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主城区降雨径流污染特征及其社会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陈亚松 闫玉亭 +3 位作者 朱雅婷 张文龙 赵云鹏 李轶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7-125,133,共10页
为解析重庆主城区社会影响因素对降雨径流水质的影响,对2010—2021年政策影响下降雨径流水质的年际变化和降雨径流污染物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量化人口规模、技术创新、经济发展、产业结构4种社会影响因素对降雨... 为解析重庆主城区社会影响因素对降雨径流水质的影响,对2010—2021年政策影响下降雨径流水质的年际变化和降雨径流污染物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量化人口规模、技术创新、经济发展、产业结构4种社会影响因素对降雨径流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重庆主城区降雨径流水质呈改善趋势,且污染物指标相关性增强,2019年屋面降雨径流水质和2021年路面降雨径流水质均提升到“较清洁与污染”之间,固体悬浮物与COD、NH_(3)-N、TN、TP呈显著相关关系(p<0.01),屋面降雨径流中相关系数r>0.75,路面降雨径流中相关系数r>0.50;空气治理政策对屋面径流污染改善效果显著,海绵城市和排水系统建设政策的有效实施则对路面径流污染控制效果显著;社会影响因素中技术改善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对水质改善起主导作用,经济发展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对水质改善呈负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径流污染 社会影响因素 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 LMDI分解模型 重庆主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丘陵与平原城镇降雨径流污染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安欣琪 林炳权 +7 位作者 刘宇轩 赵晨 高雅弘 齐飞 胡潜 王振北 邱斌 孙德智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05-1718,共14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长江流域降雨径流导致的城镇面源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在长江流域丘陵城镇重庆永川区和平原城镇常州金坛区分别选取部分老城区和部分新城区作为研究区域,监测4个研究区域降雨径流的水质和水量,采用场次降雨径流平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长江流域降雨径流导致的城镇面源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在长江流域丘陵城镇重庆永川区和平原城镇常州金坛区分别选取部分老城区和部分新城区作为研究区域,监测4个研究区域降雨径流的水质和水量,采用场次降雨径流平均浓度(EMC)和综合径流系数法计算各下垫面降雨径流污染物平均浓度和污染负荷,采用b(初期冲刷系数)参数法分析降雨径流初期冲刷效应。结果表明:1)SS、COD、TP、NH3-N和TN的EMC主要受地形、降雨特征及前期干旱天数影响,丘陵城镇中交通道路SS和COD的EMC分别是其他下垫面的1.10~7.05和0.86~8.98倍,平原城镇中交通道路SS和COD的EMC分别是其他下垫面的1.01~3.70和1.07~6.70倍;2)丘陵城镇降雨径流初期冲刷效应强于平原城镇,且SS和COD的初期冲刷强度较高,b的范围分别为0.25~1.20和0.50~1.28;3)丘陵城镇各下垫面污染负荷平均输出系数大于平原城镇,丘陵城镇老城区各指标污染负荷平均输出系数为平原城镇的0.37~16.13倍,丘陵城镇新城区各指标污染负荷平均输出系数为平原城镇新城区的0.38~7.11倍。研究揭示了长江流域丘陵和平原城镇降雨径流污染特征,可为这两类城镇降雨径流污染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城镇降雨径流污染 场次降雨径流平均浓度(EMC) 初期冲刷效应 污染负荷 下垫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降雨径流污染初始冲刷效应对BMPs选择的启示 被引量:20
3
作者 刘勇华 高超 +1 位作者 王登峰 汪磊 《水资源保护》 CAS 2009年第6期29-32,共4页
指出城市降雨径流污染初始冲刷效应(FFE)在城市非点源污染的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综述FFE的判定及大小定量化方法、季节性FFE的概念和污染物的相态对FFE的影响。FFE初中期雨水径流污染物浓度高的特性,为选择经济高效的最佳管理措施(BMPs... 指出城市降雨径流污染初始冲刷效应(FFE)在城市非点源污染的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综述FFE的判定及大小定量化方法、季节性FFE的概念和污染物的相态对FFE的影响。FFE初中期雨水径流污染物浓度高的特性,为选择经济高效的最佳管理措施(BMPs)提供了理论依据和重要启示。结合FFE及冲刷过程中污染物的形态提出的工程BMPs,能使资源配置和污染控制效果达到最优化,为城市公共管理部门的决策和实践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降雨径流污染 初始冲刷效应 最佳管理措施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原市工业区不同下垫面降雨径流污染特征 被引量:13
4
作者 来雪慧 赵金安 +2 位作者 李丹 高宇 周航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6期97-100,105,共5页
[目的]揭示太原市工业区不同下垫面降雨径流的污染特征,为探明工业水体污染的来源以及工业水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研究区2类不同下垫面的降雨径流水质监测数据,计算场次降雨径流污染物的平均浓度(EMCs)。监测项目包括化学... [目的]揭示太原市工业区不同下垫面降雨径流的污染特征,为探明工业水体污染的来源以及工业水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研究区2类不同下垫面的降雨径流水质监测数据,计算场次降雨径流污染物的平均浓度(EMCs)。监测项目包括化学需氧量(CODcr),NH_3—N,NO_3^-—N,TN,TP,Cu和Zn。[结果]2种下垫面条件下降雨径流的CODcr,NH_3—N,NO_3^-—N,TN和TP的浓度均超出Ⅴ类国家地表水标准,重金属污染不明显;污染物负荷(EMC)与降雨历时呈现负相关关系,符合指数回归方程。[结论]研究区降雨冲刷效应显著,随着降雨历时的增加,污染物浓度趋于降低。同时,与国内其他城市工业区相比,太原市工业区的污染程度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水质 事件降雨径流污染负荷(EMC) 下垫面 太原市工业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场次降雨径流污染负荷快速估算方法 被引量:9
5
作者 何胜男 陈文学 +2 位作者 廖定佳 周瑾 穆祥鹏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8-147,共10页
城市降雨径流污染是城市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定量计算城市降雨径流污染负荷,是实施城市水环境污染总量控制管理的基础和关键,可为城市水环境治理和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污染物累积冲刷理论为基础,提出了“特征面积”的概念... 城市降雨径流污染是城市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定量计算城市降雨径流污染负荷,是实施城市水环境污染总量控制管理的基础和关键,可为城市水环境治理和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污染物累积冲刷理论为基础,提出了“特征面积”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建立了场次降雨径流污染负荷数学模型,并结合案例,对数学模型在有效性、预测精度、适用性和局限性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特征面积较好地反映了污染物在各类土地上的污染负荷特性,场次降雨径流污染负荷与特征面积和降雨量的乘积呈正比.利用3场及以上降雨径流污染负荷结果,可较好地率定模型,从而可快速且较准确地估算单场次降雨径流污染负荷.该方法简单实用,获取数据工作量小,适用地区广.对于小降雨事件,建议采用降雨量相近的观测结果对模型进行率定,以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径流污染 污染负荷 特征面积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排水体制下城市降雨径流污染负荷核定方法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倩 苏保林 +1 位作者 罗运祥 杨武志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6-91,共6页
针对目前我国现存的主要3种排水体制,合流制、截流式合流制和分流制,讨论了不同排水体制下,城市降雨径流污染负荷核定的不同方法.常用的方法基本是针对完全合流制和分流制而建立的,而截流式合流制是现在大多数城市都在使用的排水体制,... 针对目前我国现存的主要3种排水体制,合流制、截流式合流制和分流制,讨论了不同排水体制下,城市降雨径流污染负荷核定的不同方法.常用的方法基本是针对完全合流制和分流制而建立的,而截流式合流制是现在大多数城市都在使用的排水体制,在计算该体制下降雨径流污染负荷时应将截流部分和直接排放的部分分别计算,其计算方法应与适用于合流制的降雨径流污染负荷核定方法区分开,有利于更准确地核定城市降雨径流污染负荷,对城市规划和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水体制 城市区域 降雨径流污染 负荷核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合流制管网降雨径流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鹿海峰 华蕾 +2 位作者 王浩正 栾晓佳 陈维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4-99,共6页
对北京市老城区合流制管网排除系统下游干管进行降雨径流监测,分析降雨径流和生活污水混合后的水质变化特征,以便为合流制管网污染控制提供数据依据。结果表明北京市合流制管网污染程度较高,其污染过程受降雨过程、管道汇流过程、地表... 对北京市老城区合流制管网排除系统下游干管进行降雨径流监测,分析降雨径流和生活污水混合后的水质变化特征,以便为合流制管网污染控制提供数据依据。结果表明北京市合流制管网污染程度较高,其污染过程受降雨过程、管道汇流过程、地表径流污染特征和管道沉积物冲刷等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径流污染 合流制管网 降雨污染物平均浓度(EMC) 初始冲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径流污染及其控制述评 被引量:13
8
作者 杨新民 沈冰 王文焰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58-62,70,共6页
从降雨径流污染特点、径流过程、土壤侵蚀过程和泥沙传输过程,说明水土流失是一种严重的降雨径流污染形式,分析讨论了水土保持措施对降雨污染控制的难度,提出了水土保持措施设计的3条原则。
关键词 降雨径流污染 水土流失 控制措施 土壤侵蚀 泥沙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坑塘对夏季降雨径流污染的截流净化效果 被引量:4
9
作者 徐海顺 蔡永立 张秋卓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5-110,189,共7页
选取上海市临港新城4种不同类型的自然坑塘,比较其在夏季对降雨径流污染的截留效应以及水质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场地主要降雨径流污染物为TN、COD,自然坑塘对降雨径流污染具有较好的截留效应,但自然坑塘的截流效率并未得到最大程度的发... 选取上海市临港新城4种不同类型的自然坑塘,比较其在夏季对降雨径流污染的截留效应以及水质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场地主要降雨径流污染物为TN、COD,自然坑塘对降雨径流污染具有较好的截留效应,但自然坑塘的截流效率并未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自然坑塘对于水质的净化处理效果总体较好,研究期内4个自然坑塘的TP平均净化率分别为:46.4%、4.6%、57.6%、57.4%;TN平均净化率分别为:34.7%、40.7%、46.4%、26.9%;COD平均净化率分别为:21.6%、40.5%、47.3%、-4.3%。在高温少雨、水深过浅的情况下,自然坑塘易出现水华现象,影响水质净化效果。因此,需要对自然坑塘进行优化设计、改造,保持自然坑塘生态系统的稳定与自我更新能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对于城市雨洪调蓄、径流污染控制等方面的综合生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坑塘 降雨径流污染 截流 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降雨径流污染控制措施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赵金辉 王艳霞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03-106,共4页
随着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路面降雨径流污染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结合近年来国内外路面径流污染控制措施研究进展,从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分析了国内外目前高速公路路面降雨径流污染治理措施的特点和适用条件,并提出了进一步研... 随着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路面降雨径流污染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结合近年来国内外路面径流污染控制措施研究进展,从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分析了国内外目前高速公路路面降雨径流污染治理措施的特点和适用条件,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为相关方面的研究和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降雨径流污染 控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校园区降雨径流污染的初期冲刷效应 被引量:8
11
作者 黄国如 陈子宇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9-35,共7页
对广州市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2012年6-8月4场次实测降雨径流污染的初期冲刷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污染物TSS、COD、TN、TP、TCu、Zn、总硬度、NO2--N、NH3-N、SO2-4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初期雨水径流冲刷现象.根据其中3场次降雨的... 对广州市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2012年6-8月4场次实测降雨径流污染的初期冲刷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污染物TSS、COD、TN、TP、TCu、Zn、总硬度、NO2--N、NH3-N、SO2-4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初期雨水径流冲刷现象.根据其中3场次降雨的总体结果分析发现:初期20%径流携带的TSS负荷量为其总量的7.0%~39.4%,COD为20.4%~56.0%,TN为13.8%~35.2%,TP为16.0%~35.2%;初期30%径流携带的TSS负荷量为其总量的18.6%~56.1%,COD 为37.8%~72.6%,TN 为22.8%~43.2%,TP 为24.3%~53.1%.对主要污染物TSS、COD、TN、TP的初期冲刷强度与降雨时间、降雨量、平均雨强、最大雨强、最大雨强出现时间、雨前干燥天气期之间的相关性分别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个别因素显著相关外,总体上表现为相关但不显著或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降雨径流污染 初期冲刷效应 累积负荷分布曲线 初期冲刷强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特征调查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古玉 王渲 方正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6-50,57,共6页
为了了解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特征,对武汉市汉阳区5种不同下垫面不同场次降雨径流进行取样监测,研究结果表明,该城区主干道、支路及绿地径流COD、TN污染程度劣于Ⅲ类水体水质标准,SS浓度劣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一级A标准。降雨特征... 为了了解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特征,对武汉市汉阳区5种不同下垫面不同场次降雨径流进行取样监测,研究结果表明,该城区主干道、支路及绿地径流COD、TN污染程度劣于Ⅲ类水体水质标准,SS浓度劣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一级A标准。降雨特征对降雨径流污染影响显著:对于特定采样点降雨强度越大、雨前干期越长,则场次降雨径流污染物浓度(EMC)相对越高;降雨强度大、雨峰靠前、雨前干期长其初期冲刷效应显著,且雨峰越靠前的降雨事件其场均降雨累积径流量比例为30%时所对应的累积污染负荷比例(FF30)值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区降雨 径流污染 初期冲刷 场次降雨径流污染物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格局的降雨径流污染风险评价方法 被引量:4
13
作者 齐小天 张质明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55-762,共8页
降雨径流污染是城市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从景观格局角度识别污染物入河风险可为降雨径流污染控制提供有效途径。将空间位置与空间结构、静态格局与动态过程相结合,集成多种指数作为表征,评价凉水河流域降雨径流污染发生风险。结果表... 降雨径流污染是城市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从景观格局角度识别污染物入河风险可为降雨径流污染控制提供有效途径。将空间位置与空间结构、静态格局与动态过程相结合,集成多种指数作为表征,评价凉水河流域降雨径流污染发生风险。结果表明:(1)依据景观负荷对比指数(LWLI),径流污染发生风险从高到低依次为区域3、区域2、区域1、区域5、区域4;区域1内300~600 m建设用地累积负荷量偏高;区域2内1500~2000 m耕地和建设用地累积负荷量偏高;区域3内0~2000 m林地和0~1500 m水域累积负荷量偏低。(2)依据景观结构对比指数(LSLI),径流污染发生风险从高到低依次为区域3、区域5、区域2、区域1、区域4;区域5“汇”景观破碎度偏高,区域2和区域3“源”景观优势度偏高。(3)依据景观综合对比指数(LCLI),各区域径流污染发生风险从高到低依次为区域3、区域2、区域5、区域1、区域4。区域3和区域2应是凉水河流域降雨径流污染治理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径流污染 景观格局 景观指数 “源-汇”景观理论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一遇大旱后城市雨水及降雨径流重金属污染调查 被引量:1
14
作者 莫文锐 田森林 +1 位作者 黄建洪 杨宗慧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676-1677,共2页
从2009年入秋至2010年春,我国西南地区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秋冬春连旱的严重干旱[1].目前国内外鲜见长时间干旱等异常气候气象条件的雨水和降雨径流污染研究,在昆明,相关研究尚属空白.本文以昆明城区典型集水区雨水、路面与屋面径流为研究... 从2009年入秋至2010年春,我国西南地区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秋冬春连旱的严重干旱[1].目前国内外鲜见长时间干旱等异常气候气象条件的雨水和降雨径流污染研究,在昆明,相关研究尚属空白.本文以昆明城区典型集水区雨水、路面与屋面径流为研究对象,调查了百年一遇大旱后的昆明城区雨水和降雨径流重金属污染状况,以期为长期干旱之后的城市降雨径流重金属污染调控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径流污染 重金属污染 城市雨水 污染调查 大旱 城市降雨径流 气象条件 异常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洱海西部雨季地表径流氮磷污染特征及受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 被引量:23
15
作者 金春玲 高思佳 +4 位作者 叶碧碧 储昭升 侯泽英 喻秋 郑丙辉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891-1899,共9页
云南高原平坝区地表径流是湖泊氮、磷的主要来源之一.为研究高原平坝区雨季地表径流氮、磷污染特征及受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调查了洱海西部平坝区雨季的径流氮、磷形态特征,并结合遥感影像空间分析与SPSS等统计分析,从汇水区尺度和缓冲... 云南高原平坝区地表径流是湖泊氮、磷的主要来源之一.为研究高原平坝区雨季地表径流氮、磷污染特征及受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调查了洱海西部平坝区雨季的径流氮、磷形态特征,并结合遥感影像空间分析与SPSS等统计分析,从汇水区尺度和缓冲区尺度上研究土地利用类型与地表径流水质的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雨季地表径流氮、磷质量浓度较高,ρ(TP)为0. 16~0. 77 mg/L,且以DIP (溶解性无机磷)为主(63. 01%);ρ(TN)为1. 75~14. 86 mg/L,且以NO_3^--N为主(78. 15%).(2)汇水区尺度上城镇用地对ρ(TP)影响突出.环湖农村居民点对ρ(NH4+-N)影响突出,耕地中的高施肥种植区对ρ(TN)、ρ(NO_3^--N)影响突出;(3)在缓冲区500、1 000和2 000 m尺度下,随缓冲区距离增加,土地利用类型对地表径流水质的影响减小.研究显示,城镇用地与高施肥种植区对洱海西部雨季地表径流氮、磷质量浓度影响最大,土地利用类型随缓冲区距离增加对水质的影响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雨季地表径流 降雨径流污染 冗余分析 缓冲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MM的某市政道路降雨径流和水质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曦 熊鸿斌 +2 位作者 杜浩强 谢进 刘娜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67-973,共7页
文章以陕西咸阳某市政道路为例,利用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SWMM)对研究区域进行模拟,分析该道路区域与保持原状相比,采用下凹式绿地对降雨径流和径流污染物的削减效果。结果表明:设计降雨重现期分别为1/2、1、... 文章以陕西咸阳某市政道路为例,利用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SWMM)对研究区域进行模拟,分析该道路区域与保持原状相比,采用下凹式绿地对降雨径流和径流污染物的削减效果。结果表明:设计降雨重现期分别为1/2、1、2、3、5 a时,布置下凹式绿地的土地利用情景能有效推迟地表径流形成时间、缩短径流时长、延缓峰值时间;随着降雨重现期增加,下凹式绿地对于地表径流总量和峰值流量的削减率逐渐减小,对于小强度的降雨事件,下凹式绿地能发挥较好的效果;布置下凹式绿地的土地利用模式对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悬浮物(suspended substance,SS)、NH_(3)-N、总磷(total phosphorus,TP)这4种污染物指标排放量的削减率先增加后逐渐趋于稳定状态,说明在降雨强度过大的条件下,削减效果将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凹式绿地 降雨径流污染 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WMM) 设计降雨强度 削减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市雨水径流水文水质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克峰 李振 +1 位作者 焦文海 常琳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7-30,共4页
为研究城市下垫面径流的水文过程与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对济南市2007年4-10月的6场降雨进行路面和屋面水文、水质过程同步分析,结果表明,济南降雨屋面的径流系数在0.80-0.96之间;路面的径流系数在0.88-0.96之间;径流曲线的形态与... 为研究城市下垫面径流的水文过程与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对济南市2007年4-10月的6场降雨进行路面和屋面水文、水质过程同步分析,结果表明,济南降雨屋面的径流系数在0.80-0.96之间;路面的径流系数在0.88-0.96之间;径流曲线的形态与降雨过程线类似,但波动幅度相对较小;济南市降雨径流初期污染严重,降雨后期氨氯浓度稳定在2-4mg/L,屋面径流的CODer、SS浓度分别维持在20mg/L和50mg/L以下,路面的CODer浓度维持在50mg/L左右,但SS浓度较大;雨水径流中的CODer与其他污染物之间的确定系数R^2均大于0.8,污染物间较小的相关斜率表明了各污染物间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雨水径流 降雨径流水文过程 降雨径流污染 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漳河上游城市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 被引量:12
18
作者 付超 苏晶 +1 位作者 赵海萍 李清雪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0-66,97,共8页
为了解漳河上游水污染成因,2017年对长治市城区典型功能区不同下垫面进行了11场降雨监测,分析了次降雨径流污染物平均浓度(EMC),采用平均浓度模型法估算了2017年漳河上游各城市非点源污染年负荷,并结合ArcGIS技术分析了各市县污染程度... 为了解漳河上游水污染成因,2017年对长治市城区典型功能区不同下垫面进行了11场降雨监测,分析了次降雨径流污染物平均浓度(EMC),采用平均浓度模型法估算了2017年漳河上游各城市非点源污染年负荷,并结合ArcGIS技术分析了各市县污染程度。结果表明:2017年,长治市城区降雨径流非点源污染较为严重;各功能区路面径流污染物的EMC值大于屋面,主要污染源为SS、CODCr、TN和重金属Cd;商业区路面SS的EMC值高达666.87 mg/L,工业区屋面Cd的EMC值是44.27μg/L,居民区路面CODCr、TN的EMC值分别为148.69 mg/L、6.273 mg/L。长治市城区非点源TN、TP、SS、CODCr、Cd、Cu、Zn和Pb年负荷入河总量分别为5.301 t/a、0.464 t/a、267.310 t/a、177.890 t/a、0.075 t/a、0.150 t/a、0.384 t/a和0.023 t/a;3种下垫面非点源污染年负荷入河贡献率顺序为屋面、路面、绿地。从空间分布方面来看,长治市城区污染的产出最多,武乡县产出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点源污染 降雨径流污染物平均浓度 污染负荷 空间分析 漳河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MM和MIKE11的改善雨后城市河湖水质优化调度方案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杨芬 魏尊莉 +1 位作者 刘军梅 王筱菊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3-84,共12页
降雨径流污染是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针对雨后城市河湖水环境恶化、水质不达标问题,为降低初期雨水给河湖水质造成的不利影响,以北京市中心城区通惠河水系河网为典型,梳理了河湖水环境系统运行现状,建立了水动力-水质模型,模拟分析... 降雨径流污染是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针对雨后城市河湖水环境恶化、水质不达标问题,为降低初期雨水给河湖水质造成的不利影响,以北京市中心城区通惠河水系河网为典型,梳理了河湖水环境系统运行现状,建立了水动力-水质模型,模拟分析了雨后不同新水补水调度工况下河湖水质变化情况,提出了改善雨后河湖水质新水补水调度方案,可为相关部门实施雨后河湖生态用水精细化调度提供技术参考。结果表明,研究范围主要河流现状水质情况总体较好,COD、TP、NH_3-N指标基本达到地表Ⅲ类水质目标;发生中雨、大雨级别降雨后,河道COD浓度峰值最高可增至雨前水平的5~6倍,TP增至16~20倍,NH_3-N增至10~12倍;在降雨结束后应尽早启动新水加大补水调度,总补水流量在日常4~5 m^(3)/s基础上增至7~9 m^(3)/s,可实现河湖水质恢复到雨前水平所需时间由日常4~5 d缩减至3~4 d,河湖主要水质污染物超标持续时间缩减20%~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径流污染 水质模拟 MIKE11 生态水量调度 水质改善 水环境 优化调度 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