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乡村聚落分布及其用地特征 被引量:27
1
作者 甘枝茂 岳大鹏 +2 位作者 甘锐 刘啸 裴新富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02-106,共5页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将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乡村聚落划分为河谷平原型、坡麓台地型、支毛沟型及墚峁坡型等4种类型.论述了乡村聚落具有规模小、密度小、分布不均匀,沿树枝状水系递减,大多有向阳、向路、向沟等特点.分析了聚落用地情况,...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将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乡村聚落划分为河谷平原型、坡麓台地型、支毛沟型及墚峁坡型等4种类型.论述了乡村聚落具有规模小、密度小、分布不均匀,沿树枝状水系递减,大多有向阳、向路、向沟等特点.分析了聚落用地情况,其中院落用地较大,占聚落总用地的41 8%~58.6%,人口密度大的绥德、米脂地区,户均聚落占地较少(391m2),而人口密度小的榆阳区户均聚落占地较多(498m2);乡村聚落实际占地比一般统计数字大47.8%,同时聚落用地数量在不断增大,并向条件好的地方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地 乡村聚落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 地区 院落 规模 人口密度 分布 平原 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对策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建军 王得祥 +2 位作者 雷瑞德 韩黎明 杨正礼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2-15,共4页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性质、土壤基质旱化、植被恢复和重建途径等理论及实践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 ,提出应采用集雨造林和径流林业技术 ,利用地带性林草种类 ,仿拟自然演替规律恢复和重建森林植被群落 ,构建“乔灌草”
关键词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 植被恢复 植被重建 集雨造林 经流林业技术 乔灌草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形因子与水土流失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6
3
作者 赵文武 傅伯杰 陈利顶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6-69,共4页
针对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11个水文站点的6,7,8,9月平均径流量、含沙量和侵蚀模数的数据,选择沟壑密度、地形起伏度、粗糙度等12个地形因子,进行了地形因子与水土流失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形因子与水土流失的相关性不同,而且不同... 针对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11个水文站点的6,7,8,9月平均径流量、含沙量和侵蚀模数的数据,选择沟壑密度、地形起伏度、粗糙度等12个地形因子,进行了地形因子与水土流失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形因子与水土流失的相关性不同,而且不同月份之间相关程度也不一致。基于地形因子与水土流失的关系所拟合的曲线模型中,径流量、7月含沙量和7月侵蚀模数的模型拟合效果较好,6,8,9月侵蚀模数和8,9月含沙量的模型拟合效果一般,6月含沙量的模型拟合效果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 地形因子 水土流失 相关性 流域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影像融合的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自动分类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咏梅 李锐 杨勤科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4年第4期6-10,共5页
采用 1种遥感影像和单纯的监督分类方法 ,在黄土丘陵沟壑地区的土地利用调查中 ,难以获得高精度的土地利用数据。为解决此问题 ,以陕北无定河流域为研究区 ,以主成分变换的方法 ,对多源遥感影像 (TM多光谱数据和SPOT全色波段数据 )进行... 采用 1种遥感影像和单纯的监督分类方法 ,在黄土丘陵沟壑地区的土地利用调查中 ,难以获得高精度的土地利用数据。为解决此问题 ,以陕北无定河流域为研究区 ,以主成分变换的方法 ,对多源遥感影像 (TM多光谱数据和SPOT全色波段数据 )进行融合处理 ;同时 ,在分类中 ,采用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相结合的混合分类法 ,改进训练样本选取方法 ,先以非监督分类获得初始训练样本 ,在对样本进行删除、增补、合并等调整的基础上 ,再进行监督分类。 2种方法的结合使用 ,使土地利用信息自动提取的精度明显提高。与仅以TM影像为信息源 ,采用单纯监督分类法的分类结果对比可知 :土地利用各类别的提取精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分类总精度从 82 0 %提高到89 2 % ;水体、水田和城镇用地等面积较小类别的精度 ,提高了 10 %以上 ;坡耕地与林草地的混分现象明显减少 ,精度均提高了 5 %以上 ,取得了良好的分类效果。研究结果为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变化动态监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 城镇用地 地区 技术支持 土地利用调查 合并 水田 坡耕地 草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户气候变化的适应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露 史兴民 孙立凡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1-68,共8页
从农户个体微观视角,研究农业的活动主体——农户的气候变化适应行为。选择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采用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农户气候变化感知与适应行为,运用二元逻辑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该地区农户适应行为的因素。结果表... 从农户个体微观视角,研究农业的活动主体——农户的气候变化适应行为。选择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采用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农户气候变化感知与适应行为,运用二元逻辑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该地区农户适应行为的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对气候变化趋势感知比较一致,认为近5年夏季和冬季气温升高,降水减少,但与实际观测存在一定偏差。农户应对气候变化采取适应行为的比重并不高,只有57.8%的农户表示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农户适应行为受气候变化感知的影响,此外,家庭社会经济属性对农户采取适应行为的概率影响显著,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人口属性因素与农户采取适应行为的概率关系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感知 适应行为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修正简易模型的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降雨侵蚀力分布特征 被引量:10
6
作者 钟莉娜 王军 赵文武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14,共7页
降雨侵蚀力经典模型计算结果准确,但计算过程繁琐、数据量大且难获取;简易模型计算便捷,但结果不够准确。本文分析了8种黄土丘陵沟壑区降雨侵蚀力模型的差异,并对简易模型进行修正。以经典模型为基准值,对与经典模型结果最为接近的简易... 降雨侵蚀力经典模型计算结果准确,但计算过程繁琐、数据量大且难获取;简易模型计算便捷,但结果不够准确。本文分析了8种黄土丘陵沟壑区降雨侵蚀力模型的差异,并对简易模型进行修正。以经典模型为基准值,对与经典模型结果最为接近的简易模型进行修正,基于修正后的简易模型分析黄土丘陵沟壑区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分布特征。在此过程中用到的方法主要是数理统计法和模型差异分析方法。经典模型更能准确估算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降雨侵蚀力;拟合模型y=0.849x-29.651可以提高章文波降雨侵蚀力简易模型的模拟精度(拟合优度0.734);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2006—2012年间降雨侵蚀力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汾川河流域、清涧河流域上游降雨侵蚀力较高,下游次之;延河流域、大理河流域下游降雨侵蚀力较高,上游次之。降雨侵蚀力简易算法经修正后可以较好的估算黄土丘陵沟壑区的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分布特征,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2006—2012年间降雨侵蚀力时空分布不均,降雨侵蚀力整体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侵蚀力 简易算法修正 时空分布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遥感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图像分类方法研究——以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为例 被引量:8
7
作者 刘咏梅 李锐 杨勤科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3-66,共4页
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采用一种遥感影像和单纯的监督分类方法,难以获得高精度的土地利用数据。为解决此问题,以陕北无定河流域为研究区,以主成分变换的方法对多源遥感影像(TM多光谱数据和SPOT全色波段数据)进行融... 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采用一种遥感影像和单纯的监督分类方法,难以获得高精度的土地利用数据。为解决此问题,以陕北无定河流域为研究区,以主成分变换的方法对多源遥感影像(TM多光谱数据和SPOT全色波段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同时在分类中采用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相结合的混合分类法,改进训练样本选取方法。先以非监督分类获得初始训练样本,在对样本进行删除、增补、合并等调整的基础上,再进行监督分类,这2种方法的结合使用,使土地利用信息自动提取的精度明显提高。与仅以TM影像为信息源,采用单纯监督分类法的分类结果对比可知,土地利用各类别的提取精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分类总精度从82.0%提高到89.2%;水体、水田和城镇用地等面积较小类别的精度提高了10%以上;坡耕地与林草地的混分现象明显减少,精度均提高了5%以上,取得了良好的分类效果。研究结果为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动态监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融合 土地利用 分类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乡村聚落空间集聚演变特征与引导策略 被引量:7
8
作者 张晓荣 杨辉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13-20,共8页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背景下乡村始终处于要素逆差和收缩集聚的动态发展变化中,准确把握乡村消解期内的乡村人口流变特征、聚落空间演变特征及发展现实问题,对于合理制定乡村聚落空间集聚引导策略和指导乡村规划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针...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背景下乡村始终处于要素逆差和收缩集聚的动态发展变化中,准确把握乡村消解期内的乡村人口流变特征、聚落空间演变特征及发展现实问题,对于合理制定乡村聚落空间集聚引导策略和指导乡村规划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针对传统调查在提供乡村聚落人口流变、空间演变整体数据方面的不足,提出POI开放数据与传统数据结合的乡村聚落调查研究方法,初步构建了POI开放数据与传统数据结合的调查研究数据系统与方法框架,并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乡村地域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了该地区消解期乡村聚落空间集聚引导策略,以促进该地区乡村现代化转型与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I开放数据 传统数据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 空间集聚演变 引导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ALOS遥感影像融合方法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高欣 常庆瑞 +2 位作者 卞德鹏 刘炜 杨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9-193,共5页
【目的】通过几种遥感影像融合方法的比较,筛选适合于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遥感影像处理的融合方法。【方法】利用ALOS全色波段与多光谱影像,通过主成分变换、乘法变换和Brovey变换等3种融合方法,对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遥感影像进行融合,... 【目的】通过几种遥感影像融合方法的比较,筛选适合于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遥感影像处理的融合方法。【方法】利用ALOS全色波段与多光谱影像,通过主成分变换、乘法变换和Brovey变换等3种融合方法,对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遥感影像进行融合,并对融合后的影像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所有融合处理图像的标准差和信息熵多大于原始影像,融合后图像的信息量大大增加,其中Brovey变换法在提高目视效果和识别精度方面优于其他2种融合方法。【结论】3种变换融合方法中,Brovey变换更适合于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ALOS遥感影像的融合,同时也为提高该区遥感影像的解译精度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 ALOS 遥感影像融合 主成分变换 乘法变换 Brovey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产业结构优化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文辉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3-88,共6页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经济持续增长具有强相关性,改变陕北黄土丘沟壑区经济落后的状况必须不断优化区域产业结构。选取陕北榆林黄土丘陵沟壑特征显著的绥德、清涧、子洲县区为研究对象,以产业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结合陕北黄土丘陵区的区域...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经济持续增长具有强相关性,改变陕北黄土丘沟壑区经济落后的状况必须不断优化区域产业结构。选取陕北榆林黄土丘陵沟壑特征显著的绥德、清涧、子洲县区为研究对象,以产业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结合陕北黄土丘陵区的区域特点和产业发展具体状况,分析了陕北黄土丘陵区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据国内外产业结构优化研究理论及政策,结合该区域经济发展特点,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带动农业产业化,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发展化工产业,完善和提升现代服务业、打造黄土旅游胜地等等方面提出了产业结构优化的具体对策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 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 优化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规划研究--以绥德县满堂川镇为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斌 张俊 《农业与技术》 2020年第9期51-53,65,共4页
深入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规划研究对于优化土地资源模式、促进乡村振兴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以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绥德县满堂川镇为例,分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精髓,从村庄发展思路、建设方案等方面进行规划,为村庄的发展规划... 深入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规划研究对于优化土地资源模式、促进乡村振兴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以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绥德县满堂川镇为例,分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精髓,从村庄发展思路、建设方案等方面进行规划,为村庄的发展规划与振兴战略提供一些借鉴和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乡村振兴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杂粮资源优势及产业开发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凤霞 《农业科技通讯》 2008年第10期11-13,共3页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包括榆林市的米脂、绥德、吴堡、清涧、子洲等县的全部,佳县的大部,榆阳、神木、府谷、定边、靖边、横山等县(区)的一部分和延安市的延川、延长、子长、宝塔、安塞、志丹、吴旗、甘泉、宜川等县(区)的全部,共2...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包括榆林市的米脂、绥德、吴堡、清涧、子洲等县的全部,佳县的大部,榆阳、神木、府谷、定边、靖边、横山等县(区)的一部分和延安市的延川、延长、子长、宝塔、安塞、志丹、吴旗、甘泉、宜川等县(区)的全部,共21个县(区),土地面积49140km^2,约占全省的25%。该区地处黄土高原腹地,梁峁交错,沟壑纵横,是西北黄土高原人口比较集中,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 产业开发 资源优势 小杂粮 西北黄土高原 土地面积 水土流失 榆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 被引量:26
13
作者 李登科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07-1015,共9页
利用1982~2007年GIMMS、SPOTVEGETATION两种NDVI数据集和气候资料对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植被覆盖变化趋势及其与气候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近26年来该区的植被覆盖总体上处于上升趋势,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1982~1998年植被... 利用1982~2007年GIMMS、SPOTVEGETATION两种NDVI数据集和气候资料对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植被覆盖变化趋势及其与气候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近26年来该区的植被覆盖总体上处于上升趋势,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1982~1998年植被覆盖在波动中缓慢增加,1999~2001年植被覆盖处于一个相对的低谷,2003~2007年植被覆盖快速增加.(2)四季植被活动增强,以秋季NDVI增加最为显著;NDVI的年平均标准差在波动中逐年减小,高覆盖植被面积所占的比例在增加,植被覆盖状况趋于转好.(3)研究区内14个县(区)年平均NDVI线性倾向值都为正值,说明植被覆盖都在增加,但增加的显著性和幅度不同.(4)近26年来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年平均温度呈极显著(P<0.001)的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具有减少的趋势;春季NDVI与温度之间存在着明显(P<0.10)正相关关系,夏季NDVI与温度之间存在着显著(P<0.05)负相关关系;夏季NDVI与降水量之间存在着极显著(P<0.01)正相关关系,同时夏季NDVI与春季降水量之间存在着显著(P<0.05)正相关关系,且夏季各月降水量对植被覆盖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研究表明,春季升温和退耕还林(草)生态建设工程是植被增加的主要原因,夏季水分状况是该区植被生长的制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NDVI 气候变化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德芳 孙虎 延军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3-127,共5页
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出发,以生态重建与环境恢复为目的,引用生态经济系统原理和生态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提出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经济发展基本思路、生态经济类型划分的初步框架和区域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 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出发,以生态重建与环境恢复为目的,引用生态经济系统原理和生态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提出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经济发展基本思路、生态经济类型划分的初步框架和区域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最终目的,使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环境与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生态经济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丘陵沟壑区生态修复与农村聚落耦合发展初探 被引量:11
15
作者 惠怡安 徐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3-86,共4页
生态修复与聚落建设两者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必须在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基础上发展农村聚落,逐步减轻区域生态环境压力,这对于扭转农村聚落"生态恶化—贫困"的恶性循环,恢复区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地调研、文献研... 生态修复与聚落建设两者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必须在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基础上发展农村聚落,逐步减轻区域生态环境压力,这对于扭转农村聚落"生态恶化—贫困"的恶性循环,恢复区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地调研、文献研究与理论分析,在研究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环境及其修复途径与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利于生态修复的农村聚落发展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农村聚落应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并采取有利于水土保持的生产耕作方式,调整散乱的聚落生活空间结构,以便转移人口,解决环境人口超载问题,并进一步做好农村聚落的迁村并点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 生态修复 农村聚落 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苦荞的营养成分及其开发应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段志龙 王常军 +2 位作者 张忠义 韩芳 魏延凤 《农业科技通讯》 2008年第9期75-76,139,共3页
本文主要对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苦荞麦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特殊保健功能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对陕北苦荞的资源开发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 苦养麦 营养成分 开发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环境变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成果──评《黄土高原地区环境变迁及其治理》
17
作者 吴宏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73-173,共1页
汇集朱士光教授30多年来科学实践与思考结晶的《黄土高原地区环境变迁及其治理》已于1999年4月由黄河水利出版社正式出版。这部论文集共收作者有关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历史时期环境变迁方面的研究论文23篇,是区域环境变迁与可持续发展研... 汇集朱士光教授30多年来科学实践与思考结晶的《黄土高原地区环境变迁及其治理》已于1999年4月由黄河水利出版社正式出版。这部论文集共收作者有关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历史时期环境变迁方面的研究论文23篇,是区域环境变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成果。《黄土高原地区环境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变迁 黄土高原地区 发展研究 可持续 重要成果 水土保持防护林体系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 历史时期 人类历史 历史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新建山地苹果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18
作者 张小琴 杜芳宁 +2 位作者 师栋 张彩霞 韩芬 《西北园艺(综合)》 2019年第4期36-37,共2页
子洲县地处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腹地,苹果是该县现代特色农业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近年来,随着陕西省苹果产业布局战略"北扩"的推进,子洲县抓住机遇,发挥优势,顺势而上,建成以山地苹果为主的现代苹果产... 子洲县地处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腹地,苹果是该县现代特色农业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近年来,随着陕西省苹果产业布局战略"北扩"的推进,子洲县抓住机遇,发挥优势,顺势而上,建成以山地苹果为主的现代苹果产业基地.现将近几年来在新建山地苹果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 苹果园 山地 主导产业 特色农业 农民增收 产业布局 产业基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仁用杏园不同土层土壤养分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4
19
作者 白岗栓 张占山 李志熙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5-78,共4页
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对仁用杏园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进行了测定。0~500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为3.368g/kg,全氮为0.268g/kg,全磷为0.536g/kg,速效氮为13.644mg/kg。速效磷为2.202mg/kg,速... 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对仁用杏园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进行了测定。0~500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为3.368g/kg,全氮为0.268g/kg,全磷为0.536g/kg,速效氮为13.644mg/kg。速效磷为2.202mg/kg,速效钾为50.406mg/kg。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仁用杏园无论是浅层、根系集中分布层还是源层土壤,土壤养分含量均较低,满足不了仁用杏的正常生长与开花结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 仁用杏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就是财富 一条信息使一个县节约十多万元开支
20
作者 张聪玲 《情报杂志》 1985年第3期82-82,共1页
陕西省宜君县地处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是我省的贫穷县之一。加之距离省会较远,消息比较闭塞。今年二月,来杨陵参加陕西省农村科技市场洽谈会时,得知发展山楂是山区农民治穷致富的捷径后,想利用当地适合栽培山楂之有利条件发展山楂生产... 陕西省宜君县地处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是我省的贫穷县之一。加之距离省会较远,消息比较闭塞。今年二月,来杨陵参加陕西省农村科技市场洽谈会时,得知发展山楂是山区农民治穷致富的捷径后,想利用当地适合栽培山楂之有利条件发展山楂生产。于是便和我院山楂开发组签订了山楂技术咨询合同。三月该县听说某单位出售山楂种子,每斤7.9元。如果计划种植300亩,每亩按50斤种子计,共需11.8万元。当该县准备购买这批种子时,又询问山楂组能否买?据检查认为这批种子由于质量差,播后难于出苗,立即电告勿买。这一条信息使宜君县节约了十多万元的开支。而有的单位及个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 宜君县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 山楂种子 信息 科技市场 贫穷县 治穷致富 山区农民 技术咨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