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6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院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 被引量:1
1
作者 肖荣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3X期13-14,共2页
目的:探讨院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方法:对2011年12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101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离,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院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 目的:探讨院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方法:对2011年12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101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离,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院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其中,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复方新诺明、万古霉素的耐药率最低,对其他抗生素均严重耐药。结论:院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阴性菌,其具有普遍较高的细菌耐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 病原 分布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病原学与耐药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陈万义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7期117-118,共2页
目的分析院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病原学与耐药情况。方法 100例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痰标本为研究对象,对标本进行药敏试验、细菌培养及分离试验,观察患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病原学与耐药情况。结果院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 目的分析院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病原学与耐药情况。方法 100例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痰标本为研究对象,对标本进行药敏试验、细菌培养及分离试验,观察患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病原学与耐药情况。结果院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菌株主要包括铜绿假单胞菌12株(8.89%)、金黄色葡萄球菌17株(12.59%)、肺炎克雷伯菌18株(13.33%)与鲍曼不动杆菌33株(24.44%);院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病原菌对万古霉素、亚胺培南与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性较好,对其余抗生素具有较强耐药性。结论院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且细菌耐药性高,临床需对药敏检测与病原学检查予以高度重视,从而合理选择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呼吸道 院内感染 多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钱晨莹 闫文君 +1 位作者 黄燕 赵志 《临床荟萃》 2025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133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其中33例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者设为感染组,其余100例未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133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其中33例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者设为感染组,其余100例未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者设为非感染组。收集所有可能引起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生化指标,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法分析肝硬化失代偿期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在133例研究对象中,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共33例,占比24.81%,其中感染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为16例,占比最多。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住院时间、有无使用机械通气、有无入住ICU、有无使用激素、有无侵入性操作、是否合并脓毒症休克及白蛋白水平等因素与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ce bacteria,MDRO)的发生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住院时长≥10 d、合并脓毒症性休克是影响并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若住院时长≥10 d或合并脓毒症休克时则并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风险较大,临床实践中应加强评估,早期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失代偿期 多重 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证据的强化培训与监测管理对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黄琦 杨天富 +1 位作者 姜成安 陈真飞 《现代医院》 2025年第1期140-142,147,共4页
目的 分析基于证据的强化培训和监测管理对医院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 MDRO)感染防控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从本院病历系统中选择2020-2023年4年住院患者的资料进行调查,以2022年1月为节点,将2020年1月-2... 目的 分析基于证据的强化培训和监测管理对医院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 MDRO)感染防控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从本院病历系统中选择2020-2023年4年住院患者的资料进行调查,以2022年1月为节点,将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本院86 564患者作为对照组(管理前);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本院93 215例患者作为干预组(管理后)。管理前患者进行常规感染防控管理,管理后患者采用基于证据的强化培训与监测管理防控感染。分析并比较管理实施前后患者的MDRO总检出率、MDRO医院感染发生率、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医务人员MDRO防控措施执行率、MDRO医院感染防控知识考核情况等指标。结果 管理后,医院MDRO总检出率、MDRO医院感染总发生千分率低于管理前(χ^(2)=4.22、16.078,P<0.05);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χ^(2)=21.387,P<0.01),患者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上升(χ^(2)=9.726,P<0.05);医务人员对MDRO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合格率(96.36%)明显高于管理前(80.00%)(χ^(2)=12.654,P<0.05);手卫生、环境清洁和消毒、隔离标识、单间/床旁隔离、诊疗物品专用、落实标准预防执行率由管理前的81.82%、80.91%、79.09%、80.00%、77.27%、80.91%上升至98.18%、98.18%、96.36%、96.36%、98.18%、98.18%(χ^(2)=16.364、17.528、15.240、14.132、22.334、17.528,P<0.05)。结论 基于证据的强化培训和监测管理能有效降低MDRO检出率及医院感染率,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高医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 强化培训 监测管理 防控感染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质量的影响
5
作者 汪胜 柯有韬 《临床荟萃》 2025年第4期344-348,共5页
目的分析探讨基于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2022年1-12月期间实施常规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管理的相关资料,设为对照组;另收集本院2023年1-12月期间实施基于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后的相关资料,设... 目的分析探讨基于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2022年1-12月期间实施常规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管理的相关资料,设为对照组;另收集本院2023年1-12月期间实施基于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后的相关资料,设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环境物体表面多重耐药菌检出情况、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医护人员感染防控质量。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检测环境物体表面标本912份和856份。观察组环境物体表面多重耐药菌检出率为9.10%,对照组环境物体表面多重耐药菌检出率为27.6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共有住院患者94519例次和83736例次。观察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总发生率为0.45%,对照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总发生率为0.4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护人员手部卫生、健康宣教、基础知识、环境物品消毒、仪器设备消毒、医疗废物管理、微生物送检、传染病管理、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得分情况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信息化的管理模式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和多重耐药菌感染检出率,强化了医护人员的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的执行力,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控制 交叉感染 信息化 管理模式 多重 防控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转变理论导向护理在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中的作用
6
作者 刘爱珍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8期152-155,共4页
目的:探究行为转变理论导向护理预防ICU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在徐州市中医院ICU住院的患者120例(2022年1月-2024年10月)和护理人员29名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的时间分为对照组患者(60例,2022年1月-2023年5月入院... 目的:探究行为转变理论导向护理预防ICU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在徐州市中医院ICU住院的患者120例(2022年1月-2024年10月)和护理人员29名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的时间分为对照组患者(60例,2022年1月-2023年5月入院,接受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患者(60例,2023年6月-2024年10月入院,接受行为转变理论导向护理)。根据护理人员实施护理工作的对象,将其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时称为对照组护理人员,将其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时称为观察组护理人员。对比两组患者的多重耐药菌检出率,以及两组护理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知识的知晓度及防控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多重耐药菌检出率为3.33%,较对照组患者的15.00%更低(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知识的知晓度各项评分、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能力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护理人员更高(P<0.05)。结论:对ICU患者开展行为转变理论导向护理能够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提高护理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知识的知晓度及防控能力,有利于院内感染防控工作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感染 ICU 行为转变理论导向护理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的管理在ICU患者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7
作者 李梅 成晓莹 成向进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1期162-164,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FMEA)的管理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12月盐城市中医院ICU住院患者120例与43名工作人员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选取2023年1—6月盐城... 目的:探讨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FMEA)的管理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12月盐城市中医院ICU住院患者120例与43名工作人员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选取2023年1—6月盐城市中医院ICU住院患者120例与43名工作人员作为观察组(实施基于FMEA的管理)。比较两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手卫生依从率低、手卫生正确率低、个人防护执行不到位风险优先数(RPN)值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FMEA的管理在ICU患者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提高工作人员工作质量,有效减少患者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 重症监护室 多重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化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管理模式对医护人员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影响
8
作者 王南南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13期151-153,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化的多重耐药菌(MDROs)感染防控管理模式对医护人员MDROs感染防控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7月—2024年6月就职于徐州市妇幼保健院的30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2023年7—12月实施常规管理,2024年1—6...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化的多重耐药菌(MDROs)感染防控管理模式对医护人员MDROs感染防控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7月—2024年6月就职于徐州市妇幼保健院的30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2023年7—12月实施常规管理,2024年1—6月实施基于信息化的MDROs感染防控管理模式。分析管理效果。结果:管理后,医护人员MDROs感染防控知识掌握情况、防控态度、防控行为评分均优于管理前(P<0.05)。结论:基于信息化的MDROs感染防控管理模式可提高医护人员对MDROs感染防控相关知识的认知度,改善医护人员的防控态度及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 感染防控 信息化管理模式 医护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原菌及易感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李惠 孙昀 +4 位作者 曹利军 尹路 鹿中华 华天凤 郑瑶 《安徽医学》 2012年第12期1677-1679,共3页
目的分析重症医学科(ICU)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易感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ICU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78例,分析其多重耐药菌的分布情况及其易感因素。结果共检出致病菌98株,多重耐药菌77株,其中前三位... 目的分析重症医学科(ICU)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易感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ICU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78例,分析其多重耐药菌的分布情况及其易感因素。结果共检出致病菌98株,多重耐药菌77株,其中前三位致病菌为鲍曼不动杆菌(41.56%)、肺炎克雷伯杆菌(22.08%)、嗜麦芽寡养单胞菌(15.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CU住院时间、有创机械通气>48 h、多发伤、镇静药物使用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易感因素(P<0.05)。结论 ICU中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占优势,ICU住院时间、有创机械通气>48 h、多发伤、镇静药应用与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下呼吸道 感染 多重 易感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下呼吸道感染多重耐药菌耐药现状及影像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婷 郭文臣 +2 位作者 庄宏杰 杨晓明 徐丽娜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10期183-186,共4页
目的分析医院下呼吸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检出情况及胸部影像学特点。方法选择医院746例下呼吸道感染且2次以上痰培养细菌呈阳性并为同一菌株的住院患者送检的痰标本作为研究对象,运用WHONET 5.6分析多重耐药菌的检出率、耐药性及胸部影像... 目的分析医院下呼吸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检出情况及胸部影像学特点。方法选择医院746例下呼吸道感染且2次以上痰培养细菌呈阳性并为同一菌株的住院患者送检的痰标本作为研究对象,运用WHONET 5.6分析多重耐药菌的检出率、耐药性及胸部影像学表现。结果共检出下呼吸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株746株,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56株(7.51%),革兰阴性杆菌690株(92.49%)。在革兰阴性多重耐药菌株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117株(15.68%);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杆菌190株(25.47%),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3株(0.40%),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杆菌21株(2.82%),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198株(26.54%),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161株(21.58%),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56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氯霉素的耐药率均为0,对克林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在30%以上,对复方新诺明、阿米卡星、莫西沙星耐药率波动在5.36%~26.79%;革兰阴性多重耐药菌株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对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及环丙沙星耐药率高;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对哌拉西林和复方新诺明耐药率高;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12种抗菌药均表现为高耐药率,二者均对复方新诺明耐药性最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也较低。多重耐药菌肺部感染多累及多个肺段(87.44%),常合并多种影像学表现(73.91%),说明细菌有多种侵袭力,其中16.91%有破坏性的影像学表现,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结论医院下呼吸道耐药菌感染现状严峻,应严格控制感染因素,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呼吸道感染 多重 胸部影像学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内下呼吸道非发酵菌感染的致病菌及其发生多重耐药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静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24期277-278,共2页
目的 :分析院内下呼吸道非发酵菌感染致病菌的特点及导致院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非发酵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2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97例院内下呼吸道非发酵菌感染患者(包括71例院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非发酵菌感染患者)的临... 目的 :分析院内下呼吸道非发酵菌感染致病菌的特点及导致院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非发酵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2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97例院内下呼吸道非发酵菌感染患者(包括71例院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非发酵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本组患者呼吸道中的痰液,置于培养皿中进行培养,采用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调查其种类、数目、来源,并对获得的非发酵菌进行耐药性实验,分析其耐药性。结果与结论 :院内下呼吸道非发酵菌感染的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此类菌株对头孢类药物的耐药性非常高,入住ICU、进行气管切开、进行气管插管、近期曾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是导致院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非发酵菌感染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内下呼吸道非发酵感染 多重 感染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曾祥泰 张庆英 +2 位作者 逄楠 李艳操 许晓佳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1期186-190,共5页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分布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关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本研究以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汕头市某三级甲等医院ICU收治的1407例患者为对象,回顾性收集其住院期间是否发生MDRO感染,...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分布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关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本研究以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汕头市某三级甲等医院ICU收治的1407例患者为对象,回顾性收集其住院期间是否发生MDRO感染,分析MDRO感染发生率和分布情况,并分为MDRO感染组和非MDRO感染组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MDRO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ICU共有1407例住院患者均接受细菌培养及耐药菌株检测,其中男性患者为880例,女性患者为527例;MDRO感染发生率为18.69%(263/1407)。ICU中MDRO感染菌株主要涉及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心血管病(OR=1.453,95%CI 1.006~2.079)、广谱抗生素使用时长≥1周(OR=1.900,95%CI 1.377~2.620)、使用≥2联抗生素(OR=1.913,95%CI 1.378~2.655)、留置血管内导管(OR=2.456,95%CI 1.416~3.241)与MDRO感染风险增高有关(P<0.05)。结论ICU患者中MDRO的感染发生率相对其他普通病区仍处于较高水平,应针对MDRO感染的特点和相关的高危因素及时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有效降低MDRO的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多重 感染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药学监测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呼吸道感染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谭森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11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药学监测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呼吸道感染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6年1~12月期间我院病原学送检标本5880个,所有标本均进行痰液病原菌培养,采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的... 目的探讨临床药学监测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呼吸道感染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6年1~12月期间我院病原学送检标本5880个,所有标本均进行痰液病原菌培养,采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的抗菌活性,统计分析所有标本病原菌感染及其耐药性情况。结果本次研究中,共检出革兰阴性菌植株1100株(18.71%),其主要以铜绿假单胞菌263株(4.47%)、肺炎克雷伯菌254株(4.32%)、大肠埃希菌189株(3.21%)为主,多重耐药菌186株(3.16%),其主要以大肠埃希菌62株(1.05%)、鲍曼不动杆菌46株(0.78%)、肺炎克雷伯菌254株(0.48%)为主;抗菌活性分析结果显示,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抗菌活性最高的三种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93.55%、铜绿假单胞菌85.71%、肺炎克雷伯菌82.14%。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是本次呼吸道感染主要的革兰阴性菌感染菌,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是该疾病主要的多重耐药菌,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多重耐药菌的抗菌活性存在差异,应针对病原菌合理性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 头孢哌酮/舒巴坦 呼吸道感染 多重 革兰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功能低下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获得性多重耐药菌定植、感染及病死率的影响
14
作者 李俊红 王娟 +2 位作者 江颖仪 劳穗华 俞朝贤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6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免疫功能低下对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多重耐药菌定植、感染及病死率的影响,为临床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3年5月入住广州市胸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117例,分为免疫正常组59例和免疫抑制... 目的:探讨免疫功能低下对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多重耐药菌定植、感染及病死率的影响,为临床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3年5月入住广州市胸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117例,分为免疫正常组59例和免疫抑制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多重耐药菌定植率、感染率及病死率。结果:免疫抑制组多重耐药菌定植率、感染率明显高于免疫正常组(37.93%vs18.64%,48.28%vs2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P=0.02;χ^(2)=5.58,P=0.02),且风险分别是免疫正常组的4.59倍、10.90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CI 1.26~6.74,P=0.02;95%CI 2.79~42.61,P<0.001)。免疫抑制组的病死率明显高于免疫正常组(67.24%vs 4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0,P=0.02)。结论:免疫功能低下增加了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获得性多重耐药菌定植率及感染风险,且病死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多重(MDRO) 免疫抑制 定植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闭式吸痰管在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中的防控作用
15
作者 古学秋 顾建华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4年第10期154-155,共2页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管在预防与控制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MDRB)感染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间于本院ICU建立人工气道的178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890例使用普通吸痰管(开放式吸痰),实验组890...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管在预防与控制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MDRB)感染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间于本院ICU建立人工气道的178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890例使用普通吸痰管(开放式吸痰),实验组890例使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比较两组患者下呼吸道MDRB感染率。结果实验组患者下呼吸道MDRB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检出菌株数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使用密闭式吸痰管为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进行吸痰护理能有效降低下呼吸道MDRB感染率,并能预防MDRB感染的爆发与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闭式吸痰管 多重 感染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小曼 张伟华 房翠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6期47-49,共3页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我院呼吸内科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期间收治的76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住院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是否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分为感染组21例与未感染组55例,...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我院呼吸内科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期间收治的76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住院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是否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分为感染组21例与未感染组55例,回归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并提出相对应干预措施。结果结果 两组在性别、病程上差异无意义,P>0.05;在年龄、抗菌药物使用种类、住院时间、糖尿病史、并发肺心病、入住ICU、口腔护理、雾化吸入治疗、入院后使用抗生素的时间、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上存在差异,P<0.05。年龄≥70岁、抗菌药物使用种类≥3种、入住ICU、入院后使用抗生素的时间≥14d以及糖化血红蛋白≥7%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口腔护理、雾化吸入治疗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高危因素有很多,如高龄、多种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以及高血糖等,因此,需要根据患者存在的高危因素给予相对应的干预措施,以降低感染风险,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急性期 多重感染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室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控措施研究进展
17
作者 刘可可 董嘉琪 +3 位作者 李卫光 胡明 赵效南 刘玉庆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1期102-106,共5页
重症监护室(ICU)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抗菌药物应用广泛,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风险较高,感染后会延长住院时间、降低抗菌药物的疗效、增加经济负担和患者死亡率,严重影响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因此,在ICU患者中进行早期危险因素识别,... 重症监护室(ICU)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抗菌药物应用广泛,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风险较高,感染后会延长住院时间、降低抗菌药物的疗效、增加经济负担和患者死亡率,严重影响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因此,在ICU患者中进行早期危险因素识别,并采取有力的预防控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ICU患者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患者相关因素、医疗相关因素两大类,其中患者相关因素主要包括年龄、住院时间、自身基础疾病以及是否进行过有创操作等,医疗相关因素包括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不足、医疗器械及床单元周围环境污染等。ICU患者的MDRO感染是院内感染控制的难点,应重视对MDRO的防控工作,包括行政管理措施和临床控制措施。PDCA管理模式在医院MDRO感染预防控制中起重要作用,可有效降低感染率,提升医疗质量;个案追踪法可降低MDRO传播的风险,有效提高医务人员的执行力和患者家属的知晓率和配合度,从而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多学科协作(MDT)管理可以为MDRO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整合医疗资源,提升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有利于为患者提供更合理规范的治疗与护理。严格抗菌药物使用、使用替代疗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和环境清洁等,可以改善危重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减少患者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 感染 重症监护室 危险因素 防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科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风险诺莫图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18
作者 朱娜 朱东林 +1 位作者 邢雷 隋磊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2期44-50,共7页
目的通过分析皮肤科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风险的影响因素建立诺莫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6月皮肤科住院患者8950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其MDRO感染发生情况,采用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MDRO感染... 目的通过分析皮肤科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风险的影响因素建立诺莫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6月皮肤科住院患者8950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其MDRO感染发生情况,采用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MDRO感染影响因素,构建诺莫图预测模型,并验证预测模型预测MDRO感染的价值。结果8950例皮肤科住院患者发生MDRO感染782例,发生率为8.7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免疫性皮肤疾病、侵入性操作、糖尿病、住院天数、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生素联用、C反应蛋白(CRP)为皮肤科住院患者MDRO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采用R软件rms程序建立皮肤科住院患者MDRO感染的诺莫图预测模型,该模型预测风险能力指数为0.920,校准度为0.88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该模型预测MDRO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0.945(95%CI:0.903,0.991),敏感度为0.905,特异度为0.918。结论皮肤科住院患者MDRO感染风险较高,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免疫性皮肤疾病、侵入性操作、糖尿病、住院天数、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生素联用、CRP,根据上述因素构建的诺莫图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多重 皮肤科 住院 影响因素分析 诺莫图预测模型 年龄 住院天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死亡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沈雯雯 张普宏 +1 位作者 陈尚华 刘小彬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391-394,共4页
目的:分析急诊ICU和综合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分布、耐药情况、易感因素及死亡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ICU、综合ICU收治的104例确诊为下呼吸道感染且细菌培养阳性的患者资料,根据... 目的:分析急诊ICU和综合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分布、耐药情况、易感因素及死亡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ICU、综合ICU收治的104例确诊为下呼吸道感染且细菌培养阳性的患者资料,根据痰标本的检验结果分为多重耐药组(MDR组)和非多重耐药组(非MDR组)。观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构成情况和耐药情况,分析可能导致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对多重耐药组患者临床转归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04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检出多重耐药菌71株(68.27%),其中革兰阳性菌6株(8.45%),革兰阴性菌65株(91.55%)。前5位的多重耐药菌依次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黄单胞菌及大肠埃希菌。患者感染前应用抗菌药物种类、抗菌药物时间、合并慢性肺部疾病、脑卒中和有创机械通气≥7 d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APACHEⅡ评分>19.5分、SOFA评分>7分、抗生素的种类是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诊和综合ICU患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较高,预后较差,应根据患者的危险因素,预防和减少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并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感染 病原学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钙素原诊断多重耐药菌血流感染的价值分析
20
作者 魏云 冯桂梅 +2 位作者 唐翎 王曙光 于勇文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8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诊断多重耐药菌血流感染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湖南航天医院收治的多重耐药菌血流感染患者3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血培养和血清PCT水平检测,统计多重耐药菌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及PCT阳性情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诊断多重耐药菌血流感染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湖南航天医院收治的多重耐药菌血流感染患者3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血培养和血清PCT水平检测,统计多重耐药菌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及PCT阳性情况,比较不同病原菌血流感染患者血清PCT水平,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血清PCT水平诊断多重耐药菌血流感染的价值。结果:360例多重耐药菌血流感染患者中,革兰阳性菌感染最多;病原菌前3位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血清PCT阳性率为57.26%,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血清PCT阳性率为74.00%,真菌感染患者血清PCT阳性率为38.46%。不同病原菌血流感染患者血清PCT水平比较,革兰阴性菌感染>革兰阳性菌感染>真菌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水平对多重耐药菌血流感染有一定诊断价值(AUC=0.695)。结论:多重耐药菌血流感染以革兰阳性菌感染较多,不同病原菌感染患者血清PCT水平不同,血清PCT水平对多重耐药菌血流感染有一定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多重 血流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