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肤减张器在儿童皮肤脓肿切开引流术后伤口愈合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韦兵婷 杨陈 +3 位作者 谢铭静 熊杨 吴婷婷 张学兵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4-681,共8页
目的:评价皮肤减张器在儿童皮肤脓肿切开引流术后伤口愈合中的应用效果,并探讨其最佳干预时机。方法:将2023年9月至2024年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外科门诊就诊的皮肤脓肿患儿50例,按就诊日期的奇偶数分为2组,奇数日期就诊的26例为... 目的:评价皮肤减张器在儿童皮肤脓肿切开引流术后伤口愈合中的应用效果,并探讨其最佳干预时机。方法:将2023年9月至2024年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外科门诊就诊的皮肤脓肿患儿50例,按就诊日期的奇偶数分为2组,奇数日期就诊的26例为试验组;偶数日期就诊的24例为对照组,2组均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使用相同的抗感染敷料换药,待伤口渗液减少、基底出现新鲜肉芽组织时,试验组开始使用皮肤减张器对伤口进行逐渐拉拢闭合,对照组采用连续换药至伤口完全自然愈合。比较2组的伤口愈合时间、愈合速度及总换药费用;并通过线性回归及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restricted cubic spline,RCS),分析皮肤减张器的介入时间与伤口愈合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伤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伤口愈合速度明显增快以及总换药费用也相对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显示皮肤脓肿感染范围的面积、皮肤减张器的介入时间与伤口愈合时间之间均存在较强相关性(P<0.05);在RCS模型中,校正感染范围面积后的结果显示,皮肤减张器的介入时间与伤口愈合时间存在明显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Nonlinear=0.406),伤口愈合时间随介入时间的缩短而缩短(P<0.001)。结论:皮肤减张器对儿童皮肤脓肿切开引流后的伤口愈合有益,建议在伤口感染控制后尽早开始使用,以促进伤口的早期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减张器 儿童皮肤脓肿 伤口护理 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合指数对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万玉青 叶昊明 邵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57-1961,共5页
目的探究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氧合指数(P/F)对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提取AHCCDM重症数据框中符合入组条件的CAP者493例,根据出院时是否存活分为生存组(n=405)和死亡组(n=88)单因素比较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AP患... 目的探究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氧合指数(P/F)对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提取AHCCDM重症数据框中符合入组条件的CAP者493例,根据出院时是否存活分为生存组(n=405)和死亡组(n=88)单因素比较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AP患者住院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RCS)评估P/F与住院死亡风险的变化趋势。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CAP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急性及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OR=1.11,95%CI:1.07~1.15,P=0.02)、P/F(OR=1.70,95%CI:1.03~2.82,P=0.04),血红蛋白(Hb)和HCO-3浓度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分析显示:P/F与院内病死率呈非线性反应关系(非线性检验P<0.001),P/F为250 mmHg是住院死亡关联分析的切点。P/F<250 mmHg时,P/F每上升1 mmHg,住院死亡风险降低1%,HR:0.99(0.99~1.00),P<0.001;P/F>250 mmHg时CAP患者与住院病死率无关,HR:1.00(1.00~1.01),P<0.001,即其他因素占主导作用。结论明显降低的P/F对于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具有较高的死亡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氧合指数 预测因素 死亡风险 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