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冷烧结技术的陶瓷-聚合物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1
作者 郭靖 邰晓倩 司明明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57,共12页
传统的陶瓷烧结一般需要1000℃以上的高温,烧结周期长、能耗高。高温会对界面控制、物相稳定、材料共烧等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很难以聚合物为填料实现陶瓷-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共烧。冷烧结技术通过引入中间液相溶解-沉淀过程,实现了在≤30... 传统的陶瓷烧结一般需要1000℃以上的高温,烧结周期长、能耗高。高温会对界面控制、物相稳定、材料共烧等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很难以聚合物为填料实现陶瓷-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共烧。冷烧结技术通过引入中间液相溶解-沉淀过程,实现了在≤300℃时陶瓷的快速致密化,有效解决了陶瓷与聚合物的共烧问题。从冷烧结技术的发展概况出发,介绍了冷烧结工艺及致密化机制,详细阐述了冷烧结技术在陶瓷-聚合物复合材料中的应用及发展情况,包括微波介质材料、铁电材料、锂离子电池、压敏材料、半导体材料和热电材料,并分析了冷烧结技术目前待解决的问题,对冷烧结技术的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烧结 陶瓷 聚合物 复合材料 共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介电性能的陶瓷-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9
2
作者 邢光建 杨志民 +2 位作者 杨剑 毛昌辉 杜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4-58,共5页
在材料研究领域中,具有电学性能的陶瓷/聚合物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复合材料,其中具有高介电性能的陶瓷/聚合物0-3复合材料以其广泛的应用前景已经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文中介绍了具有高介电性能的陶瓷/聚合物复合材料的介电理论模型及... 在材料研究领域中,具有电学性能的陶瓷/聚合物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复合材料,其中具有高介电性能的陶瓷/聚合物0-3复合材料以其广泛的应用前景已经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文中介绍了具有高介电性能的陶瓷/聚合物复合材料的介电理论模型及其制备方法,概述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并且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聚合物 复合材料 高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二烯-异戊二烯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中黏弹性测试及其参数间相关性
3
作者 周天翊 张小虎 +2 位作者 胡广利 刘三荣 毕吉福 《应用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4-692,共9页
以不同门尼黏度(MV)的稀土丁二烯-异戊二烯(BIR)聚合物为基础,研究了BIR应用中聚合物及其在加工中不同阶段的流变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BIR门尼黏度(MV_(raw rubber))与其门尼松弛曲线下的面积A的关系为MV_(raw rubber)=72.39lg A... 以不同门尼黏度(MV)的稀土丁二烯-异戊二烯(BIR)聚合物为基础,研究了BIR应用中聚合物及其在加工中不同阶段的流变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BIR门尼黏度(MV_(raw rubber))与其门尼松弛曲线下的面积A的关系为MV_(raw rubber)=72.39lg A-129.76,其决定系数R2为0.989;而MV_(raw rubber)和爬行时间(τrep)对应的频率(fc)之间关系为MV_(raw rubber)=-30.205lg fc+24.97,其决定系数R2为0.9872;MV_(raw rubber)决定了BIR-纳米复合材料的门尼黏度(MVcompound),不同黏度相关的参数MV_(raw rubber)、MVcompound、硫化测试中的最小扭矩(ML)和100%应变下的模量(G'γ=100%)之间具有线性关系,其中MVcompound与交联过程测试中的ML和G'γ=100%之间的决定系数R2为0.9474和0.9540,其他任意2个参数之间R2在0.9722~0.9908之间;MV_(raw rubber)对BIR聚合物的早期焦烧行为具有一定的影响,门尼黏度越高,早期焦烧时间越短,同时交联后扭矩越大,但门尼黏度对交联反应速率参数几乎没有影响,所有参数与其R2均在0.1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丁二烯-异戊二烯聚合物 纳米复合材料 流变测量学 黏弹性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驱动器的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4
作者 张德海 许宸语 +5 位作者 郭东杰 李艳芹 祝志逢 马选雄 周盛茂 浮绍椿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3-131,共9页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on-exchange Polymer-metal Composite,IPMC)因其形变展现出高度的非线性且自身具有质量轻、机电转换能力强和对大变形耐受性高的独特性质,在医疗、电气、机械、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主要综述...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on-exchange Polymer-metal Composite,IPMC)因其形变展现出高度的非线性且自身具有质量轻、机电转换能力强和对大变形耐受性高的独特性质,在医疗、电气、机械、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主要综述了同类型的材料在驱动性能和原理上的差异,从离子在电场中的迁移、膜内静电力和水分子导致的溶胀3个角度研究了IPMC的驱动原理,汇总分析了相关理论并建立了相关计算模型,分析了离子交换膜、电极和阳离子对驱动性能的影响因素,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优化方案并期望对整体驱动结果进行改善。根据应用场景,综述了IPMC作为驱动器和传感器的应用案例。最后,对面向驱动器的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研究中仍然存在的难题和挑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材料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 性能分析 离子迁移 驱动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热-力耦合影响的陶瓷基复合材料涡轮导向叶片热应力分析
5
作者 刘晗霄 尤超 +2 位作者 吴奇宇 高希光 宋迎东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3-326,共14页
在陶瓷基复合材料(CMC)涡轮导向叶片的结构设计中,降低热应力水平是重要设计目标,需要开展CMC热、力学性能的综合调控。本文针对2.5D斜纹机织CMC(SiC/SiC),建立了能够反映真实细观结构特征的代表性体积单元(RVE)模型,开展了CMC等效热、... 在陶瓷基复合材料(CMC)涡轮导向叶片的结构设计中,降低热应力水平是重要设计目标,需要开展CMC热、力学性能的综合调控。本文针对2.5D斜纹机织CMC(SiC/SiC),建立了能够反映真实细观结构特征的代表性体积单元(RVE)模型,开展了CMC等效热、力性能(包括各向异性导热系数、线热膨胀系数和弹性模量)预测并加以试验验证。而后,基于参数化代表性体积单元模型开展了CMC热、力性能受编织参数影响的敏感性分析,筛选了影响CMC各向异性热、力性能的敏感设计参数。结果表明,对于2.5D机织CMC,等效热膨胀系数对编织参数的影响较小;而纱线厚度则是影响CMC面内导热系数及弹性模量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选取了四组代表性2.5D机织参数,将其分别作为CMC涡轮导向叶片的叶身预制体方案,并分别针对无冷却和采用对流冷却的CMC叶片开展气热耦合与热应力分析,研究CMC各向异性热、力性能参数对叶片温度及热应力水平的耦合影响关系。研究表明,在对流冷却条件下,通过调整编织参数以增大叶身厚度方向导热系数,使叶身内外表面平均温度差降低24%,叶身内外表面平均周向热应力分别降低31%和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复合材料 涡轮导向叶片 热应力 代表性体积单元 -力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3型压电陶瓷/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新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小兵 田莳 张跃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56-358,共3页
0 3型压电陶瓷 /聚合物复合材料具有单相压电陶瓷或聚合物所不具备的良好的综合性能 ,因此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和研究。本文综述了 0 3型压电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及相应复合材料的压电性能 ,重点介绍了水解 聚合法、凝聚 胶体法、溶... 0 3型压电陶瓷 /聚合物复合材料具有单相压电陶瓷或聚合物所不具备的良好的综合性能 ,因此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和研究。本文综述了 0 3型压电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及相应复合材料的压电性能 ,重点介绍了水解 聚合法、凝聚 胶体法、溶液聚合法 3种新型制备工艺 ,简要分析各种制备工艺的优缺点 ,为压电陶瓷 /聚合物复合材料 (甚至是纳米级压电复合材料 )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陶瓷 聚合物 复合材料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形铁电陶瓷颗粒-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热释电性 被引量:2
7
作者 邹小平 张良莹 +2 位作者 姚熹 王丽坤 张福学 《压电与声光》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43-345,共3页
基于球形增强颗粒复合材料的热应力分析,从理论上推导了包含乘积效应的球形铁电陶瓷颗粒-聚合物复合材料热释电系数和热释电优值的公式。
关键词 热释电性 铁电陶瓷颗粒 聚合物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型陶瓷-空气复合材料振动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井苏杰 于肇贤 +2 位作者 王宏伟 邵震 李林诺 《压电与声光》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6-721,共6页
3-2型陶瓷-空气复合材料是在1-3型压电复合材料的结构基础上改进而来。3-2型压电材料由PZT-5A和空气复合而成。首先使用ANSYS有限元仿真软件的模态分析研究了3-2型压电复合材料做厚度伸缩振动。其次通过谐响应分析了敏感元件在正弦信号... 3-2型陶瓷-空气复合材料是在1-3型压电复合材料的结构基础上改进而来。3-2型压电材料由PZT-5A和空气复合而成。首先使用ANSYS有限元仿真软件的模态分析研究了3-2型压电复合材料做厚度伸缩振动。其次通过谐响应分析了敏感元件在正弦信号激励下的稳态响应,讨论了压电材料陶瓷体积分数对其振动特性的影响,研究了不同体积分数压电陶瓷材料在厚度振动谐振频率下的振动位移。最后通过实验制备了3-2型压电材料的实物样品,使用激光测振仪测量压电振子的振动状况,并对仿真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正弦信号激励下,3-2型复合材料的振动模态为厚度伸缩振动,振动位移最大值为3.840 nm(单位电压下),陶瓷体积占比的变化不会对振动位移产生太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型陶瓷-空气复合材料 模态分析 谐频响应分析 振动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合物-陶瓷复合材料的异形龙伯透镜天线的研究及制造
9
作者 何晓龙 陈志谦 +1 位作者 李璐 石一非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9-234,共6页
针对目前龙伯透镜在工程应用中材料发展不成熟、质量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质量小、性能优异的新型异形龙伯透镜天线。首先基于准保角变换法对低介电常数龙伯透镜进行压缩得到了一款高介电常数椭圆龙伯透镜,然后采用球形与椭球的特殊组合... 针对目前龙伯透镜在工程应用中材料发展不成熟、质量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质量小、性能优异的新型异形龙伯透镜天线。首先基于准保角变换法对低介电常数龙伯透镜进行压缩得到了一款高介电常数椭圆龙伯透镜,然后采用球形与椭球的特殊组合结构,得到了一款工作于X波段的高介电常数异形龙伯透镜天线。最后,利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和钛酸锶(Sr TiO3)陶瓷粉体混合而成的聚合物-陶瓷复合材料制备了该透镜,将制备好的聚合物-陶瓷复合材料注入3D打印的模具中来说明异形龙伯透镜的制作过程。测试结果表明,所制作的透镜天线在8.5 GHz、10 GHz、12 GHz时的最大增益值分别为20.8 d Bi、22.4 d Bi、22.6 d Bi,旁瓣电平均低于-19 d B,方位面上3 d B波束宽度小于9.8°。所提出的异形龙伯透镜具有质量轻、材料制备过程简单、制作周期短且在低温下即可无缝成型的优良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形龙伯透镜天线 聚合物-陶瓷复合材料 介电常数 3D 打印技术 注塑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陶瓷/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及其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0
作者 王树彬 韩杰才 杜善义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3-117,121,共6页
本文首先介绍了压电材料的种类和基本性能,然后介绍了在不同的应用背景下压电陶瓷/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十种连通方式,综述了这类压电材料的制备工艺,较全面地总结了前人对这类压电材料的性能研究工作。
关键词 压电材料 压电陶瓷/聚合物复合材料 制备工艺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聚合物压电复合材料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郭栋 李龙土 桂治轮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4-47,51,共5页
以连通性为基础分类综述了陶瓷聚合物压电复合材料的发展历史、有关理论模型、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 。
关键词 压电效应 压电复合材料 连通性 换能器 陶瓷聚合物 锆钛酸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PMC)的电极界面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延杰 汝杰 +4 位作者 赵东旭 王田苗 沈奇 陈花玲 朱灯林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24-29,共6页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onic polymer-metal composites,IPMC)是一种新型的智能材料,由于其具有良好的机电转换能力且本体柔软,可以制作成多种驱动器和传感器,因而在各个领域中展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这种材料的机电性能受多种因素影...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onic polymer-metal composites,IPMC)是一种新型的智能材料,由于其具有良好的机电转换能力且本体柔软,可以制作成多种驱动器和传感器,因而在各个领域中展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这种材料的机电性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其电极界面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文章回顾了近几年来国内外针对IPMC材料的界面电极特性所做的研究工作,归纳了优化电极界面的主要措施,并提出一种有效提高IPMC材料电极界面的制备工艺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 电极界面 制备工艺 化学镀 智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石墨烯-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耀君 余淼 +2 位作者 张力 张懿鑫 康乐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0-56,63,共8页
二维石墨烯优异的理论电子迁移率,为石墨烯与粉煤灰地质聚合物的复合以及半导体光生电子的传输提供了理论依据。本工作首次报道了石墨烯-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并将其应用于光催化染料降解的探索性研究。XRD、FESEM、... 二维石墨烯优异的理论电子迁移率,为石墨烯与粉煤灰地质聚合物的复合以及半导体光生电子的传输提供了理论依据。本工作首次报道了石墨烯-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并将其应用于光催化染料降解的探索性研究。XRD、FESEM、XPS及FT-IR结果表明:粉煤灰颗粒与碱性激发剂反应,生成Si-O-Si(Al)无定形网络结构的石墨烯-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Co^(2+)掺杂的Fe_2O_3以无定形态均匀地分布于石墨烯-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表面。Co^(2+)-10Fe_2O_3-GAFG复合材料对碱性品蓝染料展现出最高的光催化降解活性,归因于Co^(2+)掺杂提供给Fe_2O_3半导体的施主能级,石墨烯对Fe_2O_3光生电子的快速传输,以及羟基自由基(·OH)对染料分子氧化降解的协同作用。该光催化降解反应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粉煤灰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 光催化 羟基自由 基染料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绍一种阻尼材料——以聚苯胺为导电通道的压电陶瓷/聚合物阻尼复合材料 被引量:5
14
作者 贺江平 钟发春 庄表中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1-131,共1页
关键词 互穿聚合物网络 阻尼材料 复合材料 压电陶瓷 导电通道 聚苯胺 损耗系数 机械振动 玻璃化转变 聚合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基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研究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11
15
作者 任杰 刘艳 唐小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58-62,共5页
分别阐述了聚合物基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并介绍了不同纳米复合体系的应用现状,最后展望了聚合物基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聚合物基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 应用 溶胶凝胶法 插层法 共混 原位聚合 分子自组装 辐射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介电陶瓷CaCu_3Ti_4O_(12)/聚合物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苏艳丽 黄鹤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4-98,共5页
介绍了具有巨介电常数的CaCu3Ti4O12陶瓷与聚合物形成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分析了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的影响因素,展望了今后巨介电陶瓷CaCu3Ti4O12/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CaCu3Ti4O12陶瓷 聚合物 复合材料 巨介电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粉末选择性激光烧结及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前景 被引量:3
17
作者 邓朝晖 谢远铭 刘健宁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2006年第6期139-142,共4页
介绍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SLS)的原理、特点。评述国内外选择性激光烧结普通陶瓷粉末、纳米陶瓷粉末及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对以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关键词 选择性激光烧结 陶瓷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射水凝胶法制备金属-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文明 李布青 远扬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90-595,共6页
利用水凝胶的高吸水性和内部交联网络提供的纳米空间 ,并利用γ 射线产生的还原性粒子 (H·和e-aq)来还原被吸进P(AA/DMMC)水凝胶中的银离子以及PAM水凝胶中的银离子和二价铜离子 ,制得Ag P(AA/DMMC) ,Ag PAM和Cu2 O PAM纳米复合材... 利用水凝胶的高吸水性和内部交联网络提供的纳米空间 ,并利用γ 射线产生的还原性粒子 (H·和e-aq)来还原被吸进P(AA/DMMC)水凝胶中的银离子以及PAM水凝胶中的银离子和二价铜离子 ,制得Ag P(AA/DMMC) ,Ag PAM和Cu2 O PAM纳米复合材料 .TEM分析表明 :银原子在P(AA/DMMC)和在PAM凝胶网络内都聚集成纳米粒子 ,且粒径分布很窄 ;银粒子在凝胶中分布均匀 ;XRD分析表明 :纳米银在非离子型水凝胶PAM中的晶型为非晶 ,但在 40 0℃通氮气下处理 4h后 ,转变为立方晶型 .在离子型水凝胶聚 (AA/DMMC)中 ,银粒子的晶型受络合剂的影响 ,不加为非晶 ,反之为立方晶型 .XRD和TEM分析也表明 :复合在PAM中的Cu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材料 辐射水凝胶法 氧化亚铜 水合电子 金属-聚合物 P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的理论建模研究现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博 陈花玲 朱子才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8-101,105,共5页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PMC(Ionic polymer-metal composite)是一种新型的智能材料,在航天航空、生物医学、仿生机械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简单介绍了IPMC材料及其性能特点,综述了基于IPMC材料工作机理的理论模型以及从IPMC实际...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PMC(Ionic polymer-metal composite)是一种新型的智能材料,在航天航空、生物医学、仿生机械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简单介绍了IPMC材料及其性能特点,综述了基于IPMC材料工作机理的理论模型以及从IPMC实际应用角度出发的等效模型的研究现状,并对两种模型进行了比较。其中理论模型可以直观地分析IPMC的性能,但是模型参数多且结构复杂,不易掌握;等效模型简易实用,但是精度不高,扩展性差。指出了IPMC建模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材料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 理论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点-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骆乐 向卫东 +4 位作者 谢翠萍 钟家松 梁晓娟 邹军 吕春燕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121-127,共7页
量子点-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在光致或电致发光器件、太阳能电池等方面都有优异的表现。这些材料的性能依赖于制备方法及聚合物基底的选择。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制备量子点-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几种工艺,介绍了几种常见的聚合物基底及... 量子点-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在光致或电致发光器件、太阳能电池等方面都有优异的表现。这些材料的性能依赖于制备方法及聚合物基底的选择。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制备量子点-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几种工艺,介绍了几种常见的聚合物基底及其相应的量子点-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并给出量子点-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在QD-LED、太阳能电池等应用领域的研究进展,最后探讨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 制备方法 聚合物基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