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碳”目标下中国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测度、空间联系与区域差异 被引量:3
1
作者 尹碧波 郑佳琦 +2 位作者 孙泽萱 邝萍 欧阳昕彤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3-723,共11页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是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战略路径。目前对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尚未形成统一的评估体系,因此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不包含西藏自治区及...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是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战略路径。目前对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尚未形成统一的评估体系,因此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不包含西藏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数据),运用耦合协调模型、XGBoost模型及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分别测度各省份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及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并分别利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及Dagum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来衡量协同效应的空间联系以及我国八大综合经济区之间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①我国降碳减污协同效应水平差异较大,扩绿增长协同效应水平整体偏低,二者存在协同发展特征。②2012−2020年我国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平均协同度为0.0356,整体而言协同水平较低且存在“木桶效应”,系统处于不稳定不协调状态。③在空间联系层面,不同省份间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的空间联系强度不断增大,且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邻近性。④我国八大综合经济区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的区域差异较大,并且差异主要来自区域内部。其中,东部沿海、长江中游及黄河中游地区的区域差异呈逐步上升趋势,其余经济区呈下降趋势。研究显示,我国各省份的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水平仍有较大进步空间,不同省份之间的空间联系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因此,我国应深化区域交流合作,发挥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协同效应 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 空间联系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路径研究——基于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视角
2
作者 姜祎 张庆红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21,共7页
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是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环境保护数据化与科学化的重要举措。选取2009-2022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以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机器学习法探究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 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是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环境保护数据化与科学化的重要举措。选取2009-2022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以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机器学习法探究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其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能够显著提升所在省份的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发展水平。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通过绿色技术创新、数字产业集聚两条路径对协同发展产生间接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产业结构高级化地区、信息基础设施较完善地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协同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因此,应强化顶层设计,充分利用试验区推动协同发展;要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发挥绿色技术创新、数字产业集聚的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绿色技术创新 数字产业集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的绩效评估与时空演进
3
作者 徐成龙 王长雪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4-188,共5页
文章从全过程协同视角构建了中国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基于2013—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使用熵值法测度了中国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协同绩效;进一步采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Kernel密度估计和Markov链解... 文章从全过程协同视角构建了中国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基于2013—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使用熵值法测度了中国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协同绩效;进一步采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Kernel密度估计和Markov链解析了中国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的区域差异、时空演进和转移概率。结果表明:第一,中国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水平呈现稳步增长趋势,东部地区协同水平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第二,中国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水平差异整体呈扩大趋势,区域间差异是整体差异的最主要来源,区域内差异贡献率次之,超变密度贡献率最小。第三,中国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水平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极化现象相对较弱,西部地区的极化现象相对明显。并且,拖尾、分布延展性等特征表明中国整体、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空间差距逐渐扩大,而西部地区则呈动态收敛特征。第四,中国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水平等级转移具有稳定性,且随着空间滞后类型等级的不断提升,协同水平向下转移的概率明显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协同绩效评估 时空演进 Kernel密度估计 MARKOV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改革、金融资源配置与企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健 郭一达 王晓祺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18,共16页
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绘制了今日中国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底色,企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协同发展是实现可持续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从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最终推动社会整体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协同推进企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绘制了今日中国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底色,企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协同发展是实现可持续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从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最终推动社会整体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协同推进企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绿色金融制度设计具有重要研究价值。论文根据2012—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政策对企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设立显著促进了企业的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效果。机制分析发现,该试点政策通过提升融资约束实现了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异质性分析表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政策对重污染企业、小规模企业、绿色创新能力强的企业以及位于东部的企业产生的影响更为显著。论文为寻求符合生态经济平衡理论的绿色金融改革提供了经验证据,为企业绿色转型、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 融资约束 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染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主体环境规制组合如何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 被引量:5
5
作者 夏学超 孙慧 +1 位作者 祝树森 杨泽东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35,共14页
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是助力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如何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是当前政府、公众乃至学术界比较关注的焦点话题。基于“政府-市场-公众”框架以中国30个省份为案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 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是助力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如何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是当前政府、公众乃至学术界比较关注的焦点话题。基于“政府-市场-公众”框架以中国30个省份为案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必要条件分析(NCA)和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探讨政府环境规制、市场环境规制和公众环境规制多元主体环境规制组合对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的联动效应及其路径选择,探索性地识别出3类降碳减污协同推进的配适性选择方案,即由政府环境规制和公众环境规制多元组合共同解释的配饰模式,由政府环境规制、市场环境规制和公众环境规制多元组合共同解释的配饰模式以及由政府环境规制和市场环境规制多元组合共同解释的配饰模式。研究发现:①单一主体环境规制并不能构成降碳减污协同推进的必要条件,但是完善的环保制度发挥着普适性作用。瓶颈分析说明实现100%的降碳减污协同推进需要各种主体环境规制共同参与发挥效力。②政府、市场和公众多元环境规制“多重并发”,共4类环境规制组合能够实现降碳减污协同推进的效果,呈现出中国降碳减污协同推进的多元化实现路径和复杂机制。③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环境规制-市场环境规制-公众环境规制多元联合型环境规制能够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的效果。这些发现对于中国各地区实施何种环境规制组合以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协同推进 组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庆红 姜祎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90-94,共5页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是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文章基于2009—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使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耦合协调度,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结合XGBoost算法和SHAP值...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是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文章基于2009—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使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耦合协调度,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结合XGBoost算法和SHAP值解释算法识别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四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总体经历了“勉强协调→初级协调”的演变;扩绿与增长间的耦合协调度较低,亟待加强生态绿化工作;绿色创新是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能源消费强度在整体上对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发展产生负向影响;人口密度、产业结构、政府干预、绿色金融对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增效的影响呈现复杂的非线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增长 耦合协调度 时空演变 XGBoo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发展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崔新蕾 王冉冉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46-1457,共12页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必然选择。基于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不包含港澳台地区以及西藏自治区数据),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各省份间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演...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必然选择。基于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不包含港澳台地区以及西藏自治区数据),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各省份间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演变趋势及空间关联网络特征。结果表明:①各省份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在空间上呈现东部>东北>西部>中部的区域不均衡特征。②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呈现以东部地区为核心的复杂空间网络结构,省际间空间关联性呈上升态势,但网络结构稳定性还有待提高。③北京市、天津市和上海市等地区凭借优越区位,在关联网络中处于主导地位,而宁夏回族自治区、黑龙江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区对其他地区的影响较小。④北京市、天津市和上海市等地区属于“主受益”板块,浙江省、广东省等地区属于“经纪人板块”,安徽省、江西省和湖北省等地区属于“净溢出”板块。⑤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的空间关联网络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人力资本水平、科技投入、市场化水平和数字经济发展均有利于空间关联关系的建立。研究显示,中国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存在空间关联性,需进一步加强省份间的绿色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增长 协同效应 熵值法 耦合协调度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耦合协调的动态演进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8
作者 崔新蕾 王艳融 马艳茹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5-287,共13页
[目的]探究黄河流域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性及其影响因素,为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耦合协调模型、Dagum基尼系数、马尔科夫链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分析了2009—2020年黄河流域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 [目的]探究黄河流域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性及其影响因素,为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耦合协调模型、Dagum基尼系数、马尔科夫链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分析了2009—2020年黄河流域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时空耦合动态演进及其影响因子。[结果](1)黄河流域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耦合协调度总体呈现波动中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度值空间上呈现下游地区最大,中游地区次之,上游地区最小。(2)上游地区耦合协调度水平的地区内差距明显高于中下游地区,地区间差距由大到小依次为上游与下游>上游与中游>中游与下游,地区差距主要来源于地区内差距和超变密度差距。(3)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系统的耦合协调度状态之间流动性较低,具有维持原有状态的稳定性,且短时间内难以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演进。(4)产业结构优化能够有效促进黄河流域耦合协调发展,政府干预对大部分省区耦合协调发展促进作用明显,市场需求与技术成果有效结合才能更进一步促进黄河流域耦合协调度的提升。[结论]黄河流域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时空耦合整体呈上升趋势,影响此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因素较为复杂,未来应从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促进黄河流域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增长 时空耦合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法律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冯帅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75,共15页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内含减少污染的负外部性、增加生态系统的正外部性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三重意涵,存在“经济-环境”关系的二元协调,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但是,现有“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协调...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内含减少污染的负外部性、增加生态系统的正外部性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三重意涵,存在“经济-环境”关系的二元协调,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但是,现有“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协调机制、“资源配置-经济发展”促进机制、“减污-降碳”合力机制难以涵盖全部要素。在结合我国国情并借鉴美国“经济增长-能源转型-环境治理”系统模式、欧盟“生态优先-能源结构优化-绿色发展”综合模式的基础上,或可引入“碳减排-污染防治-生态产品服务-绿色低碳发展”四位一体的协同模式。该模式以科学合理、经济性和生态环境完整性、多元主体参与为基本原则,以全国碳市场建设和能源转型为主战场,以绿色资金配置和绿色技术发展为两大侧重,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增长 协同推进 法律机制 政策逻辑 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作物生产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研究
10
作者 汤李琛 李洁 +3 位作者 陈慧 曾贤刚 陈宓 涂江月 《中国环境科学》 2025年第9期5287-5304,共18页
采用窗口EBM超效率DEA模型测算2009~2022年全国农作物生产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水平,并通过GBDT模型识别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的关键驱动因素及其非线性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考察期内,全国农作物生产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 采用窗口EBM超效率DEA模型测算2009~2022年全国农作物生产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水平,并通过GBDT模型识别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的关键驱动因素及其非线性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考察期内,全国农作物生产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从2009年的0.67上升至2022年的0.95,年均增长率为2.65%,且以2016年为分界点,增长率大体呈“下降-上升”趋势.(2)全国农作物生产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的区域差异性显著,时序特征上,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及产销平衡区的协同度均有所提升,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85%、3.68%和1.84%;空间分布上,协同效应格局由“北高南低”转变为“南高北低”,并逐渐向优质水平聚拢,区域差异减弱,最终呈现“东冷西热”的空间聚集特征.(3)影响协同效应的关键驱动因素包括粮食单产、农业机械化水平等.粮食单产、个体技术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因素具有复杂的非线性特征,科技创新水平因素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他因素呈波动负向影响.从时间效应看,粮食单产逐渐成为核心因素;从区域效应看,驱动因素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生产 --绿-增长 协同效应 时空演变 驱动因素 GBD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价值意蕴、转型路径与实施机制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宏春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8-117,共10页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是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政策导向,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成果,回答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是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政策导向,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成果,回答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方向问题。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须抓住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能源绿色转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三个重点领域探索转型路径,在全面转型、协同转型、创新转型、安全转型四个方面构建实施机制,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安全、更可持续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绿色转型 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经济思想 达峰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