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FTIR的苔藓植物表征关系除趋势对应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郭水良 曹同 程存归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25-528,共4页
苔藓植物是一类重要高等植物。但是,苔藓植物体型小,可供鉴别性状少。应用OMNI采样器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直接测定法鉴别植物样品具有简便、快速和准确的优点。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直接测定法测定了苔藓植物2 6种30个样品的红外光谱... 苔藓植物是一类重要高等植物。但是,苔藓植物体型小,可供鉴别性状少。应用OMNI采样器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直接测定法鉴别植物样品具有简便、快速和准确的优点。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直接测定法测定了苔藓植物2 6种30个样品的红外光谱,以波数吸光度为指标来表征吸收峰,以红外光谱图为对象,应用除趋势对应分析(DetrendedCorrespondenceAnalysis,DCA)比较了30个样品在红外光谱图上的差异程度。结果发现,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除趋势对应分析反映出苔藓植物红外光谱的差异与它们分类关系有较好的对应性。因此,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直接测定法能够鉴别药用苔藓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趋势对应分析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 表征 Analysis 直接测定 OMNI采样器 红外光谱图 药用苔藓植物 高等植物 植物样品 应用 鉴别 吸收峰 吸光度 对应 波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北高寒草地退化演替群落的数量分类与排序 被引量:8
2
作者 周家福 干友民 +1 位作者 李志丹 张锦华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7-210,共4页
在野外植被调查的基础上,应用TWINSPAN分类和DCA排序法,对川西北高寒草地退化演替群落进行了多元分析。根据TWINSPAN分类结果,并结合生态特性,将所调查的45个样方植被分为12个群丛,论述了各群丛的群落学特征。DCA二维排序图较好地验证了... 在野外植被调查的基础上,应用TWINSPAN分类和DCA排序法,对川西北高寒草地退化演替群落进行了多元分析。根据TWINSPAN分类结果,并结合生态特性,将所调查的45个样方植被分为12个群丛,论述了各群丛的群落学特征。DCA二维排序图较好地验证了TWINSPAN的分类结果,第1轴主要反映了植物群落所在环境的水分条件梯度,第2轴基本反映了高寒草地不同退化的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地 退化演替 双向指示种分析分类 除趋势对应分析法排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植被演替序列的数量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攀峰 杨瑞 +3 位作者 安明态 邹军 魏鲁明 喻理飞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29-334,共6页
综合运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及除趋势对应分析法(DCA)进行分类及排序,确定了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的演替序列。结果表明:根据DCA排序可将研究区植被群落的演替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草地→灌丛→乔林→顶极群落;根据T... 综合运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及除趋势对应分析法(DCA)进行分类及排序,确定了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的演替序列。结果表明:根据DCA排序可将研究区植被群落的演替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草地→灌丛→乔林→顶极群落;根据TWINSPAN分类结果可将植被分为11个群丛,其中,第、、、群丛为草本阶段,第、群丛为灌丛阶段,、、群丛为乔林阶段,第、群丛为顶极阶段。茂兰喀斯特植被演替顶极群落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群落,是一种典型的地形—土壤演替顶极,是植被与当地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替序列 双向指示种分析 除趋势对应分析 分类排序 喀斯特植被 贵州茂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渝东地区药用保护植物金荞麦群落数量分类和排序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春平 何平 +4 位作者 冀花存 张志勇 胡世俊 高姗 李俊慧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07-113,共7页
在群落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对重庆东部地区药用保护植物金荞麦群落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TWINSPAN等级分类将金荞麦群落的116个样方分为14组,根据植被分类原则划分为14个群系,并论述了各群... 在群落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对重庆东部地区药用保护植物金荞麦群落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TWINSPAN等级分类将金荞麦群落的116个样方分为14组,根据植被分类原则划分为14个群系,并论述了各群系的特征.分类结果反映了植物群落类型与环境梯度之间的关系,并在DCA二维排序图上得到了较好的验证.物种的DCA排序结果反映了光照、海拔等环境因子的梯度变化,表明光照和海拔是决定群落组成和空间分布的主要限制性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东部 金荞麦 植物群落 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 除趋势对应分析(D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念青唐古拉山东南坡植被群落数量生态分析及群落多样性 被引量:7
5
作者 曲广鹏 参木友 +3 位作者 赵景学 陈晓鹏 张涛 白彦福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618-1624,共7页
研究沿海拔梯度对植被群落的影响,有助于人们进一步理解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高寒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响应模式。选择念青唐古拉山东南坡的典型生境,包括从海拔4 775 m到5 305 m全部范围内的植物群落。沿着海拔梯度每隔约30m设置1个样带... 研究沿海拔梯度对植被群落的影响,有助于人们进一步理解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高寒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响应模式。选择念青唐古拉山东南坡的典型生境,包括从海拔4 775 m到5 305 m全部范围内的植物群落。沿着海拔梯度每隔约30m设置1个样带,并在各个样带上随机设置样方,调查样方内物种数、物种高度、物种盖度、物种频度。采用群落多样性指数、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等方法,对西藏念青唐古拉山东南坡高山草甸植物群落进行了分析。TWINSPAN将所有植物群落划分为5种类型,分别为:香柏(Sabina pingii var.wilsonii)+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灌丛草甸群落;高山嵩草+圆穗蓼(Polygonum macrophyllum)草甸群落;高山嵩草+矮生嵩草(Kobresia humilis)草甸群落;高山嵩草草甸群落;流石滩冰缘植被群落。这些群落分别位于不同的海拔高度。分类结果很好地反映了植物群落类型分布与地形、海拔的关系,并在DCA二维排序图上得到了较好的验证。念青唐古拉山东南坡草地植物群落多样性在高海拔、低海拔地区较低,中间海拔高度地区较高。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呈现出草本层>灌丛层>流石滩冰缘的特征。多样性指数与海拔高度之间的趋势模拟均呈负二次函数关系,单峰式函数关系能较好地表达不同海拔梯度植物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与海拔之间的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青唐古拉山 植被类型 数量生态学 生物多样性 海拔梯度 双向指示种分析 除趋势对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短花针茅群落数量分类及环境解释 被引量:26
6
作者 张庆 牛建明 +6 位作者 BUYANTUYEV Alexander 丁勇 康萨如拉 王凤兰 张艳楠 杨艳 韩砚君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3-92,共10页
群落分布格局与环境(环境因素、空间因素、生物因素)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便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为了探讨环境对内蒙古短花针茅群落结构格局的影响,运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o-way indicator species analysis,TWINSPAN)对内蒙古自治区20... 群落分布格局与环境(环境因素、空间因素、生物因素)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便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为了探讨环境对内蒙古短花针茅群落结构格局的影响,运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o-way indicator species analysis,TWINSPAN)对内蒙古自治区202个短花针茅群落进行数量分类,并结合环境因子、空间因子(各3个)运用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排序方法(detrended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DCCA)分析了环境因子、空间因子、环境因子与空间因子交互作用及其他因素对内蒙古短花针茅群落结构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TWINSPAN将内蒙古202个短花针茅群落在第4级水平上分为16个群丛;2)DCCA前2排序轴集中了大部分信息(75.3%),第1,2排序轴分别突出反映了群落结构格局在热量、水分梯度上的变化,结合TWINSPAN划分的群丛类型构建了内蒙古短花针茅草原生态系列图式;3)因子分离分析表明,环境因子对群落结构格局的解释能力为70.7%,其中26.5%为单纯环境因子引起,空间因子解释能力为55.6%,其中11.4%是独立于环境因子的,44.2%是环境因子和空间因子交互作用导致的,未能解释的部分达17.9%,结合其他研究有力地证明了"环境因素对植被的可解释程度是植被本身的复杂性决定的,植被越复杂,环境的可解释程度则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短花针茅 双向指示种分析 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 环境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南坡中段主要森林群落类型划分及环境梯度解释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宇超 周亚福 王得祥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65-972,共8页
该研究旨在揭示秦岭大熊猫主要栖息地植物群落分布规律及其与环境的对应关系。在研究区设置2条样带,每条样带各设置40-50个样地,共计93个。通过样地调查,利用双向聚类法(Two-way Clustering Method)、DCA、DCCA对秦岭大熊猫(Ailuropo... 该研究旨在揭示秦岭大熊猫主要栖息地植物群落分布规律及其与环境的对应关系。在研究区设置2条样带,每条样带各设置40-50个样地,共计93个。通过样地调查,利用双向聚类法(Two-way Clustering Method)、DCA、DCCA对秦岭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栖息地森林群落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1)TWINSPAN将研究区93个样地分成太白红杉(Larix chinensis)、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铁杉(Tsuga chinensis)、华山松(Pinus armandii)、油松(Pinus tabulaeformi)、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ta)等34个群落类型,并通过去趋势对应分析(DCA)对93个样地进行排序,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样地呈现聚集分布,充分验证了TWINSPAN对群落类型划分的科学性。(2)通过对93个样地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和Monte Carlo显著性检验表明,在分析12个环境因子中,制约秦岭南坡大熊猫栖息地群落类型、植物种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是海拔、坡度、速效磷与全磷。海拔、坡度、速效磷和全磷能够很好地解释群落样地及优势种在环境梯度上的分布,同时表现出样方间在种类和环境因子组成上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南坡 双向聚类 趋势对应分析 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典型地段植物群落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4
8
作者 赵从举 康慕谊 雷加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669-2677,共9页
沿88°E线,南北纵穿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选择环境梯度明显的典型地段,设置33个具有代表性的野外样方,应用TW INSPAN与DCCA分析样方的物种数据和环境数据。研究结果表明:(1)样方TW INSPAN分类结果的第一级分类将分布于流动、半流动沙... 沿88°E线,南北纵穿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选择环境梯度明显的典型地段,设置33个具有代表性的野外样方,应用TW INSPAN与DCCA分析样方的物种数据和环境数据。研究结果表明:(1)样方TW INSPAN分类结果的第一级分类将分布于流动、半流动沙丘(垄)上的白梭梭群落与固定、半固定沙地上的梭梭群落区分开来,进一步的分类,可将33个样方划分为12个组。35种优势植物种TW INSPAN第1级分类把沙漠内部植物种与外缘物种分开。第2级分类把沙漠内部垄上与垄间植物种以及沙漠外缘旱生、中生和盐生植物种分开。(2)在各种环境因子中,土壤水分与相对高度(或地面活动性)是影响植物群落分布的最主要环境因子,DCCA第一排序轴反映生境水分环境条件,第2轴反映土壤结构梯度的变化。(3)除相对高度(或地面活动性)与土壤水分外,在沙漠南部外缘的山前冲积、洪积扇扇缘,土壤盐分状况亦为植物生长的重要胁迫因子;在沙漠北部外缘的砾石戈壁平原,基质的机械组成对群落分布格局有重要影响;在沙漠内部,土壤质地、地面坡度对植物群落的分布有较大影响。(4)以沙漠为中心的准噶尔盆地地势相对高度与地面活动性、土壤有机质与土壤粘粒、土壤水分与土壤总盐、pH值、有机质、相对高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指示种分析 除趋势对应分析 植物群落 环境因子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茅松天然林林分直径大小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超 闾妍宇 +7 位作者 胥辉 魏安超 熊河先 张博 孙雪莲 徐婷婷 石晓琳 欧光龙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08-1120,共13页
【目的】研究思茅松天然林林分直径大小多样性,分析林分直径大小多样性与环境之间相关关系和变化趋势。【方法】调查了云南省普洱市45块思茅松天然林样地,选用Shannon指数(H)、Simpson指数(D)和断面积Gini指数(G)对思茅松样地总体、思... 【目的】研究思茅松天然林林分直径大小多样性,分析林分直径大小多样性与环境之间相关关系和变化趋势。【方法】调查了云南省普洱市45块思茅松天然林样地,选用Shannon指数(H)、Simpson指数(D)和断面积Gini指数(G)对思茅松样地总体、思茅松和其他树种的林分直径大小多样性进行量化,并分别分析林分直径大小多样性随气候、地形、土壤、林分因子的变化规律,并采用除趋势对应分析方法 (DCA)分析了林分直径大小多样性随环境因子的综合变化规律。【结果】(1)样地内其他树种的直径多样性指数变动幅度比样地总体和思茅松大,样地总体和思茅松的指数变动范围比较一致,样地内直径大小多样性为样地总体≥思茅松>其他树种;(2)H_t、H_s、D_t和D_s随气候(年均温和年降水)、地形(海拔和坡向)、土壤(全氮和速效钾)和林分(地位指数和林分密度指数)因子的变化趋势在各因子上基本一致,H_o和D_o随各环境因子变化趋势一致,断面积Gini指数的变化趋势规律性不强;(3)DCA排序第一轴解释了32.5%的环境信息,H_t、H_s、H_o、D_t、D_s和D_o与DCA排序第一轴呈现显著相关,且均随DCA第一轴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所有气候因子与DCA排序第一轴相关性均不显著,而地形因子中海拔、林分因子中的林分优势高和林分平均高、土壤因子全钾、水解氮和速效钾与DCA排序第一轴具有显著相关性,且相关系数大于0.5。【结论】思茅松天然林林分直径大小多样性受到地形、土壤和林分因子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茅松 林分直径大小多样性 环境因子 除趋势对应分析排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科克苏湿地草本植物群落分类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帆 林涛 +2 位作者 徐海量 凌红波 刘星宏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340-2349,共10页
科克苏湿地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典型湿地类型。本研究以科克苏湿地草本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平均聚合聚类(UPGMA)、除趋势对应分析(DCA)法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法进行数量分类,分析其群落构成及物种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以探明环... 科克苏湿地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典型湿地类型。本研究以科克苏湿地草本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平均聚合聚类(UPGMA)、除趋势对应分析(DCA)法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法进行数量分类,分析其群落构成及物种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以探明环境因子对湿地植物群落类型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科克苏湿地草本植物群落被划分为10种群落类型,包括苔草+芦苇(Carex spp.+Phragmites australis)群落、醉马草+沙蒿(Achnatherum inebrians+Artemisia desertorum)群落、芦苇+拉拉藤(P.australis+Galium aparine)群落、芦苇(P.australis)群落、醉马草(A.inebrians)群落、车前+早熟禾(Plantago asiatica+Poa annua)群落、拂子茅(Calamagrostis epigeios)群落、偃麦草(Elytrigia repens)群落、针茅(Stipa capillata)群落、早熟禾(P.annua)群落。10种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范围为2.5~8.8,Simpson优势度指数范围为0.28~0.62,Pielou均匀度范围为0.33~0.73,Simpson多样性指数范围为1.44~2.61,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范围为1.75~3.50。CCA排序结果显示,离河距离对科克苏湿地草本植物群落分布的影响最大。本研究揭示了湿地植物群落分类、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为科克苏湿地生态保护和功能提升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草本植物 平均聚合聚类 典范对应分析 除趋势对应分析 物种多样性 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汞矿山苔藓植物群落生态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潘莎 张朝晖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1-248,共8页
对贵州省铜仁市云场坪镇废弃汞矿山的苔藓植物群落进行了研究,通过野外全面调查和实验室仔细鉴定,发现废弃汞矿山苔藓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有13科52属62种(苔类植物2科2属2种,藓类植物11科50属60种)。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 对贵州省铜仁市云场坪镇废弃汞矿山的苔藓植物群落进行了研究,通过野外全面调查和实验室仔细鉴定,发现废弃汞矿山苔藓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有13科52属62种(苔类植物2科2属2种,藓类植物11科50属60种)。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分析其分布格局表明,该区12个样点分为2个类型组,组1为废石、废渣样地,组2为废洞样地,说明废洞与废石、废渣生境差异性较大,废石、废渣生境较相似;北地扭口藓群落(Barbula fallax Com.)、阔叶小石藓群落(Weisiaplani folia Com.)、尖叶扭口藓群落(Barbula constricta Com.)、拟丛净口藓群落(Gymnostomum anoectangioides Corn.)、硬叶净口藓群落(Gymnostomumsubrigidulum Com.)为该矿区废石、废渣上的优势群落,其生物量为55.20~448.20g·m-2,饱和吸水量为260.80~3599.40g·m-2,说明在矿区这种干旱且保水能力弱的环境区域,苔藓植物群落以其特有的生态功能在矿区生态环境治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植物群落 废弃汞矿山 双向指示种分析 除趋势对应分析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砂藓属植物地理分布格局及其系统演化意义
12
作者 徐明 于晶 +1 位作者 郭水良 曹同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1-447,共7页
以"Index Muscorum"中的20个藓类植物地理分布单位为分析区域,基于标本信息和相关文献,统计了世界砂藓属84种植物在20个地理单位的分布数据,应用除趋势对应分析法和三维空间图直观地展示了世界砂藓属植物的地理分布格局。发... 以"Index Muscorum"中的20个藓类植物地理分布单位为分析区域,基于标本信息和相关文献,统计了世界砂藓属84种植物在20个地理单位的分布数据,应用除趋势对应分析法和三维空间图直观地展示了世界砂藓属植物的地理分布格局。发现世界砂藓属植物分布明显地分为南半球区和北半球区,并与岗瓦纳古陆和劳亚古陆有较好的对应性。南半球区包括Am.2,Am.3,Am.4,Am.5,Am.6,Afr.2,Afr.3,Afr.4,Austr.1,Austr.2,As.4和Ant.等12个地理单位;北半球区包括Am.1,Eur.,As.1,As.2,As.3,As.5,Afr.1和Oc.等8个地理单位。砂藓属中的无瘤类群在南、北半球分布广泛,而叶片细胞壁具瘤的Niphotrichum和Codriophorus亚属的种类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推测砂藓属植物的起源应早于联合古陆分裂以前,其祖先类群的叶片细胞表面光滑无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藓属 地理分布格局 除趋势对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树附生苔藓植物分布格局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徐晟翀 曹同 +2 位作者 于晶 陈怡 宋国元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53-1058,共6页
在对上海市18个样点的树附生苔藓植物种类与盖度样方调查基础上,报道了43种树附生苔藓植物,其中藓类39种,苔类4种.根据盖度值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 IN 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对其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树附生苔藓... 在对上海市18个样点的树附生苔藓植物种类与盖度样方调查基础上,报道了43种树附生苔藓植物,其中藓类39种,苔类4种.根据盖度值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 IN 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对其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树附生苔藓植物可聚类为4个样点组:样点组Ⅰ为7个样点,6个位于市中心,共有树附生苔藓16种,总盖度为12.43%;样点组Ⅱ为市郊样地年龄较年轻的4个样点,共有树附生苔藓11种,总盖度最小为8.47%;样点组Ⅲ为市郊6个样点,共有树附生苔藓33种,总盖度为25.82%;样点组Ⅳ为佘山自然保护区一处,共有树附生苔藓10种,总盖度为26.42%.结果反映了城市树附生苔藓植物分布与不同生境、环境污染及人为干扰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附生苔藓植物 上海市 分布格局 双向指示种分析 除趋势对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州湾游泳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焕君 刘淑德 +5 位作者 刘元进 涂忠 周全利 陈玮 孙伟 李凡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0-121,共12页
本文根据2010和2011年春季(5月)、夏季(8月)、秋季(10月)和冬季(12月)进行的8航次调查数据,研究了莱州湾游泳动物群落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结果显示,调查共捕获游泳动物85种,2011年生物量略高于2010年;生物量季节间差别较大,各季节... 本文根据2010和2011年春季(5月)、夏季(8月)、秋季(10月)和冬季(12月)进行的8航次调查数据,研究了莱州湾游泳动物群落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结果显示,调查共捕获游泳动物85种,2011年生物量略高于2010年;生物量季节间差别较大,各季节生物量排序为夏季、秋季、冬季和春季;不同年间相同季节生物量差异多不显著(秋季除外);除2010年春季外,其余季节均为鱼类生物量最高,甲壳类次之,头足类最低;从全年调查平均值来看,莱州湾西侧游泳动物生物量(60.2kg/h)明显高于东侧(33.4 kg/h)。根据8航次31个主要种类生物量聚类分析,莱州湾20调查站位可划分为4组:组Ⅰ由位于调查海域东南的3个站位组成,组Ⅱ由位于调查海域东部及中部的8个站位组成,组Ⅲ由调查海域西北部(黄河口南侧)的3个站位组成,组Ⅳ由西部6个站位组成。组I浮游植物丰度、浮游动物生物量、游泳动物生物量和游泳动物多样性指数在各组中均最低,而底栖动物生物量最高;组Ⅲ和组Ⅳ的浮游植物丰度、浮游动物生物量以及游泳动物生物量高于组Ⅰ和组Ⅱ。ANOSIM分析表明,各聚类组间群落结构虽有不同,但差异并不显著。DCCA分析表明,温度、盐度、底栖动物生物量以及浮游植物丰度是影响游泳动物群落的重要因子。研究表明,目前莱州湾游泳动物群落总生物量处于较低水平,特别是春季生物量下降尤为严重;生物量的季节分布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春季生物量极低,夏季生物量相对较高;底层鱼类比例下降的趋势有所逆转,头足类比例明显增加。莱州湾游泳动物群落格局异质性较低,可能与莱州湾生境异质性低以及人类剧烈干扰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聚类 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 趋势典范对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