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TD-PCR技术和限制性内切酶技术鉴定猴B病毒
1
作者 刘忠华 黄韧 钟翎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A19期235-237,共3页
从DNA水平上鉴定猴B病毒,并区别人单纯疱疹病毒(HSV-1);用PCR技术对猴B病毒和HSV-1进行扩增,并用限制性内切酶技术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对PCR扩增产物和酶切产物进行电泳;电泳结果显示猴B病毒和HSV-1的PCR扩增产物为128bp,酶切后,B病毒... 从DNA水平上鉴定猴B病毒,并区别人单纯疱疹病毒(HSV-1);用PCR技术对猴B病毒和HSV-1进行扩增,并用限制性内切酶技术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对PCR扩增产物和酶切产物进行电泳;电泳结果显示猴B病毒和HSV-1的PCR扩增产物为128bp,酶切后,B病毒能产生72bp和56bp片段,而HSV-1不能产生酶切产物;该方法能较好地鉴定猴B病毒,同时也将有密切抗原关系的HSV-1区分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 聚合链反应(PCR) 限制性技术 降落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检测技术在水产养殖病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范文辉 黄倢 包振民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1-25,共5页
目前核酸检测技术在水产养殖疾病诊断中已广泛应用。现就国内外研究发展动向,对分子杂交技术、PCR技术、PCR分子杂交联用技术、PCR免疫学联用技术、16SrRNA技术和限制性酶切技术等方法进行综述,详细阐明了各个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应用。... 目前核酸检测技术在水产养殖疾病诊断中已广泛应用。现就国内外研究发展动向,对分子杂交技术、PCR技术、PCR分子杂交联用技术、PCR免疫学联用技术、16SrRNA技术和限制性酶切技术等方法进行综述,详细阐明了各个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应用。病原体遗传背景的研究状况为决定是否应用这些方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检测技术 水产养殖动物 病原诊断 分子杂交技术 PCR技术 16SrRNA技术 限制性酶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部分省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阳秀英 韦平 +6 位作者 黄志永 磨美兰 韦天超 李康然 韦住奉 赖家宏 朱学勤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81-588,共8页
应用RT-PCR技术,对2000-2006年间收集于广西、江苏、浙江、安徽、海南的临床疑似传染性法氏囊病病鸡的法氏囊、脾脏和骨髓样品进行检测,对检测呈阳性的病料采用9~11日龄的鸡胚通过绒毛尿囊膜或鸡胚成纤维细胞接种的方法进行鸡传染性法... 应用RT-PCR技术,对2000-2006年间收集于广西、江苏、浙江、安徽、海南的临床疑似传染性法氏囊病病鸡的法氏囊、脾脏和骨髓样品进行检测,对检测呈阳性的病料采用9~11日龄的鸡胚通过绒毛尿囊膜或鸡胚成纤维细胞接种的方法进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的分离和传代,结果成功分离到23株IBDV;设计针对IB-DVVP2基因高变区(用vVP2表示)的引物对这些分离株及5株常用的中等毒力商品疫苗株进行RT-PCR扩增并对其进行酶切分析和核苷酸序列测定,分析比较23个分离株与参考毒株的vVP2的序列并绘制遗传系谱树。结果表明BH09、BH11、JS1、JS7、YY1、YY6、YL051、050222、TSC-2(9)、TZ(3)、HN0602共11个分离株属于超强毒株,与已发表的vvIBDV其它中国分离株、日本分离株OKYM、欧洲分离株DV86和UK661的亲源关系均较近;040124、YL052、020180、YLZF2、040131、BH15、YY2、050045、050057、050258、TSC-1(3)、A038共12株属于经典毒株,其中040124、YL052 2株属于中等偏强毒力疫苗株,其余10株则属于弱毒疫苗株。本研究的结果表明,近6年来在我国5个省区养鸡业中流行的IBDV主要为vvIBDV毒株,而且所有分离株VP2基因高变区均缺乏明显的时间和地域的遗传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PCR 限制性分析技术 超强毒株 经典毒株 变异株 VP2基因高变区 分子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霉菌REMI转化体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及其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限 郭培磊 +1 位作者 高增贵 赵岩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0-85,共6页
研究不同木霉菌转化体对番茄灰霉病防治效果及机理,为木霉菌生物防治的合理利用奠定基础。利用限制性内切酶介导基因整合技术(restriction enzyme-mediated integration,REMI),通过插入线性化质粒DNA获得了生物防治番茄灰霉病(Botrytis ... 研究不同木霉菌转化体对番茄灰霉病防治效果及机理,为木霉菌生物防治的合理利用奠定基础。利用限制性内切酶介导基因整合技术(restriction enzyme-mediated integration,REMI),通过插入线性化质粒DNA获得了生物防治番茄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效果优于出发菌T21菌株(出发菌)的3个木霉菌转化体Ttrm31、Ttrm34和Ttrm55,对侵染花器和叶片的灰霉病防效分别比原生物防治木霉菌株提高了16.9%和8%。木霉菌转化体的产孢能力、分生孢子的萌发率、对碳氮源的利用能力及对高温的抵抗能力都有所提高;木霉菌转化体本身产生的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均比出发菌高,因此通过REMI技术可以获得新的有益木霉菌转化体,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物菌株防治番茄灰霉病的水平。说明REMI技术可以用于改良生防木霉菌株的功能,提高生物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介导整合技术 木霉菌转化体 番茄灰霉病 生防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琯溪蜜柚亚洲柑橘叶点霉与首都叶点霉ITS-RFLP快速鉴定 被引量:3
5
作者 罗金水 郑域茹 +2 位作者 卢松茂 林智明 林艺华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5-198,共4页
亚洲柑橘叶点霉Phyllosticta citriasiana是引起琯溪蜜柚黑斑病的病原菌。首都叶点霉Phyllosticta capitalensis是分离自琯溪蜜柚的一种腐生真菌。在本研究建立2种叶点霉属真菌的ITS-RFLP快速鉴定方法。首先采集平和县琯溪蜜柚样品,分... 亚洲柑橘叶点霉Phyllosticta citriasiana是引起琯溪蜜柚黑斑病的病原菌。首都叶点霉Phyllosticta capitalensis是分离自琯溪蜜柚的一种腐生真菌。在本研究建立2种叶点霉属真菌的ITS-RFLP快速鉴定方法。首先采集平和县琯溪蜜柚样品,分离纯化获得目的菌P.citriasiana和P.capitalensis,提取这2种病菌的菌丝体总DNA,使用ITS1和ITS4引物对扩增rDNA-ITS基因片段,再用限制性内切酶Acc I酶切扩增产物。结果表明,P.citriasiana和P.capitalensis这2种菌的rDNA-ITS基因酶切分别产生了2个和3个特异条带。通过条带的数量和大小使这两种真菌得以区分,该方法快速、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琯溪蜜柚 黑斑病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