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康达效应的玉米小区收获机除杂装置设计与试验
1
作者 鲍国丞 张振东 +4 位作者 杨晓微 刘立晶 李建东 吕洲翼 杨薇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34-243,共10页
为了提高玉米小区收获机二级除杂作业效率和质量,解决传统清选除杂装置体积大、流场稳定性差、流场稳定所需时间长等问题,本文基于气流康达效应设计了一种翼型曲面除杂装置,并结合流场理论分析及计算流体动力学与模拟离散元法(CFD-DEM)... 为了提高玉米小区收获机二级除杂作业效率和质量,解决传统清选除杂装置体积大、流场稳定性差、流场稳定所需时间长等问题,本文基于气流康达效应设计了一种翼型曲面除杂装置,并结合流场理论分析及计算流体动力学与模拟离散元法(CFD-DEM)耦合仿真试验确定其结构参数。通过对流场中的颗粒进行受力分析得知,曳力加速度主要受颗粒密度与直径的影响。设置单因素试验研究该装置对不同密度、不同直径的颗粒混合物分离效果,拟合并得出颗粒各密度、直径与其轨迹线偏转角的关系方程。通过台架试验验证该装置对玉米脱出混合物中轻质杂质分离功能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籽粒含杂率低至1.014%,作业性能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小区收获机 康达效应 除杂装置 CFD-DEM耦合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料斗机除杂装置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8
2
作者 吕金庆 杜长霖 +3 位作者 刘中原 李季成 李紫辉 李忠远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2-90,61,共10页
针对马铃薯料斗机除杂装置除杂过程中马铃薯伤薯率高、除杂质量低的问题,通过进行马铃薯除杂过程动力学分析和马铃薯与土壤分离的条件分析,并结合除杂辊转动摩擦除杂的原理,确定了影响马铃薯除杂作业质量的主要因素及各因素的试验取值... 针对马铃薯料斗机除杂装置除杂过程中马铃薯伤薯率高、除杂质量低的问题,通过进行马铃薯除杂过程动力学分析和马铃薯与土壤分离的条件分析,并结合除杂辊转动摩擦除杂的原理,确定了影响马铃薯除杂作业质量的主要因素及各因素的试验取值范围。以马铃薯伤薯率和除杂率为评价指标,以除杂辊间距、装置倾角和除杂辊转速为试验因素,进行了二次旋转正交回归试验,建立了各因素与试验指标间的回归数学模型,分析了各因素对评价指标的影响规律,并进行参数优化。结果表明,当除杂辊间距为125 mm、装置倾角为10°、除杂辊转速为112 r/min时,马铃薯除杂作业的伤薯率为0.65%、除杂率为96.03%,与未经参数优化的料斗机相比,伤薯率减少0.12个百分点,除杂率提高0.63个百分点,该装置能较好地满足马铃薯仓储作业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料斗机 除杂装置 正交试验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食玉米果穗收获机茎叶除杂装置设计 被引量:9
3
作者 周福君 魏源 +1 位作者 吴昊 张名赫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9-87,共9页
为解决鲜食玉米果穗收获中茎叶杂质较多问题,设计一种鲜食玉米茎叶除杂装置。确定关键部件主要结构和工作参数,阐述茎叶除杂装置总体结构及工作原理。通过分析果穗除杂装置清选除杂过程,确定影响其作业效果主要因素及其取值范围。以风... 为解决鲜食玉米果穗收获中茎叶杂质较多问题,设计一种鲜食玉米茎叶除杂装置。确定关键部件主要结构和工作参数,阐述茎叶除杂装置总体结构及工作原理。通过分析果穗除杂装置清选除杂过程,确定影响其作业效果主要因素及其取值范围。以风机转速、动定刀重叠长度和物料输送速度为试验因素,以果穗含杂率和粉碎长度合格率为评价指标,得到不同条件下除杂装置结构参数与运动参数优化组合。结果表明,鲜食玉米茎叶除杂装置风机转速1 956~1 998 r·min^(-1)、动定刀重叠长度26.90~29.92 mm、物料输送速度0.59~0.83 m·s^(-1)时,相对应试验指标果穗含杂率为0.56%~0.59%、粉碎长度合格率为88.59%~89.27%,为鲜食玉米果穗收获机茎叶除杂装置设计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果穗收获 除杂装置 优化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酱加工生产线自动除杂装置的研制
4
作者 胡英 郭文松 +2 位作者 马永平 坎杂 孙日宾 《新疆农机化》 2010年第6期21-22,共2页
加工番茄中的杂草、番茄皮等杂质严重影响番茄酱的品质和质量。番茄酱厂主要靠人力捡拾去除番茄中的杂草、番茄皮等杂质,不但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且由于酱厂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
关键词 加工生产线 番茄酱 除杂装置 工作强度 工作时间 番茄皮 劳动力 杂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采棉除杂装置输送系统优化设计
5
作者 张乐 张洪洲 +4 位作者 刘媛杰 李勇 王宪磊 杨宇昕 任永强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2-86,共5页
在机采棉的除杂输送过程中,输送装置一般为等时恒速运动,因为机采棉中杂质含量高,采收堆放后回潮率上升导致的含水率较大和棉花之间抱合力等,易导致输送装置的轻、空载或重载运行,造成能源损耗和除杂效率及质量降低。为此,设计出一种机... 在机采棉的除杂输送过程中,输送装置一般为等时恒速运动,因为机采棉中杂质含量高,采收堆放后回潮率上升导致的含水率较大和棉花之间抱合力等,易导致输送装置的轻、空载或重载运行,造成能源损耗和除杂效率及质量降低。为此,设计出一种机采棉除杂输送装置并对现有的控制系统进行优化。装置采用STM32单片机控制,实现机采棉除杂输送过程中输送速度与输送量匹配运行,进而完成节能降耗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装置设计合理,控制系统优化良好,节能效果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棉 除杂装置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甘蔗收获机械除杂装置现状及问题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温翔 杨佳敏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9年第2期80-80,共1页
对整秆式甘蔗收获机械除杂装置和切段式甘蔗收获机械的除杂装置工作原理及现状进行了论述,并对其除杂装置除净率低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甘蔗收获机械 除杂装置 问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设有除杂功能的茶叶揉捻装置的设计与分析
7
作者 王利晖 滕杰 +3 位作者 周李鹏涛 汪龙昊 谢子菁 贾智彤 《南方农机》 2023年第15期79-81,100,共4页
【目的】绿茶的加工工序主要包括杀青、揉捻和干燥,其中揉捻是适当破坏鲜叶组织,使茶汁渗出,让茶叶卷曲成条塑形。现有的茶叶揉捻装置无法连续对杀青后的茶叶进行揉捻,加工效率较低,且会混入茶梗和碎叶而降低成品茶叶的品质。【方法】... 【目的】绿茶的加工工序主要包括杀青、揉捻和干燥,其中揉捻是适当破坏鲜叶组织,使茶汁渗出,让茶叶卷曲成条塑形。现有的茶叶揉捻装置无法连续对杀青后的茶叶进行揉捻,加工效率较低,且会混入茶梗和碎叶而降低成品茶叶的品质。【方法】研究小组提出一种设有除杂功能的茶叶揉捻装置,通过设置揉捻锥、锥形锅和伸缩杆,实现连续化揉捻以提高茶叶揉捻效率。通过设置筛选箱、筛板、凸轮盘、连杆和凸轮电机,以便于将揉捻前的茶叶中的细小茶梗和碎叶剔除。【结果与结论】该装置能够对杀青后的茶叶进行连续揉捻,提高茶叶揉捻加工的效率,且便于将揉捻前的茶叶中的细小茶梗和碎叶剔除,从而提高成品茶叶品质。但是还存在以下两个问题:揉捻机智能化水平不高,尚不能根据鲜叶原料的老嫩程度智能地选择机械揉捻工艺参数;揉捻叶内部压力及其细胞破碎率尚不能实时检测,影响了揉捻工艺参数的反馈及实时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加工 揉捻 除杂装置 连续化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环形减损集薯升运装置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学强 王兴欢 +3 位作者 刘洋 王法明 孟鹏祥 王金梅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9-120,共12页
针对现有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升运输送行程长而导致伤薯率高、破皮率高、机具结构不紧凑等问题,结合北方马铃薯主产区收获模式,设计了一款适用于马铃薯升运作业的环形减损集薯升运装置。在阐述总体结构及工作原理基础上,结合马铃薯运动学... 针对现有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升运输送行程长而导致伤薯率高、破皮率高、机具结构不紧凑等问题,结合北方马铃薯主产区收获模式,设计了一款适用于马铃薯升运作业的环形减损集薯升运装置。在阐述总体结构及工作原理基础上,结合马铃薯运动学模型和碰撞特性分析,得到影响升运效率和薯块损伤的主要因素,通过DEM-MBD耦合构建薯块和装置模型,得到最优参数组合:升运挡板高度为199.21 mm、升运挡板与升运输送带间夹角为75.86°、相邻两升运挡板间距为240.35 mm。台架试验表明:上料量为24 t/h,升运输送带运行速度为0.8、1.0、1.2 m/s时,电子马铃薯采集的碰撞加速度峰值平均值为636.63、593.29、685.63 m/s^(2),破皮率为1.13%、1.06%、1.21%,碰撞加速度峰值均小于马铃薯临界损伤阈值。田间试验表明:作业速度为0.6、0.7、0.8 m/s时,伤薯率为0.94%、1.06%、1.12%,破皮率为1.09%、1.21%、1.33%,环形减损集薯升运装置运行正常,未出现薯块掉落等现象,各部件配合协调,满足装袋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高效稳定的作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联合收获机 清土除杂装置 集薯升运装置 耦合仿真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