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陡坡降雨冲刷试验及其三维颗粒流流-固耦合模拟 被引量:24
1
作者 吴谦 王常明 +2 位作者 宋朋燃 朱海波 马栋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77-985,共9页
针对坡角为70°的黄土边坡,进行2.7 mm/min降雨强度下的室内坡面冲刷试验。根据边坡冲刷破坏的过程特征,将边坡侵蚀方式演变过程归纳为试验初期的片蚀、中期的细沟侵蚀、到后期的切沟侵蚀和坍塌。试验中坡顶处侵蚀强度大于其他部位... 针对坡角为70°的黄土边坡,进行2.7 mm/min降雨强度下的室内坡面冲刷试验。根据边坡冲刷破坏的过程特征,将边坡侵蚀方式演变过程归纳为试验初期的片蚀、中期的细沟侵蚀、到后期的切沟侵蚀和坍塌。试验中坡顶处侵蚀强度大于其他部位,当坡面形成上下贯通的切沟之后,水流开始掏蚀沟槽底部土体,随着冲刷的持续,切沟两侧土体强度降低,坡顶土体发生坍塌。以此为基础利用三维颗粒流软件PFC3D对边坡降雨冲刷过程进行流-固耦合模拟,在模拟颗粒大变形的同时得到颗粒运动轨迹、孔隙率、流体单元内流速等重要参数,这些参数的定量变化过程反映了降雨过程中边坡遭受侵蚀程度及水流侵蚀能力的分布规律:坡顶处侵蚀最为强烈、水流侵蚀能力最强,且两者随高度降低呈减小趋势,与室内试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陡坡 降雨冲刷试验 三维颗粒流 流-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加筋层厚度对边坡抗蚀性影响试验研究
2
作者 蒋希雁 刘杰 +3 位作者 董长震 姚辉城 李明洋 黄日明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22,140,共6页
纤维加筋土对边坡有良好的防护效果,为确定纤维加筋层最佳厚度,分别按纤维长度为5、10、20、30 mm和加筋率(纤维质量占干土质量的比例)为0.1%、0.2%、0.3%、0.4%、0.5%,制作麦秸秆纤维加筋土试样,通过崩解试验确定纤维长20 mm、加筋率0... 纤维加筋土对边坡有良好的防护效果,为确定纤维加筋层最佳厚度,分别按纤维长度为5、10、20、30 mm和加筋率(纤维质量占干土质量的比例)为0.1%、0.2%、0.3%、0.4%、0.5%,制作麦秸秆纤维加筋土试样,通过崩解试验确定纤维长20 mm、加筋率0.3%为麦秸秆纤维加筋土最佳配比,进而按此配比设置麦秸秆纤维加筋层厚度分别为0、3、6、9 cm的45°边坡,进行强度为12 mm/h、持续时间为9 h的模拟降雨冲刷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强降雨情况下,麦秸秆纤维加筋层提高边坡抗蚀性的效果明显,纤维加筋层厚度越大边坡土体体积含水率越高、冲蚀量越小,纤维加筋层厚度为3、6、9 cm边坡的冲蚀量分别较无纤维加筋层边坡的冲蚀量减少53.4%、66.0%、67.0%,但厚度达到6 cm后随厚度继续增大边坡土体含水率不再明显增大、冲蚀量不再明显减小。从纤维加筋层对边坡土体含水率和抗蚀性的影响、整体防护效果及成本等方面综合分析,认为麦秸秆纤维加筋层最优厚度为6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纤维加筋层厚度 崩解试验 模拟降雨冲刷试验 冲蚀量 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边坡降雨侵蚀特征的物理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黄晓虎 王常明 +1 位作者 宋朋燃 王天佐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25-730,共6页
黄土边坡的侵蚀破坏是引起黄土地区公路边坡自然灾害的主要诱因。通过建立室内边坡降雨冲刷物理模型,进行黄土边坡侵蚀破坏的模拟试验,再现边坡溅蚀、片蚀、沟蚀、坍塌的基本破坏过程,并对坡面降雨冲刷的演变过程和侵蚀机理进行了细致... 黄土边坡的侵蚀破坏是引起黄土地区公路边坡自然灾害的主要诱因。通过建立室内边坡降雨冲刷物理模型,进行黄土边坡侵蚀破坏的模拟试验,再现边坡溅蚀、片蚀、沟蚀、坍塌的基本破坏过程,并对坡面降雨冲刷的演变过程和侵蚀机理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和分析。试验表明:在一定的降雨雨强下,径流TSS(携砂能力)和单位面积侵蚀泥沙量随着试验坡度的增加逐渐增加,而径流总量、侵蚀干泥沙量随着坡度的增加而相应变小。同时,黄土边坡侵蚀冲刷过程中的主要侵蚀能力参数如坡面径流总量、汇流干泥沙量、侵蚀干泥沙量等与降雨雨强之间存在相应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边坡 室内边坡降雨冲刷试验 细沟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董志塬沟头溯源侵蚀过程及崩塌中孔隙水压力变化 被引量:6
4
作者 史倩华 王文龙 +3 位作者 郭明明 陈卓鑫 冯兰茜 赵满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110-117,共8页
为研究董志塬沟头溯源侵蚀过程及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采用模拟降雨+放水冲刷的方法,研究集水区坡度(1°、3°、5°、7°)和放水流量(3.0、3.6、4.8、6.0、7.2m^3/h)对董志塬沟头溯源侵蚀过程和孔隙水压力特征值的影响... 为研究董志塬沟头溯源侵蚀过程及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采用模拟降雨+放水冲刷的方法,研究集水区坡度(1°、3°、5°、7°)和放水流量(3.0、3.6、4.8、6.0、7.2m^3/h)对董志塬沟头溯源侵蚀过程和孔隙水压力特征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崩塌发生频率由试验初期0~30min时的6.29%增加到150~180min时的27.48%。2)放水流量为3.0~7.2m^3/h时,产沙率随试验时间呈对数函数减小。产沙量随坡度和放水流量的增加而加大,建立了产沙量与二者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3)坡度为1°~7°时,崩塌会增加22.75%~324.59%的产沙率,产沙率突变点出现时间相较于崩塌而言存在“滞后”现象。4)孔隙水压力随试验时间呈显著线性或对数函数关系,孔隙水压力的上升是影响溯源侵蚀崩塌发生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塬沟壑区生态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 崩塌 溯源 孔隙水压力 黄土高塬沟壑区 模拟降雨冲刷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