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9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科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患者院内感染流行病学特征的meta分析
1
作者 王英 钟博华 +5 位作者 王丽芳 朗秋燕 罗海彬 王书林 李春朋 廖敏 《临床荟萃》 2025年第1期14-20,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儿科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患者院内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搜集关于... 目的系统评价儿科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患者院内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搜集关于儿科ECMO支持患者院内感染的观察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到2023年12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提取资料、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使用Stata 18.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项研究,包括3353例儿科ECMO支持患者,其中发生院内感染患者712例。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8.55%[95%CI(22.26%,35.28%)]。病原学分布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约占68.68%),其中前3位为:鲍曼不动杆菌(26.93%)、肺炎克雷伯菌(11.90%)、铜绿假单胞菌(9.39%)。结论当前证据显示,儿科ECMO支持患者院内感染率较高,且可能受地域影响。受研究质量影响,上述结论尚待更高质量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氧合作用 院内感染 发生率 流行病学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致化脓性脊柱炎术后合并院内感染迁延不愈1例
2
作者 范喜荣 张凯 +2 位作者 赵健茗 马国海 薛文 《中国骨伤》 2025年第2期208-210,共3页
患者,男,47岁,因间歇性发热2个月,持续性腰背痛1月入院。患者于2022年3月21日右手拇指被重物砸伤,在外院诊断“右手拇指毁损伤”,经积极保肢治疗1个月失败,行右手拇指截指术,治疗末期患者出现间歇性发热。截指术后1个月,患者出现持续性... 患者,男,47岁,因间歇性发热2个月,持续性腰背痛1月入院。患者于2022年3月21日右手拇指被重物砸伤,在外院诊断“右手拇指毁损伤”,经积极保肢治疗1个月失败,行右手拇指截指术,治疗末期患者出现间歇性发热。截指术后1个月,患者出现持续性腰背痛,站立、行走困难,间歇性发热持续,最高体温达39.2℃。为求进一步诊治于2022年5月26日就诊于我院,以“腰痛待查,发热原因待查”收住院。入院查体:轮椅推入病房,急性面容;体温38.9℃;右手拇指缺如,创面瘢痕愈合,L3-L4棘突上压痛、叩击痛,双侧椎旁触痛明显,腰椎屈伸活动受限,下肢感觉、运动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化脓性脊柱炎 肺炎克雷伯杆菌 克氏柠檬酸杆菌 院内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对痔疮手术患者院内感染及并发症的预防效果
3
作者 赖娟 冯娟 +2 位作者 陈雪 耿慧 喻甜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4期146-149,共4页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对痔疮手术患者院内感染及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12月江岸区丹水池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武汉岱山医院)收治的痔疮手术患者90例,根据入院时间分组,分为对照组(2022年2月至12月)与观察...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对痔疮手术患者院内感染及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12月江岸区丹水池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武汉岱山医院)收治的痔疮手术患者90例,根据入院时间分组,分为对照组(2022年2月至12月)与观察组(2023年1月至12月),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护理。比较两组失效模式风险指数评分、院内感染发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各项失效模式风险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可提升痔疮手术患者的院内感染预防效果,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痔疮手术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院内感染 并发症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科门诊院内感染因素加强防护管理的应用
4
作者 李娜 窦文庆 牛娅 《中国卫生产业》 2024年第21期96-98,106,共4页
目的 探究在口腔科门诊中应用院内感染因素加强防护管理对改善感染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4年6月甘肃省兰州大学口腔医院门诊的14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2022年5月—2023年5月开展常规防护管理为参照组,2023年6月—2024年6... 目的 探究在口腔科门诊中应用院内感染因素加强防护管理对改善感染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4年6月甘肃省兰州大学口腔医院门诊的14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2022年5月—2023年5月开展常规防护管理为参照组,2023年6月—2024年6月开展院内感染因素加强防护管理为研究组。对比两组知识掌握水平、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空气、物品表面菌落污染情况。结果 研究组知识掌握水平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1起,为包装破损,参照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9起,包括包装破损3起,种类错误3起,标识错误3起;研究组菌落污染情况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院内感染因素加强防护管理能够提高口腔科门诊医护人员的知识掌握水平,减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降低菌落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科门诊 院内感染 防护管理 管理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多元化措施 被引量:1
5
作者 孙丽英 孙秀红 张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4期269-270,共2页
医院内感染是NICU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极为重要。我们通过加强院内感染控制及采取护理措施,并加强有效的管理,使院内感染率有所下降。现将吉林省妇幼保健院NICU院内感染控制的具体工作介绍如下。
关键词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院内感染 多元化 院内感染控制 NICU 院内感染 妇幼保健院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因其他疾病住院的患者院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肺炎发病的危险因素
6
作者 王晓晨 林向华 +4 位作者 蔡梦珊 彭栩健 钟润锵 吕云娟 罗玲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8期35-39,共5页
目的分析因其他疾病住院的患者院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后肺炎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275例因其他疾病住院的患者,根据住院期间是否感染SARS-CoV-2后发生肺炎分为肺炎组68例、无肺炎组207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 目的分析因其他疾病住院的患者院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后肺炎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275例因其他疾病住院的患者,根据住院期间是否感染SARS-CoV-2后发生肺炎分为肺炎组68例、无肺炎组207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住院患者感染SARS-CoV-2后发生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与无肺炎组相比,肺炎组患者年龄大、男性比例高,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贫血、营养不良、鼻咽癌和肝分化型胚胎瘤比例均高(P均<0.05);与无肺炎组相比,肺炎组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高,血清尿素、葡萄糖、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高,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长,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积、血红蛋白、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低,血清钙、总蛋白、白蛋白和胆碱酯酶水平低(P均<0.05)。年龄大、男性、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下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以及血清总蛋白水平下降为发生肺炎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1.037、5.383、115.786、0.155、0.884、0.941,P均<0.05)。结论年龄大、男性、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下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以及血清总蛋白水平降低的因其他疾病住院的患者感染SARS-CoV-2后更易发生肺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内感染 肺炎 继发性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年龄 性别 凝血酶原 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 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科门诊院内感染因素加强防护管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林青 梁明洁 郭灵雨 《中国卫生产业》 2024年第3期49-51,66,共4页
目的分析加强口腔科门诊院内感染因素防护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7月—2023年6月菏泽市单县中心医院口腔科门诊12名医护人员做为研究对象,研究期间医护人员无变动,按照不同的管理方式分为两组,于2022年7月—2022年12月实施... 目的分析加强口腔科门诊院内感染因素防护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7月—2023年6月菏泽市单县中心医院口腔科门诊12名医护人员做为研究对象,研究期间医护人员无变动,按照不同的管理方式分为两组,于2022年7月—2022年12月实施常规管理,设为对照组(n=12),于2023年1月—2023年6月实施加强防护管理,设为研究组(n=12)。比较两组管理模式下院内感染防护效果。结果加强防护管理模式后,研究组的院内感染理论知识考核得分高于对照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操作台表面、诊室空气菌落总数均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操作台表面、诊室空气样本菌落总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加强口腔科门诊院内感染因素防护管理,可显著提高医护人员院内感染防护意识,降低口腔门诊院内感染不良事件发生,提升院内感染防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门诊 院内感染 防护管理 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腔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与骨科手术部位院内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8
作者 蒋蕾 季崇裕 +1 位作者 陈晓莉 王坚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6期56-58,共3页
目的:探究鼻腔金黄色葡萄球菌(SA)定植与骨科手术部位院内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年5—10月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52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前均进行鼻腔黏膜SA定植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为SA组和非SA组。比较两... 目的:探究鼻腔金黄色葡萄球菌(SA)定植与骨科手术部位院内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年5—10月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52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前均进行鼻腔黏膜SA定植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为SA组和非SA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手术部位院内感染发生率,分析鼻腔SA定植与手术部位院内感染的相关性。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手术部位院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腔黏膜SA定植与手术部位院内感染无相关性(r=0.175,P>0.05)。结论:鼻腔SA定植与骨科手术部位院内感染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 金黄色葡萄球菌 骨科 院内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相关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预测模型构建
9
作者 程松 李媛媛 +1 位作者 郭宾 李昂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6期1201-1204,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治疗患者相关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3年6月在我院接受ECMO治疗的1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感染诊断标准,分为...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治疗患者相关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3年6月在我院接受ECMO治疗的1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感染诊断标准,分为感染组(71例)和未感染组(82)例。收集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ECMO相关参数。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ECMO病人发生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运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和边际分析法评估院内感染所造成的患者及医院经济损失。结果:153例ECMO患者中71例(46.41%)发生了医院感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第II版评分、总住院时间、ECMO运行时间、ECMO撤离前机械通气时间均是ECMO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根据Logistic回归结果建立风险预测模型,经Hosmer-Lemeshow检验模型的拟合度较高(χ^(2)=4.124,P=0.776)。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ECMO相关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预测使用ECMO治疗后发生院内感染的AUC为0.911(95%CI(0.852,0.970),P<0.001)。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可作为制定有效措施预防ECMO相关院内感染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院内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院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的表型检测与其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10
作者 丁超 郑玉 +2 位作者 季崇裕 徐国新 陈龙 《抗感染药学》 2024年第8期833-837,共5页
目的:分析医院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的表型类型和其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为临床CPKP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1月1日—2021年5月31日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不同住院患... 目的:分析医院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的表型类型和其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为临床CPKP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1月1日—2021年5月31日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不同住院患者分离出的98株CRKP作为研究资料,采用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odified carbapenem inactivation method,mCIM)、乙二胺四乙酸碳青霉烯灭活试验(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carbapenem inactivation method,eCIM)和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仪检测CRKP的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并通过纳入同时期碳青霉烯类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分析发生CRKP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PCR检测结果显示,98株CRKP中检出89株产KPC酶菌株,其中blaKPC阳性菌株87株、blaNDM阳性菌株2株,未检出blaVIM和blaOXA-48阳性菌株;mCIM与eCIM联合检测结果显示,98株CRKP中,产KPC型丝氨酸酶的有86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有4株;与PCR法相比,单用mCIM检测产KPC酶CRKP的敏感性为98.88%,特异性为77.78%,Kappa值为0.807(P<0.05);mCIM和eCIM联合检测产KPC型丝氨酸酶CRKP的敏感性为97.70%,特异性为90.91%,Kappa值为0.852(P<0.05);mCIM和eCIM联合检测产金属β-内酰胺酶CRKP的敏感性为100.00%,特异性为97.92%,Kappa值为0.65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行机械通气和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是发生CRKP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产KPC酶型是医院住院患者所检出的CRKP的主要耐药表型,mCIM与eCIM联合检测可以检测出CRKP的耐药表型;此外,行机械通气和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是发生CRKP院内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对此临床应加强监护和管理,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 耐药表型 院内感染 危险因素 聚合酶链反应 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 乙二胺四乙酸碳青霉烯灭活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外科换药室护理安全管理在防范院内感染中的应用效果
11
作者 武鑫卉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7期139-141,共3页
目的:探讨加强外科换药室护理安全管理在防范院内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2年3月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外科换药室换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 目的:探讨加强外科换药室护理安全管理在防范院内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2年3月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外科换药室换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对外科换药室护理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换药合格率、感染发生率、换药室卫生合格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换药合格率高于对照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空气质量、消毒液使用、手卫生及无菌包消毒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30)。结论:加强外科换药室护理安全管理在防范院内感染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提高换药合格率和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换药室 护理 安全管理 院内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性护理预防创伤性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院内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
12
作者 阳艳丽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35期181-184,共4页
目的:观察针对性护理预防创伤性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院内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2022年5月-2023年10月选取研究对象,研究对象选取单位为十堰市郧阳区人民医院,目标人群为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经过筛选,获得研究对象120例。随机进行分... 目的:观察针对性护理预防创伤性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院内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2022年5月-2023年10月选取研究对象,研究对象选取单位为十堰市郧阳区人民医院,目标人群为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经过筛选,获得研究对象120例。随机进行分组,60例进入对照组并给予常规护理,60例进入观察组并给予常规护理和针对性护理。对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结果:两组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的单项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的院内感染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护理前两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护理后的血清CRP、IL-1β、TNF-α、PCT低于护理前,差异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血清CRP、IL-1β、TNF-α、PCT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的压疮、深静脉血栓、便秘、骨折延迟愈合单项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护理态度、沟通方式、护理及时性、护理针对性、住院环境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对预防创伤性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院内感染具有显著的作用,能够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对性护理 创伤性骨折 围手术期 院内感染 炎症因子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警护理与手卫生管理在重症监护室患者院内感染预防中的效果
13
作者 沈蕾 徐洁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7期145-147,共3页
目的:观察预警护理与手卫生管理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院内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ICU收治的138例患者和35名在职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202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69例患者... 目的:观察预警护理与手卫生管理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院内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ICU收治的138例患者和35名在职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202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6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常规护理、预警护理。将2023年1月至12月收治的69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对其进行常规护理、预警护理,对其护理人员进行手卫生管理。对比两组患者院内感染、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及手卫生管理前后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结果:研究组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率(2.90%)低于对照组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率(13.04%)(P<0.05)。研究组患者医源性感染率(4.35%)低于对照组患者医源性感染率(14.50%)(P<0.05)。研究组患者风险事件的总发生率(2.90%)低于对照组患者风险事件的总发生率(11.59%)(P<0.05)。研究组患者总住院时间(9.34±2.73)d短于对照组患者总住院时间(12.48±3.35)d(P<0.05)。研究组患者住ICU时间(6.37±1.68)d短于对照组患者住ICU时间(8.24±2.34)d(P<0.05)。研究组患者抗生素应用时间(3.49±0.74)d短于对照组患者抗生素应用时间(5.14±1.38)d(P<0.05)。手卫生管理后护理人员手卫生的总依从率(97.14%)高于手卫生管理前护理人员手卫生的总依从率(80.00%)(P<0.05)。结论:预警护理与手卫生管理应用于ICU患者院内感染预防中,可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率,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警护理 手卫生管理 院内感染 重症监护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住院患者院内感染预防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验证
14
作者 兰婷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4年第3期149-154,共6页
目的构建老年住院患者院内感染预防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在临床加以应用,以检验其效果。方法研究通过文献检索遴选老年住院患者院内感染预防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经专家函询对指标进行筛选、修订,按“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理... 目的构建老年住院患者院内感染预防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在临床加以应用,以检验其效果。方法研究通过文献检索遴选老年住院患者院内感染预防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经专家函询对指标进行筛选、修订,按“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理论对指标进行整理,最终形成老年住院患者院内感染预防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选择本院2019年7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老年住院患者共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应用老年住院患者院内感染预防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比较两组院内感染状况、预防护理质量。结果研究第一、二轮函询专家权威度系数分别为0.893、0.904,第一、二轮函询意见的肯德尔和谐系数W分别为0.384(χ2=74.308,P<0.001)、0.452(χ2=91.482,P<0.001),最终形成的老年住院患者院内感染预防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有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1个,三级指标49个。应用结果显示,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4.00%小于对照组的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院内感染预防护理质量各维度评分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住院患者存在院内感染风险,研究构建的老年住院患者院内感染预防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完整,具有科学性与可靠性,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能强化院内感染预防护理效果,可改进护理质量,有助于提升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住院患者 院内感染 护理质量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院内感染风险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5
作者 武鑫卉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7期152-154,共3页
目的:分析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院内感染风险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人民医院行腹部手术的4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术后院内感染情况,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腹部手术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 目的:分析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院内感染风险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人民医院行腹部手术的4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术后院内感染情况,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腹部手术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行腹部手术的400例患者中,术后出现院内感染80例(20.0%),感染率由高到低为手术切口感染、腹腔感染、其他部位感染、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年龄大、手术时间长、住院时间长、导管留置时间长、存在营养不良和慢性疾病是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卧床时间短是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院内感染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主要类型为手术切口感染。年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存在营养不良和慢性病情况是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院内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需加强护理,实施针对性预防措施,有效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手术 院内感染 手术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院妇产科院内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分析
16
作者 张莉娜 李海琴 +1 位作者 丁岚 吴懿 《抗感染药学》 2024年第11期1189-1192,共4页
目的:分析医院妇产科院内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特点,为该类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收治的221例院内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标本进行微生物... 目的:分析医院妇产科院内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特点,为该类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收治的221例院内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标本进行微生物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院内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结果:221例院内感染患者标本中共检出26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74株(占64.68%,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78株(占29.00%,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为主)和真菌17株(占6.32%);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30.00%),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3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的耐药率较低(<30.00%),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G、苯唑西林、氯霉素、万古霉素、头孢吡肟的耐药率较低(<30.00%)。结论:医院患者的院内感染主要由革兰阴性菌所致,其中主要病原菌均具有较强的耐药性,临床应加强病原菌的耐药监测,并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以减少细菌耐药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内感染 病原菌分布 耐药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院内感染护理的相关措施
17
作者 李东书 张军 徐羽 《中国民间疗法》 2013年第7期76-76,共1页
院内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s)是指在医院特殊环境下病原体对人体产生的各种感染,这种感染在病人入院时不存在亦不处于潜伏期,而是住院48~72h后发生的;病人在住院期间感染而出院后才发病的病例,包括病人、家属和医护人员,也... 院内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s)是指在医院特殊环境下病原体对人体产生的各种感染,这种感染在病人入院时不存在亦不处于潜伏期,而是住院48~72h后发生的;病人在住院期间感染而出院后才发病的病例,包括病人、家属和医护人员,也属于医院内感染。院内感染临床较常见,必须引起临床工作者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内感染护理 院内感染 临床工作者 病人入院 医护人员 住院期 病原体 潜伏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控制的护理管理 被引量:35
18
作者 李静 孙建伟 孙静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8-219,共2页
关键词 新生儿 院内感染 预防和控制措施 NICU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院内感染医源性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高志凌 俞兴群 +2 位作者 李远思 聂卫群 洪峰 《安徽医学》 2008年第5期563-564,共2页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院内感染的发病情况,寻找医源性危险因素。方法以2005年6月至2006年12月间我院ICU收治的168例次住院超过48小时的全部病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原学检查确定其中45例次为医院感染,并进行危险因素的统计处理。结果...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院内感染的发病情况,寻找医源性危险因素。方法以2005年6月至2006年12月间我院ICU收治的168例次住院超过48小时的全部病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原学检查确定其中45例次为医院感染,并进行危险因素的统计处理。结果ICU院内感染发病率为26.8%,最常见的感染是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其次为尿路感染;危险因素为侵袭性医疗操作(如机械通气、中心静脉置管、保留导尿、鼻饲等)和药物治疗(如抗生素使用种类、使用时间、免疫抑制剂、制酸剂等)。结论尽量减少或避免医源性危险因素的产生和损伤,是有效预防和控制ICU院内感染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院内感染 高危因素 防治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管理模式的实施在预防院内感染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79
20
作者 林英 朱小琼 李惠玲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383-387,共5页
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管理在院内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回收待清洗消毒的894件手术器械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要清洗的894件手术器械分为对照... 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管理在院内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回收待清洗消毒的894件手术器械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要清洗的894件手术器械分为对照组(常规流程清洗)和观察组(标准化护理质量控制路径进行清洗)各447件,比较两组手术器械外观亮度、血渍、污垢及锈斑、清洗达标情况、清洗质量控制评分以及院内感染率。结果观察组经清洗消毒后手术器械外观光亮度高于对照组,而血渍、污垢及锈斑存在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清洗消毒结束后观察组手术器械清洗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清洗质量控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手术器械清洗消毒质量控制效果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而观察组评分升高更明显(P<0.05);经清洗消毒后,观察组手术器械在手术使用中院内感染发生率(1.12%)低于对照组院内感染率8.05%(P<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实施标准化护理质量控制路径的管理可提高手术器械清洗达标率和降低院内感染率,且控制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供应中心 手术器械 清洗质量管理 院内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