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限制性显示-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苏云金杆菌基因片段的克隆与分析
1
作者 李侠 马文丽 +3 位作者 庞义 张宝 姜立 郑文岭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23-325,共3页
目的运用限制性显示-PCR技术(RD-PCR)扩增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基因片段,并进行克隆、测序分析.方法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长片段Bt基因,对扩增产物进行RD-PCR扩增,扩增后的产物克隆至pMD18-T载体并进行快速鉴定.提取阳... 目的运用限制性显示-PCR技术(RD-PCR)扩增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基因片段,并进行克隆、测序分析.方法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长片段Bt基因,对扩增产物进行RD-PCR扩增,扩增后的产物克隆至pMD18-T载体并进行快速鉴定.提取阳性克隆质粒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运用RD-PCR技术,将长片断的基因(2 000-3 000 bp)分为多个短的片段,片段长度较为均一(200~600 bp).测序结果表明,所扩增的片段均属于特异扩增的Bt基因.结论运用RD-PCR技术可以将长片段基因进行片段化,使其适用于基因芯片的探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云金杆菌 限制性显示-聚合反应 基因克隆 基因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1基因限制性显示片段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凌 马文丽 +3 位作者 宋艳斌 吴清华 郭秋野 郑文岭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15-818,共4页
目的 克隆并分析经限制性显示-聚合酶链反应(RD-PCR)扩增的HIV-1基因片段。方法 将所有HIV-1基因片段 分成10组并进行RD-PCR扩增,纯化各组PCR产物后将之克隆至T载体上并快速鉴定。从阳性克隆中提取... 目的 克隆并分析经限制性显示-聚合酶链反应(RD-PCR)扩增的HIV-1基因片段。方法 将所有HIV-1基因片段 分成10组并进行RD-PCR扩增,纯化各组PCR产物后将之克隆至T载体上并快速鉴定。从阳性克隆中提取质粒,扩 增靶片段并测序。结果 序列分析表明,所扩增的片段均属于HIV基因。结论 改良了一种多片段的克隆及鉴定方法并 用于限制性显示扩增片段的克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基因片段 克隆 序列分析 限制性显示-聚合反应 艾滋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NA差异显示技术及其在寄生虫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运宏 孙延鸣 薄新文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7年第5期61-65,共5页
mRNA差异显示技术是在基因转录水平上研究差异表达和性状差异的有效方法之一。该技术以其简便、灵敏和RNA用量少,且可同时比较多组样品等优点成为目前该领域中最受青睐的技术之一。但是,该技术也存在假阳性率高、所得差异片段较短等诸... mRNA差异显示技术是在基因转录水平上研究差异表达和性状差异的有效方法之一。该技术以其简便、灵敏和RNA用量少,且可同时比较多组样品等优点成为目前该领域中最受青睐的技术之一。但是,该技术也存在假阳性率高、所得差异片段较短等诸多不足。针对这些缺陷,人们在引物的设计、PCR循环参数的优化、阳性克隆的鉴定等方面进行了改进。文章就该技术的原理、优越性、主要缺点、技术改进及其在寄生虫学研究中的应用方面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NA差异显示 聚合反应 寄生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异显示PCR技术在念珠菌基因表达研究中的应用
4
作者 朱宇宁 吕时铭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57-162,共6页
目的探讨差异显示PCR技术(DD-PCR)在念珠菌基因表达研究中的方法学要点。方法将临床阴道来源的白色念珠菌氟康唑敏感菌株435体外诱导氟康唑耐药性,于诱导80d得到耐药子代435-2,采用长引物差异扩增、银染显示差异条带、反式点杂交预筛选... 目的探讨差异显示PCR技术(DD-PCR)在念珠菌基因表达研究中的方法学要点。方法将临床阴道来源的白色念珠菌氟康唑敏感菌株435体外诱导氟康唑耐药性,于诱导80d得到耐药子代435-2,采用长引物差异扩增、银染显示差异条带、反式点杂交预筛选及非放射性法标记探针的改良的DD-PCR,比较435与435-2在有药及无药培养基中的表达差异。结果在435-2含药培养组中得到较435-2、435无药培养组表达明显增强的片段N2、N3、N12,分别与数据库中白色念珠菌的醇脱氢酶基因ADH1、拓扑异构酶基因TOP2及多药耐药基因CDR1基因有高度同源性;半定量RT-PCR中证实了ADH1、CDR1基因在耐药株中的高表达。结论ADH1、CDR1基因的高表达与白色念珠菌氟康唑耐药性形成相关,ADH1可能是新的耐药基因;改良的DD-PCR技术降低了假阳性率的产生,使确证步骤更加便捷,在念珠菌研究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反应 差异显示PCR技术 念珠菌 白色/遗传学 基因表达 方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miRNAs差异表达谱研究
5
作者 吴奥 王水良 +1 位作者 祝玲 杨顺良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38-143,共6页
目的筛选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差异性表达的微小核糖核酸(miRNAs),为进一步深入阐明肾脏IRI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应用微型动脉夹夹闭小鼠双侧肾动脉制备急性肾缺血损伤模型,将15只小鼠分为IRI组和假手术组(E组),... 目的筛选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差异性表达的微小核糖核酸(miRNAs),为进一步深入阐明肾脏IRI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应用微型动脉夹夹闭小鼠双侧肾动脉制备急性肾缺血损伤模型,将15只小鼠分为IRI组和假手术组(E组),IRI组再分为A组(缺血时间45 min,再灌注时间24 h)、B组(缺血时间25 min,再灌注时间24 h)、C组(缺血时间45 min,再灌注时间4 h)、D组(缺血时间25 min,再灌注时间4 h),每组3只。采用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和肾功能评估结果来鉴定各组小鼠的IRI程度;采用miRNAs芯片聚类分析对小鼠IRI特定缺血时间(25、45 min)和再灌注时间(4、24 h)下肾脏差异性表达差异表达的miRNAs进行筛选鉴定;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 RT-PCR)对小鼠IRI后差异表达miRNAs芯片miR-695与miR-145进行验证。结果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和肾功能评估结果显示成功建立IRI模型。与假手术组相比,肾脏IRI组共检出71种差异性表达显著的miRNAs,其中30种下调表达,41种上调表达。q RT-PCR法检测结果表明,以E组特定miRNAs的表达量标准化为1,miR-695及miR-145在肾脏IRI组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1.82和0.31(均为P<0.05),与芯片结果基本一致。结论肾脏IRI后,miRNAs表达谱发生差异性改变,这些差异性表达的miRNAs将可作为肾脏IRI的分子标志物而具有潜在的临床及科研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组织 肾动脉夹闭 缺血-再灌注损伤 微小核糖核酸(miRNAs) 芯片 miR-695 MIR-145 基因差异表达谱 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品种间ESR基因PCR-RFLP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6
6
作者 李凤娥 熊远著 +2 位作者 邓昌彦 郑嵘 屈彦纯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7-39,共3页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 ,检测了不同猪品种的ESR基因PvuⅡ RFLP。结果表明 :品种间基因频率差异极显著 (P <0 .0 1 )。并试分析了PvuⅡ
关键词 聚合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雌激素受体(ESR)基因 产仔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代谢酶CYP3A在中国肾移植人群的遗传多态性 被引量:8
7
作者 储小曼 闵佩清 +2 位作者 张静 孔诚 蔡卫民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07-111,共5页
目的:建立药物代谢酶CYP3A4、CYP3A5的多个等位基因分型方法,为进一步从基因水平研究CYP3A与机 体对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本质及其与药物代谢的相关性提供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探讨药物代谢酶CYP3A在中 国肾移植人群的遗传多态性。 方... 目的:建立药物代谢酶CYP3A4、CYP3A5的多个等位基因分型方法,为进一步从基因水平研究CYP3A与机 体对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本质及其与药物代谢的相关性提供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探讨药物代谢酶CYP3A在中 国肾移植人群的遗传多态性。 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 RFLP)法及特异性等位基因 扩增(PCR ASA)法分别建立了CYP3A的CYP3A4亚型三个新突变点(CYP3A4 4、 5、 6)及CYP3A5亚型的 CYP3A5 3基因分型方法,并对中国肾移植人群进行基因分型。 结果:CYP3A4 4、 5、 6、CYP3A5 3在中 国肾移植人群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75%、0.76%、0.75%和27.83%;个体突变率分别为2/133、3/197、3/200和 55/115。 结论:研究结果提示,中国肾移植人群中CYP3A4 4、 5、 6、CYP3A5 3的存在可能使其表达的药 物代谢酶活性改变,从而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3A 基因多态性 药物代谢 特异性等位基因扩增法 聚合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0-108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我国胃癌的关系 被引量:4
8
作者 周韶璋 朱伟良 +2 位作者 李明英 李虹义 张积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335-1338,共4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108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在我国胃癌高发区和低发区普通人群和胃癌患者中的分布,并探讨该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我国胃癌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广...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108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在我国胃癌高发区和低发区普通人群和胃癌患者中的分布,并探讨该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我国胃癌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广东省104例普通人群及104例胃癌患者和陕西省普通人群和胃癌患者各102例的IL-10-108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采用ELISA检测血清幽门螺杆菌(Hp)IgG。结果IL-10-1082位点A/A、A/G、G/G三种基因型在本研究人群中的分布频率为86.7%、10.7%和2.4%。在胃癌低发区,胃癌患者携带IL-10-1082G*的频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14.4%vs7.7%,χ2=4.02,P<0.05,OR=1.01,95%CI=1.08~3.10),IL-10-1082G*基因型增加Hp感染后胃癌发生的危险性(χ2=5.36,P<0.05,OR=6.0,95%CI=1.23~17.52);在胃癌高发区,胃癌患者IL-10-1082G*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12.7%vs16.6%,P>0.05)。两地区胃癌人群IL-10-1082G*基因型频率无显著差异(12.7%vs14.4%,χ2=0.13,P>0.05);两地区普通人群中,高发区IL-10-1082G*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低发区(16.6%vs7.7%,χ2=4.27,P<0.05,OR=1.29,95%CI=1.12~6.11)。结论IL-10-1082G等位基因增加Hp感染后胃癌发生的危险性,IL-10-108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我国汉族人群胃癌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苷酸多态性 胃癌患者 聚合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ELISA检测 基因型频率 胃癌高发区 胃癌低发区 普通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PCR-RFLP方法鉴别基因Ⅰ型和基因Ⅲ型日本脑炎病毒 被引量:3
9
作者 张亮 田耕 +7 位作者 石双艳 袁磊 刘澣扬 黄小波 伍锐 文心田 文翼平 曹三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55-1560,共6页
建立一种可检测及鉴别基因Ⅰ型和基因Ⅲ型日本脑炎病毒(JEV)的RT-PCR-RFLP方法。通过对JEV基因Ⅰ型(GⅠ)和基因Ⅲ型(GⅢ)核酸序列的比对分析,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对JEV C-PrM-E区域部分基因进行RT-PCR扩增,扩增产物经限制性内切酶SpeⅠ消... 建立一种可检测及鉴别基因Ⅰ型和基因Ⅲ型日本脑炎病毒(JEV)的RT-PCR-RFLP方法。通过对JEV基因Ⅰ型(GⅠ)和基因Ⅲ型(GⅢ)核酸序列的比对分析,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对JEV C-PrM-E区域部分基因进行RT-PCR扩增,扩增产物经限制性内切酶SpeⅠ消化后于15g·L-1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RFLP分析,并利用建立的RT-PCR-RFLP方法对78份临床样品进行了JEV的检测及基因型鉴定。结果显示,特异性引物可扩增出长为819bp的片段,而对猪瘟病毒、猪细小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及猪伪狂犬病毒的核酸扩增结果均为阴性。经SpeⅠ酶切,基因Ⅰ型JEV RT-PCR产物被切为568和251bp 2个条带,基因Ⅲ型JEV RT-PCR产物被切为446、251和122bp 3个条带,基因Ⅰ型和基因Ⅲ型JEV混合RT-PCR产物被切为568、446、251和122bp 4个条带,该方法最低可检出1.5pg·μL-1的JEV RNA。RT-PCR-RFLP结果显示78份临床样品中有14份为JEV阳性,其中6份为基因Ⅰ型,8份为基因Ⅲ型,与核苷酸测序分析结果一致。本研究为日本脑炎病毒的实验室诊断及基因Ⅰ型和基因Ⅲ型的鉴别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脑炎病毒 反转录-聚合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基因Ⅰ型 基因Ⅲ型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蛋白酶D基因C224T多态与散发阿尔茨海默氏病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岩 施佳军 +6 位作者 张思仲 唐牟尼 韩海英 郭扬波 马崔 刘协和 李涛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0-194,共5页
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是一种细胞核内体/溶酶体内的门冬酰胺蛋白酶。它有可能通过剪切淀粉样前体蛋白参与阿尔茨海默氏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相关的神经退化。在以德国人为对象中的研究显示组织蛋白酶D基因(CTSD)C224T多态... 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是一种细胞核内体/溶酶体内的门冬酰胺蛋白酶。它有可能通过剪切淀粉样前体蛋白参与阿尔茨海默氏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相关的神经退化。在以德国人为对象中的研究显示组织蛋白酶D基因(CTSD)C224T多态与AD发病风险紧密相关。然而,此结果未能在另一些群体中得到重复。为此,通过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了 CTSD 基因 C224T 多态性和载脂蛋白 E(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多态性在成都地区汉族老年人中的分布,探讨了 CTSD C224T多态与散发 AD的相关性。结果发现:CTSD 基因C224T多态分布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提示成都地区汉族人群中 CTSD 基因 C224T多态与散发AD不具有关联;但比值比的比较提示CTSD 等位基因T 和ApoEε4有弱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蛋白 D基因 散发 关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聚合反应 成都地区 基因多态性 显著性差异 CTS 载脂蛋白 多态分布 汉族人群 等位基因 协同作用 细胞核 AD 老年人 相关性 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汉族人群hGSTA1基因C-69T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平洁 汪晖 黄敏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目的 研究中国汉族人群中人谷胱甘肽S 转移酶(hGSTA1 )C-69T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方法1 4 0例血样本来自中国2 5个省份的汉族人口,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hGSTA1 69位点的变异。结果 中国汉族人群GSTA1基因 69位... 目的 研究中国汉族人群中人谷胱甘肽S 转移酶(hGSTA1 )C-69T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方法1 4 0例血样本来自中国2 5个省份的汉族人口,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hGSTA1 69位点的变异。结果 中国汉族人群GSTA1基因 69位点的野生型纯合子(CC)基因型的分布频率为75 .0 %,突变型纯合子(TT)基因型为0 .7%,杂合子(CT)基因型为2 4 .3 %;C及T两种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87.1 %及1 2 .9%。结论中国汉族人群GSTA1基因呈多态性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S-转移 基因多态性 中国汉族人群 聚合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poly(A)化mRNA基因片段的RD-PCR克隆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子有 马文丽 +5 位作者 宋艳斌 张宝 吴清华 郭秋野 彭翼飞 郑文岭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3-205,共3页
目的研究大肠杆菌(E.coli)中哪些基因mRNA3'端存在poly(A)化。方法利用E.colimRNA中可能存在的poly(A)尾,以oligo(dT)-cellulose进行mRNA的纯化,并以oligo(dT)18为引物逆转录合成cDNA,应用限制性显示-聚合酶链反应(RD-PCR)分离不同... 目的研究大肠杆菌(E.coli)中哪些基因mRNA3'端存在poly(A)化。方法利用E.colimRNA中可能存在的poly(A)尾,以oligo(dT)-cellulose进行mRNA的纯化,并以oligo(dT)18为引物逆转录合成cDNA,应用限制性显示-聚合酶链反应(RD-PCR)分离不同组别的基因片段并进行克隆。结果成功克隆100多个基因片段,并对其中30个进行了测序分析。结论细菌mRNA的poly(A)化可能不是偶然和个别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显示-聚合反应 E.COLI POLY(A) 基因克隆 大肠杆菌 PD-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C677T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君 李晓霞 《中国卒中杂志》 2006年第4期271-273,共3页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72例脑梗死患者和69例对照者的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分布,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MTHFR基因型CC...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72例脑梗死患者和69例对照者的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分布,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MTHFR基因型CC、CT、TT频率分别为11.6%、44.9%和43.5%,脑梗死组分别为15.3%、50.0%和34.7%,两组各基因型分布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等位基因C、T频率分别为34.0%、65.9%,脑梗死组分别为40.3%、59.7%,两组等位基因的分布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未发现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脑梗死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应进一步行大样本的流行病学研究,以明确二者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基因 聚合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缺血脑中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
14
作者 皮荣标 银巍 +4 位作者 苏兴文 苏涛 邱鹏新 郑素秋 颜光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557-1562,共6页
目的鉴定大鼠脑缺血差异表达基因。方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急性脑缺血模型,采用荧光差异显示RT-PCR法结合反Northern杂交快速鉴定差异表达基因。结果发现差异表达的基因9个,其中6个已知的序列和3个未知序列;已知基因中上调的是musmu... 目的鉴定大鼠脑缺血差异表达基因。方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急性脑缺血模型,采用荧光差异显示RT-PCR法结合反Northern杂交快速鉴定差异表达基因。结果发现差异表达的基因9个,其中6个已知的序列和3个未知序列;已知基因中上调的是musmusculusab1-interactor1,homosapiensCGI-99protein,tissueinhibitorofmetalloproteinase3,homosapiensnuclearreceptorco-repressor,下调的是homo-sapiensnuclearmatrixproteinp84和coatomerproteincomplex,subunitgamma2。结论荧光差异显示法结合反Northern杂交是一种有效的快速鉴定差异表达基因的方法;脑缺血时,缺血侧和非缺血侧存在基因的差异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基因 印迹法 RNA 荧光差异显示 逆转录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纤维蛋白原-455G/A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脑梗死的关系
15
作者 周君 杨印东 +1 位作者 关亚新 张巾超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86-288,共3页
目的 探讨β 纤维蛋白原 45 5G/A( β Fg 45 5G/A)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东北地区汉族 2型糖尿病脑梗死的关系。 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方法 ,检测 2型糖尿病无大血管病变 (DM2 )组 67例、2型糖尿病合并... 目的 探讨β 纤维蛋白原 45 5G/A( β Fg 45 5G/A)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东北地区汉族 2型糖尿病脑梗死的关系。 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方法 ,检测 2型糖尿病无大血管病变 (DM2 )组 67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DM2CI)组 72例和对照 (CON)组 69例 β Fg 45 5G/A基因的多态性 ,并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 (Fg)含量。 结果 经 χ2 检验 ,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 3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DM2组血浆Fg水平 ( 3 15± 0 89)g/L与DM2CI组 ( 2 70± 1 5 0 )g/L和CON组 ( 2 62± 0 5 1)g/L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DM2CI组血浆Fg水平与CON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本研究未发现 β Fg 45 5G/A基因多态性与DM2CI之间存在相关关系。血浆Fg水平升高可能是DM2患者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纤维蛋白原 聚合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2型糖尿病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源嗜水气单胞菌和维氏气单胞菌PCR-RFLP鉴别方法的建立
16
作者 郭睿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1-46,共6页
嗜水气单胞菌和维氏气单胞菌是鱼类常见条件致病菌,采用传统的形态分类和生理生化反应进行鉴别费时费力,有时还会错误判断,为了提高鉴别效率和准确率,有必要建立一种快速鉴别两种细菌的分子生物学方法。选取12株鱼源致病气单胞菌使用细... 嗜水气单胞菌和维氏气单胞菌是鱼类常见条件致病菌,采用传统的形态分类和生理生化反应进行鉴别费时费力,有时还会错误判断,为了提高鉴别效率和准确率,有必要建立一种快速鉴别两种细菌的分子生物学方法。选取12株鱼源致病气单胞菌使用细菌16SrDNA通用引物扩增细菌目的片段,将所测得序列校正后构建系统发育树以明确菌种,并依据种间序列差异筛选合适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对嗜水气单胞菌和维氏气单胞菌进行PCR-RFLP酶切图谱的鉴别分析。筛选出嗜水气单胞菌16SrDNA的特异性限制性核酸内切酶SnaBⅠ和可以鉴别维氏气单胞菌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seNⅠ,建立了一种快速鉴别嗜水气单胞菌和维氏气单胞菌的PCR-RFLP方法。研究结果对于淡水养殖鱼类嗜水气单胞菌和维氏气单胞菌细菌性病害的病原快速鉴别具有参考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维氏气单胞菌 聚合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汉族健康人群白细胞介素-1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闫伟 李剑波 +1 位作者 段晋琦 向瑜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46-49,共4页
为了了解白细胞介素-1基因在中国重庆市汉族健康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不同种族比较的特点,采用了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的方法,对140名重庆市汉族健康者的IL-1B-511基因多态性和IL-1RN第2内含子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 为了了解白细胞介素-1基因在中国重庆市汉族健康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不同种族比较的特点,采用了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的方法,对140名重庆市汉族健康者的IL-1B-511基因多态性和IL-1RN第2内含子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进行检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了不同种族间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重庆市汉族健康人群中IL-1B-511的各基因型频率为C/T型0.58、T/T型0.50、C/C型0.32,与西班牙白种人相比,重庆地区汉族人IL-1B-511等位基因频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IL-1RN的各基因型频率为1/1型0.93、1/2型0.05、1/4型0.01、4/4型0.01,与西班牙白种人及南非黑种人相比,重庆地区汉族人IL-1RN等位基因频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由此可以得出重庆地区汉族人群IL-1B-511位点存在C/T多态性和IL-1RN基因的第2号内含子存在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其在不同种族间的分布存在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 基因多态性 聚合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同位素mRNA差异显示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18
作者 苏青 罗敏 +3 位作者 刘红标 陆志强 陈源 陈家伦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5期405-407,共3页
目的建立非同位素mRNA差异显示技术 ,并用以分析鼠脑甲状腺激素的反应基因。 方法用 9-1 0bp的随机但序列确定的引物扩增甲减和正常大鼠脑cDNA ,用PAGE分析PCR产物 ,EB染色 ,切取差异条带 ,再扩增、测序并作同源性分析。 结果得到两个... 目的建立非同位素mRNA差异显示技术 ,并用以分析鼠脑甲状腺激素的反应基因。 方法用 9-1 0bp的随机但序列确定的引物扩增甲减和正常大鼠脑cDNA ,用PAGE分析PCR产物 ,EB染色 ,切取差异条带 ,再扩增、测序并作同源性分析。 结果得到两个 (2 2 6、2 79bp)受甲状腺激素上调、一个 (2 78bp)受甲状腺激素下调的片段 ,前二者与任何已知基因的同源性都低于 80 % ,提示为两个尚未报道的新基因 ,后者即大鼠G蛋白Go的α亚单位基因。 结论非同位素mRNA差异显示技术是一种快速、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显示 聚合反应 甲状腺激素 非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子细胞中基因表达谱的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毛向明 马文丽 +1 位作者 彭翼飞 郑文岭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0-202,共3页
目的研究成熟精子细胞中的基因表达。方法采用限制性显示PCR(RD-PCR)获得大量正常和异常精子细胞中基因表达序列标签(EST)并以表达谱图的方式显示出来。结果通过RD-PCR技术得到大量正常精子细胞和异常精子细胞的EST及部分差异表达EST。... 目的研究成熟精子细胞中的基因表达。方法采用限制性显示PCR(RD-PCR)获得大量正常和异常精子细胞中基因表达序列标签(EST)并以表达谱图的方式显示出来。结果通过RD-PCR技术得到大量正常精子细胞和异常精子细胞的EST及部分差异表达EST。结论RD-PCR技术既能针对已知基因又能针对未知基因,快速收集大量长度适宜、大小均一、适于芯片制备的EST,较通过cDNA文库等方法得到靶基因片段具有独特的优势。关键词:精子;基因表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 基因表达谱 限制性差异显示-聚合酶链反应 RD-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途径的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姜海行 梁淡湄 +2 位作者 王琳琳 陈振侬 单庆文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29-331,T001,共4页
为探讨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可能途径,对198例儿童及69例一级亲属 ,采用PCR方法扩增唾液和胃粘膜H.pylori尿素酶C(UreC)基因(820bp) ,扩增产物分别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HhaI与AluI酶切消化 ,得出H.pylori的酶切类型(RFLPc)。结果显示 ,H.p... 为探讨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可能途径,对198例儿童及69例一级亲属 ,采用PCR方法扩增唾液和胃粘膜H.pylori尿素酶C(UreC)基因(820bp) ,扩增产物分别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HhaI与AluI酶切消化 ,得出H.pylori的酶切类型(RFLPc)。结果显示 ,H.pyloriUreC基因扩增片断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HhaI与AluI酶切后 ,分别得到9种和7种不同的酶切图谱 ,结合两种酶切类型共确定22个独立的酶切类型 ;在31个儿童与亲属同时感染的家庭中 ,25.0 %(7/28例)的儿童唾液中可扩增出H.pylori,且唾液与相应胃粘膜中的幽门螺杆菌RFLPc酶切类型一致 ;83.9%(26/31例)儿童感染的H.pylori与其亲属感染的H.pylori类型相同 ,16.1%(5/31例)不相同(P<0.05)。表明PCR_RFLP分析H.pyloriUreC基因的酶切类型分辨率较高 ,直接扩增样本H.pylori方法简便 ,可用于H.pylori的流行病学研究 ;唾液可作为家庭内成员H.pylori感染的传播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幽门螺杆菌 传播 聚合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慢性胃炎 PCR-RFLP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