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甘宁老区实施生态购买工程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延军平 李怀恩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46-50,共5页
通过实际调研 ,以集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及生态环境脆弱区域于一身的陕甘宁老区为例 ,探讨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建设的最佳途径 ,认为陕甘宁老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必须是一种经济建设 ,即建设“商品生态”和买卖“生态商... 通过实际调研 ,以集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及生态环境脆弱区域于一身的陕甘宁老区为例 ,探讨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建设的最佳途径 ,认为陕甘宁老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必须是一种经济建设 ,即建设“商品生态”和买卖“生态商品”,通过“生态购买”实现“生态致富”。论述了实施生态购买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恢复 生态购买 可行性 陕甘宁老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甘宁老区生态贫水化与生态建设 被引量:5
2
作者 延军平 李怀恩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7-71,共5页
应用陕甘宁老区气象水文实测记录,通过实地考察和应用统计分析等方法,对陕甘宁老区贫水化过程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20世纪90年代是陕甘宁老区贫水化过程最剧烈的时期,生态破坏和生态建设又是导致贫水化的主要因素。生态贫水化是生态需... 应用陕甘宁老区气象水文实测记录,通过实地考察和应用统计分析等方法,对陕甘宁老区贫水化过程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20世纪90年代是陕甘宁老区贫水化过程最剧烈的时期,生态破坏和生态建设又是导致贫水化的主要因素。生态贫水化是生态需水与生态用水之趋势差。生态贫水化是西部大开发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自然恢复是实现"山川秀美"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建设 自然恢复 生态贫水化 陕甘宁老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甘宁老区实施生态购买工程必要性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延军平 刘加坤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76-682,共7页
根据对陕甘宁老区实证调研,从政治、生态环境、经济效益及存在问题等,论证了陕甘宁老区生态环境建设在西部大开发中的紧迫性,提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途径,"生态购买"可为西部实现5~10年... 根据对陕甘宁老区实证调研,从政治、生态环境、经济效益及存在问题等,论证了陕甘宁老区生态环境建设在西部大开发中的紧迫性,提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途径,"生态购买"可为西部实现5~10年内生态环境建设要有突破性进展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购买工程 生态环境安全 自然恢复 利益启动 陕甘宁老区 生态环境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10年来陕甘宁老区水土流失程度分析
4
作者 延军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9-102,共4页
利用陕西无定河川口站、延河延安站、北洛河状头站、甘肃马莲河雨落坪站、泾河杨家坪站及宁夏清水河泉眼山站,截止1999年的水文、泥沙实测资料及截止2000年的39站气象资料,应用统计相关分析方法及DOM图象分析,认为陕甘宁老区仍为中... 利用陕西无定河川口站、延河延安站、北洛河状头站、甘肃马莲河雨落坪站、泾河杨家坪站及宁夏清水河泉眼山站,截止1999年的水文、泥沙实测资料及截止2000年的39站气象资料,应用统计相关分析方法及DOM图象分析,认为陕甘宁老区仍为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年均输出泥沙4.67亿t,约占陕西入黄泥沙的58.4%。20世纪90年代气候暖干变化趋势显著,但输沙能力却在增加,这与风蚀与水蚀的过渡位置有关。严重的水土流失与贫困互为因果,山川秀美任重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径流 泥沙 陕甘宁老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户参与红色旅游的路径与对策:以陕甘宁革命老区为例 被引量:20
5
作者 白鹏飞 卢东宁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7期146-149,共4页
为提升红色旅游精准扶贫的效果,以陕甘宁革命老区为例,分析了陕甘宁革命老区农户在参与红色旅游过程中面临农村基础设施、资金、红色旅游参与意识等困境,并提出农户可以依托旅游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嵌入红色旅游发... 为提升红色旅游精准扶贫的效果,以陕甘宁革命老区为例,分析了陕甘宁革命老区农户在参与红色旅游过程中面临农村基础设施、资金、红色旅游参与意识等困境,并提出农户可以依托旅游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嵌入红色旅游发展过程中。同时,需要对农户进行精准识别、增大资金扶持力度、强化农户培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以更好地助力农户参与红色旅游的发展,从而获取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革命老区 红色旅游 合作社嵌入 精准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甘宁革命老区创新发展模式探讨 被引量:7
6
作者 原慧慧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189-3192,3195,共5页
介绍了陕甘宁革命老区的区域特点,分析了陕甘宁革命老区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经济增长、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保护"三维目标"指导下发展陕甘宁革命老区的创新模式,包括发展老区特色产业、建设立体能源化工基地、统筹区... 介绍了陕甘宁革命老区的区域特点,分析了陕甘宁革命老区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经济增长、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保护"三维目标"指导下发展陕甘宁革命老区的创新模式,包括发展老区特色产业、建设立体能源化工基地、统筹区域发展3方面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革命老区 创新发展 “三维目标”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甘宁革命老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朱相君 薛亮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98-507,共10页
陕甘宁革命老区是黄土高原和黄河中上游的重点生态治理区,作为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其生态治理意义重大。以陕甘宁革命老区为研究区域,基于改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当量因子法,利用地理探测器及地理加权回归(g... 陕甘宁革命老区是黄土高原和黄河中上游的重点生态治理区,作为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其生态治理意义重大。以陕甘宁革命老区为研究区域,基于改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当量因子法,利用地理探测器及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模型,分析1995—2018年各县ESV时空变化特征、影响因素及各主导因素作用强度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1995—2018年,陕甘宁革命老区ESV呈先下降后上升的特征,整体呈上升趋势,草地与林地对该区域ESV的贡献较大;(2)ESV空间等级转化呈现较显著的两极变化趋势,其中低级、高级ESV区域面积显著扩张,较高级ESV区域面积明显缩减;(3)地被覆盖度、人口密度、垦殖系数是ESV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平均空间解释力超过0.3780,自然、社会、经济因素间的交互协同增强了其对陕甘宁革命老区ESV的影响程度;(4)各主导因素对ESV的影响程度表现出空间异质性,其中地被覆盖度及垦殖系数的影响程度由东向西递减,人均GDP和人口密度的影响程度则由西向东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 地理探测器 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 影响因素 陕甘宁革命老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