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拿大陪审法对“审前偏见”的救济制度 被引量:7
1
作者 王一怀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46-150,共5页
加拿大的陪审制度属于英美式的陪审团制。为更好地实现审判公正的目标,加拿大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开始重视对“审前偏见”的救济。“审前偏见”被分为“利害偏见”、“特定偏见”、“一般偏见”和“顺应性偏见”等四种类型,并有“司... 加拿大的陪审制度属于英美式的陪审团制。为更好地实现审判公正的目标,加拿大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开始重视对“审前偏见”的救济。“审前偏见”被分为“利害偏见”、“特定偏见”、“一般偏见”和“顺应性偏见”等四种类型,并有“司法指导”、“绝对回避”、“有因回避”、“改变审判地点”和“法官独立审判”等救济方法。加拿大的经验对于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 陪审法 救济制度 陪审团制 陪审制度 人民陪审制度 改革 律制度 陪审 官独立审判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向司法民主:人民陪审员法的功能定位及其优化路径 被引量:22
2
作者 卞建林 孙卫华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3-53,共11页
我国人民陪审员法的功能定位是在司法领域贯彻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和实现司法民主,公民有序、有效地参与司法是司法民主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司法民主的必由之路,陪审制的制度设计应体现"平民化"。人民陪审员制度属于参审制,... 我国人民陪审员法的功能定位是在司法领域贯彻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和实现司法民主,公民有序、有效地参与司法是司法民主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司法民主的必由之路,陪审制的制度设计应体现"平民化"。人民陪审员制度属于参审制,陪审员和法官在审判权上无分工,都具有事实认定权和法律适用权。由于陪审员缺少法律知识和专业训练,难以实现有效参审,不能消除"陪而不审"的痼疾。为发挥陪审员参审实质作用,在制度设计和运行中着力提升陪审员法律素质,在选任上"精英化",都使得陪审员"法官化",偏离了司法民主的方向。人民陪审员法体现了陪审员"平民化"的倾向,有利于实现司法民主,但也存在适用范围过大、事实和法律区分不明等问题,应建立和完善配套制度,逐步实现人民陪审员只参与事实认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陪审 参审制 陪审 民主 官化 平民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陪审员是好的事实认定者吗?——对《人民陪审员法》中职能设定的反思与推进 被引量:16
3
作者 樊传明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8-131,共14页
《人民陪审员法》在新创设的大合议庭陪审模式中,将人民陪审员的职能限缩在事实认定上。该职能设定可溯及英美法系的陪审团制度传统,也与当代许多国家的陪审制移植模式呼应。这一改革能否为中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注入活力,取决于以下问题... 《人民陪审员法》在新创设的大合议庭陪审模式中,将人民陪审员的职能限缩在事实认定上。该职能设定可溯及英美法系的陪审团制度传统,也与当代许多国家的陪审制移植模式呼应。这一改革能否为中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注入活力,取决于以下问题:陪审员是好的事实认定者吗?在个体参审的视角下,很难证成陪审员相对于法官的裁决优势。现代认知科学和法律实证研究,反而指向了陪审员的裁决缺陷。因此公众参与司法的理念与技术之间产生了悖论。但是司法程序中的陪审员从来不是一个自然意义上的身份,而是一个制度建构的角色。陪审团制度以及成功的陪审制移植实践,都通过一些技术性要素,塑造了集体评议和团体决策意义上的事实认定者,区别于法官的合议制模式。陪审员的裁决优势正是源于这种制度建构。中国的陪审制改革应当在现有立法框架下,重构评议程序和操作性规则,将人民陪审员塑造为优秀的事实认定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陪审 事实认定 《人民陪审 公众参审 团体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陪审团废法的正当性考察 被引量:4
4
作者 高一飞 贺红强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2-99,共8页
陪审团废法制度的历史是人民争取自由的历史。陪审团废法起源于英国人民反抗王室利用法院迫害批判者,在殖民地时期用于反对殖民者的暴政,在美国建国后它成为了民权运动的守护神。陪审团废法被滥用导致法官限制陪审团废法,法官限制陪审... 陪审团废法制度的历史是人民争取自由的历史。陪审团废法起源于英国人民反抗王室利用法院迫害批判者,在殖民地时期用于反对殖民者的暴政,在美国建国后它成为了民权运动的守护神。陪审团废法被滥用导致法官限制陪审团废法,法官限制陪审团废法侵犯了被告人享有陪审团审判的权利,也侵犯了陪审团废法倡导者的言论自由。陪审团废法是陪审制内在机制的产物,具有正当性。虽遭质疑和批判,陪审团废法在陪审制国家始终具有存在的正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陪审团废 陪审 政治自由 陪审团废止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陪审员只参与事实审机制立法评析——对《人民陪审员法》第二十二条的解读 被引量:9
5
作者 刘方勇 孙露 周爱青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8-136,共9页
《人民陪审员法》第二十二条以探索性或实验性立法的方式,规定了人民陪审员只参与事实审机制,明确在七人合议庭中实行法官与人民陪审员分职分权,有利于促进人民陪审员实质性参审。但在人民陪审员只参与事实审机制实践中,仍面临事实审与... 《人民陪审员法》第二十二条以探索性或实验性立法的方式,规定了人民陪审员只参与事实审机制,明确在七人合议庭中实行法官与人民陪审员分职分权,有利于促进人民陪审员实质性参审。但在人民陪审员只参与事实审机制实践中,仍面临事实审与法律审如何准确区分、适用范围如何科学确定、法官如何有效指引人民陪审员等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区分规则和程序,严格限制适用案件范围,强化法官对人民陪审员的指引责任等予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陪审 参审职权 事实审 律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陪审员“事实审”的困境透视与司法选择——以《人民陪审员法》第21、22条为分析重点 被引量:5
6
作者 余彦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7-51,67,共6页
《人民陪审员法》第21、22条的规定标志着"事实审"在陪审领域的确立,但是根据法律文本的考察和既有陪审制度的实践来看,陪审员"事实审"还面临以下三方面的困境:新法规定的"法律审"和"事实审"... 《人民陪审员法》第21、22条的规定标志着"事实审"在陪审领域的确立,但是根据法律文本的考察和既有陪审制度的实践来看,陪审员"事实审"还面临以下三方面的困境:新法规定的"法律审"和"事实审"难以做到泾渭分明;我国司法机关在多方压力之下形成的"规则依赖"惯性巨大,陪审员受其影响过分依赖证据而非内心确信进行审理与"事实审"的目标不符;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对建立陪审员制度的"知识比较优势"预设前提形成了挑战,进而影响到"事实审"的效果。通过借鉴域外的相关做法,可以着重从构建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的区分标准、创新庭审合议程序以及完善陪审员认定科学证据的相关规定等方面予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陪审 陪审 “事实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公益诉讼陪审制度研究——以《人民陪审员法》相关条文为中心 被引量:9
7
作者 余彦 《法治研究》 2018年第6期75-81,共7页
2018年新制定《人民陪审员法》第14、16、22条共同搭建起了环境公益诉讼陪审制度的基本框架,为环境公益诉讼陪审制度的有序运行打下了基础,是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最新进展。但是,前述条文过于抽象、模糊,甚至存在一定的缺漏,对环境... 2018年新制定《人民陪审员法》第14、16、22条共同搭建起了环境公益诉讼陪审制度的基本框架,为环境公益诉讼陪审制度的有序运行打下了基础,是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最新进展。但是,前述条文过于抽象、模糊,甚至存在一定的缺漏,对环境公益诉讼陪审制度的特殊性回应不足。为形成适应环境公益诉讼需要的程序规则,对于环境公益诉讼陪审制度的陪审员选任方式、参审方式以及专家陪审员制度等一系列问题,还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司法解释和后续立法加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公益诉讼 陪审制度 《人民陪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陪审员司法监督职能的法理及其实践路径 被引量:1
8
作者 付中一 江国华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6-112,共7页
人民陪审员制度虽然完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立法工作,但仍深受"同类人审判"理念的影响。在实践中,人民陪审员依旧无法摆脱"临时法官"与民意代表及司法监督者的角色冲突"。同类人接受"作为"同类人审判&... 人民陪审员制度虽然完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立法工作,但仍深受"同类人审判"理念的影响。在实践中,人民陪审员依旧无法摆脱"临时法官"与民意代表及司法监督者的角色冲突"。同类人接受"作为"同类人审判"与现代司法公正的终极目的,要求人民陪审员必须实现向"人民监审员"的转变,通过"临时法官"与司法监督者角色的更替,确保司法公正得以实现。虽然"人民监审员"嵌入现有人民陪审员制度仍存在规范与制度上的一些障碍,但人民陪审员通过逐步剥离审判职能、强化程序正义观的培训、减少参与审判活动的限制可进一步挖掘其司法监督职能的潜力,为"人民监审员"与人民陪审员的融合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陪审 《人民陪审 监督 同类人接受 人民监审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陪审员法》回应民意的法理辨思与施行路向 被引量:4
9
作者 江雪松 张昌辉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20年第2期65-71,共7页
民众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力量,民意是司法正当性的最终基础。运用系统论法学观察,《陪审员法》回应民意的功能意义在于陪审员代入民意,参与审判权行使,影响司法决策的形成。《陪审员法》回应民意的法理本质是法律系统主动回应社会生活需求... 民众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力量,民意是司法正当性的最终基础。运用系统论法学观察,《陪审员法》回应民意的功能意义在于陪审员代入民意,参与审判权行使,影响司法决策的形成。《陪审员法》回应民意的法理本质是法律系统主动回应社会生活需求,但也会遭遇民意吸纳能力不足、参审民意表达虚化、主体角色定位漂移等实践困境。贯彻落实《陪审员法》,应着重于提升陪审员选任质量、延展陪审员参审审级、明晰陪审员审判责任等民意回应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陪审 民意 教义学化 系统论 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陪审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10
作者 高志卿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19-120,共2页
关键词 人民陪审制度 改革 人民陪审 律完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