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初明孝陵陵户赋役征蠲与秩序重构——从《奉旨蠲免三则碑》释读出发
1
作者 卢勇 杨源禾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3-240,共8页
南京钟山南麓下马坊公园所存《奉旨蠲免三则碑》为清廷刻立于明孝陵的一通政府公文碑。碑文内容与明清之际的陵户管理、赋税征免、漕船营造等诸项政策多有关涉。清廷入关后,统治者利用赋税减免政策,有意识地对前代帝王陵寝及相关人员施... 南京钟山南麓下马坊公园所存《奉旨蠲免三则碑》为清廷刻立于明孝陵的一通政府公文碑。碑文内容与明清之际的陵户管理、赋税征免、漕船营造等诸项政策多有关涉。清廷入关后,统治者利用赋税减免政策,有意识地对前代帝王陵寝及相关人员施加恩泽,不仅顺利地继承了前明政治遗产,而且较为快速地重建了稳定的社会治理机制。此碑一方面显示了清廷对明孝陵陵户的优待,另一方面是其推进满汉文化认同、缓和民族矛盾的重要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孝 陵户 三则银 赋役征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唐陵户制变迁考论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文才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3-171,共9页
中日学者对陵户的研究集中于唐代,但受唐代律令语境束缚严重,故走出唐代,整体上审视陵户制渊源以及汉唐间陵户的演进脉络尤显得必要。中国古代陵、冢、墓三者语意相通,尽管阶级社会出现以后有等级差异,但"陵户""墓户&quo... 中日学者对陵户的研究集中于唐代,但受唐代律令语境束缚严重,故走出唐代,整体上审视陵户制渊源以及汉唐间陵户的演进脉络尤显得必要。中国古代陵、冢、墓三者语意相通,尽管阶级社会出现以后有等级差异,但"陵户""墓户""冢户"等词意涵仍然接近,有时统称守护,园邑亦与其相近。陵户是负责陵冢之守护和日常洒扫之人,先秦时期称为"甸人",汉代称为"守冢",受陵邑制影响",园邑"也与之类似。汉代为先王和宗室亲王、皇亲国戚、公卿贵胄置"守冢",是朝廷赐予的极大恩德,一般大臣贵胄则并不一定有此殊荣。魏晋南北朝时期园邑制没落,但为古代帝王、先贤陵冢设置"守冢户"以事守护、洒扫,仍然是政府管理的一项工作,且逐步成为定制。这些守护、洒扫性工作的守冢户实为唐代陵户的前身。厘清汉唐陵户制变迁轨迹对认识唐及中国古代社会后期陵户制具有重要的奠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陵户 守冢 园邑 汉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礼制规范视域下唐代陵户的设置
3
作者 吴树国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2-159,共8页
唐代陵户设置既存于法,又寓于礼,在一定程度上是礼仪的外在表现形式。唐代前期陵户设置严格区分帝陵、追封的帝陵、先代帝陵、太子陵以及亲王墓、公主墓等,每一等级通常都有具体标准。这些礼制规范在唐后期也基本得到因循,但陵户设置上... 唐代陵户设置既存于法,又寓于礼,在一定程度上是礼仪的外在表现形式。唐代前期陵户设置严格区分帝陵、追封的帝陵、先代帝陵、太子陵以及亲王墓、公主墓等,每一等级通常都有具体标准。这些礼制规范在唐后期也基本得到因循,但陵户设置上的尊崇逾制在有唐一代经常出现。唐代陵户设置的等级差别和变化反映出唐代礼制与政治的紧密关联。一方面,其等级差别是唐代政治地位和尊卑等级的体现,其调整变化则鲜明地带有为现实政治服务的特点。另一方面,唐代陵户设置在唐后期乃至五代宋初的因循说明,礼制在为中国古代政治统治提供统治依据、提高君主地位以及调节各阶层政治关系上不可或缺。不过,唐代统治者在陵户设置上也经常有任情之举,这反映出君主凌驾于礼制规范之上的特殊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陵户 礼制 唐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