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隆礼重法”:《荀子》的规则观及其当代价值
1
作者
盛欣宇
《今古文创》
2025年第3期69-73,共5页
荀子是战国时期重要的思想家,礼崩乐坏的战国亟待构建稳定的社会治理体系。“隆礼重法”是荀子提出的治国理政的方法,也是其社会治理观的重要内容。荀子在“性恶”的基础上,从明分使群和义法之辩两个层面诠释何为礼法,提出克制私欲和礼...
荀子是战国时期重要的思想家,礼崩乐坏的战国亟待构建稳定的社会治理体系。“隆礼重法”是荀子提出的治国理政的方法,也是其社会治理观的重要内容。荀子在“性恶”的基础上,从明分使群和义法之辩两个层面诠释何为礼法,提出克制私欲和礼法并举两条治理路径,构建出其睿智的社会治理方法体系。荀子“隆礼重法”的社会治理方法,也为后世的社会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礼重法
荀子
规则观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荀子隆礼重法思想的内在逻辑
2
作者
胡筱萌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7期56-59,共4页
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离不开相辅相成的法律准则和道德教化。在战乱频繁的战国时期,天下安定便成为众多思想家的毕生追寻。而荀子,博取众家之言,成一家之书。他将天人观与人性恶作为理论基础,延伸到“隆礼”“重法”,主张“王道”与...
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离不开相辅相成的法律准则和道德教化。在战乱频繁的战国时期,天下安定便成为众多思想家的毕生追寻。而荀子,博取众家之言,成一家之书。他将天人观与人性恶作为理论基础,延伸到“隆礼”“重法”,主张“王道”与“霸道”相结合,力推礼主刑辅,以积极入世的态度向世人展现他的政治思想。荀子的思想虽有局限性,但其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也为当代中国法治提供了启发。鉴前人之智慧,寻今朝之明途。探寻荀子“隆礼重法”的思想本质,联接当代中国,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求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隆礼重法
礼主刑辅
人性恶
天人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荀子隆礼重法的政治思想是对儒家德治思想的创新发展
被引量:
3
3
作者
祝贺
谢树放
《管子学刊》
CSSCI
2007年第3期46-51,共6页
荀子"化性起伪"."隆礼重法"的政治思想是建立在他的性恶的人性论基石上的。以礼为本、德法并举、德主刑辅、礼义教化与法律强制相辅相成,是他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其对儒家德治思想的创新发展。剔除其封建糟粕,...
荀子"化性起伪"."隆礼重法"的政治思想是建立在他的性恶的人性论基石上的。以礼为本、德法并举、德主刑辅、礼义教化与法律强制相辅相成,是他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其对儒家德治思想的创新发展。剔除其封建糟粕,它对我们今天建设和谐小康社会仍可提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礼重法
人性恶
以礼为本
德
法
并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隆礼重法与秦汉的国家治理初探
4
作者
李锐
《管子学刊》
2019年第1期33-37,共5页
礼治与法治是古代中国常被人对比的两种治国方法,然而追溯其源,礼治与法治在最初并不是截然对立的,造成后世以变法为变礼为法的关键,应该是刑律的公布与大量岀现。后人说商鞅"改法为律",其主要原因当是商鞅将刑罚转换为军律,...
礼治与法治是古代中国常被人对比的两种治国方法,然而追溯其源,礼治与法治在最初并不是截然对立的,造成后世以变法为变礼为法的关键,应该是刑律的公布与大量岀现。后人说商鞅"改法为律",其主要原因当是商鞅将刑罚转换为军律,或者说以军律统属赏罚。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强大,荀子入秦参观,称赞秦国风俗几乎"治之至",但认为因无儒,故不可王天下。然而当时人多认为儒术无助于治国。这是因为以军律统治国家,使老百姓被军队化,礼义廉耻围绕农战而展开,传统意义上的仁义道德没有了可以实行的基础。汉承秦制,儒生批评秦法的残暴,有些夸大,但后来儒术成为了统治思想,阳儒阴法成为了后世主流的统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礼重法
荀子
商鞅
秦汉
变
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荀子的社会思想框架——从“人性恶”到“隆礼重法”
被引量:
1
5
作者
严弘毅
《今古文创》
2023年第14期79-81,共3页
荀子的社会思想是其学说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整体框架从“性恶”的人性论出发,为达到“明分使群”的社会构思而采取了“隆礼重法”的具体措施,这一过程兼具学说性和现实性。因此,在对待荀子社会思想的同时,需要将其学说与战国末年...
荀子的社会思想是其学说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整体框架从“性恶”的人性论出发,为达到“明分使群”的社会构思而采取了“隆礼重法”的具体措施,这一过程兼具学说性和现实性。因此,在对待荀子社会思想的同时,需要将其学说与战国末年的具体社会现实相结合,考虑学说主张提出的现实背景,从而剖析其中所蕴含的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隆礼重法
社会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荀子韩非子礼法思想比较研究
6
作者
高婕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8期61-64,共4页
礼、法是两种不同的政治手段,各有特色。人性论是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石,荀子虽然主张人性有恶,但他以心为人之向善提供了可能,肯定了化性起伪的重要性;而韩非则主张利用人性,因势利导。对人性的不同看法使二人对礼法的运用也不同,通过对...
礼、法是两种不同的政治手段,各有特色。人性论是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石,荀子虽然主张人性有恶,但他以心为人之向善提供了可能,肯定了化性起伪的重要性;而韩非则主张利用人性,因势利导。对人性的不同看法使二人对礼法的运用也不同,通过对比荀子与韩非二人的礼法思想可以看出,荀子对于统治者有才智与德行的要求,韩非则认为中人抱法处势足以治国,对统治者没有要求;荀子主张隆礼重法,王霸并用,韩非则主张法术势相结合,以力服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韩非子
性恶论
人性自为
隆礼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荀子对孔孟德治思想的继承与创新发展
7
作者
周先进
张露
《管子学刊》
2018年第2期46-52,共7页
荀子在继承和发扬孔孟德治、仁政思想的基础上,将孔孟理想化的以德治国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在"人之性恶"认识论的基础上,强调社会治理、天下统一必须实现"礼"与"法"的有机结合,推行"隆礼重法",...
荀子在继承和发扬孔孟德治、仁政思想的基础上,将孔孟理想化的以德治国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在"人之性恶"认识论的基础上,强调社会治理、天下统一必须实现"礼"与"法"的有机结合,推行"隆礼重法",即在强调"礼"的教育引导与规范作用的同时,注重"法"的强制规范和约束作用。荀子"隆礼重法"思想对于今天构建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孟思想
隆礼重法
人之性恶
德治
荀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荀子思想的黄老意
8
作者
向达
《管子学刊》
2019年第3期61-70,共10页
黄老学是战国中后期主流思想流派,它“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摄名、法之要”,对先秦百家思想进行了理性的总结,提炼出“隆礼重法”的治道精神以“一天下”。作为三为稷下学宫祭酒的荀子深受黄老学思想的影响:在本体论上以“道”为...
黄老学是战国中后期主流思想流派,它“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摄名、法之要”,对先秦百家思想进行了理性的总结,提炼出“隆礼重法”的治道精神以“一天下”。作为三为稷下学宫祭酒的荀子深受黄老学思想的影响:在本体论上以“道”为基,衍化“天”“气”“性”“礼”“法”;在认识论上以“虚壹而静”为方法,“解蔽”心灵,以加深对“道”“礼”“法”的认识;在方法论上以“道治”为基础,衍化出“道法”“礼法”等治道精神,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隆礼重法”“德主法辅”的治道精神。认识到荀子思想的黄老意,有利于澄清学界对其思想的误读,了断学术纷争,提高对其思想利用的精准度和效率,于现代“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理模式有一定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黄老学
隆礼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隆礼重法”:《荀子》的规则观及其当代价值
1
作者
盛欣宇
机构
安徽工程大学
出处
《今古文创》
2025年第3期69-73,共5页
文摘
荀子是战国时期重要的思想家,礼崩乐坏的战国亟待构建稳定的社会治理体系。“隆礼重法”是荀子提出的治国理政的方法,也是其社会治理观的重要内容。荀子在“性恶”的基础上,从明分使群和义法之辩两个层面诠释何为礼法,提出克制私欲和礼法并举两条治理路径,构建出其睿智的社会治理方法体系。荀子“隆礼重法”的社会治理方法,也为后世的社会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借鉴。
关键词
隆礼重法
荀子
规则观
当代价值
分类号
B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荀子隆礼重法思想的内在逻辑
2
作者
胡筱萌
机构
湖北大学
出处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7期56-59,共4页
文摘
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离不开相辅相成的法律准则和道德教化。在战乱频繁的战国时期,天下安定便成为众多思想家的毕生追寻。而荀子,博取众家之言,成一家之书。他将天人观与人性恶作为理论基础,延伸到“隆礼”“重法”,主张“王道”与“霸道”相结合,力推礼主刑辅,以积极入世的态度向世人展现他的政治思想。荀子的思想虽有局限性,但其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也为当代中国法治提供了启发。鉴前人之智慧,寻今朝之明途。探寻荀子“隆礼重法”的思想本质,联接当代中国,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求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关键词
荀子
隆礼重法
礼主刑辅
人性恶
天人观
分类号
B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荀子隆礼重法的政治思想是对儒家德治思想的创新发展
被引量:
3
3
作者
祝贺
谢树放
机构
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
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管子学刊》
CSSCI
2007年第3期46-51,共6页
文摘
荀子"化性起伪"."隆礼重法"的政治思想是建立在他的性恶的人性论基石上的。以礼为本、德法并举、德主刑辅、礼义教化与法律强制相辅相成,是他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其对儒家德治思想的创新发展。剔除其封建糟粕,它对我们今天建设和谐小康社会仍可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隆礼重法
人性恶
以礼为本
德
法
并举
分类号
B22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隆礼重法与秦汉的国家治理初探
4
作者
李锐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史学研究所
出处
《管子学刊》
2019年第1期33-37,共5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国家起源研究的理论与方法"(12&ZD133)
上海085社会学学科内涵建设科研项目的资助
文摘
礼治与法治是古代中国常被人对比的两种治国方法,然而追溯其源,礼治与法治在最初并不是截然对立的,造成后世以变法为变礼为法的关键,应该是刑律的公布与大量岀现。后人说商鞅"改法为律",其主要原因当是商鞅将刑罚转换为军律,或者说以军律统属赏罚。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强大,荀子入秦参观,称赞秦国风俗几乎"治之至",但认为因无儒,故不可王天下。然而当时人多认为儒术无助于治国。这是因为以军律统治国家,使老百姓被军队化,礼义廉耻围绕农战而展开,传统意义上的仁义道德没有了可以实行的基础。汉承秦制,儒生批评秦法的残暴,有些夸大,但后来儒术成为了统治思想,阳儒阴法成为了后世主流的统治法。
关键词
隆礼重法
荀子
商鞅
秦汉
变
法
分类号
B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K23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荀子的社会思想框架——从“人性恶”到“隆礼重法”
被引量:
1
5
作者
严弘毅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
出处
《今古文创》
2023年第14期79-81,共3页
文摘
荀子的社会思想是其学说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整体框架从“性恶”的人性论出发,为达到“明分使群”的社会构思而采取了“隆礼重法”的具体措施,这一过程兼具学说性和现实性。因此,在对待荀子社会思想的同时,需要将其学说与战国末年的具体社会现实相结合,考虑学说主张提出的现实背景,从而剖析其中所蕴含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
荀子
隆礼重法
社会思想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荀子韩非子礼法思想比较研究
6
作者
高婕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
出处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8期61-64,共4页
文摘
礼、法是两种不同的政治手段,各有特色。人性论是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石,荀子虽然主张人性有恶,但他以心为人之向善提供了可能,肯定了化性起伪的重要性;而韩非则主张利用人性,因势利导。对人性的不同看法使二人对礼法的运用也不同,通过对比荀子与韩非二人的礼法思想可以看出,荀子对于统治者有才智与德行的要求,韩非则认为中人抱法处势足以治国,对统治者没有要求;荀子主张隆礼重法,王霸并用,韩非则主张法术势相结合,以力服人。
关键词
荀子
韩非子
性恶论
人性自为
隆礼重法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荀子对孔孟德治思想的继承与创新发展
7
作者
周先进
张露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
长沙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出处
《管子学刊》
2018年第2期46-52,共7页
文摘
荀子在继承和发扬孔孟德治、仁政思想的基础上,将孔孟理想化的以德治国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在"人之性恶"认识论的基础上,强调社会治理、天下统一必须实现"礼"与"法"的有机结合,推行"隆礼重法",即在强调"礼"的教育引导与规范作用的同时,注重"法"的强制规范和约束作用。荀子"隆礼重法"思想对于今天构建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
孔孟思想
隆礼重法
人之性恶
德治
荀子
分类号
B22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荀子思想的黄老意
8
作者
向达
机构
吉首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管子学刊》
2019年第3期61-70,共10页
基金
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社科联)(XSP19YBC063):“中国特色法治理论建设的历史资源:黄老学‘隆礼重法’治道思想研究”
文摘
黄老学是战国中后期主流思想流派,它“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摄名、法之要”,对先秦百家思想进行了理性的总结,提炼出“隆礼重法”的治道精神以“一天下”。作为三为稷下学宫祭酒的荀子深受黄老学思想的影响:在本体论上以“道”为基,衍化“天”“气”“性”“礼”“法”;在认识论上以“虚壹而静”为方法,“解蔽”心灵,以加深对“道”“礼”“法”的认识;在方法论上以“道治”为基础,衍化出“道法”“礼法”等治道精神,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隆礼重法”“德主法辅”的治道精神。认识到荀子思想的黄老意,有利于澄清学界对其思想的误读,了断学术纷争,提高对其思想利用的精准度和效率,于现代“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理模式有一定启示意义。
关键词
荀子
黄老学
隆礼重法
分类号
B22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隆礼重法”:《荀子》的规则观及其当代价值
盛欣宇
《今古文创》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荀子隆礼重法思想的内在逻辑
胡筱萌
《今古文创》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荀子隆礼重法的政治思想是对儒家德治思想的创新发展
祝贺
谢树放
《管子学刊》
CSSCI
200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隆礼重法与秦汉的国家治理初探
李锐
《管子学刊》
201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试论荀子的社会思想框架——从“人性恶”到“隆礼重法”
严弘毅
《今古文创》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荀子韩非子礼法思想比较研究
高婕
《今古文创》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荀子对孔孟德治思想的继承与创新发展
周先进
张露
《管子学刊》
201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荀子思想的黄老意
向达
《管子学刊》
201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