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隋末农民起义的原因、特征和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刘进宝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28-33,12,共7页
一、因进攻高丽而征发繁重的兵徭力役隋王朝建立短短三十余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了。隋末农民起义为何爆发、其原因何在?我们认为,沉重的徭役、兵役负担是引起隋末农民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隋王朝初期,由于隋的政权还不够稳固,封建统治... 一、因进攻高丽而征发繁重的兵徭力役隋王朝建立短短三十余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了。隋末农民起义为何爆发、其原因何在?我们认为,沉重的徭役、兵役负担是引起隋末农民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隋王朝初期,由于隋的政权还不够稳固,封建统治者所掌握的物质财富也不甚丰富,隋文帝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政权和积累财富,从而出现了“开皇之治”的局面。到了隋代后期,国家财富已非常丰富,隋炀帝便到处巡幸,并不断大兴土木,从而对人民的徭役剥削不断扩大和加重。炀帝即位初,即于仁寿四年(公元604年)十一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末农民起义 隋末农民战争 山东地区 高丽 封建统治者 原因 兵役 力役 进攻 唐王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何与隋末农民起义——从敦煌遗书《常何墓碑》谈起 被引量:1
2
作者 刘进宝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78-82,共5页
常何,是隋末唐初的一个重要人物。但由于《隋书》未提到常何,两唐书只在《马周传》、《东夷传·高丽》、《李密传》和《太宗本纪·下》中简略提及,语焉不详。以致于学者们长期以来对其研究甚少。可喜的是在敦煌遗书中发现了一... 常何,是隋末唐初的一个重要人物。但由于《隋书》未提到常何,两唐书只在《马周传》、《东夷传·高丽》、《李密传》和《太宗本纪·下》中简略提及,语焉不详。以致于学者们长期以来对其研究甚少。可喜的是在敦煌遗书中发现了一卷李义府撰《常何墓碑》,为我们研究常何其人及隋末唐初的政治史提供了宝贵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末农民起义 李密 窦建德 起义 重要人物 山东地区 唐初 敦煌写本 李世民 马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农民起义的东西战争与南北战争
3
作者 王大华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92-102,共11页
我国历史上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其前期表现为东西战争,后期表现为南北战争,这一重要特征在以往的农战史研究中重视不够。一、农民起义之为东西战争与南北战争略论在封建社会前期秦、汉、隋、唐诸朝,农民起义爆发地点及初期活动地区全在关... 我国历史上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其前期表现为东西战争,后期表现为南北战争,这一重要特征在以往的农战史研究中重视不够。一、农民起义之为东西战争与南北战争略论在封建社会前期秦、汉、隋、唐诸朝,农民起义爆发地点及初期活动地区全在关东,起义成员也多为东关人,基本表现为东西战争。在封建社会后期宋,元、明、清诸朝,农民起义爆发地点及活动地区全在南北方,起义成员也多是北人或南人,基本表现为南北战争。起义具有强烈的方向性,起义与镇压起义的阵营划分往往主要不按阶级而按地域,致使地域特点超过阶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农民起义 红巾军起义 起义 关陇集团 地主 朱元璋 李自成 封建社会后期 秦末农民起义 隋末农民起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看待农民起义之后若干新王朝实行的政策
4
作者 王士立 《安徽史学》 1985年第6期1-6,共6页
如何看待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之后,若干新王朝实行的政策问题,史学界已争论多年,认识还不一致。有人认为这是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反攻倒算,有人认为这是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让步政策。我们认为这两种说法都不够全面,这些王朝实行的是反... 如何看待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之后,若干新王朝实行的政策问题,史学界已争论多年,认识还不一致。有人认为这是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反攻倒算,有人认为这是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让步政策。我们认为这两种说法都不够全面,这些王朝实行的是反攻倒算和让步相结合的政策。一在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期间,农民阶级曾经依靠自己的力量争得一定的解放。他们推翻了地主阶级的政权,建立了农民政权,打破了旧王朝封建法律的约束,挣脱了旧王朝赋役的剥削,从地主手中夺得了一部分土地,阶级关系完全被倒转过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末农民起义 地主阶级 反攻倒算 农民阶级 政策 封建王朝 让步 封建法律 封建秩序 相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密与瓦岗农民起义军——兼与孙达人同志商榷
5
作者 陈建国 《思想战线》 1980年第1期94-99,共6页
看了孙达人同志所写《论隋末瓦岗农民起义军的失败》一文(见《思想战线》一九七八年第二期,以下简称《论瓦岗军》),受到不少启发。作者对历史人物进行阶级分析是必要的,但若把这种分析绝对化,势必把人们引入“唯成份”论的死胡同。因此... 看了孙达人同志所写《论隋末瓦岗农民起义军的失败》一文(见《思想战线》一九七八年第二期,以下简称《论瓦岗军》),受到不少启发。作者对历史人物进行阶级分析是必要的,但若把这种分析绝对化,势必把人们引入“唯成份”论的死胡同。因此,对于孙文的基本观点我又是不能同意的。这里,谈几点粗浅看法,与孙达人同志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密 农民起义 历史人物 战略战术 隋末农民起义 农民战争 窦建德 李唐王朝 杨玄感 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性质和作用
6
作者 韩连琪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61年第S1期1-11,共11页
“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规模之大是世界历史上所仅见的”。因此用马列主义的阶段斗争学说,结合我国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具体史实,对我国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各个问题进行全面的创造性的研究,将会不仅更正确地理解我国社... “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规模之大是世界历史上所仅见的”。因此用马列主义的阶段斗争学说,结合我国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具体史实,对我国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各个问题进行全面的创造性的研究,将会不仅更正确地理解我国社会发展的规律,对马列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也将会有更大的发展。在这方面,毛主席对我们已有很多原则的指示。如何根据这些指示,用具体的史实进一步来研究、分析和阐述我国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发展规律,无疑是当前历史界一项重要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末农民起义 农民战争 封建社会 封建制度 封建土地所有制 中国历史 劳役地租 地主 均田制 世家大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什么是农民起义?什么人才可称为农民起义军的领袖?——评“简明中国通史”关于农民起义问题的论述
7
作者 万绳楠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61年第1期112-120,共9页
目前历史学界讨论农民起义问题,涉及的面较广,但对什么是农民起义?什么人才可称为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提及的人却很少。读过吕振羽先生新版“简明中国通史”后,觉得在这方面有不少问题,应提出来商讨。在论述晋末、魏末、隋末农民起义的时... 目前历史学界讨论农民起义问题,涉及的面较广,但对什么是农民起义?什么人才可称为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提及的人却很少。读过吕振羽先生新版“简明中国通史”后,觉得在这方面有不少问题,应提出来商讨。在论述晋末、魏末、隋末农民起义的时候,“简明中国通史”把非农民起义性质的刘伯根、破六韩拔陵,朱粲等的起兵,划入了农民起义之列。但在论述秦末农民起义时,却否定了项羽、刘邦起兵的革命意义,认为项羽的起兵是“六国领主死灰复燃”,刘邦的起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末农民起义 农民起义 中国通史 农民革命 农民战争 中国共产党 秦末农民起义 人才 刘邦 项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隋末农民战争研究中的阶级分析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仲犖 《文史哲》 1963年第4期13-16,共4页
近两三年来,有一少部分同志,在隋末农民战爭研究中,特別强調了隋末統治阶級的內部矛盾麄冋J为在隋皇朝建立之后,进一步限制或削弱世族的力量,在經济方面,隋前期,令州县“大索貌閱”和“输籍定样”,来搜括世族蔭附,巩固均田制度;在政... 近两三年来,有一少部分同志,在隋末农民战爭研究中,特別强調了隋末統治阶級的內部矛盾麄冋J为在隋皇朝建立之后,进一步限制或削弱世族的力量,在經济方面,隋前期,令州县“大索貌閱”和“输籍定样”,来搜括世族蔭附,巩固均田制度;在政治方面,罢九品中正,海内一命以上之官,皆由吏部辟暑,煬帝时,并建进士科来选拔官僚,这样,对世族也是进一步的削弱。由于隋皇朝一貫以来,在經济、政治各方面打击士族,因此隋末农民大起义发动,士族也参加农民起义,来反对隋皇朝的統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末农民战争 隋末农民起义 大地主阶级 均田制 九品中正 世族 进士科 州县 政治 内部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隋末“江都之变”新探──兼论隋短祚而亡的主要原因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文才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95-97,共3页
隋末“江都之变”新探──兼论隋短祚而亡的主要原因陕西师大历史系李文才公元618年3月,宇文化及、司马德戡等人,率领骁果发动叛乱,杀了避难江都的隋场帝,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江都之变”。对此,史界认为这是一次兵变。其实,... 隋末“江都之变”新探──兼论隋短祚而亡的主要原因陕西师大历史系李文才公元618年3月,宇文化及、司马德戡等人,率领骁果发动叛乱,杀了避难江都的隋场帝,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江都之变”。对此,史界认为这是一次兵变。其实,细考史籍。“兵变”说似失之简单,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都之变 骁果 统治集团 《旧唐书》 隋末农民起义 《隋书》 《通鉴考异》 《通鉴》 策划者 隋文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民战争与国家统一和分裂的关系
10
作者 李桂海 《浙江学刊》 1982年第4期107-111,共5页
大规模的农民战争之后,旧的封建王朝被推翻或削弱了。这时,随着中央封建主义集权统治对地方势力控制的松弛,各种政治力量或集团在搏斗中,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割据势力,互相进行斗争和兼并。斗争的结果,可能一种政治力量将其它力量兼并,... 大规模的农民战争之后,旧的封建王朝被推翻或削弱了。这时,随着中央封建主义集权统治对地方势力控制的松弛,各种政治力量或集团在搏斗中,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割据势力,互相进行斗争和兼并。斗争的结果,可能一种政治力量将其它力量兼并,也可能几种力量对峙着发展下去。所以全国性的农民战争之后,都存在着一个国家走向统一还是分裂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民战争 隋末农民起义 分裂割据 中原地区 割据势力 少数民族 地方势力 统治阶级 封建王朝 封建政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民不是以封建思想来反抗封建統治的
11
作者 李蔭农 《学术研究》 1964年第2期72-78,共7页
如何运用馬克思主义的阶級观点和历史主义相統一的方法来正确闡释中国农民战爭史上諸問題,对我們来說,还是一个学习过程。本文想就起义农民到底是以自己的思想还是以封建理論作为行动指南的問題,談談个人的看法,請同志們指正。我认为,... 如何运用馬克思主义的阶級观点和历史主义相統一的方法来正确闡释中国农民战爭史上諸問題,对我們来說,还是一个学习过程。本文想就起义农民到底是以自己的思想还是以封建理論作为行动指南的問題,談談个人的看法,請同志們指正。我认为,起义农民是以自己的素朴的反封建思想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革命 反封建思想 中国农民战争史 封建皇帝 行动指南 隋末农民起义 克思主义 历史主义 革命思想 地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隋朝统治集团内部斗争对隋亡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韩昇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90-98,共9页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到大业五年(609),短短的二十八年里,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户数从四百多万户增至九百万,其中扣除括户、平陈等,其自然增长率约2%。有隋一代,兴建不少规模巨大的粮仓,主要有卫州的黎阳仓,洛州的河阳仓,陕州的...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到大业五年(609),短短的二十八年里,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户数从四百多万户增至九百万,其中扣除括户、平陈等,其自然增长率约2%。有隋一代,兴建不少规模巨大的粮仓,主要有卫州的黎阳仓,洛州的河阳仓,陕州的常平仓,华州的广通仓,洛阳附近的洛口仓和回洛仓。仅洛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文帝 农民起义 隋末农民起义 杨玄感起兵 统治集团 隋朝灭亡 地主阶级 统治阶级 关陇集团 常平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书院的起源及其初期形态 被引量:6
13
作者 邓洪波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45-48,共4页
一 书院的起源与成型 唐代初期,书院产生于民间,最初它只是士人的读书之所。据雍正《陕西通志》卷27载:“瀛洲书院在(蓝田)县治南,唐学士李元通建。明弘治时知县任文献重修。”查嘉庆《清一统志》卷233及光绪《蓝田县志》卷14,唐高祖时... 一 书院的起源与成型 唐代初期,书院产生于民间,最初它只是士人的读书之所。据雍正《陕西通志》卷27载:“瀛洲书院在(蓝田)县治南,唐学士李元通建。明弘治时知县任文献重修。”查嘉庆《清一统志》卷233及光绪《蓝田县志》卷14,唐高祖时,李元通拜定州总管,与刘黑洇作战,兵败被俘,长叹:“大丈夫抚方面而不能保所守,尚何惕息耶!”乃溃肠死节。按刘黑洇为隋末农民起义首领,唐武德四年(621)反唐,称汉东王,两年后兵败被杀。故瀛洲书院当创建于武德六年(623)之前。又明嘉靖《青州府志》卷9载:“李公书院在(临朐)县西南,唐李靖读书处。一云靖从太宗征闾左,于此阅司马兵法。”李靖(571-649),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人,精通兵法,曾任隋马邑郡丞。归唐后,随高祖、太宗南征北战,为大唐的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深得李世民赏识,官至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等,时称“出将入相”的文武全才。贞观二十三年(649),卒于家,谥号景武。其事迹新旧《唐书》均有记载。书院既为李氏读书或研治兵法之所,其创建时间就无论如何不会晚于649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书院 《全唐诗》 起源 丽正书院 一统志 隋末农民起义 新旧《唐书》 教学活动 唐玄宗 知识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韓笠《壶关录》之史料价值 被引量:3
14
作者 汤开建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3期93-100,共8页
唐韩笠《壶关录》是一份极为重要的隋唐历史文献,它虽不是正史,但却内涵今隋唐正史中严重遗缺的内容。特别是文中关于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密生平事迹的记载,则大大地丰富了各正史《李密传》中的李密形象。其中李密族属、瓦岗军檄文、... 唐韩笠《壶关录》是一份极为重要的隋唐历史文献,它虽不是正史,但却内涵今隋唐正史中严重遗缺的内容。特别是文中关于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密生平事迹的记载,则大大地丰富了各正史《李密传》中的李密形象。其中李密族属、瓦岗军檄文、李密与李渊之间的书信、徐鸿客进李密书、越王杨侗给李密两封诏书等,均可补隋唐文献之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密 史料价值 隋末农民起义 旧唐书 历史文献 新唐书 隋唐 生平事迹 正史 越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李密用人之失误
15
作者 李宝通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48-52,共5页
李密是隋末农民起义的杰出领袖之一。在他的宣传鼓动、组织领导之下,瓦岗军发展成一支拥有百万之众的反隋武装,沉重打击了隋炀帝的残暴统治,然而,这支曾为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农民军最终未能夺取全国政权,反而归于溃败。其间原因固多,史... 李密是隋末农民起义的杰出领袖之一。在他的宣传鼓动、组织领导之下,瓦岗军发展成一支拥有百万之众的反隋武装,沉重打击了隋炀帝的残暴统治,然而,这支曾为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农民军最终未能夺取全国政权,反而归于溃败。其间原因固多,史家评论亦众,笔者仅拟就李密用人之失误略抒己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密 隋末农民起义 杰出领袖 十三年 旧唐书 东都洛阳 魏征 新唐书 义军 义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敬业扬州兵变新探
16
作者 秦川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90-94,共5页
武则天“临朝称制”后不久,就发生了一件直接关系到她统治的大事,这就是徐敬业扬州起兵。关于这件事,长期以来,都被认为是一次分裂唐朝,破坏国家统一的叛乱,而加以斥责。近几年来,又有人认为是反对武则天篡权窃国的斗争。徐敬业起兵的... 武则天“临朝称制”后不久,就发生了一件直接关系到她统治的大事,这就是徐敬业扬州起兵。关于这件事,长期以来,都被认为是一次分裂唐朝,破坏国家统一的叛乱,而加以斥责。近几年来,又有人认为是反对武则天篡权窃国的斗争。徐敬业起兵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徐敬业究竟反唐还是反武则天?这些问题仍然值得我们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则天 徐敬业起兵 临朝称制 扬州 山东地区 唐太宗 李世民 旧唐书 兵变 隋末农民起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是怎样创造出来的?——谈历史人物评价问题
17
作者 田昌五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1-9,28,共10页
建国以来,在历史人物评价问题上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曰“当时当地的标准”,或日英雄造创历史,二日奴隶们创造历史,因而一概否定帝王将相和英雄人物。二者相持不下,互为消长,但都不足以圆满地解释历史现象,所以均未为人们所普遍接受... 建国以来,在历史人物评价问题上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曰“当时当地的标准”,或日英雄造创历史,二日奴隶们创造历史,因而一概否定帝王将相和英雄人物。二者相持不下,互为消长,但都不足以圆满地解释历史现象,所以均未为人们所普遍接受。这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历史人物 评价问题 劳动人民 隋末农民起义 历史现象 社会矛盾 起义领袖 秦始皇 历史研究 地主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隋代社会阶级矛盾的积蓄与激化
18
作者 李季平 《齐鲁学刊》 1988年第6期80-87,共8页
一、问题的提出有些古代史教科书,在处理隋代历史时,往往用较大篇幅来写隋文帝的政绩及其在位时社会经济的繁荣,而很少论及当时社会矛盾的积蓄问题;至于隋末农民起义的背景和起因,往往只写隋炀帝的暴政。这给人一种印象:似乎文帝是无可... 一、问题的提出有些古代史教科书,在处理隋代历史时,往往用较大篇幅来写隋文帝的政绩及其在位时社会经济的繁荣,而很少论及当时社会矛盾的积蓄问题;至于隋末农民起义的背景和起因,往往只写隋炀帝的暴政。这给人一种印象:似乎文帝是无可非议的“明君”,不论是他在位初期还是他晚年,并无什么社会阶级矛盾积蓄的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级矛盾 隋末农民起义 社会经济 隋文帝 食货志 社会矛盾 古代史 统治集团 十三年 贞观政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贞观史学
19
作者 耿天勤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6期6-9,共4页
唐代是我国封建史学进一步发展的时期,而唐太宗贞观年间(627——649),史书修撰方法的变化,史学独具的特色和史观的进步性,尤其给唐代中后期和唐以后的史学以很大影响。今姑且称其为“贞观史学”,略加论述。一、修史方法的根本变革贞观年... 唐代是我国封建史学进一步发展的时期,而唐太宗贞观年间(627——649),史书修撰方法的变化,史学独具的特色和史观的进步性,尤其给唐代中后期和唐以后的史学以很大影响。今姑且称其为“贞观史学”,略加论述。一、修史方法的根本变革贞观年间,史书的修撰方法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就是通过设置专门机构撰修国史(当朝历史)与前代史,实现了史书由私撰到官撰的转变。史馆,作为官修史书的机构,始置于北齐。在此之前。北魏节闵帝时曾设立修史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太宗 史学家 史书修撰 监修国史 进步性 史馆 北齐 隋末农民起义 以史为鉴 中后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成语的误用(三)
20
作者 潘维桂 《新疆新闻界》 1995年第3期45-45,共1页
二、色彩和用法不当。 (一)色彩不当。 成语的色彩是多方面的,这里着重谈谈成语的感情色彩。 成语跟其他词语一样,有褒义的、有贬义的,也有中性的。如“克己奉公”、“同仇敌忾”、“大刀阔斧”、“叱咤风云”、“从容不迫”、“肝胆相... 二、色彩和用法不当。 (一)色彩不当。 成语的色彩是多方面的,这里着重谈谈成语的感情色彩。 成语跟其他词语一样,有褒义的、有贬义的,也有中性的。如“克己奉公”、“同仇敌忾”、“大刀阔斧”、“叱咤风云”、“从容不迫”、“肝胆相照”、“运筹帏幄”等都是褒义的;“粉墨登场”、“沆瀣一气”、“道貌岸然”、“负隅顽抗”、“阳奉阴违”、“蠢蠢欲动”等都是贬义的;“遍体鳞伤”、“人困马乏”、“自言自语”、“飞沙走石”、“犬牙交错”、“漫山遍野”、“街头巷尾”等都是中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语 贬义 感情色彩 褒义 淮海战役 大学语文 隋末农民起义 自言自语 公文写作 错误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