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襄樊旅游隆中对——襄樊市区域旅游的发展对策
被引量:5
- 1
-
-
作者
曹迎曼
-
机构
武汉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2003年第3期48-49,共2页
-
文摘
湖北襄樊具有独特的旅游文化资源,智慧之星诸葛亮在此躬耕垅亩十年,著名的“隆中对策”在此提出,形成了三国鼎立之势;今天发展襄樊旅游业也要大打诸葛亮之牌,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采取系列“隆中对策”,让旅游经济呈现“鼎足三分”的昌盛局面。
-
关键词
襄樊
旅游
隆中对策
-
分类号
F592.1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
-
题名《隆中对》研究概述
- 2
-
-
作者
彭建平
-
机构
成都市武侯祠博物馆
-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101-103,共3页
-
文摘
《隆中对》研究概述彭建平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刘备在襄阳三顾诸葛亮于草庐之中,咨询以当时之事,诸葛亮向刘备提出了“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战略方针,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隆中对》是刘备与诸葛亮君臣相遇的产物,也是诸葛亮一生事业的出发点与归宿,...
-
关键词
《隆中对》
诸葛亮
研究概述
隆中对策
失荆州
刘备
复兴汉室
散文大家
建安诸子
益州
-
分类号
K236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身居草庐,胸怀天下——《隆中对》析
- 3
-
-
作者
吴万刚
-
出处
《齐鲁学刊》
1979年第4期83-86,共4页
-
文摘
《隆中对》、这篇文章选自晋朝陈寿所撰《三国志》中的《诸葛亮传》。本文内容主要是:叙述刘备于公元207年屯军新野,在徐庶的推荐下,三顾草庐,亲自拜访杰出谋士诸葛亮,并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大计,诸葛亮纵谈天下大势,为刘备指出联吴抗曹的斗争策略。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自然段。在这部分,作者着重介绍诸葛亮的生活、爱好及他的才干。他隐居隆中,躬耕陇亩,“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他好为《梁父吟》、常抒发感慨不平的情绪。他有出众的才能,文能治国,武能安邦,常自比于春秋时齐桓公的国相管仲和战国时燕昭王的名将乐毅。
-
关键词
诸葛亮传
隆中对策
刘备
曹操
自然段
斗争策略
徐庶
三国志
谋士
割据势力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诸葛亮并非“重益轻荆”
被引量:2
- 4
-
-
作者
张大可
-
出处
《江汉论坛》
1981年第2期79-81,共3页
-
文摘
《江汉论坛》一九八○年第一期刊载了薛国中同志的《诸葛亮与隆中对》一文,提出诸葛亮没能完成统一大业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对荆州问题处置失当,犯了重益轻荆的错误。这一论点似与史实不符,值得讨论。刘备进蜀之初,只命庞统随行,而让诸葛亮坐镇荆州。关羽、张飞、赵云、刘封、孟达等一班虎将及重兵都留守荆州,可见刘备集团对荆州是足够重视的。按隆中对策,北伐中原,兴复汉室,不仅要占有荆州,还必须占有益州,首先完成鼎足三分的霸业。“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三国志·蜀书·
-
关键词
诸葛亮
荆州
刘备集团
三国志
隆中对策
曹操
孙权
关羽
北伐
益州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蜀汉何以失荆州
被引量:1
- 5
-
-
作者
杜建民
-
出处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6-12,共7页
-
文摘
一 赤壁之战结束后,刘备乘胜进取,占有荆州,夺取益州,为定鼎称尊、建立蜀汉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使天下三分成为定局,这是这位一代枭雄戎马生涯的顶峰。而此后旋踵而至的失荆州、丧关羽,则成了他一生中霸业的转折和中衰。荆州之失所造成的后果,对蜀汉的事业来说是极为严重的:第一,刘备集团迅速丧失了在赤壁之战及其后十余年中所取得的军事优势,其兵力和所占土地、人口丧失了几近一半。
-
关键词
失荆州
孙权
诸葛亮
曹操
赤壁之战
刘备集团
益州
隆中对策
关羽
历史条件
-
分类号
K0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古镜新鉴话路线
- 6
-
-
作者
刘涵
-
机构
宁夏社会科学院
-
出处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88-88,共1页
-
文摘
古镜新鉴话路线刘涵三国故事,妇孺皆知,实为中华文化瑰宝。凡后人欲图大事,皆能从中汲取智慧、经验和教训。后人评论三国,层出不尽,绝大多数都为明君刘备贤臣诸葛亮的统一事业的失败结局深感遗憾。人们尤为称赞诸葛亮那“未出隆中,既知三分”的隆中对策,希望它最终...
-
关键词
基本路线
刘备集团
隆中对策
古镜
诸葛亮
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现代化
战略目标
基本战略方针
失荆州
-
分类号
K235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从经验决策走向科学决策的历史必然
- 7
-
-
作者
罗时凡
-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1987年第9期49-52,共4页
-
文摘
人类的决策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我国或国外的历史上,都出现过一些著名的决策范例。例如,诸葛亮为辅佐刘备,做出的“隆中对策”,以联吴抗曹实现了三分天下的格局;朱元璋采纳“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的建议,最终建立起明王朝的史迹,都属于成功的战略决策。美国南北战争中总统林肯做出的解放黑奴的决策,日本明治天皇在外患内乱的情况下所做出的“变法维新”的决策,这些在其本国的历史上都产生过划时代的影响。属于战术性决策的例子就太多了。
-
关键词
经验决策
科学决策
历史必然
决策目标
决策活动
三分天下
战略决策
美国南北战争
隆中对策
小生产方式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巫者诸葛亮
- 8
-
-
作者
白方可
-
机构
岳阳大学
-
出处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7-27,共1页
-
文摘
读过《三国》的我辈知道,诸葛亮是个非常可爱的人物。他的隆中对策、东吴游说、运筹帷幄、七擒孟获、六出祁山、木牛流马、忠心为国、鞠躬尽瘁,都为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我们为拥有这样一个忠心侠胆、傲骨儒气的艺术形象而高兴,而骄傲。因而对电视三国诸葛这形象的期望值特别高。然而看了《赤壁麈战》中的诸葛亮之后,我们有点失望:怎么把诸葛亮写成了巫者形象?
-
关键词
诸葛亮形象
巫者
隆中对策
艺术形象
六出祁山
可爱的人
理性思考
擒孟获
运筹帷幄
期望值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无档何以解惑——读史断想之一
- 9
-
-
作者
王毓
-
机构
戊寅夏于草树斋
-
出处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0-41,共2页
-
文摘
青年时代在外地读书,当和同窗好友谈及曾在家乡南阳念书时,大家都羡慕地说:啊,你是诸葛亮的“老乡”啊。自己也仿佛以此为荣!其实我心里也有个小算盘:我岂止在南阳念书,而且我的初小就是在门口石坊上刻写着“汉昭烈皇帝三顾处”的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小学校读完的...
-
关键词
诸葛亮
《三国志》
习凿齿
躬耕南阳
武侯祠
隆中对策
躬耕地
王国维
冯友兰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分类号
G271
[文化科学—档案学]
-
-
题名诸葛亮的忧患意识初探
- 10
-
-
作者
闵宜
-
出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4期47-50,共4页
-
文摘
诸葛亮的忧患意识初探闵宜充溢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忧患意识,是历代志士仁人对国民生计的自觉关注,是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具有敏锐洞察力、穿透力的深富远见,超越时空的神圣优思。这种忧思通过文化的传递、增殖与升华,已成为历代有识之土的良知,成为他们面...
-
关键词
诸葛亮
忧患意识
隆中对策
民本思想
刘备集团
《潜夫论》
西南少数民族
建设性
司马迁
殉道精神
-
分类号
K235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论历史人物关羽
- 11
-
-
作者
鲁戈
-
出处
《文史哲》
1975年第3期54-60,共7页
-
文摘
宋元以后,关羽被反动阶级捧为“武圣人”,成了维持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的守护神。过去有一副《关帝联》称:“五夜何人能秉烛,九州无处不焚香。”说明在封建社会里关羽这尊政治偶象有很大影响,可算是仅次于“文圣人”孔老二的反动人物。林彪反党集团也极口称赞关羽,陈伯达颂扬他是个“人材”,林彪则一再要他的死党效法关羽式的“忠义”。可见直到现在,这个“武圣人”还在被阶级敌人当作搞复辟倒退活动的破烂武器,他的流毒还没有被彻底肃清。
-
关键词
诸葛亮
三国志
曹操
历史人物
儒家
封建社会
武圣
隆中对策
荆州
割据势力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论诸葛亮的法家路线
- 12
-
-
-
机构
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七三级一班第三小组
-
出处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4年第4期48-52,共5页
-
文摘
东汉后期,大地主豪强势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兼并土地,掠夺财产,迫使大批农民沦为奴婢或流民,造成“百姓嗟怨,遮道呼号”,阶级矛盾空前激化起来,终于在公元一八四年爆发了席卷全国的黄巾起义。这次农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大地主豪强集团。黄巾军还响亮地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革命口号,猛烈地冲击了孔孟之道。农民革命斗争的发展,给地主阶级革新派的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
关键词
诸葛亮
法家思想
地主阶级
大地主
黄巾起义
农民起义
阶级矛盾
黄巾军
政治抱负
隆中对策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