚一方面出于自己的世俗私心,为更好地适应交际与牟利需求,刻意对评论环节做了大量删除与温和化处理,从而将该环节导向中正平和;另一方面,他又并未背弃个人审美品格,依旧执着于文章体制与行文方式的简净与雅正化锤炼,从而使之游走于功利与审美两端,呈现出一种对立统一之矛盾综合体的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枚 随园诗话 稿本 刻本 文本 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园诗话》中的儒、道、屈、禅 被引量:4
2
作者 陈炎 邓东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19-121,共3页
袁枚的《随园诗话》以“天才清妙”的道家审美标准去消解理学对当时诗坛的消极影响 ,又以“气局见解”的儒家理性态度去保证诗歌艺术的健康发展。其“芬芳悱恻之怀” ,承续了屈原的“深情美丽”传统及以“情”为核心的魏晋美学 ;其“清... 袁枚的《随园诗话》以“天才清妙”的道家审美标准去消解理学对当时诗坛的消极影响 ,又以“气局见解”的儒家理性态度去保证诗歌艺术的健康发展。其“芬芳悱恻之怀” ,承续了屈原的“深情美丽”传统及以“情”为核心的魏晋美学 ;其“清旷”禅境则成为与儒、道相通的艺术境界 ,因而他所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和审美理想 ,是以儒、道、屈、禅诸家的美学精神协调统一的整体功能系统作为文化与美学底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枚 随园诗话 儒道互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袁枚《随园诗话》中《红楼梦》的几则文献 被引量:1
3
作者 石玲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8-121,107,127,共6页
揭示经典文学的现代意义,是凸显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径。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来说,需要超越文学的自身格局,把研究对象置于中国文化的整体来思考。自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至今,对《红楼梦》的研究已经走过百年历程,回顾这百年《红楼梦》... 揭示经典文学的现代意义,是凸显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径。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来说,需要超越文学的自身格局,把研究对象置于中国文化的整体来思考。自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至今,对《红楼梦》的研究已经走过百年历程,回顾这百年《红楼梦》学术史,可以发现,现代意义的"红学"建立之初,本来就没有局限于文学内部:王国维《红楼梦评论》运用西方哲学理念,蔡元培《石头记索隐》强调民族革命,胡适《红楼梦考证》结合个人家族史以及后来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引入,都具有广阔的研究视野。随着对文学审美性的强调和对语言艺术本身的重视,关于经典作品的文化学研究被边缘化了,或者说分层化了。一方面是有关《红楼梦》各种纯艺术技巧的理论讨论,是版本学意义上的字斟句酌;另一方面是借《红楼梦》名义却又无关《红楼梦》本体的各种红楼文化研究的随意发挥。由此,我们强调立足《红楼梦》本体,以开阔的文化学视野展开研究的再出发。这种再出发,路径固然不少,但突破渊深流长的文学趣味主义局限尤为重要。因为文学趣味主义的最大问题是过于强调文学的内部纯粹性,常常只从审美鉴赏的角度来分析文学现象,以满足自身的审美娱乐,而忽视在一个整体文化视野中的意义和价值。简单举例说,当有学者提出《红楼梦》缺少晴雯的肖像描写是因为作者运用了留白艺术而留给读者想象余地时,却并没有意识到,所谓留白,常常是作者有意或无意忽视特定阶层人物的一种表征,因为当小说的视角基本采用了主人立场,丫鬟奴仆的容貌是很难进入主人视野的。于是,看似是艺术审美的一个策略问题,其实隐含着当时社会文化的整体意识。当然,文化学研究既需要挖掘文学的深层次问题,以显示文化学的立体性,也需要把文学的生产和接受置于社会过程来考虑,以体现文化的动态发展性。这里,我们邀请四位红学家从文化的不同视角研究《红楼梦》这部伟大经典,它既有从语体多样性入手,讨论其折射的历史文化信息,也有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和现实生活特定人物的契合度;既有从印刷技术角度梳理《红楼梦》的传播,也有对早期《红楼梦》电影改编作文化生态学意义的发展研究。总之,它是对文学经典在文化大视野中的再阐释,也一定程度上依托了《红楼梦》本身的丰富复杂,拓宽了文化学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评论》 随园诗话 晴雯 审美鉴赏 文化学研究 肖像描写 趣味主义 版本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袁枚《随园诗话》的编辑特色 被引量:1
4
作者 胡贤林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1-113,共3页
在清代乾嘉诗坛上,袁枚编辑的《随园诗话》风靡天下,影响甚广。在选题、组稿、编稿上不乏成功之处,这得益于袁枚卓识不凡的编辑思想。
关键词 袁枚 性灵派 随园诗话 编辑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随园诗话》的采诗
5
作者 王英志 《中州学刊》 1988年第2期89-92,共4页
清乾隆诗坛泰斗、性灵派主将袁枚(1716—1787),钱塘(今杭州)人。诗文创作甚丰,尤以《随园诗话》(下简称《诗话》)闻名。《诗话》的精华在于“话”,即阐发性灵说诗论。(参见拙著《清人诗论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11月版)但《诗话》... 清乾隆诗坛泰斗、性灵派主将袁枚(1716—1787),钱塘(今杭州)人。诗文创作甚丰,尤以《随园诗话》(下简称《诗话》)闻名。《诗话》的精华在于“话”,即阐发性灵说诗论。(参见拙著《清人诗论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11月版)但《诗话》的基础却在于“诗”,即所采录的旨在印证与鼓吹其性灵说主张的大量诗作。《诗话》总计1999条,其中大半条数中录有采诗。粗略估计,《诗话》采诗(或断句)总数在五千首以上。不仅数量巨大值得注意,而且可以从中了解当时诗歌创作的盛况,具体把握袁枚的有关思想。 关于《诗话》采诗的缘起,袁枚曾表白说:“枚生平爱诗如爱色,每读人一佳句,有如绝代佳人过目,明知是他人妻女,于我无分,而不觉中心藏之,有忍俊不禁之意。此《随园诗话》之所由作也。”(《答彭贲同先生》,《尺牍》卷八) “爱诗如爱色”的比喻或许欠雅,但不难看出袁枚诗人“爱诗”的本色。当然,这是他对采诗起因的一般性的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园诗话 袁枚 诗歌创作 性灵派 “诗” 比喻 缘起 精华 补遗 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随园诗话》的“尚清”与清代中期的诗学思想
6
作者 郑升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2-78,共7页
一般认为"性灵"是袁枚及其《随园诗话》诗学思想的核心,实际上还有一个"清"字被袁枚屡屡提及,其使用频率与界定之细不亚于"性灵",袁枚及其《随园诗话》对"清"的推崇,可谓"尚清"。《... 一般认为"性灵"是袁枚及其《随园诗话》诗学思想的核心,实际上还有一个"清"字被袁枚屡屡提及,其使用频率与界定之细不亚于"性灵",袁枚及其《随园诗话》对"清"的推崇,可谓"尚清"。《随园诗话》中的"尚清"现象集中体现了袁枚继承、融合又力图超越的诗学新追求,这也是清中期精英阶层美学思想的潜在取向。"尚清"的意旨及成因是全面理解袁枚《随园诗话》与清代中期诗学思想特点的一个重要视角,是体察清代诗学由"质实""考据"为主开始转型为"质实与清真兼具"的重要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园诗话 尚清 袁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袁枚《随园诗话》论“性灵”
7
作者 胡遂 邓立勋 《湖湘论坛》 1993年第5期78-81,共4页
清代中叶,经过一番休养生息,政治上出现鼎盛局面,诗坛也渐渐繁荣活跃起来。其时诗人、流派众多,诗学理论也各树门庭,各有见教。就诗话来说,最有影响的当数沈德潜的《说诗啐语》、袁枚的《随园诗话》、翁方纲的《石洲诗话》三家了。沈氏... 清代中叶,经过一番休养生息,政治上出现鼎盛局面,诗坛也渐渐繁荣活跃起来。其时诗人、流派众多,诗学理论也各树门庭,各有见教。就诗话来说,最有影响的当数沈德潜的《说诗啐语》、袁枚的《随园诗话》、翁方纲的《石洲诗话》三家了。沈氏倡“格调”,要求诗歌“温柔敦厚”,能“厚人伦,匡政治”;翁氏重“肌理”,讲究义理、考汪、训诂,两家都把诗歌当成实用工具,未免有违诗歌艺术的本质。针对这些不良诗风,袁枚提出“性灵”理论,“以反拟古、重个性、求创新为旨归”(蔡镇楚《中国诗话史》第281页),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园诗话 石洲诗话 中国诗话 诗歌艺术 诗学理论 温柔敦厚 肌理派 说诗 性灵说 性灵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释“探本”:钱锺书的诗品伦理学——“批本随园诗话”现代版 被引量:3
8
作者 夏中义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4-99,共16页
欲证明钱锺书不仅是现代学界最擅品鉴文学趣味的杰出专家,且是能从古籍读出批评史视野暨美学睿智的大理论家,范例之一,便是系统爬梳钱氏从《谈艺录》到《管锥编》,针对清代迄今300余年流传甚广甚久的《随园诗话》,围绕“探本”今释,所... 欲证明钱锺书不仅是现代学界最擅品鉴文学趣味的杰出专家,且是能从古籍读出批评史视野暨美学睿智的大理论家,范例之一,便是系统爬梳钱氏从《谈艺录》到《管锥编》,针对清代迄今300余年流传甚广甚久的《随园诗话》,围绕“探本”今释,所提炼出的一套既具国粹特色,又闪烁着现代思辨光泽的“诗品伦理学”。“诗品伦理学”含三个定律:一是“诗论尺度”须诉诸“町畦”,即在有限语境中说有效的话;二是“诗例笺释”须讲究读“全篇”,切忌“摘句”;三是袁枚在“诗论尺度”“诗例笺释”有悖“探本”或“探而未本”,病根是在袁枚“心乱”,做不到“心不待境静而静”,屡屡借诗话渔利,其借诗话渔利之手法主要有“权门保驾”“闺秀站队”“追星红利”三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本 袁枚 随园诗话 钱锺书 诗品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随园诗话》
9
作者 何金铭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22-124,共3页
清袁枚《随园诗话》(下简称《诗话》)卷一之二说:“杨诚斋曰:‘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办。’余深爱其言。须知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三百篇半是劳人思... 清袁枚《随园诗话》(下简称《诗话》)卷一之二说:“杨诚斋曰:‘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办。’余深爱其言。须知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三百篇半是劳人思妇率意言情之事,谁为之格?谁为之律?而今之谈格调者,能出其范围否?况皋、禹之歌,不同乎三百篇;国风之格,不同乎雅、颂:格岂有一定哉?许浑云:‘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无诗莫浪吟’。诗在骨不在格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园诗话 补遗 袁枚 格律 袁氏 郑氏 裹足 李姓 丈夫 板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校本《随园诗话》标点失误举要
10
作者 王英志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4期56-61,共6页
清代性灵派主将袁枚近60万言的《随园诗话》,无论以篇幅之巨大,还是以内容之丰富来看,都是中国古典诗话之不可多得的佳构。自顾学颉先生整理校点的《随园诗话》(以下简称“顾校本”)1960年初版、1982年再版之后,已发行46500册,广泛流传... 清代性灵派主将袁枚近60万言的《随园诗话》,无论以篇幅之巨大,还是以内容之丰富来看,都是中国古典诗话之不可多得的佳构。自顾学颉先生整理校点的《随园诗话》(以下简称“顾校本”)1960年初版、1982年再版之后,已发行46500册,广泛流传,其嘉惠士林,功莫大焉。笔者近年来研究《随园诗话》而有所得,颇受益于顾校本。但任何古籍的校点都不可能尽善尽美,顾校本亦不例外。《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第163期曾刊有王果等同志《顾校(随园诗话)标点质疑》一文,指出顾校本标点失误42处,是正确的。只是顾校本之失误远不止此。限于简幅,不能尽举,本文仅就其书名号、引号与断句三方面失误之要者,再例举数十条,以求正于校点者与读者。(附带说明:引文中原有的人名、地名号,为便于排版均删去。) 一、书名号漏标1.郑夹(氵癸)笑韩昌黎《琴操》诸曲为兔园册子,薄之太过。(卷二40) 按:“兔园册”为书名,即《兔园册府》。据王应麟《困学纪闻》系唐杜嗣先著。为收集古今事迹、典故之类书,三十卷,全书已佚。袁枚认为郑氏讥笑韩愈《琴操十首》如同堆砌典故之类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遗 杜嗣先 王应麟 典故 书名号 引文 随园诗话 古籍整理出版 郑氏 校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园诗话》读札
11
作者 心言 《江海学刊》 1988年第2期165-165,共1页
《随园诗话》卷三在评王渔洋诗歌创作及其在清代诗坛的地位时有云:
关键词 随园诗话 诗歌创作 王渔洋 诗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吮精去粕 破卷取神——学习郭老《读随园诗话札记》
12
作者 张志烈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4期40-45,共6页
《读随园诗话札记》是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诗人郭沫若同志的一本文艺理论专著。它以短小精悍的形式,生动活泼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说了一系列重要的文艺理论问题。文章是以袁子才做“靶子”而写成,但实际上融进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验... 《读随园诗话札记》是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诗人郭沫若同志的一本文艺理论专著。它以短小精悍的形式,生动活泼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说了一系列重要的文艺理论问题。文章是以袁子才做“靶子”而写成,但实际上融进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验和创作体会,可说是折射出他全部文学思想的一颗艺术明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园诗话 文学思想 文艺理论 札记 郭沫若 理论专著 生活经验 史学家 语言 文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菊池五山《五山堂诗话》的成书及版本考述——兼论中日诗话互鉴
13
作者 曾明 蔡冰冰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8-158,共11页
日本江户时代汉诗人菊池五山所著《五山堂诗话》,作为日本诗话发展阶段之重要代表作品,在日本诗话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五山堂诗话》的成书,一方面与《随园诗话》和袁枚倡导的“性灵说”密切相关,可谓是袁枚《随园诗话》东传的重... 日本江户时代汉诗人菊池五山所著《五山堂诗话》,作为日本诗话发展阶段之重要代表作品,在日本诗话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五山堂诗话》的成书,一方面与《随园诗话》和袁枚倡导的“性灵说”密切相关,可谓是袁枚《随园诗话》东传的重要产物。另一方面,菊池五山的家学渊源及求学经历对《五山堂诗话》的成书产生了重要影响。关于《五山堂诗话》的版本,学界历来多采用《日本诗话丛书》这一版本,通过梳理《五山堂诗话》的版本源流,发现目前最善本当为刊行于文政元年(1466年)的双鹤堂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池五山 《五山堂诗话 随园诗话 “性灵说” 版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家之女与贫者之妇──随园女弟子钱孟钿与汪玉轸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英志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4期69-75,共7页
大家之女与贫者之妇──随园女弟子钱孟钿与汪玉轸王英志随国女弟子四十来人,基本上都出身于官宦人家或书香门第,并嫁给步入仕途的文士(未入仕途的亦是秀才),多属于社会的中等阶层。但其中亦不乏大家之女与贫者之妇,分别属于社会... 大家之女与贫者之妇──随园女弟子钱孟钿与汪玉轸王英志随国女弟子四十来人,基本上都出身于官宦人家或书香门第,并嫁给步入仕途的文士(未入仕途的亦是秀才),多属于社会的中等阶层。但其中亦不乏大家之女与贫者之妇,分别属于社会的上层与社会的底层。尽管二者社会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弟子 怀古诗 性灵诗 袁枚 随园诗话 通天台 题画诗 唐明皇 诗歌创作 女诗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小沧浪诗话》的理论渊源和价值取向
15
作者 吕美生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1期71-74,共4页
关键词 沧浪诗话 理论渊源 “神韵”说 “诗教” 离形得似 “性灵”说 价值取向 《沧浪诗话 “诗言志” 随园诗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话渊源简说
16
作者 莫拔萃 《学术论坛》 1988年第1期54-55,共2页
诗话究竟始于何时,历来议论不一。有人说,人类社会有诗出现,就有人出来说诗、谈诗、评诗,就应该产生诗话。这个说法貌似有理,但待话作为我国文学批评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出现,象《四库提要》中说的“兼体说部”的诗话,则是不能简单地从理... 诗话究竟始于何时,历来议论不一。有人说,人类社会有诗出现,就有人出来说诗、谈诗、评诗,就应该产生诗话。这个说法貌似有理,但待话作为我国文学批评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出现,象《四库提要》中说的“兼体说部”的诗话,则是不能简单地从理论上去探索而获得解决,而是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去探索方获得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提要 渊源 说诗 沧浪诗话 简说 诗话 说部 江西诗派 宋代诗话 随园诗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性灵说与王学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居渊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69-76,共8页
清代中期诗坛袁枚等人倡导的性灵说是以强调人的“情欲”为主要内容、以“生趣”为特征的。这不仅与晚明的性灵说一脉相承,也与以王阳明哲学思想为基础的李贽的童心说一致。性灵派把诗人看作是领悟宇宙万物与“神”相通的圣者、智者,... 清代中期诗坛袁枚等人倡导的性灵说是以强调人的“情欲”为主要内容、以“生趣”为特征的。这不仅与晚明的性灵说一脉相承,也与以王阳明哲学思想为基础的李贽的童心说一致。性灵派把诗人看作是领悟宇宙万物与“神”相通的圣者、智者,他们轻视“六经”,重视创作的主观精神,此乃轻视知识的王学传统在文学领域中的折射。“性灵说”的出现是王学在清代诗坛的复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灵说” 张问陶 袁枚 王阳明 孙原湘 随园诗话 哲学思想 性灵派 “情” 尊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献传播学视阈下中国古典小说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温庆新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5-142,共8页
基于文献传播学的古代小说研究,可从文献及其载体的文本信息源、写作者、文献传递者、传播渠道、传播手段及传播环境等加以展开。不仅要重视古代小说文献本身的存在状态与动态变化,也要注意古代小说的文献载体形式及不同载体间的文本异... 基于文献传播学的古代小说研究,可从文献及其载体的文本信息源、写作者、文献传递者、传播渠道、传播手段及传播环境等加以展开。不仅要重视古代小说文献本身的存在状态与动态变化,也要注意古代小说的文献载体形式及不同载体间的文本异同。同时,亦应探讨文献载体的传播途径与内容阐述对古代小说流布的影响,关注历代制度政令、社会舆论、风俗习惯的变化对古代小说文献及其载体传播生态的影响。当文献的载体形式及其动态变化、记录的版本与记录内容的真伪、文献记载所提到的人事及其与时代的关联性等信息,可被确定或大致确定时,即可据以探讨古代小说尤其是通俗章回小说的成书时间、作者问题、版刻系统、传播历程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传播学 古代小说 《水浒传》 随园诗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乾隆词坛的词学面貌——以袁枚词学活动考论为中心 被引量:2
19
作者 谢永芳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82-86,共5页
考索袁枚的词学活动及灌注其中的词学观念,可以为从一个侧面揭示乾隆词坛的词学面貌提供帮助。袁枚的词学活动及与之相关联的词学观主要见载于其《随园诗话》,其中词学活动大致包括以词交游酬赠、搜罗词作并录入载籍、创作与词有关的序... 考索袁枚的词学活动及灌注其中的词学观念,可以为从一个侧面揭示乾隆词坛的词学面貌提供帮助。袁枚的词学活动及与之相关联的词学观主要见载于其《随园诗话》,其中词学活动大致包括以词交游酬赠、搜罗词作并录入载籍、创作与词有关的序文等三个方面,词学观则基本上笼罩于其"性灵说"诗论之下,均能体现出比较明显的个体特征与时代特点,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枚 随园诗话 词学活动 词学观 乾隆词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人诗学概念和命题述评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英志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6期52-58,共7页
清代诗学是中国古典诗学的宝库。清代诗学家之众多与诗学理论之丰富皆超越历代。其诗学理论既继承了前代的精华,又结合当代创作实践加以创造,从而使古典诗学的传统得到发展。诗学理论的基础是诗学概念、命题。清代诗学理论高度发展的重... 清代诗学是中国古典诗学的宝库。清代诗学家之众多与诗学理论之丰富皆超越历代。其诗学理论既继承了前代的精华,又结合当代创作实践加以创造,从而使古典诗学的传统得到发展。诗学理论的基础是诗学概念、命题。清代诗学理论高度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出现了许多富于美学价值的崭新诗学命题,或者古老的诗学命题又被赋予新的涵义。但是中国古典诗学概念、命题往往概括性甚强,大多缺乏科学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枚 诗学概念 随园诗话 论诗 述评 清人 四美 清代诗学 诗学理论 长短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