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寒地稻作不同节水灌溉模式降雨利用率潜力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戚颖 赵雨森 +1 位作者 王斌 朱士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2期7526-7528,7532,共4页
为研究不同灌溉模式降雨利用潜力,以寒地稻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灌溉站30年的试验资料,结合同时期降雨数据,分别对有无蓄雨要求的几种灌溉模式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无蓄雨要求时,控制灌溉降雨利用率最低,间歇灌溉较低,常规灌溉... 为研究不同灌溉模式降雨利用潜力,以寒地稻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灌溉站30年的试验资料,结合同时期降雨数据,分别对有无蓄雨要求的几种灌溉模式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无蓄雨要求时,控制灌溉降雨利用率最低,间歇灌溉较低,常规灌溉较高,而湿润灌溉最高;在相同的蓄雨条件下,控制灌溉降雨利用率最高,湿润灌溉居次,间灌第三,常规灌溉最低。由此可见,控制灌溉的降雨利用潜力最大,其他灌溉模式低于控灌;不同的灌排及蓄雨标准能够对降雨利用率产生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稻作 水分利用效率 灌溉模式 降雨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补充灌溉方式对降雨利用率及马铃薯农田蒸散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永胜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5-37,42,共4页
在甘肃定西地区进行马铃薯不同补灌技术大田试验,研究不同补灌方式对土壤水分、农田耗水特征及降雨利用率和马铃薯的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土壤水分水平下,沟灌方式的产量高于滴灌,畦灌方式马铃薯产量下降显著。水分... 在甘肃定西地区进行马铃薯不同补灌技术大田试验,研究不同补灌方式对土壤水分、农田耗水特征及降雨利用率和马铃薯的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土壤水分水平下,沟灌方式的产量高于滴灌,畦灌方式马铃薯产量下降显著。水分利用效率滴灌比沟灌高87.69%,但不利于降雨利用。在水资源许可的条件下,宜采用沟灌的补灌方式来确保马铃薯产量,在水资源紧缺或在马铃薯设施育种产业中,膜下滴灌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补灌方式 马铃薯 农田蒸散 降雨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鄱阳湖平原水稻生育期降雨对灌溉需水及降雨利用的影响
3
作者 华克骥 黄剑平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5-103,共9页
降雨是稻田灌溉水的重要来源,其高效利用对缓解水资源压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至关重要,但南方水稻生育期降雨对灌溉需水和降雨利用的影响尚不明晰。基于1957-2020年江西鄱阳湖平原6个典型站点(庐山、武宁、景德镇、南昌、樟树、贵溪)... 降雨是稻田灌溉水的重要来源,其高效利用对缓解水资源压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至关重要,但南方水稻生育期降雨对灌溉需水和降雨利用的影响尚不明晰。基于1957-2020年江西鄱阳湖平原6个典型站点(庐山、武宁、景德镇、南昌、樟树、贵溪)逐日气象数据,构建水量平衡模型,分析18种水稻类型的水量平衡要素,定量评估降雨利用率和贡献率,并采用降雨集中度、集中期、基尼系数和洛伦兹不对称系数分析降雨分布特征。同时,应用Mann-Kendall检验趋势变化,Pearson相关系数计算指标间相关性。结果显示,早稻生育期内降雨充沛(681.0 mm),灌溉需求大部分可由降雨满足,降雨贡献率较高(73%),但因降雨集中期与需水高峰期不匹配,降雨利用率较低(48%)。中、晚稻降雨较少(472.2 mm和310.8 mm),但降雨利用率较高(61%和69%),降雨贡献率呈上升趋势。随着水稻生育期大雨及以上降水事件频发,中、晚稻可能面临降雨利用率进一步下降的风险。未来研究应依据降雨分布规律,制定智能灌溉策略,提升降雨的综合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降雨分布 降雨利用率 降雨贡献率 降雨集中度 降雨集中期 基尼系数 洛伦兹不对称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生长期间降雨及利用情况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时光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5期193-195,共3页
以淠史杭灌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六安市气象站和淠史杭灌溉试验站多年的气象资料和水稻需水量试验资料,对水稻本田期降雨量、降雨利用量和降雨利用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淠史杭灌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 119.1 mm,年际间变幅较大,最大月与... 以淠史杭灌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六安市气象站和淠史杭灌溉试验站多年的气象资料和水稻需水量试验资料,对水稻本田期降雨量、降雨利用量和降雨利用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淠史杭灌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 119.1 mm,年际间变幅较大,最大月与最小月相差较大,雨热同季,有利于水稻种植。水稻生长期间降雨量平均为499.9 mm,年际间差异大,规律性差;降雨利用量平均为275.9 mm,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降雨利用率平均为55.2%,降雨量越大,利用率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降雨 降雨利用 降雨利用率 淠史杭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间歇灌溉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祖莲 薛继亮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3-24,29,共3页
稻田间歇灌溉和其它水分管理模式的对比试验研究指出 ,相对而言 ,水稻间歇灌溉水分管理模式最节水 ,且灌水次数及田间排水量最少 ;其节水的机理在于提高降雨利用率。
关键词 水稻 间歇灌溉 节水机理 降雨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邮灌区“集水期灌”稻田水平衡模型及期灌制度改进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坤霖 孙勇 +2 位作者 卫琦 季婧钰 徐俊增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5-59,66,共6页
本研究基于田间实测土壤水分与水层数据,借助水量平衡模型对作物系数K_(ci)、饱和水力传导度K_0、拟合参数a和b以及经验常数α等变量进行了率定,并采用率定模型推求了"集水期灌"稻田"456"和"467"灌溉制... 本研究基于田间实测土壤水分与水层数据,借助水量平衡模型对作物系数K_(ci)、饱和水力传导度K_0、拟合参数a和b以及经验常数α等变量进行了率定,并采用率定模型推求了"集水期灌"稻田"456"和"467"灌溉制度。通过对比两种灌溉制度的效果,可以发现:与传统"456"灌溉制度相比,"467"灌溉制度在各个水平年灌水次数减少了2次,灌溉定额降低了499.5~700.5 m^3/hm^2,降雨利用效率提高了1.2%~6.5%,在实现节水的同时,保证了土壤水层和含水率均维持在作物适宜生长的范围内。总体上,改进后的灌溉制度"467"具有灌水次数少、灌溉定额小、降雨利用率高等特点,这对于高邮灌区"集水期灌"灌溉制度的优化调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水期灌” 灌溉制度改进 效果分析 灌溉定额 降雨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小麦机械覆膜沟穴播技术
7
作者 胡小宁 《农机推广》 2000年第6期26-26,共1页
小麦覆膜沟穴播技术,即将农田开成深4cm~6cm,行距15cm~20cm的垄沟(3行沟),沿沟铺膜,整形覆土使地膜紧贴垄沟,然后在沟底穴播。采用750mm的农用地膜,膜沟内可穴播3行,膜际穴播2行,该技术的主要增产机理是:
关键词 覆膜沟穴播 农田 铺膜 旱地小麦 农用地膜 增产机理 技术 降雨利用率 冬小麦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