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对急性脑梗死介入取栓治疗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
1
作者 薛雨 王越 +3 位作者 尹美玲 杨闯 高健文 王可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4期181-184,共4页
目的:分析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对急性脑梗死介入取栓治疗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救治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进行常规急救的为对照组,进... 目的:分析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对急性脑梗死介入取栓治疗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救治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进行常规急救的为对照组,进行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的为观察组,分析对比两组的介入取栓时间、救治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介入取栓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临床救治总有效率96.29%、并发症发生率3.70%,对照组则分别为77.78%、25.92%,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介入取栓治疗阶段采用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可提高患者的救治效果,缩短患者的救治时间,为患者争取治疗时间窗,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 急性脑梗死 介入取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玉红 姜艳丽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6期2963-2967,共5页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接受常规急救模式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2年7...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接受常规急救模式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2年7—12月接受院前院内一体化模式的4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急救相关时间、神经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各项急救相关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可有效提升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救治效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溶栓治疗 院前院内一体化 救治效率 日常生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救护模式在冠心病心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3
作者 邵艳珂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13期2464-2465,共2页
目的分析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救护模式在冠心病心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南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冠心病心脏骤停患者,其中施行常规急救流程的36例作为对照组,施行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救护模式... 目的分析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救护模式在冠心病心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南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冠心病心脏骤停患者,其中施行常规急救流程的36例作为对照组,施行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救护模式的36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时间和复苏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病情评估、心电图诊断及救护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复苏成功率[88.89%(32/36)]较对照组[66.67%(24/36)]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救护模式应用于冠心病心脏骤停患者,可缩短抢救时间,提高复苏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脏骤停 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救护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救治一体化模式用于地震伤员救援实践 被引量:5
4
作者 田丰 李莉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创伤救治一体化模式在九寨沟地震救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7年"8·8"九寨沟地震发生后,采取创伤救治一体化模式、畅通创伤救治一体化流程、加强重点环节监控等措施。结果共救治伤员39例,其中住院19例,均治愈出... 目的探讨创伤救治一体化模式在九寨沟地震救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7年"8·8"九寨沟地震发生后,采取创伤救治一体化模式、畅通创伤救治一体化流程、加强重点环节监控等措施。结果共救治伤员39例,其中住院19例,均治愈出院。地震伤员急诊科停留时间显著短于芦山地震伤员(均P<0.05)。结论创伤救治一体化模式可保障灾难救援快速、高效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救援 创伤救治一体化 院前急救 院内抢救 危重症监护 多学科合作救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