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TRMM降水产品计算月降水量距平百分率 被引量:11
1
作者 杨绍锷 吴炳方 +1 位作者 熊隽 闫娜娜 《遥感信息》 CSCD 2010年第5期62-66,114,共6页
尝试了使用遥感数据估算传统的干旱监测指标——月降水量距平百分率。首先利用TRMM(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月降水速率产品求取1998年~2008年7月份和8月份的降水总量,进而利用月降水总量数据计算2006年7月、8月和2007年... 尝试了使用遥感数据估算传统的干旱监测指标——月降水量距平百分率。首先利用TRMM(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月降水速率产品求取1998年~2008年7月份和8月份的降水总量,进而利用月降水总量数据计算2006年7月、8月和2007年7月、8月的月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将TRMM数据计算的月降水量距平百分率与中国气象局提供的地面站点观测数据进行比较。比较结果表明,由TRMM数据计算的月降水量距平百分率总体上与站点观测数据没有显著差异。由TRMM数据计算月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可作为旱情监测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MM 降水 降水距平百分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降水距平百分率的河南省干旱特征分析 被引量:36
2
作者 王富强 王雷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4-88,共5页
利用1953-2012年河南省及18个地市逐月降水资料,分析了降水年际、季节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以降水距平百分率作为干旱等级评价指标,分析了不同等级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降水年际与季节均呈减少趋势,多年降水倾向率为-... 利用1953-2012年河南省及18个地市逐月降水资料,分析了降水年际、季节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以降水距平百分率作为干旱等级评价指标,分析了不同等级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降水年际与季节均呈减少趋势,多年降水倾向率为-16.748mm/10a,季节降水减少速率(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多年平均降水量(豫南﹥豫中﹥豫东﹥豫西﹥豫北);1953-2012年有13年发生干旱,春旱、冬旱、夏旱、秋旱发生频率分别为32%、25%、18%、25%;18个地市发生干旱的平均频率为27.4%,轻度、中度、严重、特大干旱发生的平均频率分别为18.5%、5.2%、2.3%、1.4%,其中安阳发生频率最高(33.3%)。研究成果可为河南省干旱的监测、评估、预警和抗旱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降水距百分率 时空分布 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降水距平百分率的重庆市干旱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吴建峰 谭燕 +2 位作者 安佑志 罗绪强 张凤太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第18期127-130,共4页
该文利用重庆市34个气象站点2003—2013年的逐月降水资料,采用降水距平百分率(Pa)从年、季度尺度分析重庆市的干旱时空特征。主要结论如下:(1)重庆全年降水丰富,夏秋降水最多,冬季降水最少;整体上降水由北、东、南三个方向向中部和西部... 该文利用重庆市34个气象站点2003—2013年的逐月降水资料,采用降水距平百分率(Pa)从年、季度尺度分析重庆市的干旱时空特征。主要结论如下:(1)重庆全年降水丰富,夏秋降水最多,冬季降水最少;整体上降水由北、东、南三个方向向中部和西部逐渐减少;(2)重庆全年均有可能发生干旱,夏季干旱强度最大,干旱呈现上升趋势。(3)整个研究区都有干旱发生,其中西部地区干旱最严重,东南部部分区域受干旱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距百分率 干旱特征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降水距平百分率的陕西省干旱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37
4
作者 韦开 王全九 +1 位作者 周蓓蓓 何斌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18-322,共5页
随着气候变化,气象干旱威胁农业经济发展。利用陕西省16个地市19个气象台站降水资料,选择降水距平百分率为干旱指标,计算陕西省近50a各年的干旱指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干旱年际变化特征,并利用GIS 10.1绘制干旱强度的空间分布图。研究结... 随着气候变化,气象干旱威胁农业经济发展。利用陕西省16个地市19个气象台站降水资料,选择降水距平百分率为干旱指标,计算陕西省近50a各年的干旱指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干旱年际变化特征,并利用GIS 10.1绘制干旱强度的空间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夏季降水多、冬季少,多年平均降水量表现为陕南>关中>陕北;1960—2013年陕南地区、陕北地区、关中地区分别出现干旱次数为15,17,13,研究区域内16个地市发生干旱的平均频率为28%,轻度、中度、严重、特大干旱发生的平均频率分别为19%,6%,1%,2%,其中绥德发生频率最高(39%)。研究结果为陕西省干旱的监测、评估、预警和抗旱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距百分率 时空特征 干旱年际变化特征 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降水距平百分率的安徽省近50a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21
5
作者 李雪纯 赵君 徐进超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3-136,143,共5页
基于安徽省1965-2014年15个气象站点的降水资料,以降水距平百分率(Pa)为干旱指标,从年和季(3个月)时间尺度定量地分析安徽省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干旱在空间尺度上分布不均,北部和西南地区干旱发生频率高,中部和东南地区... 基于安徽省1965-2014年15个气象站点的降水资料,以降水距平百分率(Pa)为干旱指标,从年和季(3个月)时间尺度定量地分析安徽省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干旱在空间尺度上分布不均,北部和西南地区干旱发生频率高,中部和东南地区发生频率较低,自北向南干旱频率逐渐降低。通过对季节尺度干旱结果的比较可知,秋旱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干旱范围最广,其次是夏旱、冬旱和春旱。其中春旱和秋旱有加重趋势,而夏旱和冬旱趋势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距百分率 季节干旱 干旱时空分布特征 干旱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年来中国夏季降水及水汽输送特征研究 被引量:60
6
作者 申乐琳 何金海 +2 位作者 周秀骥 陈隆勋 祝从文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18-931,共14页
利用1951—2006年中国448站夏季降水资料、NCEP/NCAR VersionⅠ的再分析资料,研究了近50年来中国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分区,并从季风性水汽输送的变化角度出发,讨论了影响中国一些主要地区降水变化的可能机制。研究发现:(1)从总... 利用1951—2006年中国448站夏季降水资料、NCEP/NCAR VersionⅠ的再分析资料,研究了近50年来中国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分区,并从季风性水汽输送的变化角度出发,讨论了影响中国一些主要地区降水变化的可能机制。研究发现:(1)从总体上来说,自1951年至今,中国夏季降水水在3个突变时段,即1956—1960年,1980年前后以及1993年以后。且90°E以东突变后的主要变化特征都是多雨区由北向南传播,而90°E以西则是多雨区由南向北传播;(2)近56年来就110°E以东的中国东部夏季降水而言,1980年以后多雨区由华北南移到长江中下游,又于1993年以后由长江中下游继续南移至华南;(3)中国东部各地区降水和850 hPa风场、整层水汽输送场的相关分布一致表明,中国110°E以东各降水区以南为来自偏东偏南的季风性异常水汽输送,而以北为来自偏北风和相应的异常水汽输送,两者在降水区汇合造成风和水汽输送异常辐合。因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侧的东南季风及其异常水汽输送、北方冷槽的偏北风及其异常水汽输送是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的主要成员,这和一般认为的这些地区降水异常来自孟加拉湾的季风性异常水汽输送的观点不同,需要作进一步研究。总之,对于中国东部旱涝的形成,应该重点注意来自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的直接或间接经南海到达的异常西南季风性水汽输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距百分率 夏季异常降水 突变特征 水汽输送通量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15年新疆降水及干旱特征分析 被引量:56
7
作者 谢培 顾艳玲 +1 位作者 张玉虎 向柳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32-339,共8页
基于1961-2015年新疆地区51个气象站过去55 a逐日降水资料,借助标准化降水指数、降水距平百分率表征干旱,利用线性趋势,K-means聚类,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过去55 a降水及干旱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过去55 ... 基于1961-2015年新疆地区51个气象站过去55 a逐日降水资料,借助标准化降水指数、降水距平百分率表征干旱,利用线性趋势,K-means聚类,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过去55 a降水及干旱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过去55 a新疆降水量、雨日整体呈上升趋势,相关系数为0.83,降水量增加主要表现为雨日增长;降水空间分布和聚类得出,降水呈现显著"北多南少"格局,3个降水分区的降水量表现为Ⅲ区>Ⅱ区>Ⅰ区。(2)干旱指数SPI、降水距平Pa极显著相关,干旱频次、影响范围、严重性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干旱变化率空间分布整体存在一致性,由南向北干旱缓解趋势增大,但局域上又有异质性,北疆个别站点干旱加剧;(3)干旱变化具有周期性,主周期为8 a,次主周期为4 a、16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降水指数 降水距百分率 K-MEANS聚类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MM降水数据在气象干旱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李景刚 阮宏勋 +1 位作者 李纪人 黄诗峰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46,共4页
针对热带降雨计划卫星(TRMM)的降水数据在气象干旱监测中还未有应用的现状,论文利用TRMM 3B43降水数据产品,以2008年10月~2009年2月间我国北方冬麦区气象干旱为监测实例,采用降水距平百分率指数对干旱的空间演变过程进行了监测。监测... 针对热带降雨计划卫星(TRMM)的降水数据在气象干旱监测中还未有应用的现状,论文利用TRMM 3B43降水数据产品,以2008年10月~2009年2月间我国北方冬麦区气象干旱为监测实例,采用降水距平百分率指数对干旱的空间演变过程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显示:(1)累积降水距平百分率,由于充分考虑了前期降水的累积效应,其气象干旱监测结果与实际情况极为吻合。(2)在2008年10月~2009年2月期间,我国北方冬麦区气象干旱先后经历了一个不断加重到逐渐缓解的过程。其中,2009年1月份的干旱程度最高,干旱核心区主要分布在北京南部,天津、河北中南部,山西大部,陕西北部,山东西部,河南中北部,湖北北部以及安徽北部等广大区域;至2009年2月底,受多次有效降水过程的影响,我国北方冬麦区的抗旱压力则得到极大缓解。(3)TRMM降水数据较地面气象站点观测,具有较好的时空连续性,在全国性及区域性宏观气象干旱监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MM 气象干旱 降水距百分率 冬麦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60年中国不同区域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 被引量:92
9
作者 李聪 肖子牛 张晓玲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9-424,共6页
利用1951—2009年中国503站日降水量资料,研究了我国各季各地区降水年代际变化的特征,并分析了其对我国干旱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近60年来我国各区域年平均降水量大多为减少趋势,其中华北、西南地区减少明显;各地区秋季降水偏少的趋势... 利用1951—2009年中国503站日降水量资料,研究了我国各季各地区降水年代际变化的特征,并分析了其对我国干旱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近60年来我国各区域年平均降水量大多为减少趋势,其中华北、西南地区减少明显;各地区秋季降水偏少的趋势最为显著,可能是导致秋季干旱增多以及秋冬连季干旱频繁的主要原因。2000年以后北方夏季降水呈减少趋势,其中华北夏季降水明显减少,而冬季降水趋于增加,南方秋季降水减少明显,而春季降水增多。云南等西南地区秋冬春连旱偏多的原因之一可能与孟加拉湾季风结束偏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距平百分率 干旱 年代际变化 孟加拉湾季风结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近50年降水量变化特征的分区 被引量:6
10
作者 高西宁 王耸 +2 位作者 郝志新 王禄禄 蒋姗姗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0-276,共7页
为了研究东北地区50年(1961~2010年)降水量变化的空间动态分布,利用该区87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月降水资料,计算各站的降水量距平百分率,通过正交旋转主因子分析方法,分别对1961~1990,1971~2000,1981~2010年3个时段的降水量变化情况进... 为了研究东北地区50年(1961~2010年)降水量变化的空间动态分布,利用该区87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月降水资料,计算各站的降水量距平百分率,通过正交旋转主因子分析方法,分别对1961~1990,1971~2000,1981~2010年3个时段的降水量变化情况进行分区,并探讨分区结果的年代际差异。结果表明:基于旋转载荷向量,1961~1990、1971~2000与1981~2010年3个时段东北地区降水量变化特征均可划分为4个区域,1971~2000年和1981~2010年两个时段的降水量变化特征分区较为相似,而1961~1990年降水量变化特征分区差异明显;综合3个时段的分区结果 ,东北地区可分为东南部、东北部、西北部、中部偏西和西南部5个降水量变化特征区域,其中中部偏西地区降水变化比较稳定,北部地区东西两侧1961~1990年的降水量变化特征不同,而南部地区东西两侧在1971~2000年和1981~2010年两个时段降水量变化特征出现差别,形成两个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降水距百分率 正交旋转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泉州地区降水量长期变化和未来趋势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纪玲玲 林振山 +1 位作者 王昌雨 强学民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99-403,共5页
利用福建泉州地区共九个测站1961~2003年的月平均降水量资料,运用趋势分析和EMD(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方法,根据其独特的地理特征,将该地区划分为沿海和山区两区域,分别对两区域近44年来降水量变化的基本特征进行比较和分析,... 利用福建泉州地区共九个测站1961~2003年的月平均降水量资料,运用趋势分析和EMD(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方法,根据其独特的地理特征,将该地区划分为沿海和山区两区域,分别对两区域近44年来降水量变化的基本特征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1)沿海和山区年降水量距平百分率都呈上升趋势,沿海上升趋势较山区更加明显。(2)春雨期、夏季和冬季两地区的降水距平百分率的变化与年变化一致,而霉雨期和秋季,则呈相反趋势。(3)1980年代之后,沿海地区降水距平百分率趋势的变幅明显大于山区,山区年代际降水量正距平出现的时间滞后于沿海地区。(4)泉州年降水量总体单调增加,并且呈现出4种不同尺度的变化周期,分别为2~3年、6年左右、10~11年和23年左右的波动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距百分率 年代际变化 EMD 泉州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0—2015年安徽省降水和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5
12
作者 顾峰雪 张远东 +2 位作者 李威 郭瑞 钟秀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期223-228,246,共7页
基于地面气象观测的逐日降水数据,采用降水距平百分率的干旱划分等级,分析了1980—2015年安徽省降水量和气象干旱发生频率、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安徽省降水的年际动态和空间差异均较大,秋季降水的变异系数最大,沿淮地区是降水... 基于地面气象观测的逐日降水数据,采用降水距平百分率的干旱划分等级,分析了1980—2015年安徽省降水量和气象干旱发生频率、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安徽省降水的年际动态和空间差异均较大,秋季降水的变异系数最大,沿淮地区是降水变异系数最大的地区,降水的年际变异随着年代际的增长而增加;在研究时段内安徽省降水呈下降趋势,但趋势不显著,江淮中部降水量下降最多;安徽省气象干旱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均是秋冬季高于春夏季,秋季和冬季的平均干旱频率分别达到0.36和0.31,春、夏季分别为0.26和0.25,而干旱强度在秋季和冬季分别达到了0.90和0.75;全省平均干旱频率和干旱强度均是在1980—1989年最低,1990—1999年是干旱频率和强度最大的10年;36年平均干旱频率和干旱强度均是从南至北逐渐增大,淮北地区是干旱频率最高的区域,而干旱强度在沿淮区域最大。该研究结果可为安徽省内不同区域的水资源利用策略制定、种植结构的优化与种植模式的调整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降水距百分率 干旱频率 干旱强度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降水量波动性的抗旱应急预留水量确定方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晔 吴凤平 陈艳萍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15,共5页
为了科学配置抗旱应急水量,将地区性干旱影响程度降到最低,以降水量距平百分率作为干旱判别指标,围绕如何平抑降水量的波动性,设想了两种抗旱应急预留水量确定模型:差额模型和比例模型,以化解降水量波动可能造成的水资源短缺风险。以辽... 为了科学配置抗旱应急水量,将地区性干旱影响程度降到最低,以降水量距平百分率作为干旱判别指标,围绕如何平抑降水量的波动性,设想了两种抗旱应急预留水量确定模型:差额模型和比例模型,以化解降水量波动可能造成的水资源短缺风险。以辽宁省为例,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该省8个气象观测站近54 a(1956~2009年)的降水量数据,得出辽宁省的抗旱应急预留水量。应用结果表明,这两种模型适用于北方干旱地区抗旱应急预留水量的确定,可提高这些地区抗旱应急保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抗旱应急预留水量 降水距平百分率 北方干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对中国夏季降水的预测试验 被引量:5
14
作者 尤凤春 张海霞 +3 位作者 张延宾 郭丽霞 史印山 孔凡超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75-979,共5页
为了提高中国夏季降水预测能力,首次采用日本地球环境前沿研究中心的全球海-气耦合环流模式(SINTEX—F),对1982—2004年中国160个测站的夏季降水进行了预测试验。通过与实况资料进行检验,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式对中国夏季降水具有较好的... 为了提高中国夏季降水预测能力,首次采用日本地球环境前沿研究中心的全球海-气耦合环流模式(SINTEX—F),对1982—2004年中国160个测站的夏季降水进行了预测试验。通过与实况资料进行检验,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式对中国夏季降水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尤其是对长江流域夏季异常降水预测较好,这对今后中国夏季降水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夏季降水预测 日本海-气耦合模式(SINTEX-F) 降水距百分率 预测效果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rkov链的中国夏季降水区域类型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志良 李伟伟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4-5,89,共3页
介绍了我国东部降水的三种类型及其主要分布区域和特征,采用距平百分率构建了1995~2009年夏季降水类型,完善了我国夏季降水类型分布表,基于马尔可夫链(Markov)相关理论,预测了未来降水类型并分析了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为研... 介绍了我国东部降水的三种类型及其主要分布区域和特征,采用距平百分率构建了1995~2009年夏季降水类型,完善了我国夏季降水类型分布表,基于马尔可夫链(Markov)相关理论,预测了未来降水类型并分析了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为研究旱涝空间变化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KOV链 中国夏季降水 区域和 类型分析 Summer RAINFALL Area Analysis 降水类型 马尔可夫链 距平百分率 相关理论 我国东部 空间变化 分布表 变化趋势 种类 预测 特征 结果 旱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干旱指数在河北山前平原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石超强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21年第3期7-11,共5页
选取河北山前平原6个气象站1955-2017年的逐日气温、气压、降水等气象资料,分别计算Pa、SPI、Z指数、MI四种干旱指数,并对四个干旱指数的适用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SPI指数更能客观反映历史干旱情况,综合评价结果是SPI>降... 选取河北山前平原6个气象站1955-2017年的逐日气温、气压、降水等气象资料,分别计算Pa、SPI、Z指数、MI四种干旱指数,并对四个干旱指数的适用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SPI指数更能客观反映历史干旱情况,综合评价结果是SPI>降水Z指数>MI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距百分率 标准化降水指数 降水Z指数 相对湿润度指数MI 山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平罗县1976—2015年干旱演变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姜浩 姜海峰 +1 位作者 张慧 吴丽娟 《宁夏农林科技》 2016年第8期33-35,F0002,共4页
根据宁夏平罗县1976—2015年的气象资料,以降水距平百分率为指标,对平罗县干旱变化趋势和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后期春季和冬季平罗县干旱程度较重,80年代干旱逐渐减轻,90年代干旱逐渐加重;夏季和秋季干旱集中在80年代和9... 根据宁夏平罗县1976—2015年的气象资料,以降水距平百分率为指标,对平罗县干旱变化趋势和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后期春季和冬季平罗县干旱程度较重,80年代干旱逐渐减轻,90年代干旱逐渐加重;夏季和秋季干旱集中在80年代和90年代前期。通过合理调节农牧业产业结构、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等方式,逐步改善生态环境,减轻干旱状况,实现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演变特征 降水距百分率 干旱成因 罗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干旱指数在山西省干旱分析中的比较 被引量:57
18
作者 杨世刚 杨德保 +2 位作者 赵桂香 付亚平 武捷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06-1414,共9页
利用1957-2003年山西省30个测站逐月、逐年降水量、平均气温资料、降水距平百分率、帕尔默指数和Z指数等三种干旱指数的计算方法和判定标准,分别在山西省北部、中部、南部和全省的旱涝状况进行判定的基础上,对三种干旱指数的判定结果进... 利用1957-2003年山西省30个测站逐月、逐年降水量、平均气温资料、降水距平百分率、帕尔默指数和Z指数等三种干旱指数的计算方法和判定标准,分别在山西省北部、中部、南部和全省的旱涝状况进行判定的基础上,对三种干旱指数的判定结果进行了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从旱涝年发生频次来看,降水距平百分率判别干旱的趋势可信度最高,帕尔默指数次之,Z指数相对较低;(2)在干旱强度判定方面,Z指数判定的干旱级别比降水距平百分率指数偏大二个级别,比帕尔默指数偏大一个级别。帕尔默指数判定干旱的强度比较符合实际;(3)降水距平百分率直观地表现了自然降水的多寡对造成旱涝的影响,Z指数更适用于反映单站的旱涝变化,P指数描述干旱强度方面更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降水距百分率 帕尔默指数 Z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状态指数监测西北干旱的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26
19
作者 管晓丹 郭铌 +2 位作者 黄建平 葛觐铭 郑志海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46-1053,共8页
利用1982—2003年22年逐月GIMMS 8 km分辨率的NDVI数据和西北地区138个气象台站同期月降水数据,分析了植被状态指数(VCI)对西北地区历史干旱的监测能力。根据西北气候和植被类型的特点,选取雨养农业区、灌溉农业区和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区... 利用1982—2003年22年逐月GIMMS 8 km分辨率的NDVI数据和西北地区138个气象台站同期月降水数据,分析了植被状态指数(VCI)对西北地区历史干旱的监测能力。根据西北气候和植被类型的特点,选取雨养农业区、灌溉农业区和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区为典型研究区域,研究了VCI对不同地区气象干旱的监测能力,并对VCI监测干旱的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VCI可以较好地反映西北大部分历史干旱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变特征。对于不同的气候区域,VCI监测干旱的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别。对于西北东部的雨养农业区,VCI能够较好地反映降水的盈亏对植被影响,是监测这一地区干旱的有效指标;在西北区西部的灌溉农业区,VCI基本不能反映这一地区降水的多寡,不能作为这些地区气象干旱监测的指标;VCI也不能反映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区降水的亏缺,不能作为监测这些地区气象干旱的指标;在极涡干旱的戈壁、沙漠地区VCI会出现虚假的高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VCI 降水距百分率 雨养农业区 灌溉农业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干旱指标在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中的对比分析——以宁夏为例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李红英 张晓煜 +2 位作者 曹宁 袁海燕 段晓凤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8-61,共4页
致灾因子是灾害风险分析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指数由干旱强度和发生概率共同决定。基于致灾因子危险性指数计算模式,对比分析了宁夏中南部山区降水距平百分率和标准化降水指数两种常用干旱指标在致灾因子危险性... 致灾因子是灾害风险分析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指数由干旱强度和发生概率共同决定。基于致灾因子危险性指数计算模式,对比分析了宁夏中南部山区降水距平百分率和标准化降水指数两种常用干旱指标在致灾因子危险性中的应用。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两种干旱指标的宁夏中南部山区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分布趋势一致,且均与实际相符,考虑到计算的简单易行,可以选择降水距平百分率作为宁夏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指数分析的依据。从全区干旱灾害风险区划的分析表明,宁夏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大致呈由南到北逐步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距百分率 标准化降水指数 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