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8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生态住宅研究——以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例
1
作者 张迪 张春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7282-7283,共2页
以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例,从农村住宅建设研究历史及现状出发,分析了农村生态住宅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原则,提出了农村生态住宅建设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农村 住宅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审计岗位上谱写青春之歌——记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审计局综合科科长贺群
2
作者 王朔 《中国内部审计》 2009年第10期48-49,共2页
“正人必须先正己”,这是贺群从事审计工作以来,始终坚守的信条。十年前,当她从大学毕业,怀着理想,准备去沿海闯荡一番事业时,命运却将她安排到西部小镇的审计部门。然而她并没有由此而消极,而是兢兢业业,在审计岗位上谱写了一... “正人必须先正己”,这是贺群从事审计工作以来,始终坚守的信条。十年前,当她从大学毕业,怀着理想,准备去沿海闯荡一番事业时,命运却将她安排到西部小镇的审计部门。然而她并没有由此而消极,而是兢兢业业,在审计岗位上谱写了一首动人的青春之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审计局 青春 岗位 综合科 审计工作 大学毕业 审计部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带得走——记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3
作者 李阳 《国际人才交流》 2011年第9期43-44,共2页
如果说,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那么毫无疑问,杨凌就是中国种植农业现代化梦想的试验田,为中国农业现代化树起一个可以复制推广的样板。
关键词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中国农业现代化 学得 陕西 改革开放 试验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写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篇章——记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文华 《中国农村科技》 2023年第7期38-41,共4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农业强国。”作为传统农业大国,如何补齐农业现代化建设短板,进而向农业强国迈进,关乎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全局。成立于1997年的杨凌农业高新技...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农业强国。”作为传统农业大国,如何补齐农业现代化建设短板,进而向农业强国迈进,关乎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全局。成立于1997年的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杨凌农高区),20多年来始终引领着我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为科技创新支撑农业现代化发展做出了诸多探索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建设 农业现代化发展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农业强国 创新支撑 实现农业现代化 传统农业大国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硅谷”的崛起──记国家级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启动建设
5
作者 杜缅生 杨俊杰 高新让 《中国科技产业》 1997年第5期25-27,共3页
关键词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中国农业 农民 “硅谷” 乳业 农村问题 乡镇企业 建设 中国 证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域森林康养产业竞争力测度及提升策略研究
6
作者 庞静 戴平章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1期179-185,共7页
从资源竞争力、市场竞争力、基础条件竞争力、环境竞争力四个方面构建森林康养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分析行业竞争力。结果表明,2015—2022年陕西省森林康养行业竞争力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各市竞争力水平差距明显,... 从资源竞争力、市场竞争力、基础条件竞争力、环境竞争力四个方面构建森林康养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分析行业竞争力。结果表明,2015—2022年陕西省森林康养行业竞争力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各市竞争力水平差距明显,总体上呈现“南部及中部地区较高,北部地区偏弱”的空间特征;关中中部、陕西南部森林康养产业竞争力较强;关中西部、陕北南部森林康养产业竞争力一般;关中东部、陕北北部森林康养产业竞争力偏弱。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提升省域森林康养产业竞争力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康养 产业竞争力 熵权TOPSIS法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早春茬大棚甜瓜土传病害的发生及防控技术
7
作者 魏佩瑶 张伟兵 +3 位作者 戴文婧 刘晨 陈志杰 李英梅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68-71,共4页
陕西省大棚早春茬甜瓜土传病害发生逐年加重,并成为影响甜瓜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通过调查,明确了陕西大棚早春茬甜瓜育苗期病害主要有猝倒病和立枯病。定植后田间病害主要有6种,分别为南方根结线虫病、根腐病、枯萎病、蔓枯病、白绢... 陕西省大棚早春茬甜瓜土传病害发生逐年加重,并成为影响甜瓜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通过调查,明确了陕西大棚早春茬甜瓜育苗期病害主要有猝倒病和立枯病。定植后田间病害主要有6种,分别为南方根结线虫病、根腐病、枯萎病、蔓枯病、白绢病和疫病。同时,总结了影响土传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包括栽培环境、连作年限、种植模式和栽培管理水平,提出了防控技术,如清洁田园、合理轮作、土壤处理、推迟盖膜时间、嫁接栽培、适期播种、施足底肥、高垄栽培和化学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早春茬 土传病害 影响因素 防控技术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高新区产业集聚与FDI技术溢出效应研究——基于三个高新区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利晓 惠宁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14-118,123,共6页
利用2007-2012年陕西省三个国家级高新区及城市面板数据,将产业集聚与FDI纳入同一经济计量模型,研究高新区产业集聚、FDI技术溢出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验证产业集聚与FDI技术溢出的交互影响作用。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弹性为0.2307,显著... 利用2007-2012年陕西省三个国家级高新区及城市面板数据,将产业集聚与FDI纳入同一经济计量模型,研究高新区产业集聚、FDI技术溢出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验证产业集聚与FDI技术溢出的交互影响作用。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弹性为0.2307,显著正向促进高新区所在城市经济增长;交互作用下,除劳动投入在5%统计水平上正向显著外,资本投入、产业集聚、产业集聚与FDI交互项均在1%统计水平上正向显著;高新区产业集聚与FDI技术溢出相互促进共同显著促进了城市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 高新 产业集聚 技术溢出 城市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访陕西省副省长、杨凌农业高科技示范区管委会主任姚引良
9
作者 程子良 《中国农村科技》 2009年第10期28-29,共2页
近年来,陕西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农业农村经济也呈现出许多亮点。8月27日,陕西省副省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委会主任姚引良就陕西农业发展状况、现代农业特征、陕北的现代农业等问题接受了本刊记者采访。
关键词 现代农业 科技示范区 陕西省 副省长 农民增收 主任 杨凌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航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通过陕西省2017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10
作者 许景刚 《安装》 2018年第3期19-19,共1页
本刊讯近日,从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陕西航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正式通过陕西省2017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此次认定经过严格的申报测评和审批程序。公司财务核算部牵头,与技术质量部及各单位共同努力。根... 本刊讯近日,从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陕西航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正式通过陕西省2017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此次认定经过严格的申报测评和审批程序。公司财务核算部牵头,与技术质量部及各单位共同努力。根据“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要求,历时三个多月,从申报到认定核查备案。最终入选陕西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名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新技术企业 建筑工程 陕西省 航天 申报工作 管理工作 审批程序 财务核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打造高新品牌 促进跨越发展
11
《中国科技产业》 2017年第10期F0002-F0002,1,共2页
榆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前身为榆林经济开发区,是陕西省人民政府1999年2月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2010年经省政府批准更名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12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榆林 跨越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经济开发区 品牌 人民政府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现代农业产业园联农带农机制创新探讨
12
作者 刘轶 《南方农业》 2024年第12期90-92,共3页
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带动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是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主要路径。为了进一步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更好地使农民获得持续性稳定收入,以陕西省为例,调研了解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土地流转、就业带动等多元化联农... 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带动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是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主要路径。为了进一步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更好地使农民获得持续性稳定收入,以陕西省为例,调研了解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土地流转、就业带动等多元化联农带农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但还存在整体联结比例偏低、联结带动方式相对单一、农民参与积极性不足等情况,并提出通过“引育”机制和发挥辅导员作用,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市场适应和自我发展能力;动态跟踪评价联农带农实施效果,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加强技能培训针对性及加大政策宣讲力度,提升农民自身职业能力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产业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联农带农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月用水量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星 沈紫菡 +2 位作者 许钦 刘睿佳 蔡晶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78,共6页
基于国家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月用水量数据分析,选用ARIMA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以及经过遗传算法(GA)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GA-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月用水量模拟。在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过程中,通过多源社会经济数据的整合与分析,采用... 基于国家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月用水量数据分析,选用ARIMA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以及经过遗传算法(GA)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GA-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月用水量模拟。在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过程中,通过多源社会经济数据的整合与分析,采用平均影响值算法(MIV)和皮尔逊相关系数联合方法筛选月用水量的关键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模型在陕西省月用水量预测中均表现出较高的精度,其中GA-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精度最高。为进一步验证影响因子对模拟结果的影响,采用不同方法筛选影响因子作为GA-BP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模拟结果表明,MIV和皮尔逊相关系数联合方法提高了影响因子的选取精度,能够有效提升GA-BP神经网络模型的模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用水量预测 ARIMA模型 遗传算法 神经网络模型 因子筛选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凌示范区现代农业发展路径探析
14
作者 李慧 《南方农业》 2023年第9期255-258,共4页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我国正逐步实现现代农业的生产技术高新化、生产程序机械化等目标。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经过26年的探索和发展,通过藏粮于地(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建设高标准农田),藏粮于技(强化科技创新基础建...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我国正逐步实现现代农业的生产技术高新化、生产程序机械化等目标。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经过26年的探索和发展,通过藏粮于地(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建设高标准农田),藏粮于技(强化科技创新基础建设、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发展产业(延伸产业链、多主体发展)的发展措施,实现了区域现代农业的快速、高质量发展。为给黄三角农高区及其他地区现代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从政府大力扶持、重视科教人才、聚集产业发展3个方面总结了杨凌示范区的发展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业 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 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的陕西省碳中和时空格局研究
15
作者 黄馨 韩玲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9-280,共12页
【目的】从土地利用视角,分别对2010年和2020年陕西省县域碳源与碳汇规模进行测算,揭示碳中和状态的时空变化格局。【方法】耕地和建设用地碳排放采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和能源碳排放系数进行估算,耕地碳汇采用农作物经济系数... 【目的】从土地利用视角,分别对2010年和2020年陕西省县域碳源与碳汇规模进行测算,揭示碳中和状态的时空变化格局。【方法】耕地和建设用地碳排放采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和能源碳排放系数进行估算,耕地碳汇采用农作物经济系数和碳吸收率来计算,林地、草地和湿地碳汇依据《生态产品总值核算规范(试行)》,采用固碳速率法进行估算。【结果】近十年陕西省耕地和建设用地碳排放分别增加67489 t和36473909 t,县域平均增长分别为631 t和340878 t;陕西省碳汇共增加3204196 t,县域平均增长29946 t,其中,耕地和湿地的碳汇总量分别增加了3287178 t和8494 t,林地和草地的碳汇总量分别减少了91028 t和442 t;空间分布上,耕地碳排放主要分布在关中地区的渭南和咸阳等地,建设用地碳排放相对集中在陕北的榆林,耕地碳汇与碳排放分布格局大体一致,林地碳汇主要在陕南秦岭山区,草地和湿地则集中在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区;2010年陕西省碳亏规模为3330 t,2020年达33340497 t,碳亏县域从2010年的34个增长至2020年的47个。【结论】2010年陕西省碳源与碳汇基本持平,达到“碳中和”状态。随着近十年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陕北榆林资源型经济和能源化工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关中地区人口与产业的集聚和增长,省域总体能源结构并未明显改善,陕西省整体处于明显碳亏状态,“碳中和”任重而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碳源 碳汇 碳中和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杨凌示范区五泉镇高家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析
16
作者 姚爱华 徐振鹏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24期229-231,共3页
杨凌示范区五泉镇高家村及时把握全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有利契机,在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的改革思路指引下,加快建立机构、制定方案、宣传动员、清产核资,利用上级的奖励资金,进行绿化苗木的集体经济种植试点... 杨凌示范区五泉镇高家村及时把握全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有利契机,在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的改革思路指引下,加快建立机构、制定方案、宣传动员、清产核资,利用上级的奖励资金,进行绿化苗木的集体经济种植试点,是一次破解乡村振兴难题、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有益实践,为杨凌示范区的农村集体经济改革探索出了一条有益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陕西省杨凌示范区 五泉镇 高家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煤矿典型水灾隐患特征及治理技术 被引量:11
17
作者 董书宁 樊敏 +5 位作者 郭小铭 刘英锋 郭康 姬中奎 李超峰 薛小渊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02-916,共15页
陕西省煤炭资源丰富,2022年煤炭产量达7.46亿t,是我国主要产煤省份之一。由于全省煤矿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差异明显,煤矿水灾类型多样,随着近年煤炭开采强度的增大,水灾事故时有发生,防治水形势较为严峻。以煤炭赋存条件为基础,系统总... 陕西省煤炭资源丰富,2022年煤炭产量达7.46亿t,是我国主要产煤省份之一。由于全省煤矿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差异明显,煤矿水灾类型多样,随着近年煤炭开采强度的增大,水灾事故时有发生,防治水形势较为严峻。以煤炭赋存条件为基础,系统总结区域水文地质结构特征,界定典型水灾类型及各类水灾影响区域分布,论述典型水灾的形成机理及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技术。研究表明:(1)陕西省主要煤炭产区分为陕北、黄陇、渭北三大区,陕北侏罗纪煤田主要有顶板松散沙层水灾隐患、厚层砂岩水灾隐患、溃水溃沙灾害,局部区域分布有烧变岩对煤矿造成水灾隐患;黄陇煤田主要受顶板巨厚砂岩水灾隐患、离层溃水隐患、泥砂溃涌灾害隐患威胁;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和渭北煤田,主要受到煤层底板奥陶系灰岩水灾隐患威胁。(2)陕北侏罗系煤田顶板水灾隐患主要为顶板含水层受开采导水裂隙带扰动形成,导水裂隙波及砂岩含水层或松散沙层可形成持续大流量涌水,部分区域充水强度较大,在短时间水量较大超过排水系统能力时造成顶板水灾,在薄基岩区域垮落带直接导通松散沙层时可转变为溃水溃沙灾害,导水裂隙带影响到烧变岩富水区域时可形成瞬时水量大且持续的烧变岩水灾;黄陇煤田顶板巨厚砂岩含水层受采动导水裂隙带波及形成高强度持续涌水并可能形成顶板水灾,当含水层下部隔水层厚度较大时,可能形成离层溃水灾害,当近煤层顶板岩层松软遇水易崩解时可转变为泥砂溃涌灾害;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和渭北煤田,煤层开采底板扰动破坏带或断层等构造导通奥陶系灰岩含水层时,会引发极为严重的底板突水灾害,该类灾害具突发性强、瞬时水量大的特征。(3)各区域的顶板水灾隐患治理技术主要包括钻孔疏泄、注浆治理、开采参数控制等,底板水灾隐患治理技术主要包括区域注浆加固及封堵等;烧变岩水灾隐患主要采取帷幕注浆与钻孔探放有机结合的防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煤矿 溃水溃沙 烧变岩水灾 离层溃水 泥砂溃涌 底板奥灰水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基尼系数的陕西省水土资源匹配状况分析
18
作者 金苗 刘哲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5年第4期23-25,33,共4页
文章根据2009—2022年陕西省水资源量和耕地灌溉分布状况,通过构建水土资源匹配系数、水土资源基尼系数测算等模型,评价陕西省水资源与灌溉耕地资源的空间匹配状况,为陕西省合理开发后备耕地资源、科学调水等提高水土资源匹配程度措施... 文章根据2009—2022年陕西省水资源量和耕地灌溉分布状况,通过构建水土资源匹配系数、水土资源基尼系数测算等模型,评价陕西省水资源与灌溉耕地资源的空间匹配状况,为陕西省合理开发后备耕地资源、科学调水等提高水土资源匹配程度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资源匹配系数 基尼系数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军民两用高技术产业变革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云 刘敏 洪玉宇 《中国军转民》 2019年第8期56-59,共4页
产业变革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从高技术产业组织创新、高技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高技术产业布局优化三个方面探讨了陕西省军民两用高技术产业变革的具体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科技创新发展的方法途径论述中指出,要善... 产业变革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从高技术产业组织创新、高技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高技术产业布局优化三个方面探讨了陕西省军民两用高技术产业变革的具体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科技创新发展的方法途径论述中指出,要善于运用系统科学、系统思维、系统方法研究和解决问题,既要加强顶层设计又要突出重点,既要抓好当前又要谋好长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产业 军民两用 陕西省 路径 产业结构转型 系统科学 经济发展 组织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RA-5数据集的陕西省气象-水文干旱传播与响应研究
20
作者 申曼华 黄领梅 +3 位作者 余小波 申奥 史荣情 李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8-266,共9页
基于ERA-5陆地再分析月尺度降水和径流数据,计算陕西省1952—2022年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标准化径流指数(SRI),结合M-K检验、游程理论和皮尔逊相关系数,揭示气象-水文干旱的传播与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陕西省气象干旱发生的次数高于... 基于ERA-5陆地再分析月尺度降水和径流数据,计算陕西省1952—2022年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标准化径流指数(SRI),结合M-K检验、游程理论和皮尔逊相关系数,揭示气象-水文干旱的传播与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陕西省气象干旱发生的次数高于水文干旱,两者的发生频次在空间上有显著差异,陕北多发气象干旱,关中中东部和陕南南部多发水文干旱。(2)陕西省SPI 3和SRI 3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SPI 3和SRI 3的持续性在时空分布中有显著差异,SPI 3的Hurst指数变化幅度较小,持续性弱;SRI 3变化幅度大,且陕北持续性最强,关中次之,陕南最弱。(3)陕北的气象-水文干旱传播率最低,关中地区次之,陕南最高;在发生气象轻旱和特旱时,最大可能会紧接着发生同等级的水文干旱。(4)空间上,陕西省气象-水文干旱响应时间以秦岭为分界线,秦岭以南响应迅速,以北响应迟钝;时间上,夏季最敏感,响应最快,春季响应最慢;陕北北部高海拔地区的气象-水文相关性最弱,全年小于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干旱 水文干旱 传播 响应时间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