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隋书·经籍志》在文学目录学史上的成就和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何新文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3期61-66,共6页
《隋志》正式确定“集部”集中著录文学文献,同时又以部、类序论形式界说类别性质,阐述文学源流,既成为研究先唐文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关键词 隋书·经籍 集部 文学目录 成就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隋书·经籍志》看中国唐朝以前的农学著作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向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93-394,共2页
叙述了何谓《隋书·经籍志》及其内容、体例,对《隋书·经籍志》中的农业著作进行了研究,进一步探讨了中国唐朝以前农学著作的概况及特点。
关键词 经籍 隋书·经籍 农学著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隋书·经籍志》史学思想初探 被引量:1
3
作者 何晓涛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2年第3期81-85,共5页
关键词 经史关系 史学批评 史部分类思想 历官 史官 记注 撰述 隋书·经籍 史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隋书·经籍志》和《隋书·经籍志补》体例和著录方式的比较研究
4
作者 庄婷婷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S2期158-160,共3页
《隋书.经籍志》和《隋书.经籍志补》的体例和著录方式一脉相承,延续了其四部分法和按书名、卷数和作者的顺序著录图书的方式。但二者之间又存在着不同之处。《隋志补》依据其它史书中的作家本传,进一步完善了《隋志》的内容,同时又对... 《隋书.经籍志》和《隋书.经籍志补》的体例和著录方式一脉相承,延续了其四部分法和按书名、卷数和作者的顺序著录图书的方式。但二者之间又存在着不同之处。《隋志补》依据其它史书中的作家本传,进一步完善了《隋志》的内容,同时又对所增书目进行了考证。《隋志补》中并没有《隋志》中的众多序录,其学术价值也不及《隋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书.经籍 隋书.经籍补》 体例 著录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隋书·律志》中的古佚乐书辑录 被引量:1
5
作者 孙晓晖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28,42,共8页
本文从史源学的角度考察了《隋书·律志》的主要内容和重要引书 。
关键词 隋书·律 辑佚 隋书·经籍 梁武帝《钟律纬》 沈重《钟律议》 信都芳《乐书》 毛爽《律谱》 萧吉《乐谱》 苏夔《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孚及其《异物志》考述 被引量:3
6
作者 罗晃湖 《图书馆论坛》 1983年第1期29-32,52,共5页
本文考证广东早期著作《异物志》作者杨孚的生平,并着重探讨该书著录中存在的不同内容,提出作者的见解,最后指出该书在学术研究中的意义。
关键词 汉书艺文 隋书经籍志 交州 学记 异物 南海 杨孚 杨氏 艺文类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志怪”语义源流考论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军均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3-82,共10页
"志怪"是现存文献中最早出现的小说文体术语之一,考释"志怪"及其相关语词之内涵有助于梳理中国古代小说观念、类型及文体的演化轨迹。志怪语出《庄子·逍遥游》,与"齐谐""记异"等相近语词... "志怪"是现存文献中最早出现的小说文体术语之一,考释"志怪"及其相关语词之内涵有助于梳理中国古代小说观念、类型及文体的演化轨迹。志怪语出《庄子·逍遥游》,与"齐谐""记异"等相近语词共同奠定了小说学中"志怪"载记怪异之现象的基本内涵;魏晋时,"志怪"被广泛用作书名,成为史部"记异"的"杂传"类型;唐宋时,"志怪"逐步阑入"小说"范畴,其题材类型和娱情审美趣味得到进一步的探究;明清时,"志怪"作为一种小说类型的文体性质也得以揭示。"志怪"的小说史价值为鲁迅所确立,其"志怪"是"序鬼物奇怪之事",是相对于对历史人物清言简行的记载的"志人"而言的,两者仅有题材差异,并无文体的差异,皆属"笔记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逍遥游》 隋书·经籍 文体观鲁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十三州志》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
8
作者 汪受宽 李春楼 《敦煌学辑刊》 1996年第2期83-85,共3页
关于《十三州志》的几个问题汪受宽李春楼《十三州志》是古代学术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然而关于该书的撰述、内容与价值,学术界却缺乏研究,甚至颇有误说。《中国历史大辞典·史学史》(以下简称《辞典》)分册关于该书的辞条言:... 关于《十三州志》的几个问题汪受宽李春楼《十三州志》是古代学术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然而关于该书的撰述、内容与价值,学术界却缺乏研究,甚至颇有误说。《中国历史大辞典·史学史》(以下简称《辞典》)分册关于该书的辞条言:“十三州志,书名。北魏阚马因撰,清张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澍辑本 三州 《资治通鉴》 《魏书》 刘知几 《书目答问》 隋书经籍志 汉书注 《太平御览》 《旧唐书·经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源生及其《鄢陵文献志》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兴亚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6期53-57,共5页
苏源生及其《鄢陵文献志》王兴亚苏源生(1808-1870),字泉沂,号菊村,清河南鄙陵县人。少孤力学,从嘉兴钱仪吉学习四书五经,道光十一年选为拔贡,二十二年中副榜。诏举孝谦方正,辞不就。学使景其浚以其学养纯粹荐举,奉... 苏源生及其《鄢陵文献志》王兴亚苏源生(1808-1870),字泉沂,号菊村,清河南鄙陵县人。少孤力学,从嘉兴钱仪吉学习四书五经,道光十一年选为拔贡,二十二年中副榜。诏举孝谦方正,辞不就。学使景其浚以其学养纯粹荐举,奉旨以训导用。同治八年,以历年守城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农民战争 《国史经籍 《太平寰宇记》 社会习俗 《文献通考》 隋书经籍志 鄢陵县 《世善堂书目》 生平事略 《水经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让县自明本志令》看裴松之《三国志注》的史料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布仁图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2-55,共4页
从《让县自明本志令》看裴松之《三国志注》的史料价值布仁图裴松之(公元372──451年),南朝刘宋时人,乃是著名的史学家,尤以注释陈寿《三国志》而闻名。《宋书》中说他“年八岁,学通<论语>,<毛诗>。博览故籍。”①他... 从《让县自明本志令》看裴松之《三国志注》的史料价值布仁图裴松之(公元372──451年),南朝刘宋时人,乃是著名的史学家,尤以注释陈寿《三国志》而闻名。《宋书》中说他“年八岁,学通<论语>,<毛诗>。博览故籍。”①他同《后汉书》的作者范晔为同一时代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让县自明本令》 《三国注》 裴松之 《三国 史料价值 《资治通鉴》 曹操 《三国演义》 隋书·经籍 内蒙古师范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晋六朝时期“佚史”书志的编纂
11
作者 罗秉英 《思想战线》 1987年第2期93-98,共6页
魏晋六朝时期是我国史学发展的重要阶段,肇自司马迁《史记》“八书”,后为班固《汉书》“十志”所因循完善的书志体例,在这一时期也得到充分的发展。《史通·书志篇》云:“原夫司马迁曰书,班固曰志,蔡邕曰意,华峤曰典,张勃曰录,何... 魏晋六朝时期是我国史学发展的重要阶段,肇自司马迁《史记》“八书”,后为班固《汉书》“十志”所因循完善的书志体例,在这一时期也得到充分的发展。《史通·书志篇》云:“原夫司马迁曰书,班固曰志,蔡邕曰意,华峤曰典,张勃曰录,何法盛曰说。名目虽异,体统不殊。”在这里,华峤以下,均是魏晋六朝史家,他们的著述都已散佚,其所撰书志更名曰典、录、说,还有易名曰记,或仍以志为名的。但后来有的论者,由于对大量散失的史著(佚史)缺乏应有的重视,或是揣摩不周,只注意到今存可据的史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汉书 隋书经籍志 司马迁 艺文 三国时期 魏晋 史通 水经注 晋书 五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心雕龙·序志》义疏(中)
12
作者 吴林伯 《社会科学辑刊》 1982年第1期142-147,共6页
吴先生所作《<文心雕龙·序志>义疏》共二万余言,因版面所限,故断为上、中、下三次刊载。前九千字为其上,已于本刊1981年第六期刊出。所余拟于1982年第一期、第二期分为中、下刊载,本期所载七千字,为其中。
关键词 原道 文心雕龙 孔子 司马迁 晋书 隋书经籍志 诗经 班固 荀卿 典论·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隋志》“并目录”考证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大明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4期108-114,共7页
《隋书·经籍志》著录文献典籍,有“某某书若干卷、并目录”的著录体例。所谓“并目录”,指“目录”包括在该书卷数之内,且为该书最后一卷。古来对此或有误解,本文因此作了考证,以明《隋志》
关键词 隋书·经籍 著录体例 “并目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隋志》与魏晋南北朝赋学
14
作者 范增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5-71,共7页
据《隋书·经籍志·集部》的著录及有关资料 ,在魏晋南北朝文化学术发展的历史进程中 ,由于文体辨析的发达 ,“赋”的内涵和外延渐趋明晰 ,故而逐渐与骚、七、颂等文体区别开来 ,成为一独立文体 ,且为目录书单独著录。赋文献的... 据《隋书·经籍志·集部》的著录及有关资料 ,在魏晋南北朝文化学术发展的历史进程中 ,由于文体辨析的发达 ,“赋”的内涵和外延渐趋明晰 ,故而逐渐与骚、七、颂等文体区别开来 ,成为一独立文体 ,且为目录书单独著录。赋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在这一时期也具有了相当规模。理论探讨方面 ,与汉代相较 ,六朝不唯赋论材料明显增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书·经籍 赋体 魏晋南北朝 赋学 集部赋 文献整理 理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廖季平的《古学考》和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耀仙 《社会科学研究》 1983年第5期13-26,共14页
廖平,字季平,四川井研人,晚清经学家。平生著述极丰,其学术思想经历过六次演变。首先,他一反两千年来的旧说,提出以礼制作为区分今文经和古文经的标准。继而,复以今文经为孔子所作,古文经为刘歆伪造。戊戌政变中,作为康有为变法的理论... 廖平,字季平,四川井研人,晚清经学家。平生著述极丰,其学术思想经历过六次演变。首先,他一反两千年来的旧说,提出以礼制作为区分今文经和古文经的标准。继而,复以今文经为孔子所作,古文经为刘歆伪造。戊戌政变中,作为康有为变法的理论基础的《新学伪经考》与《孔子改制考》二书的基本观点,实多本于廖的《知圣篇》与《辟刘篇》。然廖氏之创见,鲜为世所知,特别是对其三变以后之思想,了解或者研究者更少。为了发掘祖国的历史文化遗产,本刊特辟专栏发表李耀仙等同志的三篇文章,以期引起学术界注意展开对廖的学术思想的讨论和研究。三篇中的向楚《廖季平学术思想之演变》一文,原题为《廖平》,发表于1946年左右四川大学《文学集刊》第二期。该文根据廖的著作、廖的门人弟子对其师说的记述以及当时学术界对廖的学术思想的评价,对廖的学术思想演变过程作了较详尽的述评。本刊对该文题目作了改动并略加删节后,重新加以发表。以后,本刊还将陆续发表这方面的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学 学术思想 古文经学 左传 今文经 孔子 汉书艺文 隋书经籍志 费氏易 国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的文体获得与理论确认:从殷芸到欧阳修 被引量:5
16
作者 郝敬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7-179,共13页
中国古代小说经历了由说理向叙事的转变,由此确立了小说的叙事性文体特性并得到理论确认。在这个过程中,殷芸和欧阳修是两个标志性的节点。殷芸《小说》并非学界通常认为的“志人”或“轶事”类小说,其价值也不仅局限于作为现存第一部... 中国古代小说经历了由说理向叙事的转变,由此确立了小说的叙事性文体特性并得到理论确认。在这个过程中,殷芸和欧阳修是两个标志性的节点。殷芸《小说》并非学界通常认为的“志人”或“轶事”类小说,其价值也不仅局限于作为现存第一部以“小说”命名、汇集各类题材的小说通选集。殷芸《小说》大量征引史部、子部与集部各类作品,以记言类作品为多,符合“以言说理、以事说理”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小说观念在北宋之前的实际发展情况;同时,殷芸《小说》大量采用以“杂传”为主要代表的史部作品,揭开了欧阳修对小说观念“退史入子”重大理论突破的序幕。欧阳修吸收唐宋以来史家对“采小说入史”的思辨成果,在编修《崇文总目》与《新唐书·艺文志》时,将原属史部杂传类的一些作品及作品集退入子部小说类,将“虚诞怪妄”之说清除出史学书写,同时为小说观念在宋代的嬗变引入了积极因素,不仅增添了虚构和叙事的特征,更为小说取得了以叙事为主要表现体式的独立文体特性,初步完成了叙事性小说体系的理论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传 殷芸《小说》 欧阳修 刘知几 隋书·经籍 《新唐书·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四部分类法的确立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发甦 蒿凤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3-136,共4页
四部分类法的最终确立以《隋书.经籍志》为标志。其对荀勖、李充之分类学成果,主要从大类目上加以总结、继承与发展,对刘歆、阮孝绪之分类学成果,则主要从小类目上加以继承与发展。《隋志》四部分类的最终形成,是大量目录实践的必然结果... 四部分类法的最终确立以《隋书.经籍志》为标志。其对荀勖、李充之分类学成果,主要从大类目上加以总结、继承与发展,对刘歆、阮孝绪之分类学成果,则主要从小类目上加以继承与发展。《隋志》四部分类的最终形成,是大量目录实践的必然结果,是对以往目录实践的总结,代表了当时的学术水平;唐代文化高度繁荣,目录分类学之成就应是其文化园中奇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录学 四部分类法 隋书·经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说新语》新探 被引量:4
18
作者 范子烨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18-124,共7页
《世说新语》新探范子烨刘宋时代的古典名著《世说新语》(简称《世说》)的许多基本问题至今仍然悬而未决。笔者近年来研治《世说》,略有所得,兹考论如下,以就正于海内方家。一、《世说》成书的时间和地点《世说》成书的具体时间,... 《世说新语》新探范子烨刘宋时代的古典名著《世说新语》(简称《世说》)的许多基本问题至今仍然悬而未决。笔者近年来研治《世说》,略有所得,兹考论如下,以就正于海内方家。一、《世说》成书的时间和地点《世说》成书的具体时间,学术界迄今尚无定论,多数学者认为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说新语》 刘义庆 《世说新语注》 《说苑》 “世路艰难” 刘孝标 《宋书》 隋书·经籍 《风俗通义》 宋文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别史、杂史 被引量:2
19
作者 彭久松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61-68,共8页
(一)杂史、别史释义 杂史,史书类别名。张之洞《书目答问·子部·杂家注》:“学术不纯宗一家者入此。其杂记事实者入杂史,杂考经史者入儒家。”可知此类典籍,其源盖出自杂家而折入史学者。先秦、两汉以降,代有编撰流传,《汉志... (一)杂史、别史释义 杂史,史书类别名。张之洞《书目答问·子部·杂家注》:“学术不纯宗一家者入此。其杂记事实者入杂史,杂考经史者入儒家。”可知此类典籍,其源盖出自杂家而折入史学者。先秦、两汉以降,代有编撰流传,《汉志》附于春秋家。迨至唐修《隋书经籍志》,始正式立类于史部。此后不少史志与官私书目多列杂史一门,然于杂史定义未有作出精确论定。《隋志》叙杂史立类缘由时称:“自秦拨去古文,篇籍遗散。汉初,得《战国策》,盖战国游士记其策谋。其后陆贾作《楚汉春秋》,以述诛锄秦、项之事。又有《越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史 杂史 隋书经籍志 《隋 《汉 《战国策》 书目答问 史部 陆贾 儒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韬》二题 被引量:3
20
作者 邵鸿 《求是学刊》 CSSCI 1998年第3期89-93,共5页
《六韬》二题邵鸿《六韬》是我国古代著名兵书,但关于此书尚有许多问题未能解决,众说不一。彻底解决这些问题还有待于新的考古发掘材料和对文献的进一步梳理,这里就二个问题试做讨论。一、《汉书·艺文志》儒家类《周史六》与... 《六韬》二题邵鸿《六韬》是我国古代著名兵书,但关于此书尚有许多问题未能解决,众说不一。彻底解决这些问题还有待于新的考古发掘材料和对文献的进一步梳理,这里就二个问题试做讨论。一、《汉书·艺文志》儒家类《周史六》与太公《六韬》《六韬》是托名太公之作,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韬》 太公 《汉书·艺文 《太平御览》 《管子》 隋书·经籍 《武经七书》 银雀山汉墓竹简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群书治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