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限域型催化剂Ni@S_(2)对甲烷干重整反应性能影响
1
作者 朱继成 杨期鑫 +4 位作者 梁浩权 王增坤 欧阳富贵 邸婧 盖希坤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8-146,共9页
甲烷干重整反应(DRM)能够合理利用CO_(2)和CH_(4)两种温室气体,生产出环保清洁的燃料CO和H_(2),然而该工艺所使用的镍基催化剂在高温下易发生积炭和烧结,难以满足工业化生产的需求。基于此,采用研磨晶化法制备了限域型Ni@S_(2)(Silicali... 甲烷干重整反应(DRM)能够合理利用CO_(2)和CH_(4)两种温室气体,生产出环保清洁的燃料CO和H_(2),然而该工艺所使用的镍基催化剂在高温下易发生积炭和烧结,难以满足工业化生产的需求。基于此,采用研磨晶化法制备了限域型Ni@S_(2)(Silicalite-2)催化剂。结果表明,限域型Ni@S_(2)催化剂呈现出橄榄状晶体结构,比表面积大,孔径分布窄,且NiO纳米颗粒均匀地分散在Silicalite-2骨架中,NiO平均晶粒尺寸约为4.63nm。在700℃下进行6h的甲烷干重整反应[进料流速Fin=40mL/min,V(CH_(4))∶V(CO_(2))∶V(Ar)=44∶44∶12],相较于负载型催化剂10Ni/SiO_(2),限域型10Ni@S_(2)催化剂的CH_(4)瞬时转化率从65.51%提高至91.91%,CO_(2)的瞬时转化率从71.89%提高至91.14%,积炭率从16.30%降低至1.20%。催化剂优异的催化性能和稳定性得益于其限域结构,不仅避免了活性组分烧结,降低了NiO的颗粒尺寸,还提高了金属与载体间的相互作用力。该研究为低成本、高稳定性的镍基催化剂的开发开辟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磨晶化法 甲烷干重整反应 Silicate-2沸石 催化剂 积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Cu催化剂中限域环境调控合成气转化生成CH_(x)反应性能
2
作者 李娜 赵婉彤 +2 位作者 凌丽霞 王宝俊 章日光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84-2695,共12页
合成气制C2含氧化合物的选择性目前仍面临巨大挑战。本研究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方法,探究了4种RhCu限域催化剂中Rh活性位限域环境对合成气转化生成CH_(x)反应性能的影响,揭示了RhCu限域催化剂中限域效应调控催化性能的本质。结果表明,R... 合成气制C2含氧化合物的选择性目前仍面临巨大挑战。本研究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方法,探究了4种RhCu限域催化剂中Rh活性位限域环境对合成气转化生成CH_(x)反应性能的影响,揭示了RhCu限域催化剂中限域效应调控催化性能的本质。结果表明,RhCu限域催化剂中Rh活性位限域环境能够调控合成气转化生成CH_(x)的活性和选择性。筛选获得RhGCN5.5催化剂具有最高的生成CH_(x)(x=1~3)单体活性,归因于适中的限域效应使得表层原子d带中心远离费米能级,导致CH2OH解离过渡态与RhCu表面之间呈现适当的电子转移,利于CH2OH解离,从而呈现良好的CH_(x)生成活性。本研究为通过调变单原子限域环境实现调控合成气转化生成C2含氧化合物反应的催化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单原子限域金属催化剂设计提供了结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域催化剂 环境 合成气 碳氢化合物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层沉积法制备限域型Pt基催化剂及其苯酚催化性能
3
作者 王眉花 冯禹 +3 位作者 王运坤 赵旭东 杨雯 董川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7-556,共10页
选择合适的载体负载贵金属Pt纳米粒子,对于制备高效的苯酚加氢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使用原子层沉积技术,以碳纳米纤维作为模板,在其表面依次沉积Pt纳米粒子,厚的氧化钛壳层,通过高温烧结除去模板,得到限域在氧化钛纳米管内壁的Pt纳米粒... 选择合适的载体负载贵金属Pt纳米粒子,对于制备高效的苯酚加氢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使用原子层沉积技术,以碳纳米纤维作为模板,在其表面依次沉积Pt纳米粒子,厚的氧化钛壳层,通过高温烧结除去模板,得到限域在氧化钛纳米管内壁的Pt纳米粒子。在500℃烧结温度下Pt纳米粒子的粒径在2.0~3.2 nm之间,平均粒径为2.6 nm,尺寸高度一致,均匀地分散并且嵌入到氧化钛纳米管的中空管道内壁。与常规负载在氧化钛纳米管外壁的Pt纳米粒子相比,该限域催化剂的催化转化率更高,在500℃烧结温度下转化频率(TOF)值为482.1 h^(−1),表现出更好的催化活性,而且由于氧化钛纳米管的保护作用,可有效防止Pt纳米粒子在反应过程中的聚集和脱落,在反应后Pt的质量分数仅降低了4.52%,其形貌也没有发生明显改变,从而表现出优异的催化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层沉积 限域催化剂 Pt基催化剂 苯酚加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限域型贵金属氧还原反应电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胡冶州 王双 +2 位作者 申涛 朱叶 王得丽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64-1277,共14页
开发高效的氧还原反应电催化剂是实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规模化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常用的贵金属催化剂成本较高,并且稳定性仍需改善。物理限域是改善催化剂稳定性的有效策略,在不影响贵金属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前提下,物理限域层不... 开发高效的氧还原反应电催化剂是实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规模化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常用的贵金属催化剂成本较高,并且稳定性仍需改善。物理限域是改善催化剂稳定性的有效策略,在不影响贵金属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前提下,物理限域层不仅可以抑制催化剂的烧结,还能够减少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的团聚、脱落以及溶解等问题,从而提升催化剂的寿命。本文回顾了近年来用于电催化氧还原反应的限域型贵金属催化剂,主要包括导电聚合物限域、非金属氧化物限域、金属氧化物限域以及碳层限域的贵金属催化剂。根据限域层制备策略不同,重点分析了限域层的孔结构、导电性、致密性、抗腐蚀性与催化剂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着重介绍了实现碳层限域的三种策略,包括“沉积-转化”、“嵌入-转化”以及“一步热解”。分析表明,通过构筑具有丰富孔结构、高导电性及合适厚度的限域层能够在保证活性的同时显著提升催化剂稳定性。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理,同时对未来限域型催化剂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氧还原反应 型贵金属催化剂 物理 催化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限域型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催化新材料研究现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晶 曹志化 +4 位作者 潘雅晴 毛奕汝 张立志 刘文明 彭洪根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1-58,共8页
不断增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燃烧。甲烷是页岩气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生产液体燃料和高价值化学品的重要原料,但也是一种温室气体,甲烷的温室效应约为二氧化碳的25倍。甲烷二氧化... 不断增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燃烧。甲烷是页岩气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生产液体燃料和高价值化学品的重要原料,但也是一种温室气体,甲烷的温室效应约为二氧化碳的25倍。甲烷二氧化碳重整技术因将甲烷和二氧化碳同时转化为合成气CO和H_(2)而备受关注,但反应过程中会导致催化剂的烧结和聚集,设计制备抗积碳、抗烧结性能优越的催化剂是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反应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从限域角度出发,设计性能优异的催化剂并应用于化学反应备受关注。介绍了多种限域型高性能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催化剂的研究现状,分别为孔道限域催化剂、核壳限域催化剂、晶格限域催化剂、表面空间限域催化剂和多重限域催化剂,并对其应用于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反应的性能进行了阐述,最后对限域策略应用于高性能重整催化剂开发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孔道限域影响反应物种和活性中心的可接近性、催化剂的活性表面积以及结构的稳定性;核壳限域使反应物与活性中心接触更好,增强了与活性中心的相互作用;晶格限域可以有效将贵金属或非贵金属锚定在排列规律的空间骨架上,提高活性中心的分散度;表面空间限域催化剂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度有序的孔结构和窄孔径分布(在纳米范围内)的中孔载体可以提供大量的催化活性位点并稳定金属纳米颗粒;多重限域可以将活性中心限域在催化剂中,降低其暴露程度,提高催化剂的抗积碳能力。限域型催化剂被广泛应用于催化剂的设计制备过程,限域为催化反应体系提供了一个(物理或化学)约束环境,这为未来理性设计高热稳定催化剂提供了思路。未来有望通过限域效应(特别是表面空间限域和多重限域策略)来调控设计催化剂应用于高温高压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反应,进一步深入探究催化剂应用于二氧化碳重整反应机理(二氧化碳如何为甲烷提供活泼氧),为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反应的工业应用提供新的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甲烷二氧化碳重整 催化新材料 抗积碳 抗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A-15限域的CoO_(x)催化过硫酸盐降解水中氯苯的机制研究
6
作者 周军燕 付翯云 郑寿荣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696-2705,共10页
以中孔SBA-15为载体采用固相研磨法合成限域型催化剂CoO_(x)@SBA-15,采用传统浸渍法合成负载型催化剂CoO_(x)/SBA-15和CoO_(x)/SiO_(2)作为对比.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TEM)等表征技术对催化剂的结构和组成进行分析,... 以中孔SBA-15为载体采用固相研磨法合成限域型催化剂CoO_(x)@SBA-15,采用传统浸渍法合成负载型催化剂CoO_(x)/SBA-15和CoO_(x)/SiO_(2)作为对比.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TEM)等表征技术对催化剂的结构和组成进行分析,并对催化剂活化PMS降解氯苯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oO_(x)@SBA-15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氯苯的降解反应受氯苯和PMS在催化剂表面吸附控制,CoO_(x)@SBA-15/PMS/CB催化体系中的主要活性物种为SO_(4)·^(-)和1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O_(x)@SBA-15 氯苯降解 PMS 活化 限域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