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解黄原胶与降解魔芋胶形成的凝胶体系的流变性 被引量:5
1
作者 姚珺斐 方波 +1 位作者 卢拥军 浦柳花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02-905,共4页
以降解黄原胶与降解魔芋胶为主要原料,将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共混制得不同的凝胶体系,考察了共混比例、总胶浓度、共混时间、盐离子浓度对凝胶体系流变特性的影响,并研究了该凝胶体系的本构方程。结果表明:降解黄原胶与降解魔芋胶凝胶体系... 以降解黄原胶与降解魔芋胶为主要原料,将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共混制得不同的凝胶体系,考察了共混比例、总胶浓度、共混时间、盐离子浓度对凝胶体系流变特性的影响,并研究了该凝胶体系的本构方程。结果表明:降解黄原胶与降解魔芋胶凝胶体系具有剪切变稀特性,其本构方程为非线性共转Jeffreys模型,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解黄原胶 降解魔芋 流变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化对微生物降解黄原胶的影响
2
作者 王琴方 罗一菁 +2 位作者 鲁莽 佘跃惠 张忠智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9年第11期47-49,共3页
将筛选到的14株菌加到两种不同成分的活化液中活化,对比活化前后微生物的酶活性及其对黄原胶的降粘效果,发现活化液成分对微生物的酶活性、黄原胶的降粘率有显著的影响,1#菌经过两种不同成分活化液活化后3 d的酶活性分别为:134.1μg.mL-... 将筛选到的14株菌加到两种不同成分的活化液中活化,对比活化前后微生物的酶活性及其对黄原胶的降粘效果,发现活化液成分对微生物的酶活性、黄原胶的降粘率有显著的影响,1#菌经过两种不同成分活化液活化后3 d的酶活性分别为:134.1μg.mL-1、133.8μg.mL-1、136.3μg.mL-1和360.6μg.mL-1、373.4μg.mL-1、367.8μg.mL-1,黄原胶降粘率分别为4.0%、9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原降解 酶活性 降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差异基因表达谱的Microbacterium sp.XT11降解黄原胶潜能挖掘
3
作者 袁悦 王雪妍 +1 位作者 李宪臻 杨帆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期20-31,共12页
为挖掘微杆菌(Microbacterium sp.)XT11在黄原胶降解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功能基因,预测黄原胶降解通路,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该菌株在不同碳源培养条件下的转录本进行测序,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菌株XT11以葡萄糖为对照... 为挖掘微杆菌(Microbacterium sp.)XT11在黄原胶降解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功能基因,预测黄原胶降解通路,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该菌株在不同碳源培养条件下的转录本进行测序,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菌株XT11以葡萄糖为对照组,以黄原胶为碳源时可获得上调差异基因213个。显著上调的基因主要富集在聚糖降解、淀粉和蔗糖代谢途径、ABC转运、苯丙氨酸代谢、丙酮酸代谢五个KEGG途径。碳水化合物活性酶(Carbohydrate-active enzymes,CAZymes)功能注释表明,位于同一基因簇上的4个CAZymes基因和黄原胶降解直接相关,其余的CAZymes基因具有潜在的黄原胶降解活性。此外,预测到磷酸转移酶系统(phosphotransferase system,PTS)和ABC转运途径(ABC transporters)参与了胞外黄原胶降解中间产物的跨膜转运。挖掘了菌株XT11中黄原胶降解过程中的功能基因,并阐述了菌株XT11的黄原胶降解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bacterium sp.XT11 黄原降解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富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原胶降解菌的筛选及诱变选育 被引量:2
4
作者 古丽.艾合买提 穆斯塔帕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1期79-83,共5页
黄原胶是由某些黄单胞菌(Xanthmonas spp.)产生的一种微生物胞外多糖,可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研究从土样中筛选分离到52株放线菌菌株,其中可降解黄原胶的有25株,筛选其中降解作用强的5株进行不同时间的紫外诱变,提高其降解黄原胶的活性... 黄原胶是由某些黄单胞菌(Xanthmonas spp.)产生的一种微生物胞外多糖,可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研究从土样中筛选分离到52株放线菌菌株,其中可降解黄原胶的有25株,筛选其中降解作用强的5株进行不同时间的紫外诱变,提高其降解黄原胶的活性,最终选育到5株可高效降解黄原胶的放线菌突变菌株,其摇瓶发酵液完全降解黄原胶的时间由出发菌株的12 d缩短到8 d,并初步确定了菌株的摇瓶发酵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原 紫外诱变 降解黄原胶放线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原胶降解菌的生长规律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5
5
作者 易绍金 熊汉辉 王丰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9-71,共3页
黄原胶降解菌是从土壤和水中分离出来的,它是以黄原胶为碳源进行生物降解的一类微生物。对黄原胶降解菌具有较强降解能力的为杆状菌和球菌,杆状菌菌体大小为(0.2~1.0μm)×(0.8~3.2μm),球茸大小为0.2~0.4μm,革... 黄原胶降解菌是从土壤和水中分离出来的,它是以黄原胶为碳源进行生物降解的一类微生物。对黄原胶降解菌具有较强降解能力的为杆状菌和球菌,杆状菌菌体大小为(0.2~1.0μm)×(0.8~3.2μm),球茸大小为0.2~0.4μm,革兰氏染色阴性。通过对黄原胶降解菌的生长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绘制出了黄原胶降解菌的生长曲线,确定出了其最适生长条件:矿化度为5×10^3mg/L,pH值为7.5,温度为35℃,摇床转速为120r/min,接种量为5%较适宜,黄原胶降解菌在黄原胶浓度为1~5g/L范围内生长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原降解 生长规律 影响因素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原胶降解菌的降黏作用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熊汉辉 易绍金 王丰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2-64,共3页
从土壤和水中分离筛选出具有较强降解能力的黄原胶降解菌,研究了黄原胶降解菌降黏作用的规律和降黏过程中pH值的变化和菌数的变化,确定了黄原胶溶液降黏的适宜条件:接种量为5%,初始pH值为7,矿化度为5×10^3mg/L,温度为30-4... 从土壤和水中分离筛选出具有较强降解能力的黄原胶降解菌,研究了黄原胶降解菌降黏作用的规律和降黏过程中pH值的变化和菌数的变化,确定了黄原胶溶液降黏的适宜条件:接种量为5%,初始pH值为7,矿化度为5×10^3mg/L,温度为30-40℃,摇床转速为120r/min。研究表明,溶液的降黏效果与溶液的初始黏度有关。通过对黄原胶降解菌的降黏作用研究,掌握了黄原胶溶液黏度下降的规律,这对于如何使含黄原胶的钻井液、压裂液等工作液在现场施工时避免失效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原降解 降黏 降黏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黄原胶降解菌的鉴定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晗 刘鹏 +2 位作者 崔铁军 白雪芳 杜昱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1-86,共6页
对从野外土壤中分离得到的1株可降解黄原胶的兼性厌氧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在幼龄时期为杆菌,大小约为(0.4~0.6)μm×(1.0~2.0)μm,呈直杆形或稍弯曲杆形,但在1周以上的培养物中,只存在大小约为0.5μm... 对从野外土壤中分离得到的1株可降解黄原胶的兼性厌氧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在幼龄时期为杆菌,大小约为(0.4~0.6)μm×(1.0~2.0)μm,呈直杆形或稍弯曲杆形,但在1周以上的培养物中,只存在大小约为0.5μm×0.5μm的类球状细胞;该菌为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无运动性,不形成芽孢,能利用多种糖类基质。初步鉴定该菌为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原降解 黄原 兼性厌氧 革兰氏阴性 鞘氨醇单胞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瓶法用于黄原胶降解菌菌数测定 被引量:9
8
作者 易绍金 熊汉辉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2-194,共3页
研制了测量黄原胶降解菌(XDB)菌数用的测试瓶.该瓶为容量12 mL的标准玻璃瓶,装有9.0 mL含黄原胶(唯一碳源)、氮源、磷源及特异性生长指示剂的培养液.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5~7天,有XDB生长的细菌瓶颜色由红变黄,用常规方法进行测试和... 研制了测量黄原胶降解菌(XDB)菌数用的测试瓶.该瓶为容量12 mL的标准玻璃瓶,装有9.0 mL含黄原胶(唯一碳源)、氮源、磷源及特异性生长指示剂的培养液.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5~7天,有XDB生长的细菌瓶颜色由红变黄,用常规方法进行测试和细菌计数.使用长江大学制造的XDB-JH型XDB测试瓶测定某油田含黄原胶的3个液样中XDB菌数(单位个/mL),与MPN法测定结果完全或接近一致,在钻井液样中均为6.0×102(二次平行),在压裂液样中均为6.0×106(二次平行),在污水样中分别为1.50×103和1.65×103(三次平行),十分接近平板法测定结果(在以上3个液样中分别为7.2×102,7.0×106,1.80×103).表5参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测试瓶 黄原降解菌(XDB) 菌数测定 细菌瓶法 油田工作液 油田采出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分离Microbacterium sp.XT11菌产黄原胶降解酶生产条件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韩秋惠 李冲伟 +2 位作者 王梅 金朝霞 李宪臻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6年第C00期469-471,475,共4页
新分离Microbacteriumsp.XT11菌能够合成黄原胶降解酶,将植物病原菌野油菜黄单孢菌分泌的毒素因子黄原胶分解,生成具有激发子和抗微生物活性的黄原胶寡糖。实验确认,黄原胶和酵母浸粉分别是XT11菌生产黄原胶降解酶的最适碳源和氮源,获... 新分离Microbacteriumsp.XT11菌能够合成黄原胶降解酶,将植物病原菌野油菜黄单孢菌分泌的毒素因子黄原胶分解,生成具有激发子和抗微生物活性的黄原胶寡糖。实验确认,黄原胶和酵母浸粉分别是XT11菌生产黄原胶降解酶的最适碳源和氮源,获得最高酶活力的最低碳源和氮源浓度均为0.3%。XT11菌生产黄原胶降解酶的最适条件为:培养温度28℃,培养基起始pH7.0,转速150r/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原降解 黄原 发酵 生产条件 MICROBACTERIU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Paenibacillus sp.JX426产黄原胶降解酶发酵培养基 被引量:4
10
作者 庞倩婵 纪凯华 +4 位作者 王燕森 马挺 高年发 梁风来 李国强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3-37,共5页
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出1株具有较强黄原胶降解能力的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JX426。为了获得高活力的黄原胶降解酶,研究借助Minitab15软件,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方法、最陡爬坡试验设计方法和响应面分析方法对菌株JX426进行... 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出1株具有较强黄原胶降解能力的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JX426。为了获得高活力的黄原胶降解酶,研究借助Minitab15软件,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方法、最陡爬坡试验设计方法和响应面分析方法对菌株JX426进行了液体发酵条件的优化。首先通过Plackett-Burman方法对7个相关影响因素的效应进行了评价,并筛选出有显著正效应的黄原胶、CaCl2添加量和有显著负效应的酵母粉添加量等3个因素,然后利用最陡爬坡试验设计方法和响应面分析方法确定了上述3个因素的最佳工艺参数,即黄原胶、CaCl2和酵母粉的添加量分别为0.39%、0.02%和0.042%。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佳浓度和组成条件下,黄原胶降解酶的酶活能达到4.20U/mL,较优化前的3.05U/mL提高了37.7%,为黄原胶降解菌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原降解 发酵培养基优化 黄原 Plackett—Burman设计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黄原胶降解酶放线菌筛选及发酵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古丽.艾合买提 穆斯塔帕.克地尔 唐娴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47-1353,共7页
【目的】黄原胶是植物致病菌野油菜黄单胞菌所分泌的胞外多糖,其主链类似纤维素很难降解,可作为生物胶用于增稠剂、悬浮剂、乳化剂和稳定剂,还能引起十字花科植物黑腐病。筛选分离对黄原胶有显著降解作用的放线菌,以生物方法降解黄原胶... 【目的】黄原胶是植物致病菌野油菜黄单胞菌所分泌的胞外多糖,其主链类似纤维素很难降解,可作为生物胶用于增稠剂、悬浮剂、乳化剂和稳定剂,还能引起十字花科植物黑腐病。筛选分离对黄原胶有显著降解作用的放线菌,以生物方法降解黄原胶,降解产物黄原胶寡糖可有效防治黑腐病,具有开发为生物农药的潜力。【方法】从自然土壤样品中进行分离筛选、纯化、16S rRNA鉴定及诱变选育,获得高效降解黄原胶放线菌菌株,通过发酵工艺研究,确定最适产酶条件。【结果】优化产酶培养基配方为:蔗糖3%,(NH4)2SO40.5%,KNO31%,酵母膏0.1%。菌株发酵产酶培养条件为:发酵温度28℃,pH 7.5,500 mL瓶装量为150 mL,底物浓度0.5%,接种量为5%。【结论】获得一株高效降解黄原胶的链霉菌(Streptomycessp.),优化其产黄原胶降解酶的摇瓶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发酵液黄原胶降解酶的酶活达到200 IU/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线菌 黄原降解 摇瓶发酵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