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陕甘宁交界地区地壳S波Q值成像特征研究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邱玉荣
杨宜海
邵辉成
张恩会
-
机构
陕西省地震局
-
出处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5-106,共12页
-
基金
地震科技星火计划(XH19042Y)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2020JQ-979)
陕西省地震局启创与创新基金课题(QC201803)共同资助。
-
文摘
利用陕甘宁交界地区测震台网记录到的2009—2018年4423个近震波形资料,采用衰减结构层析成像方法对该地区地壳Q_(S)值进行成像分析,获得了陕甘宁交界地区地壳衰减模型,分析讨论了Q_(S)值分布与活动断裂及强震活动等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陕甘宁交界地区地壳剪切波衰减横向变化显著,整体上,海原-六盘山构造带和西秦岭构造带地壳Q_(S)值相对偏低,鄂尔多斯盆地和陇中盆地地壳Q_(S)值相对较高。活动构造带和活动断裂交汇区呈现低Q_(S)值,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推断这与活动断裂带及交汇区地壳岩石较为破碎且富含流体有关。有历史地震记录以来,研究区6级以上地震大多分布在高、低Q_(S)值的过渡区,分析认为这与“硬”、“软”地壳介质交界处容易积累地震应变能有关。研究区域低Q_(S)值分布与低横波速度和低电阻率区的主要分布特征较为一致,但是与大地热流研究结果存在区域性差异。
-
关键词
陕甘宁交界地区
震源谱
衰减算子
Q值成像
-
Keywords
Intersection area of Shaanxi-Gansu-Ningxia
Source spectra
Attenuation factor
Q-value tomography
-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