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陶瓷膜微滤技术在中药提取生产工艺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保冰怡 王家祺 高磊 《北方药学》 2015年第7期98-99,共2页
目的:采取陶瓷膜微滤技术,提高中药提取液的澄清度。方法:以不同孔径的陶瓷膜,采用不同压力处理复方中药提取液。结果:采用孔径为0.5μm的陶瓷膜管有最大的膜通量,亦能使药液澄清。结论:微滤技术的澄清除杂效果与醇沉技术基本相近,但其... 目的:采取陶瓷膜微滤技术,提高中药提取液的澄清度。方法:以不同孔径的陶瓷膜,采用不同压力处理复方中药提取液。结果:采用孔径为0.5μm的陶瓷膜管有最大的膜通量,亦能使药液澄清。结论:微滤技术的澄清除杂效果与醇沉技术基本相近,但其固含量指标明显优于醇沉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口服制剂 陶瓷膜微滤 工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乳陶瓷膜除菌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飞云 潘道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6-259,共4页
本研究探讨了陶瓷膜用于鲜乳除菌的工艺技术参数,结果表明,用1.2μm孔径的陶瓷膜,在50℃、TMP=0.12MPa的条件下进行微滤,对细菌和芽孢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9%、95%以上,而对牛乳的有效成分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鲜乳 陶瓷膜微滤 除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陶瓷膜浓缩植物乳酸杆菌发酵液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荫榆 李存瑞 +4 位作者 吴正钧 孙立国 韩瑨 叶锦 郭本恒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05年第4期157-159,共3页
对Membralox1P1960GL/SD/100nm陶瓷膜在植物乳酸杆菌发酵液浓缩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实验研究。确定了陶瓷膜的操作条件和再生方式。在过膜压力1.0bar、切向流5m/s条件下,浓缩倍数达到15倍时,平均过膜通量保持在160L/m·2h以上。
关键词 无机陶瓷膜微滤技术 浓缩型乳酸杆菌发酵剂 浓缩工艺条件 再生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氏杀菌、微滤及紫外处理对羊乳中菌落数与活性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徐姝 刘大松 +3 位作者 李志宾 张文锦 赵磊 周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150-156,共7页
比较高温短时(high temperature short time,HTST)、1.4和0.8μm孔径微滤(MF-1.4、MF-0.8)、紫外(UV-C)处理对脱脂羊乳中微生物和活性蛋白的影响。总菌落经MF-1.4、MF-0.8和UV-C处理均达到与HTST相同的去除率;MF-1.4和MF-0.8处理能有效... 比较高温短时(high temperature short time,HTST)、1.4和0.8μm孔径微滤(MF-1.4、MF-0.8)、紫外(UV-C)处理对脱脂羊乳中微生物和活性蛋白的影响。总菌落经MF-1.4、MF-0.8和UV-C处理均达到与HTST相同的去除率;MF-1.4和MF-0.8处理能有效地截留芽孢和体细胞,HTST和UV-C处理对芽孢和体细胞无显著性效果。经MF-1.4处理后,羊乳活性成分的保留显著高于HTST处理,活性乳铁蛋白、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黄嘌呤氧化酶、乳过氧化物酶、免疫球蛋白M保留率分别为90%、88%、87%、72%、97%和94%。天然乳清蛋白经HTST处理降低至84%,经MF-1.4、MF-0.8、UV-C处理则完全保留。羰基经HTST和UV-C处理增加18%、19%,巯基经HTST处理降低7%,两者经MF-1.4和MF-0.8处理后保持不变。MF-1.4处理膜通量较高,初始降低41%之后保持稳定,MF-0.8处理后膜通量逐渐降低85%。酪蛋白经MF-1.4处理完全透过,经MF-0.8处理透过74%。综上,MF-1.4处理对羊乳中微生物去除和活性蛋白保留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乳 高温短时巴氏杀菌 陶瓷膜微滤 紫外辐射 活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