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膜吸收器热质传递影响因素及强化方法研究进展
1
作者 杨文豪 位兴华 +1 位作者 赵日晶 黄东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68-1873,共6页
从降膜吸收器热质传递影响因素和强化方法两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在影响因素方面,对管间距和管径、溶液入口流量、温度及浓度、换热表面覆盖率、冷却水温度及流量和水蒸气压力进行了阐述。在强化方法方面,总结了在吸收剂中使用... 从降膜吸收器热质传递影响因素和强化方法两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在影响因素方面,对管间距和管径、溶液入口流量、温度及浓度、换热表面覆盖率、冷却水温度及流量和水蒸气压力进行了阐述。在强化方法方面,总结了在吸收剂中使用添加剂及降膜吸收器换热表面优化的方法。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来解释添加剂对热质传递的影响机理及综合多种方法强化热质传递成为下一阶段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膜吸收器 热质传递 影响因素 强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式吸收式热泵降膜吸收器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路源 徐震 肖云汉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58-1162,共5页
以构建的用于开式吸收式热泵的竖直管降膜吸收器实验台为基础,以价格低廉的CaCl_2溶液作为吸收剂,通过实验研究确定各参数对吸收过程中传质的影响。实验发现:提高吸收剂浓度、液气比、冷却比和吸收塔高度可增强吸收效果;气体湿度和气体... 以构建的用于开式吸收式热泵的竖直管降膜吸收器实验台为基础,以价格低廉的CaCl_2溶液作为吸收剂,通过实验研究确定各参数对吸收过程中传质的影响。实验发现:提高吸收剂浓度、液气比、冷却比和吸收塔高度可增强吸收效果;气体湿度和气体温度的增加会降低吸收效果;冷却水和吸收剂的流动方向也会影响吸收效果。分析了产生这些影响的原因,并从实际应用出发给出了这些参数的限制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式吸收式热泵 降膜吸收器 CACL2溶液 水回收率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管式降膜吸收器的传热传质 被引量:6
3
作者 杨景昌 张国喜 党洁修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26-130,共5页
对热管式降膜吸收器溶液吸收传热传质并通过热管移出吸收热的过程进行了数值研究。根据所建立的数学模型,通过求解热管加热段外壁面溶液波动降膜的动态二维偏微分方程和热管传热方程,研究了膜雷诺数、低位余热温度、输出热温度等因素... 对热管式降膜吸收器溶液吸收传热传质并通过热管移出吸收热的过程进行了数值研究。根据所建立的数学模型,通过求解热管加热段外壁面溶液波动降膜的动态二维偏微分方程和热管传热方程,研究了膜雷诺数、低位余热温度、输出热温度等因素对传热传质过程的影响。对进一步工作提出了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 传质 增温型 吸收热泵 热管式 降膜吸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式膜反转降膜吸收器设计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崔晓钰 唐聪 李美玲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7-52,共6页
板式膜反转降膜吸收器是一种将板式降膜吸收和膜反转技术相结合而开发的新型吸收器,合理设计与掌握其吸收性能对今后这种吸收器的工程应用十分重要。为此,通过建立、求解板式膜反转降膜吸收过程的数学模型,确立了设计条件下最佳吸收器结... 板式膜反转降膜吸收器是一种将板式降膜吸收和膜反转技术相结合而开发的新型吸收器,合理设计与掌握其吸收性能对今后这种吸收器的工程应用十分重要。为此,通过建立、求解板式膜反转降膜吸收过程的数学模型,确立了设计条件下最佳吸收器结构;对于所设计的板式膜反转吸收器进行了不同吸收压力、溶液流量、进口浓度、进口温度及冷却条件下传热传质性能的计算,并与竖板降膜吸收器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式反转降膜吸收器 数学模型 吸收压力 溶液流量 传热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管式降膜吸收器波动降膜传热传质过程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廖运文 杨景昌 党洁修 《四川联合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9年第6期63-68,共6页
本文对升温型吸收热泵热管式降膜吸收器溶液吸收传热传质并通过热管移出吸收热的过程进行了数值研究。根据所求得的波动膜流解及建立的数学模型,通过求解热管加热段外壁面溶液波动降膜传递方程和热管传热方程,研究了膜雷诺数。低位余... 本文对升温型吸收热泵热管式降膜吸收器溶液吸收传热传质并通过热管移出吸收热的过程进行了数值研究。根据所求得的波动膜流解及建立的数学模型,通过求解热管加热段外壁面溶液波动降膜传递方程和热管传热方程,研究了膜雷诺数。低位余热温度、输出热温度等因素对传热传质过程的影响,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吸收 传热 传质 降膜吸收器 热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直矩形通道降膜吸收器热质性能的试验研究
6
作者 王超 李志斌 +2 位作者 李美玲 蔡祖恢 徐之平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2000年第2期104-108,共5页
试验研究了溴化锂水溶液沿竖直矩形通道降膜吸收过程的传热传质情况.结果表明,溴化锂水溶液降膜流量、吸收压力、溶液进口浓度及进口温度对总传热系数、平均降膜吸收率的影响比较大.试验得到了溴化锂水溶液沿竖直矩形通道降膜吸收的... 试验研究了溴化锂水溶液沿竖直矩形通道降膜吸收过程的传热传质情况.结果表明,溴化锂水溶液降膜流量、吸收压力、溶液进口浓度及进口温度对总传热系数、平均降膜吸收率的影响比较大.试验得到了溴化锂水溶液沿竖直矩形通道降膜吸收的最佳降膜雷诺数和进口浓度范围,对工程应用将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直矩形通道 降膜吸收器 热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膜吸收器新设计方法研究
7
作者 李大庆 陆震 范林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54-57,共4页
提出了一种降膜吸收器新设计方法,比较了该方法与其它设计方法的特点,并通过一个实例说明在吸收器中应用高效传热管代替光管可节约30%的铜材消耗。
关键词 降膜吸收器 设计 高效 传热器 吸收 制冷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式吸收式热泵降膜吸收器热质传输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魏潘 肖云汉 张士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91-595,共5页
针对开式循环吸收式热泵系统中的吸收器,建立了竖直管降膜式吸收器模型,分析了吸收器内部的热质传输规律,并将拟合的传质系数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溶液浓度升高最利于水蒸汽吸收,溶液温度升高有利于热的回收利用,增大降... 针对开式循环吸收式热泵系统中的吸收器,建立了竖直管降膜式吸收器模型,分析了吸收器内部的热质传输规律,并将拟合的传质系数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溶液浓度升高最利于水蒸汽吸收,溶液温度升高有利于热的回收利用,增大降膜管径及增加降膜管长度均利于吸收过程的进行。计算结果可为此类吸收器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式吸收式热泵 降膜吸收器 传热传质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液喷淋密度对溴化锂降膜吸收器吸收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王长庆 陆震 尉迟斌 《流体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7期46-51,共6页
本文分析了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降膜吸收器的吸收过程,建立了溶液吸收冷剂蒸汽过程的数学物理模型,并且获得了数值解。同时分析了喷淋密度对液膜流速、液膜厚度、传热Nusselt数以及溶液出口温度、出口浓度和吸收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喷... 本文分析了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降膜吸收器的吸收过程,建立了溶液吸收冷剂蒸汽过程的数学物理模型,并且获得了数值解。同时分析了喷淋密度对液膜流速、液膜厚度、传热Nusselt数以及溶液出口温度、出口浓度和吸收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淋密度Γ并非越大越好,当Γ=200kg/m·h时,吸收器的吸收效果最佳。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液 喷淋密度 溴化锂 降膜吸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化锂风冷垂直降膜吸收过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0
作者 程文龙 陈则韶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1-15,共5页
通过对溴化锂溶液在降膜吸收过程中传热、传质特性的分析 ,建立了垂直降膜吸收过程的数学模型。在这个模型中 ,考虑了对流及变膜厚等因素对传热、传质性能的影响。并对风冷垂直管降膜吸收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的结论对垂直降膜吸收... 通过对溴化锂溶液在降膜吸收过程中传热、传质特性的分析 ,建立了垂直降膜吸收过程的数学模型。在这个模型中 ,考虑了对流及变膜厚等因素对传热、传质性能的影响。并对风冷垂直管降膜吸收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的结论对垂直降膜吸收器的设计和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膜吸收器 传质性能 垂直管 传质特性 传热 溴化锂溶液 风冷 数值模拟 对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冷/水冷混合冷却竖管内LiBr溶液降膜吸收过程数值解 被引量:1
11
作者 姜传胜 王照亮 +1 位作者 李华玉 金有海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9-62,共4页
针对风冷和水冷联合冷却的竖管降膜吸收器 ,考虑汽液界面的阻力、变膜厚、横向对流和冷却水的冷却作用的影响 ,建立了降膜吸收过程中热质耦合数学模型和同心管环空内冷却水换热数学模型。计算了沿竖管内表面的液膜厚度、温度、浓度以及... 针对风冷和水冷联合冷却的竖管降膜吸收器 ,考虑汽液界面的阻力、变膜厚、横向对流和冷却水的冷却作用的影响 ,建立了降膜吸收过程中热质耦合数学模型和同心管环空内冷却水换热数学模型。计算了沿竖管内表面的液膜厚度、温度、浓度以及冷却水在混合冷却条件下的温度分布等参数。分析了冷却水进口温度、LiBr溶液Re数和PE 数等参数对传热系数和吸收速率的影响。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管降膜吸收器 热质耦合 数学模型 传热 传质 横向对流 混合冷却 水冷吸收式制冷机 风冷 水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