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隋末农民起义的原因、特征和作用 |
刘进宝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8 |
5
|
|
2
|
常何与隋末农民起义——从敦煌遗书《常何墓碑》谈起 |
刘进宝
|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1
|
|
3
|
论农民起义的东西战争与南北战争 |
王大华
|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7 |
0 |
|
4
|
如何看待农民起义之后若干新王朝实行的政策 |
王士立
|
《安徽史学》
|
1985 |
0 |
|
5
|
李密与瓦岗农民起义军——兼与孙达人同志商榷 |
陈建国
|
《思想战线》
|
1980 |
0 |
|
6
|
论我国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性质和作用 |
韩连琪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61 |
0 |
|
7
|
什么是农民起义?什么人才可称为农民起义军的领袖?——评“简明中国通史”关于农民起义问题的论述 |
万绳楠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61 |
0 |
|
8
|
谈隋末农民战争研究中的阶级分析方法 |
王仲犖
|
《文史哲》
|
1963 |
1
|
|
9
|
隋末“江都之变”新探──兼论隋短祚而亡的主要原因 |
李文才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4
|
|
10
|
中国农民战争与国家统一和分裂的关系 |
李桂海
|
《浙江学刊》
|
1982 |
0 |
|
11
|
中国农民不是以封建思想来反抗封建統治的 |
李蔭农
|
《学术研究》
|
1964 |
0 |
|
12
|
论隋朝统治集团内部斗争对隋亡的影响 |
韩昇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7 |
12
|
|
13
|
中国书院的起源及其初期形态 |
邓洪波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5 |
6
|
|
14
|
唐韓笠《壶关录》之史料价值 |
汤开建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2 |
3
|
|
15
|
论李密用人之失误 |
李宝通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0 |
|
16
|
徐敬业扬州兵变新探 |
秦川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17
|
历史是怎样创造出来的?——谈历史人物评价问题 |
田昌五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8 |
0 |
|
18
|
试论隋代社会阶级矛盾的积蓄与激化 |
李季平
|
《齐鲁学刊》
|
1988 |
0 |
|
19
|
论贞观史学 |
耿天勤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87 |
0 |
|
20
|
谈谈成语的误用(三) |
潘维桂
|
《新疆新闻界》
|
199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