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除虫脲·吡虫啉悬浮剂的液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胡颖园 黄秀明 成秀娟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03年第3期11-12,共2页
本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C18柱和紫外检测器,以甲醇+水为流动相,在260nm波长下,对除虫脲·吡虫啉悬浮剂进行定量测定,此方法的线性关系分别为0.9998和0.9999;变异系数分别为0.4721%和0.3627%;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15%和99.... 本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C18柱和紫外检测器,以甲醇+水为流动相,在260nm波长下,对除虫脲·吡虫啉悬浮剂进行定量测定,此方法的线性关系分别为0.9998和0.9999;变异系数分别为0.4721%和0.3627%;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15%和99.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虫脲·吡虫啉悬浮剂 液相色谱分析 C18柱 紫外检测器 线性关系 变异系数 杀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0g·L^(-1)吡虫啉悬浮剂拌种对花生后期地下害虫防治效果及花生产量的影响
2
作者 刘继红 张巧婷 +2 位作者 管庆飞 张太平 李艳芳 《河南农业》 2025年第15期67-68,共2页
花生中后期地下害虫防治是决定花生产量的关键时期,花生常见病虫害有叶斑病、茎腐病、根腐病、金针虫、蛴螬、新黑地蛛蚧等,而对花生产量影响较大的是金针虫、蛴螬等地下害虫。用600g·L^(-1)吡虫啉悬浮剂拌种,对花生中后期地下害... 花生中后期地下害虫防治是决定花生产量的关键时期,花生常见病虫害有叶斑病、茎腐病、根腐病、金针虫、蛴螬、新黑地蛛蚧等,而对花生产量影响较大的是金针虫、蛴螬等地下害虫。用600g·L^(-1)吡虫啉悬浮剂拌种,对花生中后期地下害虫进行防治试验,观察其防治效果,以期为提高花生的产量和品质,顺利实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目标,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害虫 防治效果 吡虫啉悬浮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Al MMH对除虫脲水悬浮剂流变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甜甜 路福绥 +2 位作者 李现伟 张树芹 侯万国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036-2041,共6页
研究了Mg-Al型混合金属氢氧化物(MMH)质量分数(w)、温度和无机电解质对除虫脲水悬浮剂流变性的影响,并采用Herschel-Buckley模型对流变曲线进行拟合.实验结果表明,稠度指数(KH)及屈服值(τH)均随w的增大而增大,w越大,体系假塑性越明显,... 研究了Mg-Al型混合金属氢氧化物(MMH)质量分数(w)、温度和无机电解质对除虫脲水悬浮剂流变性的影响,并采用Herschel-Buckley模型对流变曲线进行拟合.实验结果表明,稠度指数(KH)及屈服值(τH)均随w的增大而增大,w越大,体系假塑性越明显,且当w达到一定值后体系产生正触变性;温度升高,KH和τH增大,但不影响体系"剪切变稀"的假塑性特征和正触变性;不同浓度的电解质对体系KH和τH的影响程度不同,对于相同浓度的NaCl和CaCl2,CaCl2对体系的影响更为显著,但电解质的加入不改变体系"剪切变稀"的假塑性特征及正触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虫脲 悬浮剂 Mg-Al型混合金属氢氧化物 流变性 正触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吡虫啉悬浮剂中触变性稳定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2
4
作者 卜小莉 黄啟良 +3 位作者 王国平 李凤敏 折冬梅 张春华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06年第4期24-28,共5页
为了探寻解决农药悬浮剂贮存物理稳定性问题的新方法,本文以30%吡虫啉悬浮剂为例,在制剂配方中分别加入高黏凹凸棒土、普通凹凸棒土、镁铝硅酸盐和膨润土等可在悬浮体系中协同作用形成触变性结构的矿物质,并通过自然贮存和振荡处理后的... 为了探寻解决农药悬浮剂贮存物理稳定性问题的新方法,本文以30%吡虫啉悬浮剂为例,在制剂配方中分别加入高黏凹凸棒土、普通凹凸棒土、镁铝硅酸盐和膨润土等可在悬浮体系中协同作用形成触变性结构的矿物质,并通过自然贮存和振荡处理后的析水率判断体系中触变结构的形成和可恢复性的强弱。结果表明,30%吡虫啉悬浮剂中加入高黏凹凸棒土、普通凹凸棒土、镁铝硅酸盐和膨润土后分别得到了具有不同可恢复性结构的触变性悬浮稳定体系,各自较佳用量分别为2%、2%、2%和3%。通过主要技术指标测定表明,农药触变性悬浮体系的分散性与制剂配方中加入的矿物质的种类及其用量有关;同时还发现用于评价农药悬浮剂体系物理稳定性的离心稳定指标与触变性悬浮剂实际室温自然贮存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剂 触变性 矿物质 吡虫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吡虫啉微胶囊悬浮剂的研制及其对棉蚜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7
5
作者 焦永康 康占海 +1 位作者 庞民好 赤国彤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3-86,90,共5页
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吡虫啉的微胶囊悬浮剂(CS)。探讨了壁材、引发剂用量对微胶囊悬浮剂粒径、包囊率的影响,并对微胶囊悬浮剂的理化性质和棉蚜的田间防治效果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当壁材甲基丙烯酸甲酯用量为... 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吡虫啉的微胶囊悬浮剂(CS)。探讨了壁材、引发剂用量对微胶囊悬浮剂粒径、包囊率的影响,并对微胶囊悬浮剂的理化性质和棉蚜的田间防治效果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当壁材甲基丙烯酸甲酯用量为6.4%,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亚硫酸氢钠用量分别为0.25%、0.1%时,可制得平均粒径在1~3μm,包囊率在90%以上分布均匀、性能稳定的微胶囊悬浮剂。10%吡虫啉CS有效成分30g/hm2,对棉蚜12d的防效为92.36%,而10%吡虫啉WP相同剂量为74.26%;24d时,二者的防效分别为80.53%,41.87%。由以上方法所制得的微胶囊可明显延长棉蚜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聚合 聚酯 吡虫啉 微囊悬浮剂 田间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对20%除虫脲悬浮剂分散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孙停停 张树芹 +1 位作者 路福绥 陈甜甜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46-1052,共7页
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采用溶液共聚法在不同温度下合成了一系列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经磺化制得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苯乙烯-马来酸酐磺酸钠(SSMA)。通过测定平均粒径、Zeta电势、黏度等考察了SSMA对20%除虫脲悬浮剂分散稳定性的... 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采用溶液共聚法在不同温度下合成了一系列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经磺化制得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苯乙烯-马来酸酐磺酸钠(SSMA)。通过测定平均粒径、Zeta电势、黏度等考察了SSMA对20%除虫脲悬浮剂分散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分散剂为75℃聚合得到的SSMA,其质量分数为3%时,水悬浮剂的分散稳定性最好;当pH=9时SSMA分子完全电离,能为颗粒提供较大的空间势垒,水悬浮剂分散稳定性最好;Na+或Ca2+压缩颗粒界面的双电层,降低Zeta电势的绝对值,使颗粒因带电量减少而聚结,导致水悬浮剂分散稳定性变差;当离子浓度相同时,Ca2+的聚沉能力强于Na+,添加Ca2+后的水悬浮剂的分散稳定性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 除虫脲 悬浮剂 分散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吡虫啉水悬浮剂的研制及田间药效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天圣 朱镇洛 +4 位作者 王龙江 黄华 孙宝利 李传瑛 章玉苹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83-85,共3页
介绍了35%吡虫啉水悬浮剂配方筛选和较佳配方的确立。通过对润湿分散剂、增稠剂和抗冻剂等组分进行筛选和优化,以及不同比例及用量组合因子筛选试验,确定较佳的配方,并对较佳配方制剂的稳定性和田间药效进行检测和验证。
关键词 吡虫啉 悬浮剂 田间药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悬浮剂的研制 被引量:2
8
作者 田文学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24-227,共4页
以悬浮率(≥90%)、筛析、分散性、热贮[(54±2)℃,14 d]稳定性为标准,通过对不同润湿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的配方筛选,得到20%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悬浮剂的最佳制剂配方为:高效氯氰菊酯10.0%,吡虫啉10.0%,分散剂MF 2.0%,分散剂NNO... 以悬浮率(≥90%)、筛析、分散性、热贮[(54±2)℃,14 d]稳定性为标准,通过对不同润湿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的配方筛选,得到20%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悬浮剂的最佳制剂配方为:高效氯氰菊酯10.0%,吡虫啉10.0%,分散剂MF 2.0%,分散剂NNO 0.5%,分散剂HY-1 1.5%,农乳500#1.0%,黄原胶0.15%,乙二醇4.0%,消泡剂0.5%,水70.35%。产品悬浮率≥90%,分散性良好,热贮稳定性合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氯氰菊酯 吡虫啉 悬浮剂 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吡虫啉悬浮剂在水稻叶面持留量润湿剂筛选 被引量:1
9
作者 卢忠利 侯娅南 +1 位作者 张春华 张宗俭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5年第12期26-29,共4页
通过测试4种润湿剂水溶液在水稻叶面的初始接触角和最大稳定持有量,筛选出GY-S903和GY-W07作为提高吡虫啉600g/L悬浮剂持留量的喷雾助剂使用。结果表明,GYS903和GY-W07都不同程度的提高吡虫啉600g/L悬浮剂在水稻叶面的持有量,但GY-S903... 通过测试4种润湿剂水溶液在水稻叶面的初始接触角和最大稳定持有量,筛选出GY-S903和GY-W07作为提高吡虫啉600g/L悬浮剂持留量的喷雾助剂使用。结果表明,GYS903和GY-W07都不同程度的提高吡虫啉600g/L悬浮剂在水稻叶面的持有量,但GY-S903会对水分蒸发后的吡虫啉晶型和粒径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接触角 最大稳定持留量 吡虫啉600g/L悬浮剂 水稻叶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阿维吡虫啉水悬浮剂防治玉米螟药效试验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桂杰 王潇潇 张旭旭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8年第4期100-101,共2页
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2种生物农药,对玉米螟幼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中20%阿维吡虫啉水悬浮剂1 500倍液,防治玉米螟幼虫效果最佳。
关键词 20%阿维吡虫啉悬浮剂 玉米螟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原胶的用量对600g/L吡虫啉水悬浮剂流变性的影响
11
作者 代晶晶 史雅丽 +3 位作者 郭旭 朱红 张丽萍 任天瑞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8年第10期21-25,共5页
研究了黄原胶的用量对600g/L吡虫啉水悬浮剂流变性的影响。分别以黄原胶添加量为2%、3%、4%制备600g/L的吡虫啉水悬浮剂,静态流变特性测定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在不同黄原胶含量的悬浮剂的流变模型为Herschel-Bulkley模型。在相同流... 研究了黄原胶的用量对600g/L吡虫啉水悬浮剂流变性的影响。分别以黄原胶添加量为2%、3%、4%制备600g/L的吡虫啉水悬浮剂,静态流变特性测定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在不同黄原胶含量的悬浮剂的流变模型为Herschel-Bulkley模型。在相同流动方式下随着黄原胶的添加量增加,水悬浮剂的粘度增加,屈服值τ0变大,流变行为指数n变小,假塑性现象越来越明显,表明黄原胶是良好的结构调节剂。其中以黄原胶用量为4%制备的吡虫啉水悬浮剂黏度适中,经冷热贮后仍为假塑性流体,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剂 吡虫啉 黄原胶 流变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吡虫啉水悬浮剂的研制 被引量:3
12
作者 兀新养 赵斌 +1 位作者 周渝 刘哲峰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8年第9期1108-1110,共3页
采用流点法初步选定润湿分散剂组份,以贮存[(54±2)℃,14 d]稳定性和悬浮率为指标,对润湿分散剂、粘度调节剂组份、防冻剂及其配比进行优选。结果表明,30%吡虫啉悬浮剂的较佳配方为:吡虫啉30%,扩散剂NNO 2%,乳化剂400#2%,黄原胶0.1%... 采用流点法初步选定润湿分散剂组份,以贮存[(54±2)℃,14 d]稳定性和悬浮率为指标,对润湿分散剂、粘度调节剂组份、防冻剂及其配比进行优选。结果表明,30%吡虫啉悬浮剂的较佳配方为:吡虫啉30%,扩散剂NNO 2%,乳化剂400#2%,黄原胶0.1%,白炭黑1%,乙二醇5%,水补足至100%。该方法提高了筛选配方的科学性和效率,采用粉碎-均化的新加工工艺,减少了加工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虫啉 杀虫剂 悬浮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阿维·除虫脲悬浮剂对赤松毛虫的林间防治试验 被引量:6
13
作者 安佰国 王西南 +2 位作者 段春华 王成生 孙家京 《山东林业科技》 2007年第2期69-70,共2页
关键词 赤松毛虫 防治试验 除虫脲 林间 悬浮剂 环保型杀虫剂 食叶害虫 发生危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素·除虫脲15%悬浮剂的研制
14
作者 卢镇 黄文九 +3 位作者 王群利 黄华 朱华龙 唐卫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1年第9期27-30,共4页
介绍了一种以水为介质的环保型新制剂多素.除虫脲15%悬浮剂,通过对分散剂及润湿分散剂品种的筛选,考察了配制的悬浮剂各种控制项目指标以及低温、热贮性能,并确定了最佳配方:多杀霉素2.5%,除虫脲12.5%,NNO 2%,SOPAS-270 1.5%,HT-20002.... 介绍了一种以水为介质的环保型新制剂多素.除虫脲15%悬浮剂,通过对分散剂及润湿分散剂品种的筛选,考察了配制的悬浮剂各种控制项目指标以及低温、热贮性能,并确定了最佳配方:多杀霉素2.5%,除虫脲12.5%,NNO 2%,SOPAS-270 1.5%,HT-20002.5%,黄原胶0.1%,CMC 0.5%,乙二醇5%,防腐剂0.3%,有机硅消泡剂0.08%,自来水补足至100%。结果表明,该悬浮剂配方质量稳定,分解率低,悬浮率高,使用安全,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霉素 除虫脲 悬浮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戊唑醇悬浮剂与35%吡虫啉悬浮剂拌种防治小麦病虫害试验研究
15
作者 胡锡国 徐宝玉 +1 位作者 刘学进 徐加键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0期154-155,共2页
进行30%戊唑醇悬浮剂与35%吡虫啉悬浮剂拌种防治小麦病虫害的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剂量下,30%戊唑醇悬浮剂与35%吡虫啉悬浮剂混合拌种后对小麦出苗没有影响,各药剂处理区植株生长正常,无明显药害症状,施药区出苗率与空白对照相似,株高... 进行30%戊唑醇悬浮剂与35%吡虫啉悬浮剂拌种防治小麦病虫害的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剂量下,30%戊唑醇悬浮剂与35%吡虫啉悬浮剂混合拌种后对小麦出苗没有影响,各药剂处理区植株生长正常,无明显药害症状,施药区出苗率与空白对照相似,株高较空白对照略矮,叶色正常。随使用剂量增加,对地下害虫的防效和保苗效果也随之提高;对白粉病、锈病有抑制作用,对黑穗病、纹枯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各药剂处理区较空白对照区均表现出一定程度增产,完全可以在药剂拌种领域开发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戊唑醇悬浮剂 35%吡虫啉悬浮剂 小麦病虫害 拌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吡虫啉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防治花生蛴螬效果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庄朱力 詹江彬 林灿明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21期116-116,共1页
10%吡虫啉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防治花生蛴螬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用10%吡虫啉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2 kg/100 kg种子的剂量拌种,防治花生蛴螬,其防效和荚果受害防效分别达97.6%和98.6%,比空白对照产量增幅达407.8%;播种时一次性施用,即可... 10%吡虫啉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防治花生蛴螬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用10%吡虫啉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2 kg/100 kg种子的剂量拌种,防治花生蛴螬,其防效和荚果受害防效分别达97.6%和98.6%,比空白对照产量增幅达407.8%;播种时一次性施用,即可控制花生田全生育期蛴螬的为害;省工、简便,使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吡虫啉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 拌种 花生蛴螬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吡蚜酮·吡虫啉悬浮剂防治稻飞虱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戴洪源 高腾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3期172-173,共2页
25%吡蚜酮.吡虫啉悬浮剂防治稻飞虱效果研究结果表明,25%吡蚜酮.吡虫啉悬浮剂对稻飞虱成虫、低龄若虫、高龄若虫的防效较好,用量在270~360 mL/hm2对蜘蛛等天敌安全。综合考虑,建议在稻飞虱成虫孵化高峰或迁入高峰期及若虫孵化高峰期使... 25%吡蚜酮.吡虫啉悬浮剂防治稻飞虱效果研究结果表明,25%吡蚜酮.吡虫啉悬浮剂对稻飞虱成虫、低龄若虫、高龄若虫的防效较好,用量在270~360 mL/hm2对蜘蛛等天敌安全。综合考虑,建议在稻飞虱成虫孵化高峰或迁入高峰期及若虫孵化高峰期使用25%吡蚜酮.吡虫啉悬浮剂360 mL/hm2,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吡蚜酮.吡虫啉悬浮剂 稻飞虱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多杀·吡虫啉悬浮剂防治豆角蓟马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路芳 周大伟 《西北园艺(综合)》 2019年第1期63-64,共2页
蓟马主要取食植株的茎、叶、花、果等新嫩组织,还能传播多种病毒病,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是多种农作物最重要的害虫之一。由于蓟马虫体小、隐蔽性强、爬行迅速和善飞等特点,一般杀虫剂难以直接触杀虫体,加之农户长期加大药量使用... 蓟马主要取食植株的茎、叶、花、果等新嫩组织,还能传播多种病毒病,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是多种农作物最重要的害虫之一。由于蓟马虫体小、隐蔽性强、爬行迅速和善飞等特点,一般杀虫剂难以直接触杀虫体,加之农户长期加大药量使用化学农药防治蓟马,导致蓟马抗药性不断增强,目前在生产上常采用多种农药交替使用进行防治。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经过大量的室内生物测定,研制出了防治蓟马较理想的新型复配杀虫剂——16%多杀菌素·吡虫啉悬浮剂,可解决农业生产上蓟马难防治的问题。为明确16%多杀·吡虫啉悬浮剂对豆角蓟马的防治效果、最佳使用剂量和安全性,2018年笔者开展了此项试验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农药防治 田间药效试验 悬浮剂 吡虫啉 蓟马 豆角 农作物产量 室内生物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8%吡虫啉·噻嗪酮悬浮剂防治芒果介壳虫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广操 柳晓磊 +1 位作者 马叶 周小伟 《农业科技通讯》 2017年第12期93-94,共2页
采用38%吡虫啉o噻嗪酮悬浮剂防治芒果介壳虫。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8%吡虫啉·噻嗪酮悬浮剂对芒果介壳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按照253 mg/kg的使用量,第一、二次田间使用该药剂,防效分别为82.94%、89.96%,明显高于对照药剂35%吡虫啉悬... 采用38%吡虫啉o噻嗪酮悬浮剂防治芒果介壳虫。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8%吡虫啉·噻嗪酮悬浮剂对芒果介壳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按照253 mg/kg的使用量,第一、二次田间使用该药剂,防效分别为82.94%、89.96%,明显高于对照药剂35%吡虫啉悬浮剂(使用量253 mg/kg)的防效(76.84%、82.18%)和40%噻嗪酮悬浮剂(253 mg/kg)的防效(76.85%、83.96%)。试验期间未发现该药剂在供试剂量下对芒果产生药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8%吡虫啉·噻嗪酮悬浮剂 芒果 介壳虫 田间试验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吡虫啉悬浮剂防控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探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韦佩忠 陈国飞 《湖北农机化》 2021年第16期107-108,共2页
在南方的水稻之中,黑条的矮缩病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水稻病毒,而此种水稻病毒疾病有着比较强的暴发性,而且扩散与蔓延都比较快,但是在防控难度上比较大,存在着危害大与损失重等特点。实践表明,在稻种破胸或者是露白的时候,应用60%的吡虫... 在南方的水稻之中,黑条的矮缩病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水稻病毒,而此种水稻病毒疾病有着比较强的暴发性,而且扩散与蔓延都比较快,但是在防控难度上比较大,存在着危害大与损失重等特点。实践表明,在稻种破胸或者是露白的时候,应用60%的吡虫啉悬浮种衣剂10 ml拌种,对预防南方的水稻黑条矮缩病有着比较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虫啉悬浮剂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防控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