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省鄱阳湖平原水稻生育期降雨对灌溉需水及降雨利用的影响
1
作者 华克骥 黄剑平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5-103,共9页
降雨是稻田灌溉水的重要来源,其高效利用对缓解水资源压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至关重要,但南方水稻生育期降雨对灌溉需水和降雨利用的影响尚不明晰。基于1957-2020年江西鄱阳湖平原6个典型站点(庐山、武宁、景德镇、南昌、樟树、贵溪)... 降雨是稻田灌溉水的重要来源,其高效利用对缓解水资源压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至关重要,但南方水稻生育期降雨对灌溉需水和降雨利用的影响尚不明晰。基于1957-2020年江西鄱阳湖平原6个典型站点(庐山、武宁、景德镇、南昌、樟树、贵溪)逐日气象数据,构建水量平衡模型,分析18种水稻类型的水量平衡要素,定量评估降雨利用率和贡献率,并采用降雨集中度、集中期、基尼系数和洛伦兹不对称系数分析降雨分布特征。同时,应用Mann-Kendall检验趋势变化,Pearson相关系数计算指标间相关性。结果显示,早稻生育期内降雨充沛(681.0 mm),灌溉需求大部分可由降雨满足,降雨贡献率较高(73%),但因降雨集中期与需水高峰期不匹配,降雨利用率较低(48%)。中、晚稻降雨较少(472.2 mm和310.8 mm),但降雨利用率较高(61%和69%),降雨贡献率呈上升趋势。随着水稻生育期大雨及以上降水事件频发,中、晚稻可能面临降雨利用率进一步下降的风险。未来研究应依据降雨分布规律,制定智能灌溉策略,提升降雨的综合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降雨分布 降雨利用率 降雨贡献率 降雨集中度 降雨集中期 基尼系数 洛伦兹不对称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等排放情景下中国未来不同强度降雨对总降雨贡献的区域差异(2006―2100年) 被引量:4
2
作者 孔锋 王一飞 +3 位作者 方建 吕丽莉 张黎黎 王卓妮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8-60,共13页
采用RCP6.0中等排放情景下2006―2100年WRF 30 km×30 km日值降雨数据,根据中国气象局颁布的降雨强度等级划分标准,探究了中国不同强度降雨及其对总降雨贡献的变化趋势的空间差异特征。结果表明:1)在雨量上,中等排放情景下2006―210... 采用RCP6.0中等排放情景下2006―2100年WRF 30 km×30 km日值降雨数据,根据中国气象局颁布的降雨强度等级划分标准,探究了中国不同强度降雨及其对总降雨贡献的变化趋势的空间差异特征。结果表明:1)在雨量上,中等排放情景下2006―2100年中国不同强度降雨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异格局。小雨和中雨自东北向西南呈"高―低―高"的三块式空间分布特征;大雨、暴雨、大暴雨和总暴雨均呈"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异格局;特大暴雨仅东南沿海的部分地区分布较多;总降雨呈"南方高,北方次之,西北低"的空间分异格局。2)在雨量贡献率上,强降雨对总降雨的贡献率普遍存在"东南高,西北低"特征,而弱降雨对总降雨的贡献率恰恰相反;不同强度暴雨对总暴雨的贡献率也有类似分布特征。3)在雨量变化趋势上,中国不同强度降雨变化趋势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异格局,但强降雨呈增加趋势的区域显著多于呈减少趋势的区域。4)在雨量贡献率变化趋势上,强(弱)降雨对总降雨的贡献率呈增加(减少)趋势的区域占主导,强降雨对总降雨的贡献率呈增加趋势的地区明显多于弱降雨。5)在不同强度暴雨对总暴雨贡献率的变化趋势上,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对总暴雨的贡献率呈增加趋势的区域明显多于暴雨。预估结果表明,中国东部降雨在朝着极端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P6.0 变化趋势 降雨贡献率 空间格局 区域差异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16年中国四季降雨事件的时序演变特征 被引量:6
3
作者 吕丽莉 孔锋 王品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73-79,共7页
不同季节降雨比例是全球变暖背景下的社会各界关注的区域焦点问题之一。采用535个气象站点的日值降水数据诊断了1961~2016年春、夏、秋、冬的降雨事件的趋势变化、周期振荡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1)在变化趋势上,1961~2016年中国四季... 不同季节降雨比例是全球变暖背景下的社会各界关注的区域焦点问题之一。采用535个气象站点的日值降水数据诊断了1961~2016年春、夏、秋、冬的降雨事件的趋势变化、周期振荡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1)在变化趋势上,1961~2016年中国四季降雨量和降雨日均在波动中呈现增加趋势,且有分段变化特征。春、夏、秋季降雨量和降雨日贡献率均在波动中呈现出减少趋势或增减趋势不明显,而冬季降雨量和降雨日贡献率则呈明显增加趋势。四季降雨事件对比结果表明中国冬季降雨事件在明显增加。(2)1961~2016年中国四季降雨量和降雨日及其贡献率普遍具有5 a及其以下的显著振荡周期。(3)中国春、夏、秋、冬季的降雨量分别于1972,1989,2015年和1980年发生突变;降雨日分别于1981,2011,2014年和1975年发生突变;降雨量贡献率分别于2006,2014,1962年和1979年发生突变;降雨日贡献率分别于1962,1979,1964年和1982年发生突变;上述突变均通过了0.05显著性水平的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特征 季节差异 降雨贡献率 突变诊断 周期振荡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16年中国四季降雨事件演变特征的空间差异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吕丽莉 孔锋 王品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1-14,共14页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不同季节降雨及其贡献率的空间分异特征是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采用535个站点的日值降水数据分析了1961~2016年中国四季降雨的空间差异性。结果表明:①中国四季降雨雨量和雨日具有明显的"东南高-西北低&qu...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不同季节降雨及其贡献率的空间分异特征是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采用535个站点的日值降水数据分析了1961~2016年中国四季降雨的空间差异性。结果表明:①中国四季降雨雨量和雨日具有明显的"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异特征,而中国四季降雨雨量和雨日贡献率的空间格局相比前者差异较大;②在变化趋势上,中国四季降雨雨量和雨日及其贡献率在冬季增加趋势最明显,夏季减少趋势最明显。在波动特征上,中国四季降雨雨量和雨日及其贡献率波动特征在冬季最大,夏季最小;③不同季节降雨雨量和雨日的差异表明季风边缘区是中国四季降雨的重要分界线。四季降雨雨量和雨日贡献率的差异特征与前者相比差异较大。创新点在于采用降雨绝对量和降雨贡献率诊断中国降雨空间分异特征,降雨贡献率有助于深化认识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降雨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贡献率 降雨特征 季节差异 空间分异特征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5年来中国不同强度降雨的时序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孔锋 王一飞 +3 位作者 吕丽莉 林霖 刘冬 辛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2期184-190,199,共8页
采用1961—2015年535个气象站点数据,根据中国气象局颁布的降雨强度等级划分标准,将降雨事件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6种强度,后三者记为总暴雨,六者合计为总降雨,从年际雨量和雨日两方面出发,将中国整体看做一个... 采用1961—2015年535个气象站点数据,根据中国气象局颁布的降雨强度等级划分标准,将降雨事件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6种强度,后三者记为总暴雨,六者合计为总降雨,从年际雨量和雨日两方面出发,将中国整体看做一个对象,首先计算1961—2015年535个站点不同强度降雨逐年雨量和雨日总和;然后计算不同强度降雨雨量和雨日总和的变化趋势;最后诊断不同强度降雨雨量和雨日对总降雨雨量和雨日贡献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61—2015年中国小雨呈减少趋势,大雨和总暴雨呈增加趋势,总降雨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曲棍球"现象。除北方地区外,中国多数地区降雨以增加趋势为主,并朝着极端化方向发展。在降雨贡献率方面,小雨对总降雨的贡献呈减少趋势,而其他强度降雨对总降雨的贡献均呈增加趋势。暴雨对总暴雨的贡献在减少,而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对总暴雨的贡献均呈增加趋势,说明中国暴雨强度在增加。虽然中国不同地区不同强度降雨对总降雨的贡献率不同,但多数地区强降雨对总降雨的贡献率呈增加趋势。通过对比6种不同强度降雨的雨量和雨日,可以发现中国强降雨事件在增加,降雨强度在朝着极端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分级 雨量 雨日 变化趋势 降雨贡献率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等排放情景下中国未来不同强度降雨变化及其对总降雨贡献的预估(2006—2100年)
6
作者 孔锋 王一飞 +1 位作者 方建 吕丽莉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21,40,共9页
为探究中国整体和不同区域的不同强度降雨雨量及其对总降雨雨量贡献率的变化趋势,采用RCP6.0中等排放情景下2006—2100年WRF 30 km×30 km日值降水数据,根据中国气象局颁布的降水强度等级划分标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降雨雨量... 为探究中国整体和不同区域的不同强度降雨雨量及其对总降雨雨量贡献率的变化趋势,采用RCP6.0中等排放情景下2006—2100年WRF 30 km×30 km日值降水数据,根据中国气象局颁布的降水强度等级划分标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降雨雨量上,中等排放情景下2006—2100年中国小雨减少,强降雨增加。在降雨雨量贡献率上,小雨和中雨对总降雨的贡献率呈减少趋势,其他五种强降雨对总降雨的贡献率在增加,说明强降雨增加,降雨朝着极端化方向发展。暴雨对总暴雨的贡献率呈增加趋势,而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对总暴雨的贡献率呈减少趋势,总暴雨对总降雨贡献率的增加是由于暴雨的增加起了关键作用。(2)在不同分区上,北方、东北和西藏地区不同强度降雨均呈增加趋势;东南和西南地区除小雨外均呈增加趋势;西北东部地区仅小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呈增加趋势;西北西部地区仅小雨、中雨和总降雨呈增加趋势。在降雨雨量贡献率上,北方和西藏地区除小雨外均呈增加趋势;东北、东南和西南地区除小雨和中雨外均呈增加趋势;西北东部地区仅小雨呈增加趋势;西北西部地区仅小雨和中雨呈增加趋势。(3)在不同强度暴雨对总暴雨贡献率上,七大分区中的特大暴雨对总暴雨的贡献率除西北西部变化趋势不显著外,其他分区均呈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所得成果为类似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P6.0 WRF模式 动力降尺度 降雨预估 降雨等级 降雨贡献率 区域差异 全球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Ps情景的全球海陆暴雨时序演变对比和突变特征预估 被引量:7
7
作者 孔锋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9,共9页
基于海陆分异视角,采用BCC-CSM2-MR模式的日值降雨数据和多种数理统计方法,对比分析2015—2100年不同SSPs情景下的全球海陆暴雨的时序动态变化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1)2015—2100年不同SSPs情景下全球、全球陆地和全球海洋的暴雨量、... 基于海陆分异视角,采用BCC-CSM2-MR模式的日值降雨数据和多种数理统计方法,对比分析2015—2100年不同SSPs情景下的全球海陆暴雨的时序动态变化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1)2015—2100年不同SSPs情景下全球、全球陆地和全球海洋的暴雨量、暴雨日、暴雨强、暴雨量贡献率、暴雨日贡献率均呈增加趋势,且SSP5-8.5增加趋势最大,SSP3-7.0次之,SSP2-4.5再次之,SSP1-2.6最小。(2)高辐射强迫的SSP5-8.5情景和低辐射强迫的SSP1-2.6情景下的差异特征在全球陆地最大,全球次之,全球海洋最小。(3)2015—2100年不同SSPs情景下全球、全球陆地和全球海洋的暴雨量、暴雨日、暴雨强、暴雨量贡献率、暴雨日贡献率均发生了突变,且突变年份多分布在2050年之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海陆分异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 降雨贡献率 线性趋势 Mann-Kendall突变检验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