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太行山新生代构造隆升的地质学证据——来自沁水盆地沁参1井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被引量:
12
1
作者
孟元库
汪新文
陈杰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28,共14页
对采自太行山西侧的沁水盆地沁参1井及邻区12个样品进行了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结合太行山东侧石家庄-邢台地区9个样品的磷灰石/锆石裂变径迹结果,综合分析表明:太行山在新生代的抬升是不均衡的,前新生代的剥蚀夷平-准平原化后,...
对采自太行山西侧的沁水盆地沁参1井及邻区12个样品进行了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结合太行山东侧石家庄-邢台地区9个样品的磷灰石/锆石裂变径迹结果,综合分析表明:太行山在新生代的抬升是不均衡的,前新生代的剥蚀夷平-准平原化后,古近纪初经历了隆升,再到古近纪末的剥蚀夷平,最后到新近纪的快速隆升。现今太行山的主体是新近纪以来隆升的,即23~18 Ma以来,其中快速隆升期为上新世以来,隆升幅度为4000 m,隆升的平均速率为0.18 mm/a。新近纪以来太行山的隆起主要来自于3个因素:①欧亚板块碰撞的远程效力;②热冷却;③构造负荷综合作用。新生代太行山的抬升与其周缘盆地和山脉的演化存在着对应关系,为一个区域性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径迹
新生代
隆升速率
沁水盆地
太行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太行山新生代构造隆升的地质学证据——来自沁水盆地沁参1井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被引量:
12
1
作者
孟元库
汪新文
陈杰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出处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28,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40921001)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0818094)
文摘
对采自太行山西侧的沁水盆地沁参1井及邻区12个样品进行了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结合太行山东侧石家庄-邢台地区9个样品的磷灰石/锆石裂变径迹结果,综合分析表明:太行山在新生代的抬升是不均衡的,前新生代的剥蚀夷平-准平原化后,古近纪初经历了隆升,再到古近纪末的剥蚀夷平,最后到新近纪的快速隆升。现今太行山的主体是新近纪以来隆升的,即23~18 Ma以来,其中快速隆升期为上新世以来,隆升幅度为4000 m,隆升的平均速率为0.18 mm/a。新近纪以来太行山的隆起主要来自于3个因素:①欧亚板块碰撞的远程效力;②热冷却;③构造负荷综合作用。新生代太行山的抬升与其周缘盆地和山脉的演化存在着对应关系,为一个区域性事件。
关键词
裂变径迹
新生代
隆升速率
沁水盆地
太行山
Keywords
Taihang Mountains
Qinshui basin
fission track
Cenozoic
uplifting speed
分类号
P542.1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P597.3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太行山新生代构造隆升的地质学证据——来自沁水盆地沁参1井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孟元库
汪新文
陈杰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