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北油田土壤和地表水石油污染特征 被引量:22
1
作者 李小利 刘国彬 许明祥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5-148,共4页
陕北黄土丘陵区大规模油田开发产生的石油污染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解油田开发区(油区)石油污染特征,选取陕北油田开发体制不同的2个典型流域燕沟和巴家河,对油区土壤和地表水环境现状进行了调查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油区... 陕北黄土丘陵区大规模油田开发产生的石油污染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解油田开发区(油区)石油污染特征,选取陕北油田开发体制不同的2个典型流域燕沟和巴家河,对油区土壤和地表水环境现状进行了调查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油区井场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石油污染,土壤石油污染含量为5.5~131.2g/kg,其中原私人开发的巴家河油区污染更严重。采用单井脱水工艺的巴家河油区水体石油类污染指数严重超标,采用集中脱水工艺的燕沟油区水体则没有受到明显的石油污染,采油废水进入水体是前者石油类污染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油田 土壤 地表水 石油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油田伴生气混输技术
2
作者 薛红波 王菁 梁裕如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5-57,共3页
陕北油田地质结构复杂,目前实际开发中伴生气的回收利用率不是很高,为了提高油田开发的整体效益,针对陕北油区伴生气的资源特点,开展了采用油气混输技术,利用井场和站点间原有的输油管线混相输送伴生气的研究。输油量变化与含水量变化... 陕北油田地质结构复杂,目前实际开发中伴生气的回收利用率不是很高,为了提高油田开发的整体效益,针对陕北油区伴生气的资源特点,开展了采用油气混输技术,利用井场和站点间原有的输油管线混相输送伴生气的研究。输油量变化与含水量变化对管线压降影响一样,管线压降都随着输油量的增大而增大。在原管线改混输时,需根据气油比认真考虑管径的选择和线路的走向;对于小输油量且较为平缓的地形的管线有利于改成混输管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油田 多相流 油气混输 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油田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及技术策略探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新哲 《石化技术》 CAS 2016年第5期94-94,59,共2页
本文结合陕北油田污水处理的问题以及采取的技术措施展开分析探讨,期望可以提供有效的借鉴。
关键词 陕北油田 污水处理 问题 技术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油田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测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怡秀 王伟 +4 位作者 梁全胜 施里宇 刘凯 邴姗 李超跃 《非常规油气》 2023年第5期113-120,共8页
在国家“双碳”目标背景下,针对油田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测算方法缺失问题,对陕北油田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源进行了识别梳理,建立了适应陕北油田的燃料燃烧排放、过程排放和间接排放等温室气体排放测算方法,并以陕... 在国家“双碳”目标背景下,针对油田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测算方法缺失问题,对陕北油田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源进行了识别梳理,建立了适应陕北油田的燃料燃烧排放、过程排放和间接排放等温室气体排放测算方法,并以陕北地区某油区为例,测算评价了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研究结果表明:1)施工期单井碳排放94.44 t,可探索钻机电代油方式减排;2)运行期生产吨油碳排放为0.29 t,可提升原油管输程度、开发井场风光绿电和油藏CO_(2)地质封存等方式减排;3)建议油田全生命周期应加强温室气体排放相关数据的监测及收集,为开展油田温室气体排放测算、核算及核查提供保障。以上成果认识,对陕北油田产能建设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和低碳生产措施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油田 温室气体 碳排放 环境影响评价 测算模型 碳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油田三叠系含油地层生储盖层分析与评价
5
作者 胡文龙 田善学 《陕西煤炭》 2008年第4期6-8,共3页
对冯庄、富黄探区石油探井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了陕北油田三叠系含油地层生储盖沉积特征,从而为进一步石油开发提供主要依据。
关键词 陕北油田 沉积特征 生储盖层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油田陕北区原油破乳剂的筛选和复配 被引量:9
6
作者 张谋真 郭立民 +2 位作者 刘启瑞 付锋 张东瑜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2-234,共3页
实验考察了 8种市售水溶性破乳剂对长庆油田陕北区有代表性的宝塔区、安塞和子长原油 (均为低硫中间基 石蜡基原油 )的脱水效果 (加量 10 0mg/L ,脱水温度 5 5℃ ,时间 3h)。目前长庆采油一厂使用的YT 10 0和延炼集团使用的GT 94 0对这 ... 实验考察了 8种市售水溶性破乳剂对长庆油田陕北区有代表性的宝塔区、安塞和子长原油 (均为低硫中间基 石蜡基原油 )的脱水效果 (加量 10 0mg/L ,脱水温度 5 5℃ ,时间 3h)。目前长庆采油一厂使用的YT 10 0和延炼集团使用的GT 94 0对这 3种原油的脱水效果均较好 ,但对子长原油的脱水率不高 ,分别为 6 9.7%和 5 8.9%。在由所选性能较好的破乳剂组成的 4种二元复配物中 ,GT 94 0 +HQ96 1对 3种原油的脱水效果均高于单剂 ,最佳配比分别为 4∶1,4∶1,3∶2 ;其余 3种复配物则对原油有选择性 ,其中GT 94 0 +YT 10 0相近 (97.5 % ) ;YT 10 0 +HQ96 1仅能改善子长原油的脱水效果 ,配比为 4∶1时脱水率最高 (76 .4 % ) ;SP 16 9+HQ96 1仅能改善宝塔区原油的脱水效果 ,配比 3∶2和 2∶3时脱水率最高 (92 .9% )。表 5参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庆油田陕北 原油 水溶性破乳剂 脱水效率 二元复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中生代油田储层古地理与油气聚集特征
7
作者 苏芳蓉 《陕西煤炭》 2002年第2期18-21,共4页
本文是依据作者在 1998年所完成的有关研究项目中部分内容编写。根据陕西省煤田地质局 186队多年来在陕北施工的大量石油钻井资料和有关单位所完成的研究成果 ,对陕北中生代油田油层分布及其岩相古地理特征进行分析 ,尽而对油气聚集规... 本文是依据作者在 1998年所完成的有关研究项目中部分内容编写。根据陕西省煤田地质局 186队多年来在陕北施工的大量石油钻井资料和有关单位所完成的研究成果 ,对陕北中生代油田油层分布及其岩相古地理特征进行分析 ,尽而对油气聚集规律进行讨论 ,以其有助于寻找到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油田 古地理 油气储集 储层 中生代 沉积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凝胶GD-1在陕北黄土层防漏堵漏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胡祖彪 李德波 +1 位作者 陈秉炜 骆胜伟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2010年第1期85-86,共2页
根据陕北油田黄土层钻井井漏发生的原因,在分析现有防漏堵漏方案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表层防漏堵漏钻井液技术,其主剂为高分子量聚合物GD-1。结合GD-1防漏堵漏的机理,室内对其不同浓度的封堵效果以及其与常用堵漏剂的复配封堵效果... 根据陕北油田黄土层钻井井漏发生的原因,在分析现有防漏堵漏方案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表层防漏堵漏钻井液技术,其主剂为高分子量聚合物GD-1。结合GD-1防漏堵漏的机理,室内对其不同浓度的封堵效果以及其与常用堵漏剂的复配封堵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GD-1的溶解性强,与其它常用堵漏剂的配伍性好,浓度大于0.3%的GD-1溶液对欠压实的黄土粉封堵效果极佳GD-1的现场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防漏成功率达92.7%,其配制工艺简便,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层 防漏 堵漏 钻井液 陕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油田回注污水配制水基压裂液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9
9
作者 王满学 王奎 +1 位作者 刘雪锋 张建利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7-70,共4页
为了解决陕北油田压裂施工用水短缺的问题,研究应用油田回注污水配制水基压裂液。在分析陕北油田回注污水水质的基础上,进行了回注污水pH值对压裂液性能的影响试验、回注污水与压裂液添加剂的配伍性试验及用回注污水所配制压裂液性能的... 为了解决陕北油田压裂施工用水短缺的问题,研究应用油田回注污水配制水基压裂液。在分析陕北油田回注污水水质的基础上,进行了回注污水pH值对压裂液性能的影响试验、回注污水与压裂液添加剂的配伍性试验及用回注污水所配制压裂液性能的评价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回注污水与压裂液添加剂配伍性较好;用回注污水配制压裂液时,回注污水的pH值应为7-8,稠化剂加量不小于0.5%,稠化剂与水混合时间不小于20 min;用回注污水配压裂液的使用最佳时间在配制好后8 h以内,回注污水压裂液与清水压裂液相比除破胶快外,其余性能指标基本相当。陕北油田应用油田回注污水配制的压裂液进行了20余井次的压裂施工,施工效果表明,该压裂液能满足陕北油田低温地层对压裂液性能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 水基压裂液 滤失 陕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三叠系特低渗透高矿化度油藏聚合物驱油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永太 温哲豪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6-39,共4页
陕北安塞油田已进入中、高含水期的三叠系延长组油藏孔隙度11.00%~13.25%,渗透率(0.96~2.90)×10-3μm2,地层水矿化度89.2g/L,地层原油粘度1.96~2.80mPa.s。低渗透、低压、低产和结垢是原油生产的主要特点。该油田最早投入开发... 陕北安塞油田已进入中、高含水期的三叠系延长组油藏孔隙度11.00%~13.25%,渗透率(0.96~2.90)×10-3μm2,地层水矿化度89.2g/L,地层原油粘度1.96~2.80mPa.s。低渗透、低压、低产和结垢是原油生产的主要特点。该油田最早投入开发的WY区平均含水率已达76.7%。2005年初选用分子量900×104,浓度300~600mg/L的PAM溶液实施了聚合物驱先导试验。开注聚合物4~7个月后,各试验井组平均含水率下降了4个百分点,日增油累计3.4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油藏 高含盐油藏 聚合物驱油 先导试验 陕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D3F-AS05压裂液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韩秀玲 张劲 +2 位作者 牟善波 李小玲 肖青香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3-37,共5页
针对陕北低渗透油田地质特征和温度(80℃),按配方3%20碳磺酸盐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D3F-AS05,自制)+6%KCl+0.6%KOH+0.2%EDTA得到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压裂液。研究了该压裂液的流变性、黏弹性、抗剪切性、悬砂性和气体破胶性能。结果表明,... 针对陕北低渗透油田地质特征和温度(80℃),按配方3%20碳磺酸盐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D3F-AS05,自制)+6%KCl+0.6%KOH+0.2%EDTA得到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压裂液。研究了该压裂液的流变性、黏弹性、抗剪切性、悬砂性和气体破胶性能。结果表明,剪切速率为170 s-1时,80℃下压裂液黏度为90~100 mPa·s,随剪切时间增加,压裂液黏度基本不变,流变性良好。压裂液的储能模量和耗能模量比值为39.2,远高于瓜尔胶压裂液的储能模量和耗能模量的比值(2),表现出较好的低黏高弹特性。剪切速率从170 s-1变为0、200、500 s-1后再恢复至170 s-1,压裂液黏度随之变化后再恢复至90~100 mPa·s,抗剪切性较好。二氧化碳气体注入压力由0增至4MPa,压裂液黏度由65 mPa·s迅速降至2 mPa·s;天然气注入压力由0增至12 MPa,压裂液黏度降低一半;氮气不改变压裂液黏度。温度由40℃增至100℃,该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压裂液黏度先增加后降低,在80℃时达到最大,平均为94 mPa·s左右;单粒径陶粒支撑剂在其中的平均沉降速率逐渐增大。相同温度下(不超过100℃),单粒径陶粒在瓜尔胶中的平均沉降速率明显大于在阴离子压裂液中的值,而10%砂比陶粒在阴离子压裂液中的平均沉降速率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压裂液 气井 性能 陕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无固相钻井液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11
12
作者 尤源 张洁 赵向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8-80,共3页
针对陕北油气田地质和钻井作业特点,研制了一种无固相钻井液。它由无机和有机材料复合而成,所配成的钻井液密度为1.01~1.05g/cm3,漏斗粘度26~30s,pH值7~9。通过室内及现场试验研究,对该无固相钻井液的配方进行了优选,并对其性能进行了... 针对陕北油气田地质和钻井作业特点,研制了一种无固相钻井液。它由无机和有机材料复合而成,所配成的钻井液密度为1.01~1.05g/cm3,漏斗粘度26~30s,pH值7~9。通过室内及现场试验研究,对该无固相钻井液的配方进行了优选,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系统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无固相钻井液有很好的防塌、护壁作用,操作简便,使用安全,完全可以满足该区域钻井作业的需要。使用该无固相钻井液时,所钻井眼规则,钻速可达到10~18m/h,在同等条件下,与使用其他钻井液相比,钻头寿命延长20%~30%,钻井液成本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 无固相钻井液 陕北油田 防塌 护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4812和AP442原油破乳剂的复配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石斌龙 张谋真 +1 位作者 程蝉 李强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3-256,共4页
为了解决陕北油田现用原油破乳剂脱水率低、污水含油和悬浮物多等问题,合成TA4812和AP442两种新破乳剂单剂,并与助剂ECH用不同比例复配,用陕北油田有代表性的河庄坪和子长原油进行脱水实验。结果表明,对河庄坪原油,在55℃,破乳剂总用量1... 为了解决陕北油田现用原油破乳剂脱水率低、污水含油和悬浮物多等问题,合成TA4812和AP442两种新破乳剂单剂,并与助剂ECH用不同比例复配,用陕北油田有代表性的河庄坪和子长原油进行脱水实验。结果表明,对河庄坪原油,在55℃,破乳剂总用量100 mg.L-1,脱水时间6 h,TA4812、AP442与ECH复配比例为4:1时,脱水率最高,分别达到96.7%和97.7%;对子长原油,在65℃,破乳剂总用量200 mg.L-1,脱水时间6 h,TA4812与ECH复配比例为4:1、AP442与ECH复配比例为2:3时,脱水率最高,达到9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破乳剂 复配破乳剂 陕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