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天山星星峡杂岩构造热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逸琼 朱文斌 罗梦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82-591,共10页
星星峡地区位于天山造山带的中天山地块最东部,天山造山带记录了新元古代以来的众多微陆块、洋壳和岛弧复杂拼贴造山。为了进一步认识天山造山带的基底演化及后期隆升—剥蚀过程,本研究运用^(40)Ar/^(39)Ar和磷灰石裂变径迹等热年代学... 星星峡地区位于天山造山带的中天山地块最东部,天山造山带记录了新元古代以来的众多微陆块、洋壳和岛弧复杂拼贴造山。为了进一步认识天山造山带的基底演化及后期隆升—剥蚀过程,本研究运用^(40)Ar/^(39)Ar和磷灰石裂变径迹等热年代学实验方法,对星星峡地区的前寒武纪基底岩石、古生代、中生代侵入岩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星星峡前寒武基底岩石的白云母、黑云母^(40)Ar/^(39)Ar年龄分别为239.74±1.64 Ma、266.20±2.77 Ma;前寒武纪基底及后期侵入岩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分布于92.5~70.5 Ma。结合前人研究结果,本文认为,黑云母^(40)Ar/^(39)Ar年龄239.74±1.64 Ma代表区域内发生韧性剪切作用的时间,而白云母^(40)Ar/^(39)Ar年龄的解释有两种:其一266.20±2.77 Ma代表另一期韧性剪切作用的发生时间,其二它是一个冷却时间。总之260~240 Ma星星峡地区发生至少一期韧性剪切作用,可能代表了北天山洋闭合后,天山地区后碰撞的走滑作用。磷灰石裂变径迹热模拟结果表明在90 Ma研究区经历了一次快速隆升过程,可能是拉萨地块拼贴的远程效应或者是同时的蒙古—鄂霍茨克造山运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星峡 东天山 裂变径迹 40Ar/39Ar热年代学 隆升—剥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