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压限位缓冲结构在汽车减振器上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双 梁海林 王一臣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13年第12期29-31,55,共4页
在分析普通双筒式减振器结构和工作原理基础上,提出一种加装双活塞液压限位缓冲器的汽车减振器,并对其工作机理进行分析;建立了具有液压限位缓冲结构的汽车减振器等效液压系统模型,对其阻尼特性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汽车减振器内... 在分析普通双筒式减振器结构和工作原理基础上,提出一种加装双活塞液压限位缓冲器的汽车减振器,并对其工作机理进行分析;建立了具有液压限位缓冲结构的汽车减振器等效液压系统模型,对其阻尼特性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汽车减振器内部加装液压限位缓冲结构,可以产生附加阻尼力,使减振器具有更好的减振功能,有效地提高汽车恶劣行驶工况下的平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振器 液压限位缓冲 双活塞 附加阻尼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振缓冲结构设计与仿真分析
2
作者 魏国 赵益 +2 位作者 王率军 雷晗 李绍民 《兵工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7-82,共6页
针对轮式车结构进行隔振缓冲、保护设备在运输时的安全问题,设计一种隔振缓冲系统。系统由稳定平台、隔振系统底盘、隔振器、稳定器、缓冲限位器组成;设备运输时,升降机构同隔振系统底盘一同下降到车架平板上,利用升降机构下压力将隔振... 针对轮式车结构进行隔振缓冲、保护设备在运输时的安全问题,设计一种隔振缓冲系统。系统由稳定平台、隔振系统底盘、隔振器、稳定器、缓冲限位器组成;设备运输时,升降机构同隔振系统底盘一同下降到车架平板上,利用升降机构下压力将隔振系统底盘压紧在车架上,松开平台与隔振系统底盘的锁定,这时稳定平台与设备由隔振系统承载,设备呈柔性支承状态;隔振器在车辆运行时起隔振缓冲作用,当车辆起动、制动、转弯、受冲击时,缓冲限位器和稳定器起稳定限位作用。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的刚强度、性能特性满足设备的安全运输要求,可靠性和保障性也能得到保证,符合隔振缓冲系统研制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式车隔振与缓冲 隔振器 稳定器 限位缓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电跟踪设备中液压缓冲限位器的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春林 赵丽 宋立维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8-89,82,共3页
介绍了液压缓冲器工作原理及其在光电跟踪设备中的工作状态。建立了光电跟踪设备中冲击载荷的力学模型,提出了该类设备中液压缓冲限位器的设计计算方法。
关键词 光电跟踪设备 液压缓冲 转动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荡浮子式波浪能发电系统缓冲限位机构的设计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小峰 温京亚 +3 位作者 王磊 李新娟 宋文杰 姜梦玥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51-1257,共7页
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振荡浮子波浪能发电系统的限位装置,可防止因浮子振幅过大而造成系统损坏,同时起到防撞缓冲作用,保证系统的安全。首先阐述了系统的结构组成及设计过程,通过对比分析,确定了便于安装及拆卸的多弹簧均布缓冲形式;然后计... 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振荡浮子波浪能发电系统的限位装置,可防止因浮子振幅过大而造成系统损坏,同时起到防撞缓冲作用,保证系统的安全。首先阐述了系统的结构组成及设计过程,通过对比分析,确定了便于安装及拆卸的多弹簧均布缓冲形式;然后计算了不同波况下作用在浮子上的波浪力情况,得到随机波况下的最大波浪力;最后运用CATIA建立弹簧缓冲装置模型,仿真分析了弹簧的应力应变情况,并拟合得到弹簧的刚度,仿真结果表明,弹簧满足强度要求,能够实现缓冲限位的设计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荡浮子 波浪能 缓冲 弹簧 仿真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悬架减振器总成结构改进及试验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双 王一臣 +1 位作者 梁海林 王天利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7-69,共3页
在普通双筒减振器基础上,从减振器总成结构入手,基于液压阻尼原理,提出两种改变减振器伸张行程极限位置阻尼特性的液压限位结构,介绍其工作原理,并对两种结构下的阻尼特性与普通双筒减振器阻尼特性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两... 在普通双筒减振器基础上,从减振器总成结构入手,基于液压阻尼原理,提出两种改变减振器伸张行程极限位置阻尼特性的液压限位结构,介绍其工作原理,并对两种结构下的阻尼特性与普通双筒减振器阻尼特性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两种汽车悬架减振器总成结构在活塞杆拉伸到极限位置时,减振器的伸张阻尼力都会产生突增,且随着活塞运动速度的增加而增加,有效缓解了零部件受到的刚性冲击,提高了汽车行驶平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减振器总成 伸张行程 限位缓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隔震建筑简化软碰撞保护与变刚度保护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杨林 周锡元 +1 位作者 苏幼坡 韩淼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05年第5期37-44,共8页
基础隔震建筑通过设置隔震支座来保护上部结构不受损坏,但在长周期或强烈地面运动作用下会使隔震支座变形过大而导致隔震支座失稳破坏。在这种情况下,需增设保护装置作为第二道防线,以减小隔震层的变形,使之限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同时上... 基础隔震建筑通过设置隔震支座来保护上部结构不受损坏,但在长周期或强烈地面运动作用下会使隔震支座变形过大而导致隔震支座失稳破坏。在这种情况下,需增设保护装置作为第二道防线,以减小隔震层的变形,使之限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同时上部结构层间剪力不明显增大。本文主要对比分析了两种保护措施:①简化后的软碰撞保护;②变刚度保护。通过对其原理、力学模型以及工程实例的研究,选取了恰当的参数并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隔震 叠层橡胶支座 缓冲 软碰撞 变刚度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